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林学类论文范文
年来国内教育界开展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取得了较大进展。学术界对整合过程的研究较多,但对整合效果的分析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农林学科在这方面研究更为少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农林学类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农林学类论文范文篇一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学科发展情况,论述了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措施,探讨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1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学科发展概况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和种子产业发展的需求而诞生的新专业。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申报建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随后,我国一些农林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开设本科或本科以上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共有29所,其中培养本科层次的有25所,硕士层次的有l4所,博士层次的有ll所。
2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安徽农业大学于l979年成立种子教研室,l985年开始招收种子专科(二年制),1997年开始招收农学专业种子方向2000年开始招收种子工程高职(三年制该专业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1年开始招收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种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该方向博士研究生,2007年申报设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我校首批5个一本专业之一开始招生。目前,招生计划由2008年、2009年的每年40人增加到20l0年的6O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校高度重视和扶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该专业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依托农学院作物学级学科博士点和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长期开办种子专科和农学专业种子方向的经验积累,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好的教学条件,具有…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2.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围绕培养能够主动适应我国种子行业科研、生产与经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全面改革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3~5年的教学实践,力争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办成具有自身特色,在国内农林院校中具有较高水平,适应种子产业发展需要的种子类本科专业。
(2)基本原则。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教学内容改革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主动适应现代种子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实习环节的指导,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2.2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措施(1)专业发展规模与培养人才类型。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计划每年招生60人,并根据种子行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条件,适当调整招生规模。培养人才的类型包括:企(事)业管理型;种子生产、加工、贮藏与检验技术型,营销型;科研教学型和自主创业型等。
(2)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宽基础”、“高素质”、“能力强”、“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等几个要点,构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干2005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本科教育,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因此,我们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订并修订了学分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育种、种子研发、种子生产、种子贮藏加工、种子检验、种子营销、种子管理和贸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种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从事与种子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研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与技术、作物育种、作物栽培、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农业机械化、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贮藏加工、检验、经营管理以及企业运作需要的成本会计、市场营销、商法、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研发、种子生产、贮藏加工、检验、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科研创新、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生产与经营、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进行构建和优化。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适当减少必修课程门数,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均独立开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本专业要求最低修读3l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5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课程类别包括公共基础课(1ll学分,其中,免费修读10学分)、学科基础课(59.5学分)、专业核心课(32学分)、任选课(47.5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25学分,素质教育类22.5学分)、实践课(60学分,其中,课程实践l6学分,专业实践37学分,思政实践3学分,素质拓展4学分)。课程学时按理论课10学时/学分,实验、实习20学时/学分计算。
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是体现专业特色的主要课程。本专业核心课有14门,包括种子生物学、种子生物学实验、种子检验学、种子检验学实验、种子生产学、种子贮藏加工学、种子经营管理学、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栽培学总论实验、作物栽培学各论、作物栽培学各论实验、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总论实验、作物育种学各论等课程。本专业实践课有2ofq,包括军训、作物栽培学总论实习、作物栽培学各论实习、作物育种学总论实习、作物育种学各论实习、植物分类学实习、种子生产学实习、种子贮藏加工学实习、种子经营管理学实习、作物育种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种子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专业综合实践、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形势与政策教育、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实践、社会实践、科研活动、文化素质活动等课程。
(3)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研讨,加强种子贮藏加工学、种子经营管理学、植物检疫学、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考核方法,改变过去单纯以课堂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标准的做法,除笔试外,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把实验、实习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我校与种子企业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密切与种子企业、种子基地联系与合作,通过立项、签订合约等形式,联建、共建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仿真的环境,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科技人员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继续完善种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室,增添新的仪器设备,增加种子加工与贮藏设备、组织培养设备等,加强实验室管理。
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开拓研究领域,按照种子产业化思路调整科研结构,强化育种科研体系建设和种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突出我校作物育种的科研优势,推动我校种子学科的建设。按照外出进修和科研锻炼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按照学科发展要求,进一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
3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过程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称。简单来说,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合成系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年)》提出:“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按照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探讨提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1—2—3-4”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即“一个基本目标、两条基本路线、三种基本能力、四类基本成果”。
3.I确定一个基本目标
即培养具备作物育种、种子研发、种子生产、种子贮藏加工、种子检验、种子营销、种子管理和贸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能在种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从事与种子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研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3.2提供两条基本路线
即实现目标的两种基本途径或毕业去向,一是读研,二是就业(1)积极鼓励学生争取读研。本专业为一本专业,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因此,我们积极鼓励将来想从事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学生准备考研,尤其是争取考种子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并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更高层次的种子领域人才。
(2)多渠道帮助毕业生就业。采取多样化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求职意识,多渠道帮助学生就业。本专业就业面较宽,就业去向有种子公司、种子管理部门、农业类公司、农场、农业行政部门、科研与教学部门、相关涉农单位、自主创业等。
3.3培养三种基本能力
即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相比较其他各方面能力而言,这三种基本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较为欠缺而需要加强锻炼的能力。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独立生活能力、处理事务能力、自我学习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等方面。面对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的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培养探索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团结协作、探索创新能力训练方面,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做法深受学生欢迎。一是鼓励和支持学生结合专业综合实践积极申报校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植物种子标本的收集、制作与利用”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所在地分布差异以及学校假期,收集各种植物种子,然后带回学校整理制作实体种子标本和电子标本;“优质无公害鲜食玉米、毛豆等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优越条件,让学生无偿承包校农场专门划出的一部分土地,从选用购买优良品种种子开始,到整地、播种、施肥、管理直至产品收获,然后自行到农贸市场、饭店等地销售。二是在大一至大四不同阶段举办不同主题的交流研讨会。我们制订并正在实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至大四阶段交流研讨会计划”,交流研讨的主题包括:大学生管理与自我管理、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大学学习与生活、大学四年规划、考研之路、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大学学习方法、校外专家系列报告、学习与事业经历、考研辅导、就业指导与求职经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大学四年收获与感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方面,针对不同的主题分别邀请不同层面人士作报告,有本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的院长、心理学老师、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代表、学生干部代表、高年级同学代表、班级同学代表、毕业校友代表、考研辅导班老师、种子专家代表、种子企业经理代表、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代表等。
3.4取得四类基本成果
(1)专业学习成果。主要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奖学金、国家及社会各界提供的奖学金等。其中,“学位证书”是最基本的成果,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取得,即要求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2)素质拓展成果。主要包括:各类比赛、竞赛、业余爱好、科研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等获奖证书或荣誉,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论文等。
(3)辅助技能成果。主要包括: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驾驶证、其他各类资格证书等。辅助技能成果有利于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4)信仰奉献成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l义工服务、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等荣誉或事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培养“感恩”和“包容”的胸怀。
四类基本成果指的是四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方面的具体成果,要求学生每类中至少能够取得l项具体成果。学生在大学阶段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将成果分类并具体化,目的在于引导和支持学生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全面发展,但不等于要求各方面平行发展,即“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l一2-3—4”人才培养基本模式,构成人才培养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整体,使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具体化,人才培养方法和过程则隐含其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显然,由于我校开办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时间较短,该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2):45~46.[2]马守才,廖允成,付增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7(8):54~56.[3】高荣岐,张春庆,李艳萍,等.高校种子专业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2~23。
【4】闵华,周晓舟,梁庆平,等.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1.法制与经济,2008(4):87~88.
浅谈农林学类论文范文篇二
《 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摘要:概述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探讨了种业新形势下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意识、改革实践教学方案、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种子又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所谓“农以种为先”。我国加入WTO及《种子法》颁布以来,国内种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种子企业纷纷改制,国外种业巨头以合资、股份制、独资等形式大举进入国内种业市场。在中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山东寿光,彩椒、长茄等一些蔬菜品种的外资种子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种子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
国发[201118号文f牛《=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明确提出构建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的蓝图,以期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确立的重点任务包含了“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建立教学、科研与实验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1应对种业市场形势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一方面是农作物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良种生产水平及其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市场的集中度逐步提高,种子管理体制实现了政企分开,市场监管得到加强。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发展要应对前所未有的问题和严峻挑战,集中表现在微观上企业、科研院所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品种特色不强;宏观上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技术研发能力普遍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同时,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违法生产经营及不公平竞争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高等学校对农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偏重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很少开设涉及种子的课程,对于种子企业需求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而对于种子企业,一方面需要大批科研、技术人才,即新品种选育、优质种子生产、种子加工检验贮藏等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另一方面还需要优秀的产品营销、企业管理人才,即能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适时整合企业资源,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人才。
为了适应当前种子产业及种子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中国农业大学于2002年率先招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此后,国内一些高校相继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安徽农业大学在国内高等院校中较早开展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于1979年成立种子教研室,1985年开办种子专业(专科),1994年开始农学专业(种子专科)成人教育,2000年开始招生种子工程高职(三年制),该专业于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种子方向博士研究生,2008年开始种子科学与工程(一本)专业招生,至2011年已有830多名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安徽省及邻近省份农业和种业各部门的骨干力量。随着种业市场的发展,种子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有新变化和更高的要求。
2新形势下种业发展的实践教学改革2.1科学制订种子专业培养目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社会化和长期化教育的转变,种子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种业对人才的要求,准确把握种业人才需求。在安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一本)专业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该专业培养具备作物育种、种子研发、种子生产、种子贮藏加工、种子检验、种子营销、种子管理和贸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种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从事与种子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研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E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安徽农业大学在制订种子科学与工程(一本专业培养目标时,对实践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对传统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作物育种学实习、作物栽培学实习、种子生产学实习、种子贮藏加工学实习、种子经营管理学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将实践教学、课程实习、生产实现等环节贯彻始终,针对每一个阶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具体内容。
2.2改革实践教学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方面,逐渐改变原有专业劳动、三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三段式课程,增加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内容,形成实践教学系列课程,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并与农村、农场、种子企业和农业企业合作培养学生,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供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为主的作物种植格局,努力探索和进一步完善种子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立足种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坚持面向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同时,根据在种业就业的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加大学生动手和主动参加实践的机会。在安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一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实验)课程学学时)比重。专业核心课中,实验课4.5学分,课程实践l6学分,专业实践37学分,素质拓展4学分。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比由原来的1:3提高到1:2,专业课程《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贮藏加工学》和《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均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有相应的实践(实验)教学。在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种子生产的播种、管理、收获、加工等环节的关键时期,带领学生到种子企业深入田间、车间、生产线进行学习、实践。在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种子企业的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种子田间生产、杂交制种等活动。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季节,灵活安排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对种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投身种业的责任感,提高了教学效果。
2.3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意识教师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主体,专业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改革意识的强化关系到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环节的落实和实施的质量。教师实践水平的高低还是学生既能学好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的保障。安徽农业大学每年安排35岁以下青年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在企业或相关生产基层单位实践半年以上,并在实践结束时向学校专门机构答辩、汇报。通过培训年轻教师、引进校外人才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2.4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安徽农业大学种子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大力革新教学手段和内容,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场所及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和科研活动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的农萃园,在学生大二、大i期间,有计划地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种植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薯等农作物,分田到班级,每个班级明确责任人,在作物的生长各生育期组织、安排班级所有同学连续观察生长进程,并在种植结束后写成实习报告。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对田间试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开花、杂交、授粉的关键时期,组织学生在校实验农场开展人工去雄、授粉杂交等实际操作,通过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和认真观察,有助于强化《作物育种各论》、《种子生产学》等课程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安徽农业大学自2003年建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鼓励大二和大三的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自主编制科研项目书,组织成科研团队,成员间分工协作,让有在研项目的教师带本科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
仅2011年,安徽农业大学设立的第九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全校批准立项422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从编制项目申请书到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答辩结题等流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在科研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科研素质及动手能力,激发了科技兴农的意识,还使考研的同学提前接受系统、规范的科研技能训练,通过规范的科研项目管理,使学生掌握正规的课题研究过程、科研方法和技能,为以后进行科技研发及攻读硕士学位积累了扎实的科研素养。
2.5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仅仅依靠校内的实验农场来完成培养目标是不够的,安徽农业大学把办学空间向种子企业延伸,重点选择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种子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经过多方努力,先后与国营寿西湖农场、龙亢农场等单位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并由学校拨出专门经费用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活动。国营寿西湖农场种子公司年产3007J-kg~麦良种,并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小麦三圃原种生产基地,近年来成为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之后,在小麦种子收获、加工期间先后组织300多名种子专业、农学专业的学生实地参观、动手操作,还根据需要组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吃住在基地,观摩、实践种子从田间到仓库一整套环节的详细操作过程,同时还聘请该公司的种子生产、any.检验和企业管理骨干向学生讲解技术要点和管理经验。来自生产、管理第一线的真知灼见使学生能够尽快学会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期间就能提前深切感受到一个合格的种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所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要求。
安徽农业大学还与丰乐、荃银、皖垦、绿亿等国内知名的大中型种子企业合建实习基地。不仅如此,校方还从中穿针引线,推荐并促成企业与学生签订实习任务书,使学生能利用暑假时间在企业参加水稻、棉花的杂交制种生产。2011年就有30名学生奔赴省内外制种基地直接从事杂交制种生产。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实际生产中,累积了生产经验;学生参与企业的种子生产及生产基地的管理工作,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深受种子企业的欢迎,企业也表示期待这些学生毕业后留企业工作。学校向种子企业输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为学生增加了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这种形式对学生、学校和企业来说,达到了多赢的目的。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置身于种子生产、加工、检验、贮藏和企业管理的真实场景之中,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姚大年,马传喜,张文明,等.关于种子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2):l26—127.【2]李长剑,乐明凯,罗洁,等.WTO规则下我国种子产业支持策略分析Ⅲ.中国种业,2009,12:5-8.[315E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135(12):45—46.[4]马守才,廖允成,付增光.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Ⅲ.高等农业教育,2007,139(8):54—56.[5]刘国瑜,严隽析,陈兆夏,等.发挥年农业高校优势推动中国种业持续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4(8):93—95.[6]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J.中国大学教学,2007,3:79—80.[7】邓艳葵.谈就业视角下的实践教学[J]_教育与职业,2003,9:40—41.[8碲文明,姚大年,郑文寅,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0—22.
浅谈农林学类论文范文篇三
《 毛细管电泳及其在种子科学领域的应用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原理、特点、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毛细管电泳在种子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毛细管电泳在品种鉴定、种子遗传学、种子生物技术、种子营养成分、离子成分及农药残留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种子科学;应用毛细管
电泳法(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是2O世纪8O年代问世的一种高效液相分离法,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它已成为能与20世纪50年代末、6O年代初出现的气相色谱(GC)以及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液相色谱(HPLC)相媲美的一种分离技术,并被认为是当代分析科学最具活力的前沿研究课题[1]。毛细管电泳法因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抗污染能力强及易自动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药学、高分子等领域,尤其在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领域中已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口]。
1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其特点
毛细管电泳泛指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D]。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高压电源,一根毛细管,一个检测器及两个供毛细管两端插入而又可和电源相连的缓冲液贮瓶。
毛细管电泳仪的工作原理:毛细管电泳所用的石英毛细管柱,在pHi3情况下,其内表面带负电,和溶液接触时形成一双电层。在高电压作用下,双电层中的水合阳离子引起流体整体朝负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渗。粒子在毛细管内电解质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EOF)两种速度的矢量和。正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流一致,故最先流出;中性粒子的电泳速度为“零”,故其迁移速度相当于电渗流速度;负离子的运动方向与电渗流方向相反,但因电渗流速度一般都大于电泳流速度,故它将在中性粒子之后流出,从而因各种粒子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L4]。
与经典电泳相比,毛细管电泳法克服了由于焦耳热引起的谱带宽,柱效较低的缺点,确保引入高的电场强度,改善分离质量Is],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特点,而且所需样品少、成本低,更为重要的是,它又是一种自动化的仪器分析方法[a3。毛细管电泳法与高效液相色谱一样同是液相分离技术,很大程度上两者互为补充,但无论从效率、速度、用量和成本来说,毛细管电泳法都显示了它的优势。如毛细管电泳法成本相对较低,且可通过改变操作模式和缓冲液成分,根据不同的分子性质(如大小、电荷数、手征性、疏水性等)对极广泛的物质进行有效分离,而高效液相色谱法要用价格昂贵的柱子和溶剂【5]。可见,毛细管电泳法具有仪器简单、分离模式多样化、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4]。
2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传统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主要有光学检测、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等。光学检测又可分为紫外吸收检测(UVabsorptiondetection)、热光学检测(Thermoop-ticaldetection)、荧光检测(F1uorescencedetection)、化学发光检测(Chemiluminescencedetection)等;电化学检测可分为电位分析检测(Potentiometricdetection)、电导率检测(Conductivitydetection)、电势梯度检测(Potentialgradientdetection)、安培分析检测(Amper-ometricdetection)等。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非水毛细管电泳(Nonqueouscapillaryelectrophoresis,NACE)、毛细管阵列电泳(Capillaryarrayelectrophoresis,CAE),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based immunoassay,CE—IA)、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electrochromatography,CEC)等分支。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是在以非水为溶剂的缓冲溶液中进行的,主要用于分析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分离在水溶剂毛细管电泳中淌度十分相似的物质。毛细管阵列电泳是在常规毛细管电泳法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微型制造技术设计出来的一种检测技术,是_种新型的生物芯片。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的抗原、抗体在电泳行为上的差异,将毛细管电泳作为分离与检测手段。毛细管电色谱是一种在毛细管内充填、涂布或键合色谱固定相,用电渗流作为驱动力的分离模式嘲。
影响毛细管电泳法分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毛细管。毛细管是关键部件,管径、管长、不同物质的涂层厚度对分辨率均有影响。②电泳缓冲液。电渗分离现象在毛细管电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缓冲液的pH值及浓度对电渗的影响很大,并对分离度产生效应。③电压。在进行电泳时,进样电压和操作电压对分辨率及操作时间会产生影响。④电泳温度。
电流通过毛细管会产生热量,升高温度,使物理参数发生改变,造成样品迁移时间、峰面积的偏差和分离效率下降。
3毛细管电泳在种子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3.1在品种鉴定和物种分类上的应用毛细管电泳与传统的凝胶电泳相比,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能力高,分析过程全自动化及样品用量少等优点。自1988年发表第一批关于毛细管电泳用于DNA分析的文献后,即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目前,毛细管电泳已被用于DNA纯度检测,PCR产物分析,DNA序列分析以及酶和多糖蛋白的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7叫。如能将毛细管电泳运用于种子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对拓宽种子中酶蛋白、特异基因片段的分离手段和加快物种的鉴定分类有重要意义。
3.2在研究种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毛细管电泳在种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如Gerber等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对大豆种子品质的遗传学进行研究分析[1引。变异是群体进化的基础,品种内变异的两个常用度量指标是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由于微卫星标记呈共显性遗传,基因型直接反映表型,因此,等位基因频率可通过简单计算获得,进而得出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应用毛细管电泳快速灵敏地对微卫星标记进行检测分析,将极大地推动这方面的研究,这些成果将为开展品种保存、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3在种子营养成分分析方面的应用对种子蛋白的分离与表征,传统方法多是采用不同模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复杂,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且分辨率不高,还要使用有毒试剂等;高效液相色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不足,但其运行成本高,难以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毛细管电泳是从传统电泳发展而来的一种高效、新型的分离分析技术,在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分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目前这一技术在作物种子蛋白研究中已取得重要进展,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烟草糖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如刘少民等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一安培法分离测定了烟草中4种寡糖。马强等分离测定了烟草中的5种还原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和麦芽糖)Ll。毛细管电泳还可用于种子内氨基酸、有机酸等组分的测定,这在食品等领域已有较多报道[1,可借鉴到种子分析领域,发展种子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3.4在种子离子分析方面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领域即毛细管离子电泳(CIE)。目前,毛细管离子电泳已被用来测定多种食品基质中的无机离子,如K、Ca抖、Na、NH、SO、F一、Br一等。种子中的离子分析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该仪器不利于普及,应用毛细管电泳的独特优势,将大大简化已有的检测方法,使种子微量元素的测定更方便、更经济n。
3.5在种子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应用农药包括杀虫剂和除草剂两大类。过去农药残留量常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但随着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它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目前毛细管电泳已被用于饮用水、牛奶、啤酒、谷物、马铃薯和猪肉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1。加入WTO后,为了消除贸易壁垒,我国执行了更为严格的农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种子种植、加工等一系列环节加强对农残含量的监控,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报道。毛细管电泳因其独特的优势,将会在种子农残检验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高效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在食品、药物、环境、生物碱、毒品、天然产物等方面的应用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毛细管电泳在种子分析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国内已有种子部门开展此方面的应用研究,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研究的深入、毛细管电泳仪器的普及和种子分析检验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计,毛细管电泳将在种子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乐怕,方禹之.21世纪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2,38(1):1~6.2 HuntG H,Chen A B.Vahdationofacapillaryisoelectricfo—cusing method for the 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yCIB8.JournalofChromatogra,1998,800(2):355—367.3方红,周斯.毛细管电泳的最新进展.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24(2):124~126.4李景芬,刘娣,杨甲芳等.毛细管电泳概述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6):20~22.5毛煜,徐建明.毛细管电泳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13(1):4~9.6陆少红,龙湘犁.毛细管电泳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19(2):85~87.7樊兴君,金由辛.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水稻中的总核糖核酸.色谱,2001,19(2):167~169.8宋大伟.核酸毛细管电泳的研究.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4):54~56.9樊兴君,金由辛.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DNA点突变.生命的化学,2000,20(1):38~40.1O任吉存.毛细管电泳一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新方法.分析化学,2001,29(4):461~465.11刘莉华,宛晓春,侯如燕.毛细管电泳在茶叶领域的应用及前景.中国茶叶加工,2002,(1):35~37.12 GerberSophie,FabreFrancoise,Planchon C.Geneticsofseed qualityinsoybeananalysedbycapillarygelelectropho—resis.PlantScience,2000,152(2):181—189.13余建中,晏月明,蔡民华等.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作物贮藏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麦类作物学报,2002,22(3):78~81.14马强,何友昭,肖协忠等.糖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及其在烟草分析中的应用.烟草科技,2002,(6):24~26.15舒友琴.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食品科学,1999,20(7):8~11.16 MenzingerF.,Schmitt-Kopplin P.,Freitag D.eta1.A—nalysisofagrochemicalsbycapillary electr0ph0resi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0,891(1):45—67.
有关浅谈农林学类论文范文推荐:
2.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4.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6.农业科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