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阶段的初期,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有重大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篇一
《 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 》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积极化意义
(一)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音乐可以带给人多种多这样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可以激发人向不同的发展。人们可以从音乐的鉴赏过程中得到直观的感受——喜、怒、哀、乐等。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它与小学音乐会教育的培养相连接。从儿童的喜好兴趣中挖掘深层次的东西。让儿童从小就开始音乐的熏陶。让他们熟悉音乐、鉴赏音乐、参与音乐,从中体会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我们要努力给其营造一种身心得到彻底放松的氛围。这种音乐的教学,不应该像基础类科目那样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而是要真正让他们放松自我,用心去感受音乐的不一样之处。音乐的氛围可以带给他们一种不断满足的过程,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正确引导,慢慢形成积极健康的向上品质。音乐的学习也有着自身的特色之处,我们要利用这些规则和作用帮助儿童的性格品质的培养。音乐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样就需要儿童自身能够培养一个充满耐心的心态,凡事不可急功近利,教会他们在音乐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耐心、细心、用心的学习态度。这样即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也提高了音乐的素养教育,何乐而不为。
(二)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音乐的授课方式就是集体的授课方式,孩子们在一起才能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他们之间的沟通中协调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要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尊重与沟通。在音乐活动中共同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魅力。并且慢慢从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的意识积极为集体荣誉做贡献。一般性格沉闷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慢慢改善他们的性格特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自己就能够正确地判断是非,对待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学就让他们能够正确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他们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性格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的音乐教育就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塑造他们多样化的性格特征。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鉴赏
从音乐中感受声音带给我们的奇妙之处。音乐的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扩大视野的方式。通过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不断地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建设方面的进程。从歌曲的背景、文化中挖掘深刻教育意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们各种方面性格的形成。
(二)系统学习歌唱
唱歌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将音乐以演唱的方式进行表达。它不需要任何的工具做支撑。学生们更容易参与到这种形式当中去。这种简单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之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聆听别人的演唱,然后同自己的演唱进行比较,起到沟通和了解过程的作用。教师还要教给他们呼吸、发声、吐气、达情的具体方法。并且通过不同歌曲的演唱也能让他们更自由地控制其声音——长、短、强、弱等方面,激发他们细腻的情感世界。
(三)器乐类演奏
器乐的学习是在演唱的基础之上的,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声音的控制,器乐方面的使用也会加大学习的效果。器乐的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潜能的发展。可以极大程度上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坚忍能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有些孩子的唱歌天赋更高,但是还有一些孩子的器乐方面就天赋一品。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就能树立他们幼小的自信心。使他们有接受未来新型事物的勇气。
(四)音乐类活动组织
开展大型的音乐活动一直以来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方式之一。他们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这种气氛下带给他们的兴奋和刺激。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他们沟通情感,学会相处方式的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对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使他们在活动中慢慢发挥自身的优势之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良好的性格决定未来的发展。性格对一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小学生的性格培养就是要在儿童的萌芽时期。音乐可以帮助人修身养性。音乐的艺术的美妙之处在于他可以通过音乐的欣赏,品味他们的不同之处,调节自己的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性。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所以小学的音乐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把握住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培养形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育下一代——祖国未来的新星。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篇二
《 小学音乐教育创新与发展 》
一、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年纪,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授和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导致小学生活跃的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减退。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变差,习惯去依赖教师来学习课堂内容,解决学习问题。
(二)注重应试教育
我国的主要教育制度就是应试教育,对于任何一门学生学习的科目,学校都会采取期末测试的方式来对比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然而音乐是一项灵活多样的科目,它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纸张文字之上,也不只是一两首乐曲可以检测出来的。所以,应试教育通常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天赋,只看到了学生书面上的成绩。不仅如此,应试教育会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会对此产生排斥和抗拒。由此导致上课无法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最终影响了音乐的基础学习。
(三)教学内容单一
音乐在各项学科之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学习的内容也不够丰富。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例如,某校教师在教习音乐的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认识五线谱和音符。挑选个别同学来进行演唱的示范。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上可以使用到的道具或者是乐器,学生只能听老师单调的解说,或是老师在讲台上用钢琴为同学将乐曲演奏一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状况,降低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重视兴趣培养
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了解学生的喜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学生学习一些容易上手的小乐器。例如,某位教师为同学准备了笛子,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就可以紧跟着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好奇心,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向老师提问。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团体的演奏,虽然不够熟练,但是学生对简单的乐器操作有了基本的认知,课上不再是单一的听讲,也能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内容中。教师应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倡实践操作
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不能让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本教学,这只会让正处在贪玩好动年纪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例如,某小学曾经的音乐教学模式,仅仅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演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跟着老师参与进去。经过教学改革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设备和一些小乐器,课上教师不仅单独为学生演示内容,还会邀请学生一同演奏。像是在讲解《雪绒花》的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乐曲短片,然后又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乐器演奏。学生对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积极跟随老师的思路,加快了完成课堂任务的脚步。
(三)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简单的乐器演示之外,还应该更加丰富课堂的内容。在内容的丰富上,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演唱和乐器学习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带有趣味的课堂小活动。例如,某校园内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带领学生进行演奏,还会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乐曲的内容之后,根据乐曲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意义来编排一个小型的音乐剧。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部分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也很好的利用了他们贪玩的特点。在“玩”和“教”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的表现更加的积极,对乐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改善教学环境
由于传统教学的特有的教学模式,音乐课堂的环境相对较为简单。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力度,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的雄厚,调整教师的薪资水平,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应该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音乐教室提供更多的器材和用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也要为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国家对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的音乐教育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艺术基础,对培养专业性人才和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 “审美与快乐”式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
一、“审美与快乐”式小学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审美与快乐”,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为目标,通过用音乐自身的美,来感召学生和熏陶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当中的美。同时,我们通过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感受和探索,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在交往以及活动当中的具体需要,并且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审美与快乐”的主要特征包括:1.主体性,小学的学生是我们进行“审美与快乐”教育的主体;2.审美性,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3.愉悦性,我们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4.创造性,注重对于小学生创造性的激发;5.综合性,教学中我们讲究音乐、舞蹈和歌曲的三位一体更好的让学生系统的了解音乐。
二、“审美与快乐”教学的实施方式
在“审美与快乐”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进行实施,其指标主要包括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态度两个方面。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把握。
(一)操作的基本原则
1.体验性原则
在音乐教育当中,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采用播放一些世界著名曲目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我们在进行音乐播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创造一些与之相关的环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从中体会到音乐的意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快乐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的教学,这样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无疑具有十分巨大的帮助。
3.个性化的原则
在进行教学的内容选择时,我们还应该充分的体会到小学生在性格以及性别上的具体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照顾到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
(二)在进行名曲欣赏的过程当中怎样推进“审美与快乐”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审美与快乐”的结合体,我们通过进行名曲欣赏的方式,来进行“审美与快乐”的贯彻实施,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十分必要的途径。笔者结合自己数年的教育经验,在进行名曲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体验式的感悟
小学音乐教学的最主要核心就是为了加强小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而要想加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体验,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以加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为主要基础,同时通过课堂来加强小学生的审美经验累积。在加强小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课堂教学歌曲《顽皮的小杜鹃》为例,首先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设一个具有春天生气盎然的意境:“当我走在草地上漫步时,这时候突然传来很清脆的歌唱声,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只杜鹃鸟,它在做什么?这首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啊?它的歌声是怎样的?谁能够听出来啊?”。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中加深对于音乐的了解与记忆。其次,让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交流对于音乐的理解、发现与探索。这样的教学由于更加的自由而且快乐,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喜爱,而且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还能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
2.合作的学习模式
所谓的合作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在具体的音乐活动当中我们主要采用小组交流合作与集体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主要包括:交流、讨论等。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时,首先,通过完整的音乐欣赏来导入教学。其次,让学生在绘画板上各自以线条表现各段落。再次,小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探索的线条,讨论出共同方案并记录在绘画板上。第四,各组分别介绍本组的设想。第五,分组游戏。各组小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情节,讨论如何创编游戏,并自行分配角色、布置场地、选择适当的道具即兴合作表演。
三、“审美与快乐”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快乐的情绪态度,提高学生在活动当中的参与意识
实践证明,实施“审美与快乐”式音乐教育后,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态度有了显著的差异,尤其音乐活动中小学生所表现的快乐感、主动性以及专注性等方面。在选材、组织中注意小学生性别、个性、能力等的差异,注重为各种儿童提供多元的选择空间,他们对音乐的排斥感明显降低,开始喜爱并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二)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能力
实施“审美与快乐”式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尤其是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想像与创造等能力。通过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力、洞察力与想象力,小学生可以明锐地感觉到教学中所用音乐上的细微变化,对于音乐的想象也颇为大胆丰富。
四、结语
小学的音乐教育本身并不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而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音乐审美的提高以及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我们在此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审美与快乐”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更好的满足学生在情感上以及心灵上的需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