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家文分享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越来越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篇一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1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短 我国公路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许多公路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还有很多公路在等待审批和开工。然而,与这种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的是,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测绘管理方式还很落后,属于粗放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容易因为测量而耽搁工程进度、土石方费用难以精确控制、测量工程事故容易发生。

  1.2 不能严格遵守施工管理程序。第一,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先开工后报告的现象。某些施工单位习惯于传统的做法,工程开工前不打开工报告;或边施工边打开工报告;或提交开工报告后未经批准便施工,严重违反了施工监理程序。第二,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承包人没有施工程序的概念,加之有些监理责任心不强、监督管理不严,使得承包人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第三,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在路堤及“三背”(墙背、桥背、涵背)的填筑过程中,按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每填筑完一层,承包人必须自检该层压实度并报监理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有的承包人却一味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

  1.3 资料缺、假、乱,技术资料欠缺是承包人的一大通病。由于承包人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缺乏或经验不足,加之未能按时进行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因而导致了技术资料经常完整性较差,有的资料真实性、可靠性也不足。比如,砼的设计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是有一定差别的(因为现场的砂石具有一定的含水量),但在施工现场往往存在设计配合比与其施工配合比完全一样的现象。

  2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经过总结发现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管理的混乱乏力,对于此,项目管理者难辞其咎。但实际生产中,项目管理者的责任却被忽视,促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中,人们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虽然通常各个施工单位都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机构,但其管理者定位模糊,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由于找不准问题的根源,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试想一个项目管理者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运筹帷幄,这个项目怎么搞得好?更有人认为,抓管理是“面子工程”,是给别人看。所以管理意识的淡薄是造成生产管理混乱的首要因素,倘若不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想搞好工程建设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

  2.2 管理者素质不高。在工程建设中,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是造成生产管理混乱的又一因素。有些项目管理者津津乐道于某个分项工程的收益,却不会站在整个项目的高度考虑问题,不客气地说,这些人进行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投机活动。例如:某料场,堆放着两堆不同河砂,施工便道的设置应达到高效低耗的效果。然而实际上为了节约投资,施工便道的设置却明显出现问题,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出现这样的问题,项目管理者难辞其咎。

  2.3 管理制度的缺失。一个组织机构持续高效地运行,必须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机构里的每一分子都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下活动。工程建设同样如此,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每一个建设者都必须服从管理,做到令行禁止。而实际上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各下属队伍各行其是,互不统属,而绩效考核制度的缺失,更使各分包队伍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明显抑制,也使管理者威信受到贬损,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失控,进度滞后。

  3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大、涉及多方因素,因此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公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3.1 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政府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建筑法、招投标法、公路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市场准入制、项目法人制、质量监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加强政府对工程建设三方(业主、监理、承包人)的监督。严格按合同办事,监理、承包人、业主三方必须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凡对分包、转包的工程项目,其发包单位不仅应报建设单位(业主)审核,而且还必须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备案,严禁利用联营、挂靠等形式将工程肢解和层层分包,或将主体工程转包给无资质或资质条件不够的企业或个人。

  3.2 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处、专业工程施工队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检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具体业务工作由质检处负责开展,并组建工地试验室、质量自检组、资料整理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工程施工处以各处处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处的质量自检工作;专业工程施工队以各队队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队的质量自检工作,并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并制订质量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3 建立健全企业和技术人员的信用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并同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凡对于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严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有关建筑市场违法违规等行为的,政府主管部门将其处罚情况在网上公布,并记入档案。

  3.4 对施工企业实施达标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应普遍对施工企业实施达标认证。对未能进行认证的企业不得进入建筑市场投标竞争;对已获得达标认证的企业在工程承包中实行动态管理,对有严重违规行为的可取消认证,经整顿重新认证方可进入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承担其应负的企业自检责任。政府机构、监理单位应采取强有力的监控措施,强制其执行。政府部门应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进行整改,该补的就补,该停的必须停,该返工的必须返工,决不手软。对屡教不改的驱逐出建筑市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的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发展,民生福利的大事,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具体而繁琐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才能筑建出高质量、一流的公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高技术人才的引进,施工质量将会逐步系统化和法制化,整体的施工质量必会大幅度提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也将得到完善,并广泛推广应用,我国公路的建设必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机械网简介[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08).

  [2]张萌.探讨发展我国公路机械化途径[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01).

  [3]赵昆.公路机械设备动态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11,(0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261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