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也涉及到一个儿童一生能否健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浅析小学教育培养的重点问题》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儿童成长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也涉及到一个儿童一生能否健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改革;培养;重点
小学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的教育作铺石垫路的准备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个性培养教育。个性质量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小学阶段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即兴趣、习惯、性格、自我意识和品德等。
一、兴趣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也是个性中重要的意识倾向性,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诱发与培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有不少研究表明,人的才能的开发,在3~10岁是最佳时期。小学教育注意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和培养,对一个人的成才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习惯完全是后天的产物,它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习惯又有优劣之分,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发生积极的作用,而不良的习惯则起着消极的作用。习惯还有一个特性,即早期就能形成,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习惯质量,如良好的卫生习惯、礼仪习惯、交际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质疑习惯等等。
三、性格形成
性格,是个性质量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做什么)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怎么做)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独特的心理现象。性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重视性格的早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身心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性格和基本素质人格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性格。也有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教师在引导和培养过程中应鼓励其发挥性格的长处,尽最大努力克服性格弱点。
四、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自我意识既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也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个性初步成型的阶段,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或习惯可能会影响到一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中应格外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不良情绪的疏导。
五、品德教育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建立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美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更应该着力实施美育,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形成合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在教育界有这么一种说法:“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这其实是指小学生正处在身心的逐步成熟期,具有接受力和可塑性都很强的长处,但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正像一颗小树苗如果没有细心的培育,很可能会成为无用的歪树,所以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能否发展成才的决定性阶段。而在这里的“才”并非偏指学习成绩,特别突出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们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和引导。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基础是文。挖掘教材里蕴涵的丰厚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品德和人文素质是一个人一生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内在质量,也是维系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科学成果造福于人类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现代教育思想主张学生应该自主、愉快地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能够激发其兴趣与活力的学习环境。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观念和意识的创新。创新是一种主体价值,创新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人的个性健全发展的引导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生活接轨整合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确立起新型相互依存和促进关系的教育。有了教育的超前意识和观念的创新,就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最终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历史赋予人类教育的使命,也是未来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驰. 浅谈现代教育中的小学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9) .
[2] 张欣. 对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几点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
[3] 隋淑云,袁芬. 终身教育理念下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2(10)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篇二
《浅析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摘 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发展日新月异,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这为我国储备高素质教育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素质工作者与我国的教育水平直接挂钩,只有教育水平上去了,工作者的素质水平才能提高,而高素质的工作者人数多了,我们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快,也发展得更好。但是我国虽然有一些成就,但是在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文将就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一、前言
我国作为全世界目前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国家,国内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中城市发展快速,而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健康良好的发展。
二、农村教育现存的若干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问题
面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农村中现在存在着的现象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我国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或者甚至没有读书过,这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保证安全和有饭吃有衣服穿,根本无法进行“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这也就使得“留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等问题。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而学校和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些学生身心健康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这样一来,有很多孩子会面临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学习成绩不能达到要求,也就无法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发展。其次是容易产生性格缺陷,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爷爷奶奶又不能很好的进行开导教育,使得孩子本身的性格发展不平衡。最后就是这样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二)生源问题
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年轻的农村夫妇改变了观念,选择不要小孩儿,而一部分农村夫妇则觉得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差而选择把孩子送去城里念书,或者夫妇决定出外打工,家中老人无法照顾孩子,只能带着孩子去打工地上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城镇私立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农村小学生源的问题。而生源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办学的规模大小和质量。生源减少,一些较小的学校不得不进行并班,最终并校,而并校后教学质量依然无法提升,生源更加减少,如此恶性循环。
而一些班级学校,因为生源少,不得不采取包班的教育方式――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所有课程的讲授。因为每一科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有些甚至南辕北辙,一名老师很难做到较好的完成不同科目的教授。包班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家长更加不信任学校。家长不信任则不愿意将学生交给学校,这样我们的问题又回到生源减少,教学质量相应下降的恶性循环上。
(三)软硬件设施问题
农村与城市在教育发展中设施设备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农村的各种软件硬件设施都不能与城市相媲美,同时农村的条件待遇也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因此,农村没有先天优势来吸引年轻优秀的老师。这导致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资成为问题。很多调查和数据都表明,缺少新血液,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成为农村教育中的一大问题。“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高中从初中调教师,初中从小学调教师,调走的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留在小学教学岗位上的很多是上了年纪、体弱多病的教师。加之没有新的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配备基本的师资是必不可少的。
在硬件设施上,农村教育设施的缺失表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校舍的破败不堪,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更不可能拥有像城镇中那样的教学设备,U型防反光黑板,高清投影仪,电子设备,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设备等等。比如城镇的小学可能拥有高级的听力练习教室,而农村的学校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设施。而小学是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小学基础不稳固,同样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就不会愿意把孩子送到农村的小学念书。
(四)校车安全问题
由于农村地广人稀,集中办学导致小学生上学路程都比较远,因为财力原因,农村又没有正规的校车,一些私家车摇身一变改成了校车,并且一直承担着校车的职能,私家车从各方面都不能达到国家对校车的安全要求,从司机安全意识、车辆安全规格都不合格,而这样的车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给农村小学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因为没有正规校车导致学生出事的事故随时有可以发生,在此望相关机构重视农村小学生校车配制问题。
三、结束语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综上所述,我国应加大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农村软硬件的设施,加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锻炼和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教育更好的发展,农村的小学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使农村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小学教育,与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篇三
《试谈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中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环境持续断优化。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有许多学校内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达到了国家要求,教学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断提升。对于广大中小学师生来说,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非常重要,不仅对学生整体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不断增强学校的教育实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装配不完善
在现在的大部分小学中,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硬件设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任何学校教育水平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来说,大部分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主要是因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配备不完善。信息流动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更好地实现跨越时空的流动,这种载体就是硬件等基础设施和设备。所以说,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设备的装备程度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小学在多媒体教室等项目的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许多学校没有网络宽带,除了校长室和教师办公室以外,学生没有专门的信息化教育实训教室,因此无法顺利地接受信息化建设培训。除此之外,教师队伍中也没有足够的计算机配备,一些学校给教师配备的计算机甚至不足十人一台。整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装配不足。
(二)小学资源建设没有规划
在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建设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小学对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程度不足。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就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建设学校信息化。在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内容中,资源的建设是核心内容,它不仅代表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还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取得实效的最关键因素。国家在对一所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进行评价的时候,资源建设情况是衡量一所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在所有的资源中,小学的教师对于光盘等资源和出版物的认识非常有限,一些老教师甚至缺乏应有的认识,并且学校没有足够的重视。多年来,学校购买的信息化资源等教育光盘非常少,国家可能在教育资源上已经出版了十几套光盘,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光盘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在教学中使用。而且很大一部分教师对网络中各大教育资源平台的了解很少,实际使用得也非常少。一些学校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建立自己学校的官方网站,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步伐非常缓慢。
(三)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存在缺陷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硬件以及软件等的管理也非常有用。但是,大部分小学没有配备足够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也非常有限,在应用管理方面,很多学校存在“重硬件设施轻软件设施”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一些小学过分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花费大量的资金来配备硬件设施,却忽视了软件的普及以及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学校没有专门的人才能够管理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流程,甚至有一些小学投入硬件建设方向的资金大大超过了软件、资源建设的经费,没有总的规划,最终让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入瓶颈;第二,对于硬件设施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高素质的教师管理硬件设施,也有可能是学校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的安全管理,这样一来就忽视了教师的运用管理,大部分的小学都没有制定规范的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即使有比较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也没有专门的人来管理,缺乏鼓励教师应用的专门政策,因此在学校中不能建立起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第三,过分重视行政人员的管理,忽视了信息化专任教师的管理。在一些小学中,行政人员配备的设备比较领先,而专任教师却没有配备足够的信息化设备,这样一来就导致小学在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专任教师的正确指导。
三、有效推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对于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来说,首要的事情就是转变思想观念。从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现状能够看出,我国小学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整体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我国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是不相符的。并且根据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来说,小学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建设,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等也和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一定要加大对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并且积极地敦促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让他们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充分推进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只有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推进有关改革,才能最终建立一个有效的导向,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才能促进教师信息化建设应用的积极性。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
对于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必须要重视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因为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资源是首先被使用的,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大前提。学校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积极利用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上提供的信息资源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有效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除此之外,一定要重视学校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在网上传输信息,增强信息的交流和有效性。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让教师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更加充分。对于活跃在一线的教师,一定要定期举办应用辅导讲座,加强对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一定要对教育信息化的配备建设有充分的认识,重视硬件设施的完善,加强对于软件设施的使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提高资金投入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一定要提升信息化应用的管理水平。因为对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加强应用管理水平的建设。学校要重视建立应用管理机制,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并且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绩效评估,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的管理水平。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提升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只有有了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等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才能提高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思想认识,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设施的培训等方面入手,同时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信息化应用的管理水平,综合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促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