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钢结构施工管理论文范文

家文分享

  钢结构施工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充分认识到施工的困难性、复杂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钢结构施工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钢结构施工管理论文篇一

  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笔者将探讨在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高层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钢结构作为一种理想的建筑结构在建筑业已日益增多。钢结构在建筑的应用内容主要包含:钢结构的连接、钢结构构件、钢结构构造、钢结构识图、钢结构加工制作、钢结构焊接工艺、钢结构涂装工程、钢结构安装常用机具设备、钢结构安装准备、钢结构安装方案、钢结构安装施工。本文主要谈谈关于在高层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安装上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施工前规划及布置

  我们工作开始前第一要做好结构平面纵横轴线尺寸的放样,主要塔式起重机的选择、布置,计算工作范围和起重量,修整好现场施工道路、消防道路及排水系统,安排机械开行路线、配电箱及电焊机的布置,确定构件堆放位置等工作。

  二、塔式起重机的选择

  2.1起重机性能

  塔式起重机应根据吊装范围的最重构件、位置和高度,选择最大的起重力矩(或双机起重力矩的80%)所具有的起重量、回转半径和起重高度。此外,还应考虑塔式起重机高空使用的抗风性能、起重卷扬机滚筒对钢丝绳的容绳量以及吊钩的升降速度。

  2.2起重机数量

  根据建筑平面施工现场条件、施工进度和塔吊性能等,布置1台、2台或多台起重机。在满足起重机性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就地取材。

  2.3起重机类型选择

  在高层与多层钢结构施工中,其主要吊装机械一般都是选用自升式塔吊,自升式塔吊又分为内爬式和外附着式两种。

  三、采用合理的测量工艺

  3.1地脚螺栓

  施工中柱子位置预留混凝土孔洞,待安置和固定好地脚螺栓,随即测量地角螺栓的纵横轴线、标高,并用全站仪进行点位复测,将点位误差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保证螺栓位置偏差在2mm以内。

  3.2钢柱

  用2台经纬仪严格架于柱轴线上,后视柱轴线,指挥吊装、校正。钢柱吊装后,跟踪测量校正—焊前测量校正—焊后测量复测—把轴线向上翻,逐层传递轴线,依次循环。柱底标高偏低采用垫铁调整,误差控制在-3mm~+2mm之间。

  3.3主体结构改整体校正为跟踪校正,即在柱梁框架形成前将柱子初步校正并及时纠偏,可以大大地减轻校正难度。通过激光铅直仪做轴线控制,将轴线引到柱顶作为一个平面层,再架设经纬仪进行一项整体轴线测量,得到每根柱的焊前偏差报告,根据偏差报告决定焊接顺序,焊接完成后再做一次整体轴线测量,得出焊后偏差结果。以此作为一个循环程序,焊后偏差数据又作为上面一节钢柱吊装校正纠正偏差方向的依据。每层钢梁都得做标高和垂直度偏差测量,并做报告。

  3.4累计误差的控制

  钢柱轴线的控制采用激光传递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产生累计误差。因为随着楼层的增高,激光点位要不断地上移,一般每隔几层迁移一次,每次对四大角点进行角度距离的闭合。传递两三次后再由底层直接向上面投点校核,防止产生较大的累计误差,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较好地控制轴线传递的累计误差。

  四、安装施工工艺

  1、合理划分流水作业区段。根据塔吊的位置,为每部塔吊配备一个吊装班,并将主体结构划分合理区域,如A、B、C、D等4个相对独立的施工区域,平均分配给每台塔吊作业班,吊装亦按A—B—C—D的顺序进行,即当A区的构件吊装完成转入B区后,A区的其他工作(如测量、校正、修理等)便可穿插进行,这样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间既不相互影响,又可相互照应,保证了整个工程施工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2、确定构件安装顺序。合理安排构件安装顺序对工期的控制相当重要,平面上应从中间核心区及标准节框架向四周发展,尽量改“单件逐层”吊装为在地面拼装后整体吊装,将“依次逐进”的吊装顺序改为“区域吊装,跟踪校正”的施工方法。

  3、确定流水区段和安装顺序后应确定构件接头焊接顺序,总的原则是:在充分考虑减小焊接应力的前提下,从预留反变形和对称焊接两方面来控制焊接变形。

  五、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施工技术

  1、改革工艺。采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各接头的平、角、斜、立焊缝及仰角焊缝。手工电弧焊焊接速度慢,质量不易控制,连续焊接也存在一定困难,根本无法满足施工的需要。因此必须打破CO2气体保护只适用于平、横焊的禁区。实践证明CO2气体保护焊缝质量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延误工期的突出矛盾,工效是手工电弧焊的4~5倍。

  2、引进先进设备。一是CO2气体保护焊点焊机。钢结构工程中压型钢板铺设工作量大,CO2气体保护焊点焊机只需一人操作,一个焊点只需3 S,焊点光洁平滑质量好,工效是手工焊接的5倍,并节约一名辅助工。二是熔焊栓钉机,焊接一颗栓钉只需4s~5 s,功效是手工焊接的6倍,虽设备昂贵,但在进度和效率上能得到补偿。三是为减小垂直运输时间,采用一机多吊法,必须用到专用夹环,一次可吊4~6根,最多可吊8根,有效缩短垂直运输时间。

  3、优化施工方案,改革施工顺序。按照国内外常规施工方法,只有在下一层高强螺栓紧固、焊接完,才能铺设压型钢板。如果把压型钢板提前铺设,留出高强螺栓和焊接的位置,改革传统工艺流程,这样会大大改善高空作业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期控制。

  4、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提高施工效率。从项目的管理人员到施工作业面的各班组都得配备高频对讲机,平均每个班组2—3台,现代化通信工具的高使用率会带来高的施工效率。

  六、加强科学管理和控制网络计划

  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全员合同管理,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定编、定员、定岗位、定职责,同时项目部与各工段签订工程量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并实行风险抵押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一线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钢结构吊装工艺流程和现场具体情况编制施工进度总体网络计划,在工作进展过程中制定月、周进度计划及每天工作计划。还应制定和月、周、日计划配套的每节钢结构进场安装计划,机械设备的配备计划,劳动力分布安排计划。

  七、明确质量计划并实施职能管理

  1、制定明确的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组织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将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质量职责都纳入项目承包的岗位责任合同中,并制定严格的奖罚标准。对主要工序都编写作业指导书,各工序的施工及验收都按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执行,同时规定相关质量纪录的内容。

  2、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后,在施工技术交底中明确解决谁干、什么时间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做到针对性强,使职工的质量意识与项目质量目标同步,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组、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变事后检查为预防为主,事前控制的超前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使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严密的控制中。

  4、健全质量纪录,作业部位都要做出标志,记载该部位的作业人员和检测情况,做好相关的交接资料,办妥相应的手续,确认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资料与施工进度保持同步。

  八、结束语

  综合所上,总的来说就是:原则是布局要合理明了,设备要先进实用,技术要精确精湛,管理要科学严格。

  参考文献

  (1) 罗涛. 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 2010, (21) .

  (2)鲍广鉴.钢结构施工技术及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8—5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钢结构施工管理论文

256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