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讨论文

谢桦分享

  中国农业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但是由于农民数量庞大、素质低下,农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科学地思考和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结构失衡、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立足于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从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等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发展瓶颈。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农村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本支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是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虽然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存在差异,但是对人力资源的特征已经取得共识,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再生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人力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基于农村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等现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开放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技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持续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以中小学文化层次为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少,仅占总劳动力的13%,而文盲半文盲则占总劳动力的8%。在偏远山区,还依然存在饮水困难、住房条件紧张、卫生医疗设备缺乏的情况,这一切严重影响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农村发展。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思想落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和社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与时俱进,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资料,农村各类技术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0.9%。

  (二)农村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过剩,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占有比例偏低;二是劳动力地区分布结构不合理,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边远地区优秀人才分布比例严重失衡;三是行业分布失衡严重,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从事农业的技术人员远远少于从事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较少

  人力资源开发支出主要包括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劳动力迁移支出等费用,其中教育投资占有的比例最多。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但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教育经费投资远远低于城市,农村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远远不如城市,农村升学率远远低于城市入学率,因此导致很多农民产生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形成恶性循环,不愿在教育领域投资来提高自己,最后导致农村陷入“保守现状、安于现状”的僵局,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农村成人教育及培训比较薄弱

  我国农村的成人教育及培训严重不足,本来就已经很落后的农民仅仅靠经验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动力没有机会接受实践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培训,与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当前随着科技的普遍推广,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生产方式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依靠经验的传授和积累是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需要的,也无法与其他行业和地区竞争。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一)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应该采取多种举措激活基础教育的活力,为人力资源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合理规划均衡分配城乡教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制定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战略。二要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正是农村教育落后的一大主因。提高农村师资岗位的吸引力,通过政策留住人、吸引人、发展人、培养人。三要关注农村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农村很多地区的教育因各种原因未能关注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身心健康教育、音体美教育等。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

  1.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

  政府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自身加大投入的同时,要加强激励制度建设,以此来激发社会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

  2.办学模式特色化

  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大力吸引民间力量融入校园后勤服务中,也可以将一些服务性的岗位提供给勤工助学的学生,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3.就业灵活化

  校企合作可以直接将毕业生输送到企业,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目标选择自己的单位。此外,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政策性服务,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为高职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严格监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防止一窝蜂,要紧随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计划,保证人才与市场紧密相连,避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三)加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力度

  农村的特点决定农村教育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在加大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的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农村、农民、农业的特点积极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利用农闲时节,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培训,拓展其生产的基本技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借助广播、视频资料、短期培训班等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来激发农民的潜能,提高其管理技能,让更多的人摆脱对土地的过分依赖,逐渐改变农民的传统思维习惯,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乡镇产业,以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总之,农村的人力资源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在政府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拓宽信息渠道,让农民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发展信息,掌握相关技能,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引进来、走出去”的路子,全面改变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使之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大潮。

相关文章:

1.浅析开放大学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关系论文

2.谈信息化建设对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论文

3.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研究论文

4.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控制措施探析论文

5.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6.基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文

7.浅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

    51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