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数学教师应仔细研究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去表现教学内容,寻求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全文如下:
摘 要:在小学实行了新课程标准之后,各年级教师在教学中都逐渐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也让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在教学中运用,改变了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入手,详细深入的分析了其具体运用途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在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改善了教师教学策略,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出现了显著转变。就多年教学工作实践总结而言,在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稳步上升,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尚短,其在具体应用中也是对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一种创新和改革。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这不仅能让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还能更好的将课堂讲述的知识深层次、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此时,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通过各种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引发学生极高的兴趣,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强化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善于利用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这样教学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
2.1 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得以坚持和专注的源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就可以十分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给小学生进行数字识别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多种小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小动物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不同小动物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的去引导学生观察,最终得出结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演示,同时还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参与到观察和讨论活动中来,借助动物图片引入到课程所讲解的主要内容上来。此外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和思维中所储存的信息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利用信息技术,深入理解,突破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相对而言科学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不是非常的具体,很多内容学生都无法充分的理解,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就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创立新的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一直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当中。
比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的课程当中,为了可以让学生对人民币间的换算和进率予以充分的了解,任课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情境:首先通过多媒体形式播放一段录像,马上就是母亲节了,小兰想给妈妈一个节日的精细,所以小兰和爸爸商量要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妈妈买一个母亲节礼物,她把硬币全部拿出来,其中,面值一元的有10个,面值为1角的为30个,硬币携带不是非常方便,于是小兰就找爸爸想别的办法,爸爸决定和小兰换,爸爸收下了小兰的30个一角硬币,给了小兰3张面值一元的纸币,爸爸又收下了小兰10个一元的硬币,给小兰1张10元的纸币,小兰觉得自己得到的钱少了,进而问小兰拿10个一元的硬币换一张面值为10元的纸币是否吃亏,为什么?学生可以就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就可以得知10个1角钱就是1元钱,10个1元钱就是10元钱。
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学习,不但学生感兴趣,更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也容易掌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2.3 利用信息技术,复习小结,揭示本质
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总结、巩固和提高,加深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小结。教师可以在电脑上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关于课堂小结的音像资料,动画飞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享受,使学生在惊喜、兴奋中加深印象,体会重难点,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以便用于学生练习,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比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后,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在上学期学习的厘米和米,并对长度单位有系统的认知,让学生在整体上知道到底是谁更长,具体大概有多长。上这节课时,可以制作一个课件:在屏幕上同时展示出四个单位的直观长短,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的长短对比图,学生一看就很清楚了,同时对这四个长度单位有了直观形象的认知。
这样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便于学生比较、区别,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更突出了复习的重难点,达到了巩固提高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要更加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授课教师欠缺的正是灵活变通,为我所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不利于与实际课堂相结合,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3、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二者的优势得以更好的展现,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关文章:
3.数学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