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
作为教育行业中的一部分——小学数学教育,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篇一
《 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策略探讨 》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方法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语言教育,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数学语言。
1.注意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
小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同时学生也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因此老师需要加强自身对语言的运用,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有利于接受新知识,掌握重点。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晦涩的数学定义通过拟人、比喻等方式使其生动和具体化,以迎合学生的兴趣,消除对数学学习的隔阂。
2.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化和艺术性
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老师对于语言的应用是非常关键而又重要的。这里对老师对于语言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语言运用必须精确到位,精练简短,正确表达其含义,这样才能传递正确的知识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书本中的思想,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增强自身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其学习兴趣的能力;增强与小学生沟通的语言的艺术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丰富多彩的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促进教学活动进一步展开。例如,在一组连线题目当中,老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左边这些虫子怎样才能找到他们的妈妈呢?同学们帮帮忙。这样既能向学生解释这个题目本身的意思,还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带着目的搜索题目发出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去认真做题。
3.有效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课堂更是如此。面对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跟老师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是分不开的。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通过一定的语言鼓励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也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的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带有三角建筑的简单故事的视频,问学生:同学们,小熊和小虎的房子上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啊?为什么呢?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动画、动物这一类的东西,所以要抓住这一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一些鼓励,学生们做得很好,就要多多表扬,在表扬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的有信心,也是给学生和老师更多的交流感情的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学生们做得不好或是做错了,老师在纠正其错误的同时也要进行鼓励,给学生打打气加加油,帮助学生看清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这样,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能很好地与学生之间培养了感情,使得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以此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4.注意批判语言的幽默性
小学生出现自制力方面表现得不够好、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学生要是做错了或是做得不好,老师采用的措施不是对其进行炮轰式的批判,而是要像前面提到的一样对其进行批判式的鼓励和幽默式的批判,在不知不觉中点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又不明确地说出来,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让他觉得不好意思;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思考后下次做得更好。因此对学生的批判也是需要语言艺术的,通过委婉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学生的不良习惯。例如,小长假一放,学生回到学校,还不能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上有很多学生会表现得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神游等,这样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但如果老师当着全班的面点学生的名,指责学生不认真听讲,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为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老师可以采用幽默批判的方式,说一些戏谑的话,达到教育目的。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 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也要随之改革,尤其小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更为重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而小学教育不仅关乎到小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还是塑造品格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生的品格教育也非常重要。目前,小学教育还不完善,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适应时代的召唤,这是目前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希望对今后的小学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向前不断进步。但是,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也是全民素质整体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教育。小学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的初始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培养、文化基础、品格的塑造都将在小学阶段打下基础,所以,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学教育也是最为深刻的,而小学教育的实施也是比较难的,这就使小学教育问题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可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吸取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但是,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模式,这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融入先进的科学教育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小学生的特质认识不全面。小学生是刚刚离开家长的呵护,走入到社会群体中的一群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每一个孩子将从小学阶段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小学阶段的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他便将反馈给社会,从而影响这未来社会发生的变化。它启示我们:小学教育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知识和技能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讲是不全面的,要在传授给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传统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有差距。由于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为了使学生达到高分,常运用题海战术,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却被忽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育推陈出新,而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内容、方法、创造力上,都较传统。教学内容不宽泛、少生动、缺新颖,与素质教育存在一定差距。
3.课堂教学模式化、缺乏趣味性。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常运用小组合作法教学,但是,有些时候,这种教学还只是模式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合作”、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使教学结果不佳。一般教学中,教师提前把教案备好,在上课时,按照教案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不易消化理解,而在学生理解错误,或并未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却教授下一个知识点了,此方法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模式化教学,教学氛围呆板,教师没及时引导,学生不参与、不思考,所以不理解不吸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小学数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1.注重小学生的全面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和学同样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逐渐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学习,而不只是被动接受。注重小学生的可塑性,培养荣誉感。培养小学生具有美感,吸引小学生主动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动力一旦形成且具有长久性,小学生就会爱上学习,主动寻找未知。从中培养小学生具有道德思想中的责任感,这也是人性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责任感的构建完成,为其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备责任感的孩子不论谁交给他的任务都能积极主动想尽办法去完成,这一良好心态和习惯的养成,使他能够成为对家庭、对朋友、对工作、对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打下坚石,从而完成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目的。
2.缩短与素质教育的差距。要缩短与素质教育的距离,就要减少小学生的数学习题,减少学习压力,课上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重视小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性,加强对小学生身体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加强课堂引导、互动和趣味性。教师提前准备教案没有错,但是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情况,对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找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再从实际生活出发,找到与之交流的方法。比如在教授“平均数”这个知识点中,教师首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询问学生喜欢什么运动,可能有些学生会喜欢足球,有些会喜欢篮球,而有些学生会喜欢排球。总之,学生大多喜欢的是球类运动。
这个问题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再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即教室的大小,给学生解释为何这些运动暂时不能用到这节课上,然后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运动方式,将分组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提出让学生们以座位顺序自然地分为两组进行一场球类运动比赛,从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数”这个概念。假如教室内有四排座位,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从左到右的顺序,每两排座位的学生为一组,把全班学生平均分为两组。然后再根据场地的限制告诉学生,喜欢的运动暂时不能完全进行,但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球类运动,即拍球比赛。教师让学生找来球类中的任何一种均可,然后让学生们推举出各组的组长,再集思广益,给各自的小组取个名字。
教师提出一个时间限定,可以让学生们指定一名学生专门记录时间。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动脑,商量比赛的规则。之后教师总结比赛规则,即在有限时间内,哪个组别拍球较多,哪个组即为胜者。在教师发出号令后,两组学生开始拍球,为了鼓励学生,最后教师还要对取胜的一组给予非物质奖励。比如组长给两组分别起名为蓝队和红队,时间限定为十分钟内。如果蓝队拍球为30个,红队拍球为29个,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组的拍球个数比是多少。
当教师宣布蓝队为胜者时,红队的学生提出异议说,两个组拍球的机会虽然一样多,可是他们的组里只有六个人拍球了,而蓝队却有十个人拍球,这种比分不公平,要求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拍球数量多的才能为胜者。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好好想一想,在拍球机会相等,可拍球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是否能评出哪一组获胜呢?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学生的不断思考、回答,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主动探讨,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深度思考中,自主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时间一久,学生就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对完成数学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小学数学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改变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策略,使小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现、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平.浅析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7):27~29.
[2]包永红.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若干问题的缺失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小学教育;2015,9:19.
[3]王玉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2(17):57.
[4]徐丽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1;4:111.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 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探讨 》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求小学生掌握小数、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运算,并且能够计算准确,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对生活中熟悉的数学现象进行简单的数学逻辑推理,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数学化缺失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数学的学科特点,不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故此,本文在阐述数学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数学化缺失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描述,并针对性提出应对小学数学化缺失问题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教师数学教学的水平。
一、数学化的内涵
数学化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规则和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非常强,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共同的进步。总的来说将数学化概括为“抽象—符号—运用”,数学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化思维的重要阶段。
二、数学化缺失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1.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情景创设欠缺合理性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数学化过渡到生活化的过程中,仅仅做到了形式上的过渡,对于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成果则没有足够的引起重视。教学中过渡重视学生情景兴趣的激发,对于数学情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欠缺重视,使得学生在兴趣中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做到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数学的教学便丧失了实践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未能实现数学化到生活化的转化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数学知识,即使是在新课改的理念背景下,仅仅是形式上的改革,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被动式的听讲,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欠缺创造力和洞察力,无法主动的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降低了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的策略
1.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明确教学目标
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解决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的首要措施,使得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氛围培养的过程中,还能够时刻明确自身的引导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情境中,构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的知识。例如,当学生喜欢玩具时,要去商店购买时,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批发价和零售价是不同的,一套奥特曼玩具批发价要80元,里面共有8个人物,当每一个人物的零售价格是20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商店买一套玩具老板赚了多少钱?教师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构建联系,提升了学生数学化到生活化的顺利过渡。
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案例,迅速的使学生掌握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子,要想知道粉刷这个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就会运用到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就实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现数学化到生活化过渡的其他教学策略
由于数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那么做好数学化到生活化的过渡至关重要,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便于降低教学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听课的效率。而且这种数学到生活化的过渡是科学并且合理的,其主要的策略有: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现象并阐述其中含有的数学知识等,使得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提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维度,推动生活化的数学现象上升到数学的高度。综上所述,数学化的缺失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科学、合理过渡,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强调场景与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联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恢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化特点。
有关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