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2500字形式政治论文

家文分享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500字形式政治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500字形式政治论文篇一

  注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摘要:教学既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又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本文拟从教学形式的导课、提问、探究等几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形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教学既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又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其授课的过程和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课活泼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很好;有的课干涩死板,学生索然无味,收效甚微。可见,从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人们都有学习的天性,魏书生老师也有“学习是人的天性”[]的观点,就是人以学为本。但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导课、提问、探究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如何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导课――妙

  导课的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引导要巧妙,二是学生的感觉要美妙。教师如能巧妙导入,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愉快地、不着痕迹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美妙的境地,这种导课必然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会为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奠定坚实基础。但教学的对象、内容、时间各不相同,要真正做到导课的“妙”,对导课方式的恰当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新――时事导入

  政治课本身与时事就是紧密结合的,时事新闻是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引人注目的时事政治消息。新闻具有新鲜、新颖、新生的特点,可见,新闻报到内容不仅仅是新生的,而且是新鲜的、新颖的,人们对新的东西总是容易产生兴趣并积极关注。在思想政治的新课导课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时事材料导入,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有利于教师很好的组织教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趣――故事导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这些故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给我们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故事还充满智慧,给人以启迪。运用这些故事导课,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给学生以智慧,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故事导入新课,会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真正让课堂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定会事半功倍。

  思――问题导入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政治课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即解决实际问题,更何况哲学本身就是思辨的科学,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是很多政治老师常采用的方法。教师在新课前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想知道结论的欲望,这时教师顺势导入新课,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抽丝剥茧,学生积极参与,追根溯源,最终水到渠成,答案呈现,就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豁然开朗”,那一定是十分美妙的感觉。

  近――生活导入

  政治课的内容,无论是经济学、还是哲学、政治学,这些内容离我们的生活似乎都很遥远,因此给学生的感觉是政治课枯燥无味,许多老师也认为政治课难上。其实,教材在安排上尽量把政治课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但书本中的事例有的时间较久,不太新鲜,学生看起来无趣;有的和我们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看起来较为陌生。如果我们老师不假思索,照搬照抄,必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这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多思考,善于从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入手,找到其同政治课内容的结合点。用贴近我们学生生活的事例导入,就能够拉近甚至消除学生内心的与思想政治课的距离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就在我身边,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政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激起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激情。

  二、提问――好

  思想政治课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问。好的发问,就是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调――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能起到促使学生思考、加深对问题理解的功效。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提问必须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提问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提问点,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和学生有准确地把握,在学生的疑惑之处设问,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二是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还要步步引导,让结论愈来愈明,这样会让学生越来越感受到“光明”,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最后得出结论。三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要肯定学生积极思维的成果,对回答问题学生的中肯评价,是对所有学生的鼓励,这样才真正做到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最好的诠释。

  当――发问准确适度

  课堂提问,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准确适度。所谓准确,就是课堂提问不能似是而非,让学生无所适从,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知道思考的方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所谓适度,一是指问题的难易要适中,不能太难,太难的问题要么学生根本不能回答,要么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学生的参与性会不高,当然更无所谓乐趣和激情,提问也不要太简单,如果学生只需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学生也会懒得思考。二是范围恰当,不能范围过大或过小,范围过大或过小的提问,也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明――紧扣学习目的

  思想政治课的提问,不能随随便便,泛泛而问,想问就问,而是要结合教学目标,也就是要紧扣三维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和大纲,对教学内容、重难点有准确把握,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吃透”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情况心知肚明。这样教师设计的问题才会有极强的针对性,学生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会觉得所学的内容清楚明了,在解题的反馈中,也没有问题,得心应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收获的喜悦感。这种利用课堂就能解决学习任务的积极情绪会带到学生以后的政治课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探究――动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是指学生通过对情景的思考加工,对材料进行搜集整合形成结论并通过交流获得验证的过程。学生会在这种自主、合作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收获喜悦,学生的探究要贯彻学生学习的主体观、行为实践观。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应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

  课内――课堂互动

  课堂内的探究活动,要求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地得出具有一定深度的结论。可见,探究性学习既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和主动学习精神,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的合作,既要合,又要作,那就是一定要有目的,有方向,不能只是学生合作而教师不积极参与,这样就容易导致合作偏离目标甚至无序,同时教师不积极参与,不容易了解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已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许会在眼看学生就要得出结论的节骨眼时候上却不合时宜地叫停,这样仍然是老师凭主观牵着学生走,而不是贯彻新课程的平等的师生观。探究学习还要注意,既要“探”又要“究”,不能探而不究。探而不究就会浅尝辄止,往往会知道了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肤浅的探究,只会让学生索然无味,根本无益于互动。课内的探究学习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内容为主线,既“合”又“作”,既“探”且“究”,才会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动起来。

  课外――任务驱动

  思想政治课有极强的理论性,但也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由此可见,实践应是思想政治课的题中之义,通过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转变为自身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探究活动是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老师在设计课外探究活动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如果目标不明,学生的探究就会是一片混乱,既不能加深、拓宽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又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活动,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当然,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和结构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课外探究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学生只有完成了预期目标才能获得成就感,才能激发对该学科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63713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500字形式政治论文

259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