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新教育论文(2)
幼儿创新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幼儿园创新教育的特点》
【摘要】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本世纪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幼儿园; 创新教育;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42-02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中,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社会对其要求,以及本身思维特点的差异,都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应各具不同的立足点。那么,如何在这许多差异中找到最适合幼儿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呢?
1 打破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针对幼儿的天性,支持鼓励幼儿萌芽式的创新精神
幼儿期可称为“问题时期”,他们什么都爱问。如“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为什么有的鸟不会飞”“为什么……”往往使成人难以招架。这个时期也是破坏性最强的时期,他们往往拆掉新买的玩具,按自己的意愿组装;打开电视机盖,看里面有没有人;打破镜子,打破手表……这些都是幼儿创新思维最初的萌芽。如果教师家长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加以斥责,那么无异于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剥夺了孩子的探索乐趣,使他们变得思想迟钝。所以教育者应善于捕捉这些创新精神的火花。
1.1 要善于引导幼儿独立思考,鼓励幼儿质疑。
敢于思考是创新的前题,而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正是牛顿对“苹果落地为什么不像上落?”的思考,使他发明了“万有引力”论。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问,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例如:在一次实践活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教师试图引导幼儿用两个杯子和若干纱布将混浊的水为清,引导幼儿发现“过滤”的方法。而个别幼儿在用两个杯子反复倾到过滤的过程中,却大胆的提出了“水为什么越过滤越脏”的问题,正是幼儿的这一大胆质疑,使他们又发现了“沉淀”的现象,在教育者的适时引导下,幼儿了解了“沉淀”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所以教育者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质疑,作出适应其心理水平的回答,并引导其产生新的疑问,提出新的问题,使他们在质疑、释疑,又质疑中建立一个自主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1.2 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进行创新活动需要足够的自信心,幼儿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他们的“创新”活动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相连。但幼儿不断的“犯错”过程,其实也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允许幼儿“犯错”,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和失败,为使幼儿真正成为勇于尝试,在失败和挫折前不气馁和不断进取的开拓性人才打好基础。
1.3 培养幼儿想象力,开扩幼儿的视野。
想象是创新的前奏曲,人在幼儿期的思维很少受“定势”左右,所以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期。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于培养他们想象的思路,教师可以在思维活动中有意识的激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
2 正确理解幼儿“创新”能力的特殊性,进行具有幼儿特色的创新教育
说到“创新”,人们很容易和科学家及科技等领域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而我们所研究的幼儿的创新能力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潜力。这是一种低级,原始的创造力。它不具有社会价值,但人类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它。
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思田彰认为,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的创造,而对于他自身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它虽然没有社会价值,但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随着儿童的自身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方面发展,也就是就幼儿所具的原始和低级的创造力随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会成高级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创新”。要找一适合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必须明确幼儿创新行为的特点。
2.1 正确理解“创新”行为中的“新”。在教育者纷纷了解“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尝试打破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几乎成为了教育在制定计划、备课中必不可少的目标,但幼儿“创新”究竟体现为什么呢?教育者纷纷各抒已见,许多教师在活动中希望孩子做得和常规做法不一样和同伴不一样。如: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一幅主题画从不同角度表现;甚至续编故事也要一人一个结尾,他们认为这就是创新。而和别人做得一样的幼儿则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这样理解创新对吗?首先,我们将创新分为三个层义:一是相对于前人用过的方法来说,创造的新方法;二是相对于周围的人群来说的新方法;三是相对于自己来说未使用过的方法。前一种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主的发明创造,而后两种虽然没有创造物的体现,但他们是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如发现青蛙是蝌蚪变成的,发现“加法交换律”发现“磨擦起电”。这些成人无须思索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无数次的观察、试验、思考而找出的答案。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创新。
幼儿诞生在世界上,每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世界,创造性的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去掌握和理解未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尽管有重复,但对于他们自身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创新。
另外,创新也包括总结的过程,只有善于总结、改善,才能创新出更完善的方法。所以创新活动不但需要有发散思维,也需要有集中思维。它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
2.2 正确看待幼儿创新的过程与结果。在前面我们说到幼儿的创新是不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我们对幼儿创新教育的目的着重于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其在今后的社会中作出有价值的创新打下基础,但有的教师在创新教育而设计的游戏中往往将创新出的结果为评价幼儿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的标准。如在构建游戏,拼搭动物园中,有一个孩子他拼出的每件东西都简单,而且色彩单一。起初放在那里没有引起教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请他解释。如一个方框和一根棍子,他解释为“给老虎喂食的机关”;一个方盒子,他解释为“人兽语言翻译机……”但是由于这些成果的外观极其原始,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其实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过程的体现。再如,在一次“画鸟”的绘画活动中,一个幼儿将画纸涂为全黑,而遭到老师的指责。然而他的“作品”不是“捣乱”这是一幅名为“黑夜乌鸦哇哇叫”的抽象画,它表现出乌鸦和夜色溶为一体的意境。因视觉上的盲点,使人产生听觉想象,体现了该幼儿大胆的想象力。虽然这些动手活动中,体现出的“创新结果”作为评价依据易见易比较。但创新毕竟不是只指创新的技能,还包括思维过程,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这些是幼儿具备有社会价值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另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的心理能力有内隐、外显两种形态。外显创新能力,很容易从创新结构中体现出来,而内隐的创新能力则体现在幼儿的思维意识中,也就是教育者易忽略的地方。幼儿的一切生活游戏中都蕴含着创新能力的因素。因此,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寄予刻意设计的游戏本身或游戏结果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它必须融于幼儿的生活实践。教育者要鼓励幼儿在一切活动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刨根问底,鼓励其、激发其无穷的想象与联想,帮助其以自己现有知识经验去寻求获得新的知识,这才是其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正确途径。
幼儿创新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