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通识教育浅析论文(2)

坚烘分享

  通识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的探讨》

  摘要:专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识教育是以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德才兼备、知识广博、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为宗旨,与专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探讨,力求为学生教育培养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实施途径

  一、“通识教育”的定义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可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如果说专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教育则是要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基础教育,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广博性,自主创新,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良好的心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与生产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新的知识正呈几何级数飞速增长,知识更新明显加快,因此各种专业知识的教授并不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人的培养”,即将人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兼备高素质和良好心智的适用性人才。如今通识教育问题已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国内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都针对通识教育,进行着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教学探索。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以专业教育模式为主导的高等学校都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导致大多数的家长以及学生难以形成对通识教育的认同,忽视了通识教育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鉴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应尽早着手于针对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索与教学改革,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分制与选课制

  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市场需求自主地、灵活地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同超市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所学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及地点等,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展现自己,学到更多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选课制打破了以往学生只能够接触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局限,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学习本专业之外的课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打破单一专业培养形式实施知识“宽口径”教育,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机会,拓展专业基础,也为学生进行新领域开发研究提供条件。

  2.构建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科体系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科体系构建中打破传统观念,立足本校实际,确立以“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毕业设计+课程体系”的学科体系,推动优势学科发展,形成自身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使得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可以结合培养具有厚实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宽阔的专业方向口径,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自身素质以及知识综合能力,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有充分信息化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自主创新、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科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明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特色,制定不同的毕业设计方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最终的检验。

  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探索“全校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其中全校通识课为全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计算机应用技术、英语听说、音乐、美术、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渐为我国大学所接受,在构建与通识教育相适应的大学教育实践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通识教育,使得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并重。

  (2)在教育中,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渗透人文教育,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生存的技巧;在进行通识教育时加强专业教育,引导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3)在教育中,将“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得到理性的发展的同时,关注生命的过程,关注自己的价值、抱负、理想,体验情感,砥砺意志、德行。

  4.优化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

  在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仍然采用“一言堂”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讲过,“要打开学生接受信息的通道,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营造自由创新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发现并解决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进一步积极主动、深入学习造成一种期待的情景,即引导学生乐学、活学、会学、善学。教师通过构建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如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师生互磋等形式,让学生展示和讨论其预习的成果。

  5.新教改下的教案设计

  课堂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对此,针对教案的设计进行改革,要求新教改下的课程教案应将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并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对象准确定位,科学地确立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新教改下,一份合格的教案应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定位、总体教学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内容重构和具体安排、分层教学目标和各知识单元的思考题目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等内容组成。

  关于通识教育的实施探索,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个人未来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晓艳.以大学生就业为视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高教高职研究,2007,(2).

  [2]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学术探索,2007,(02).

  [3]邵甜甜,王思阳,张可蒙,贺璐婷.通识教育:如何从舶来品走向本土化.新周网新闻中心.

  [4]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看过“通识教育浅析论文”的人还看了:

1.浅谈通识教育的研究论文

2.浅谈通识教育的论文

3.关于通识教育研究论文

4.有关通识教育方面的论文

5.大学生通识教育论文

291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