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双孢菇栽培技术论文(2)

家文分享

  双孢菇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

  作者:叶岚 李仲贤 成群 李海菊

  摘要介绍了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菇农掌握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提供指导。

  关键词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

  1菇棚建立

  搭建一个坐北向南、东西走向、长不限(视情况定)、宽6m、高2m的半地下拱棚,三面建墙或以成型的骨架为材料,上盖塑料薄膜,加盖草帘或遮阳网,棚的一头设门,一头设通风口。棚内作1m畦,50cm走道[1]。

  2培养料的准备及堆制前的处理方法

  2.1培养料配方

  按100m2计算,准备培养料:稻草(麦草)800kg,牛(马)粪250kg,尿素20kg,豆饼50kg,过磷酸钙30kg,石灰30kg,pH值8.0。

  2.2材料准备

  选鲜黄不霉变的稻草,晒干。牛粪晒干粉粹。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长,浸入水中10h捞出,堆放1~2d,每天在表面喷水1次。

  2.3预堆

  稻草预湿2d后,铺成宽2m、高30cm、长不限(据料多少定)的堆,在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喷淋使石灰渗入草里,再撒少量碳酸氢铵,然后再铺1层草,如此类推直到堆完。稻草预堆前1d将牛粪、饼肥用1%石灰水调湿,含水量以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渗出即可。

  2.4发酵时间

  用稻草+牛粪堆料需20~25d [2]。

  3建堆发酵及翻堆

  3.1建堆前的准备

  把磷肥、尿素、石灰、碳酸钙、发酵剂混匀,然后与预湿好的牛粪、饼肥混合,配成混合料。

  3.2建堆

  预堆后2d进行,建堆时含水量以手握稻草渗出4~5滴水为宜。把预湿稻草铺在地上,厚30cm,宽2.2m,长不限,然后撒上混合料,用量为总量的1/6,从第2层到第6层稻草每层厚度均为30cm,每层操作都一样,堆成龟背形,堆料时做到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有水溢出为止,堆到4d左右,料温升到70℃,堆制后用草帘覆盖,下雨用塑料膜覆盖。

  3.3第1次翻堆

  建堆后5~7d料温开始下降进行翻堆时要把料抖松,让料中的氨气散发,并把表面和底层的料翻在中间,中间的翻在两边,每隔1m插1根15cm的木棍,待堆建好后拔出,作为通气孔。遇雨天及时覆盖,天晴后马上掀膜散发氨气。

  3.4第2次翻堆

  第1次翻堆后5~6d即可翻堆第2次,翻法同前。

  3.5第3次翻堆

  在第2次翻堆后5d进行,方法同第1次翻堆,调pH值为7.8~8.0。

  3.6第4次翻堆

  第3次翻堆后4d进行。这时料已腐熟,结合翻堆边翻边喷甲醛和杀螨剂。调pH值为7~8。闷2d即可准备晾料播种[3]。

  4发酵培养料的质量标准

  培养料的颜色呈棕褐色,腐熟均匀一致。稻草柔软疏松,且有弹性,草和牛粪等原料混合均匀。料含水量65%,手握料指缝间有水1~2滴为佳。无病虫杂菌,无粪块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气味。

  5培养料进棚

  在培养料进棚前,用辛硫磷0.5kg对整个菇棚进行杀虫1次。培养料进棚宜在晴天进行,在铺料前,在畦内撒一些石灰粉,铺1层提前消毒好的长稻草,增加透气性,然后再铺混合料,料厚20cm,中间稍拱,不可压实。料铺完后,棚内过道清理干净,关闭门窗和通气孔,1m3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消毒熏蒸,24h后打开门窗通风,直到棚内无甲醛味,料温28℃以下即可播种。

  6播种前准备

  在接种前必须进行料面整理,要求厚度一致。将菌种瓶外部用0.2%高锰酸钾或3.0%漂白粉或0.1%克霉灵擦洗干净,然后将菌种掏出(切不可捏成单个麦粒),放入已消毒的盆里。

  7接种及发菌管理

  7.1接种方法

  接种宜在晴天进行,雨天不宜。接种量为1m2用500mL瓶装菌种1.0~1.5瓶,先将菌种的2/3均匀撒于料面,用木棍轻轻抖动料,使菌种落入料层中,把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面上,压实打平使菌种紧贴料面,不能架空。早播要轻轻压实,晚播要适度重压以利保温保湿。可用地膜或报纸覆盖3~5d萌发定植后揭开[4]。

  7.2接种后的发菌管理

  接种后2~3d,菇棚以保湿为主,保持空气湿度80%以上,温度最高不超过29℃,以22~27℃为宜,严防菌种和料面干燥,尽快促菌丝萌发。4~6d,菌丝开始或已吃料,应通风换气,使菌丝向料内生长,防杂菌滋生,同时检查菌种成活力。7~12d为发菌旺盛期,注意加大通风换气,促菌丝纵横生长。12~20d为发菌后期,当菌丝长到料面的2/3时即可覆土。

  8覆土

  8.1覆土材料的要求

  宜选无污染农作物农田土,以粘壤土为好,过筛后曝晒几天,每100m2栽培面积需准备土3~4m3,先拌入2%石灰粉,再用5%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即散为佳。pH值7.5。

  8.2覆土方法及管理

  适宜的覆土时间一般在播种后15~20d,菌丝长到2/3时。覆土前把料床轻压一下整平。覆土采用2次覆土法,即先覆2.0~2.5cm,薄厚一致,要平,不可压实,调水2~3d,土层水分达到捏得圆,不粘手为宜,转入正常管理,待菌丝长到接近土面时,再覆土1cm,覆土后要及时用2%石灰水调节湿度,早晚通风1h,保温保湿。

  9出菇阶段管理

  9.1催菇

  催菇是诱导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菌丝长到距土层表面1cm时,喷1次重水,也叫结菇水。1m2用水1.5~2.0kg,喷水后加大通风量,若温、湿度适宜便可形成大量小白点状原基,注意保温保湿,此时不能再喷水,以免原基死亡。

  9.2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

  菌丝形成原基后2~3d,便分化形成菇蕾,应根据温度、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控温、湿度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10适时采收与管理

  10.1采收

  当菇蕾菌盖直径达3~5cm、菌膜未破裂、菌褶刚离开菌柄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盖,轻轻转动采下,采大留小,注意不要伤周围幼菇。

  10.2转潮管理

  每批菇采完后,要清理菌床上的死菇、烂菇,修补好覆土层,喷1次水也叫转潮水,过5~6d,下一潮菇又形成。一般情况出4~5潮菇,营养基本耗完。

  10.3病虫害防治

  蘑菇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没有发酵好的培养料,或是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菇床等,都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要求每名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严格的卫生环境预防意识,菇棚内场地、过道都要撒石灰,每隔4~5d喷1次杀虫剂,用清洁自来水喷菇,通风要良好,以保持棚内空气新鲜,这样都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旦有菌蝇、线虫发生,就用菇虫净、高效氯氰菊脂喷雾。若菇盖表面出现斑点就要多通风,少喷水,用百菌消、克霉灵喷雾,做到早预防早 治疗,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1 参考 文献

  [1]王瑞申,席海军,任翠君,等.日光温室番茄套作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2):36-38.

  [2] 张启敬,仲全胜,刘国祥.双孢菇棚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 科学,2005(1):29-41.

  [3] 王春雨.鲁西北地区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55-56.

  [4] 刘云华.双孢菇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5(2):50-52.

  
看了“双孢菇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印刷防伪技术论文

2.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3.数字多媒体技术论文

4.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

5.数字通信技术论文

271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