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论文
中国是大豆原产国,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论文篇一
浅谈大豆生产技术
摘 要:中国是大豆原产国,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20世纪30年代,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生产第一大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缩减,大豆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随后又为巴西、阿根廷赶超,目前中国大豆产量已退居世界第四。与此同时,随着需求的上升,国内大豆出现了供需缺口,至90年代初中国已由大豆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上升,我国每年还进口几十万吨的豆油、豆粕等产品。目前,中国已由大豆原产国和产豆大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曾作为大豆王国,如何使大豆生产合理地发展,本文拟对大豆生产技术问题谈一点看法,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生产;大豆;生产技术
黄豆(学名:Glycine max)又叫青仁乌豆、大豆、泥豆、马料豆、秣食豆,品种有,冬豆,秋豆,四季豆,我国主产于东北地区。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作物。豆科植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1.产地选择
产地环境要求土壤耕层疏松深厚,土质肥沃,富含钙质,pH值6.5~7.5,且具有较好的排水、保水性能。并且不重茬、迎茬,不与其他豆类作物连作,一般与夏播作物玉米、甘薯等轮作周期不少于2年。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1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的品种或专用品种,做到3年更换一次品种。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35%以上;高脂肪品种,脂肪含量22%以上;兼用品种蛋脂总量63%以上。
2.2种子精选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使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2%。
2.3种子处理
2.3.1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2.3.2微肥拌种。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钼酸铵、或硼钼微复肥或锌肥等进行拌种。
3.选茬与整地
3.1选茬
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3.2整地
3.2.1平播大豆,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18cm~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少于5个,耙茬深度12cm~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cm~15cm,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耙、耢、压连续作业。
3.2.2垄播大豆。麦茬伏、秋翻或搅麦茬深松起垄。垄向要直,50m垄长直线度误差为±5cm,垄距误差±2cm,垄幅误差±3cm。垄体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为18cm,垄高误差为±2cm。搅麦茬作业起垄前灭茬,第一遍破土深度12cm,第二遍破垄合成新垄。
3.2.3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并将茬坑耢平,达到待播状态。
3.3施底肥
结合整地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t以上,做底肥一次施入。
4.播种
4.1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25日至5月10日,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5日至5月15日。
4.2播法
4.2.1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65cm~70cm行距,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45cm行距,株距10cm,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
4.2.2窄行平播,行距30cm~45cm,做到播种、镇压连续作业。
4.2.3等距穴播,一般穴距18cm~20cm,每穴3粒~4粒。
4.3播种量
根据品种特性、肥水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
田间损失率以10%计算,实播量与计算误差为±3%。
4.4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无断条,非穴播20cm内无籽为断条,每5m断条不超过一处。机械垄上播种时应对准垄顶中心,偏差为±3cm。
4.5施种肥
在播种的同时施入种肥,一般每公顷化肥使用量按纯氮18kg~27kg、五氧化二磷46kg~69kg、氧化钾20kg~30kg。种肥要做到分层深施,一般分上下二层施肥,上层施在种下5cm~6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3。下层施在种下12cm~15cm处;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3。
5.田间管理
5.1深松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5.2铲趟
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拔净大草。
5.3追肥
5.3.1根际追肥。在大豆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追施氮肥,每公顷追施尿素45kg~75kg,追肥后立即培土。
5.3.2叶面追肥。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500kg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5.4喷灌
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时旱情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而定。喷水量:分枝―开花期30mm,开花―结荚期30mm~40mm,结荚鼓粒期30mm~35mm,喷灌强度应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地表不产生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物化水滴直径为1mm~3.5mm;喷灌均匀度≥85%,无漏喷、重复度100mm~200cm。 5.5化学除草
除草剂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适时进行化学除草,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同时在春季干旱区宜采取苗后除草,土壤墒情好的地区宜采取土壤封闭处理的方式施药。
5.5.1土壤封闭施药。宜选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异�草松、异辛酯、唑嘧磺草胺、嗪草酮等在大豆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施药。
5.5.2苗后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1片~2片复叶期,杂草2片~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宜选精喹禾灵、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烯禾啶等药剂,防除阔叶杂草宜选用氟磺胺草醚、异�草松、灭草松等进行苗后叶面喷雾处理。
5.5.3秋施药。在秋季温度稳定在10度以下,土壤湿度适宜(以翻地不结块为准),先翻耙平地后,边喷药,边用机车牵引圆盘耙耙一次,耙深10ml~15cm,待全田施完药,再与第一次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耙地一次,第二次耙深与第一次耙深相同,然后起垄。秋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第二年地春季杂草,选择药剂有异丙甲草胺、异�草松、乙草胺等药剂,施药量要比春施药多10~20%。
5.6病害防治
5.6.1大豆蚜虫
当大豆蚜虫点片发生并有5%~10%的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达到50%时,百株蚜量达1500头以上,且天敌数量很少时,选用比虫啉、啶虫咪类药剂对水喷雾。
5.6.2大豆红蜘蛛
当田间发现有点片发生时,选用阿维菌素类制剂进行喷雾。
5.6.3大豆食心虫
在大豆封垄好的地块,在成虫发生盛期后1天~2天可用熏蒸方法防治成虫。可用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棍,每4垄插一行,每5m插一根,或用菊酯类农药常规喷雾。
5.6.4草地螟
大豆百株有幼虫10头~30头,大部分幼虫3龄期前,可用菊酯类或辛・氰乳油常规剂量喷雾。
5.6.5大豆菌核病
选用咪鲜胺类或菌核净药剂于发病初期,即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喷一次药,隔7~10天进行第二次喷药。
6.收获
6.1实行分品种收获,单储,单运。
6.2收获时期
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6.3晾晒
人工收割后带株摊晒,晒干后脱粒,机械收获后,若籽粒含水量高于13%应及时晾晒,晾晒至籽粒含水量低于13%时入库。
6.4收割质量
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cm~6cm。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7.产品质量
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
8.田间档案
对大豆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生产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总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消费量的稳步提升引致的需求,为大豆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增长空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均大豆消费水平也将获得较大提升,大豆生产潜力巨大,生产技术将稳步提高。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论文篇二
大豆生产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 大豆,学名为Glycine max,属于抗寒耐旱高产量农业作物,早在5000多年前在中国已经开始种植生产,目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作物,因其生产生殖方式对气候条件需求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种植,世界的大豆主产地在中国、朝鲜以及日本。在我国,大豆被广泛运用于压榨大豆油、生产豆制品、制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其在中国农业经济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人民日常生活基本必需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豆生产业在国内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至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生物转基因技术被适用于农业生产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业发达国家在大豆生产中发展迅猛,其大豆及豆制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的份额逐年上升,是近年来国内大豆产业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国内大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浅析提高国内大豆生产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 大豆生产 提高产量 栽培技术
一、优耕优种,完善大豆耕作技术
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大豆的生产中,优质的种子选择不仅影响了大豆种植的成功率,同时还影响了大豆种植的最终产量。在大豆选种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与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国内大豆种植范围广泛,大豆品种众多,我国不同的气候环境决定了大豆种植品种的差异性。
1.根据温度、日照选择适合的种子。以东北地区与淮北地区为例,因气温与日照条件的不同,在东北地区的赤峰应种植生育日期约为75天的大豆产品,而相对日照,气温条件好的淮北地区,则在大豆选种中应偏重于生育日期为100天左右的短日性较强的种子。
2.根据土壤肥力选取种子。土壤的肥力决定了大豆生产种植中的大豆种子对成熟时期、抗倒伏能力等问题的要求。在东北地区,由于其土壤较为肥沃,在大豆选种中可以偏向于选择耐肥、杆强适于密植的大豆品种。而以宁夏等中西部地区,因其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有限,更因偏向选择晚熟、中粒、抗倒伏弱的品种种植。
二、合理栽培、正确耕作
在大豆播种过程中,土地质量,播种方式同样对于大豆的产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合理密植,提高大豆生长对土地养分的吸收率。大豆由于其营养生长周期较短,开花至成熟时间短,其种植密度对其养分吸收具有巨大影响。为最大限度运用土地的营养条件,光照条件,以促进大豆的正常生长应细致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江南地区因其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好,在大豆种植中一般采用每亩播种大豆种子5至6公斤,行距基本控制在30至35厘米之内,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江南地区土地资源环境。
2.正确耕作,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灵活运用轮作、间作方式进行土地耕作对于土地利用率与农业生产率具有重大影响。在农业生产生殖过程中,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重茬(即在同一块地种植与上一季农产品一样的农产品)与接茬(即间隔一季种植与前一季相同的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生活的大忌。在重茬耕种中,由于耕作是在前一年的耕作基础上的,土壤经历一年的耕作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被大量吸收,大豆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前一年的耕种导致了害虫的增加,同样不利于大豆的生产。据科学数据统计,重茬种植比起轮作,间作方式种植亩产量降低20%以上,接茬种植将降低产量15%左右。最好的农业产品种植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以东三省为例,将采用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的农产品轮作方式直接提高农产品产量30%以上。而大豆间作方式则被普遍运用于江淮沿岸地区,采用大豆玉米间作,可基本解决由于大豆物种内部竞争导致的大豆减产现象。
三、适度施肥、提高产量
化学肥料的制造是人类农业发展史的重要章节,肥料的运用不仅仅解决了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问题,同时,还将农业商业化,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利润,提高农业人口生活水平。然而随着化学肥料的推广,农业生产活动中出现滥用肥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降低农产品产量。科学施肥是现代提高农产品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基于土壤,科学选肥
我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地区土质条件不同,甚至临乡临县土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大豆根系对于土壤有机物含量极为敏感,在土地施肥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本地区土质条件,将施肥品种,施肥量建立在土质条件之上,以免导致因施肥过度导致土壤盐碱化或施肥不足不能达到大豆增产的效果。
2.完善技术,科学施肥
施肥的目的在与促进大豆作物的生长,一般对大豆的施肥通过化肥深施等方式进行,大豆根系入土较深,属于直根系农作物。化肥深施的施肥方式首先有助于大豆根部对化肥的有效接触,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其次,土壤表层化肥容易因风蚀,雨水冲洗,阳光直晒等自然原因导致肥力效果下降,深土中的化肥有助于保持化肥肥力效果,从而增加大豆产量。科学的大豆施肥主要分为播种前施肥和后期追肥两个方面。前期施肥对被农民生产忽视,不少农民误以为大豆的生产不需要施肥,其实不然。基于土壤条件,前期因视情况对土壤加以肥力补充,多以施有机肥为主,同时,大豆对于钾磷无机物有很大要求,在前期施肥是土质施用适量三元复合肥。后期追肥主要视大豆生产情况而定,对于前期未施底肥导致生长不良的,追肥过程中可采取中耕开沟条施,施肥中加入15公斤左右的大豆专用肥,提高大豆产量。
四、田间管理、防治虫病,化学除草
1.防止虫病
大豆害虫以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根潜蝇为主,大豆害虫因其繁殖率高,环境适应强一直是大豆种植的顽症。防治大豆虫害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将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才能达到去标治本的效果。
1.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中,多采用将生物转基因技术运用在大豆种子培育中,采用抗虫抗病品种的种子防治虫病,即保护了环境,同时,增加了产量。其次,农业防治中还强调间种的形式,以保护物种多样性。
1.2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指在恰当的时机对大豆施加农药,控制虫病的发生。针对害虫的防止,应针对害虫的品种加以施用药物,例如对于大豆蚜虫,大豆造桥虫。一般以10%吡虫啉、辛硫磷等药物与40%左右的水相混合使用,敌敌畏等药剂在大豆防止虫害的过程中同样也被广泛采用。对于大豆病害而言,大豆病害主要包括胞囊线虫病等为主,防止病害的方法主要有,每亩使用适量的乙霜灵,将其施在大豆叶片上,达到防止病害的效果
2.田间除草
田间除草基本在一般播种后,大豆出苗期之前。大豆出苗期间对于营养成分要求高,杂草与大豆的种间竞争往往导致大豆出苗后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状况。化学除草基本采用封闭性除草的方式,视大豆生产情况而定,每亩大豆使用50公斤的水和适量乙草胺勾兑,大面积喷洒,达到除草效果。在大豆出苗后,当大豆处于出叶5片左右时,每亩可采用定向喷雾方式,喷洒适量虎威水剂水溶液,防止杂草生长。
四、结语
大豆栽培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东北大豆生产最为出名,其次,在黄淮地区,江南各省份,以及云贵两广地区也被普遍种植。目前国内大豆普遍在选种、耕作方式、施肥技术、除草防虫害方面存在问题。在分析国内大豆种植业的基础上,利用现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大豆种植技术对于国内大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颖.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领[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03)
[2]魏忠诚. 夏大豆高产栽培示范[J]. 河南农业科学. 1987(08)
[3]贺振昌. 大豆高产的中心环节与栽培技术[J]. 新农业. 1985(Z1)
看了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论文的人还看了:
2.食品加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