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印象管理论文(2)
大学生印象管理论文篇二
大学生企业刻板印象及就业对策研究
摘要:对550名在校大学生的企业刻板印象结构与现状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企业的刻板印象由员工的职业素质、企业的官僚属性、企业的规范管理、企业综合实力、企业的福利待遇以及员工的工作压力等六个因子组成,且大学生的国企与民企刻板印象在这六个因素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出大学生对国企与民企的刻板印象较为全面和理性,并且对民企刻板印象的负面成分较为突出的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刻板印象;企业就业
就业决策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现实问题,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成功的可能性。目前多项研究成果及调查数据都揭示大学生就业青睐政府机关,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学生不得已的选择,其中民营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小。“2009年中国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结果显示,在“理想行业”榜单中,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跃升为最受青睐的职业[1]。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和教育研究院于2010年开展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也显示,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类型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都不被学生看好,而工资较高的外资企业也同样未受到学生的青睐[2]。相关事实表明,“进编制”正逐渐演变为大学生群体中主流的择业方向,中国南方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调查就揭示,选择“政府机关”就业毕业生比例2009年为7.51%,2010年为25.31%,到2011年已增至35.68%[3]。
而从现实情况看,由于政府部门实行严格的公务员录取限制,真正能进政府编制的大学生比例非常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和教育研究院开展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就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分布最多的还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比例占到了37%和36%,进入外资企业的毕业生比重为10%,和往年相比进入政府部门的占比大大下降[4]。由此可见,企业是大学生实际就业最主要单位类型。
刻板印象作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5],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刻板印象内容是联结国企及民企与一系列特征的抽象的认知结构,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成为其将来就业决策的预期基础以及行动指南。因此,有理由认为,大学生择业时重政府轻企业的偏向很大程度上与其对企业的刻板印象有关。而从当前国内的文献看来,对大学生企业刻板印象的研究尚未见有成果发表,由此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大学生有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刻板印象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对国企和民企的认知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促进大学生企业就业的相关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的编制
理论分析及结合相关文献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自由反应法,利用开放式问卷,让50名大学生把他们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印象概括为简单的句子,对收集到的简单句子进行归类、汇总、频数统计,最终形成54个条目的刻板印象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评价法,要求被试对问卷中的每个条目与自己认识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并在“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5点量表上作唯一回答,统计时分别按照1分到5分计。初始问卷编制完成后,我们选取50名大学生进行试测,并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进行修订,根据反馈结果对问卷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形成正式问卷。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对大学生企业刻板印象各个维度及总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2。其中,六个维度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82、0.826、0.738、0.704、0.650、0.655。测量学认为,信度达到0.7以上的问卷是可以接受的。总体而言,该问卷获得的因素是有效和可靠的。
问卷中的条目均来源于开放式问卷,并由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专家对问卷的条目进行了评定、修正,问卷内容能够反映大学生对企业刻板印象内容,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三)调查对象
调查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重庆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1-4年级的学生。总发放问卷550份,有效回收457份,有效回收率为83.1%。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四)统计方法
问卷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企业刻板印象的结构研究
首先,对457份调查数据进行KMO抽样适当性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70,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为4302.537(df=325,p=0.000),两者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
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抽取因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并用最大方差进行旋转,以使各条目在不同因子上负荷量差异性较大。为保证条目的鉴别力,删除负荷量小于0.5的条目以及在两个因子以上交叉负荷较高的项目。经过反复探索,抽取出6个因子,共解释了59.4%的总变异,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如表2所示。
最后根据各因子包含的题项变量特性对各因子进行命名。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包括员工具有上进心、员工具有责任心、员工工作积极性强、员工工作勤奋、员工能力强、员工服务态度好等六个条目,解释总变异的15.28%,将其命名为员工的职业素质;第二主成分包括裙带关系严重、管理制度呆板落后、企业任人唯亲、人员编制不合理,解释总变异的14.00%,将其命名为企业的官僚属性;第三主成分包括组织结构设置合理、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设置明确、员工权责对等,解释总变异的8.05%,将其命名为企业的规范管理;第四个主成分包括企业资金雄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行业垄断现象严重等三个条目,解释总变异的7.74%,将其命名为企业综合实力;第五主成分包括企业工资水平高、企业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性强等三个条目,解释总变异的7.12%,将其命名为企业的福利待遇;第六主成分包括工作时间长、不能按时上下班,加班现象严重、工作压力大等三个条目,解释总变异的7.15%,将其命名为员工的工作压力。 大学生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刻板印象与社会现实吻合度较高,可以说大学生对国企与民企的印象较为客观理性。首先,在福利待遇方面,大学生对国企评价显著高于民企。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和教育研究院对2010年大学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也表明,毕业生就业后收入最高的是外资企业,月平均工资达到2741元。国有企业月平均工资为2238元,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资略低,为每月2112元。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等其他类型企业的月平均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第二,在企业综合实力方面,国企评价显著优于民企。现实情况也表明,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拥有生产资料、自然资源以及政策资源等种种优势。而由于受到旧思想观念的影响,束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仍未得到清理,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仍非常艰难[8]。第三,在员工的工作压力方面,相比国企,民企员工的确存在较多的压力源,如工作性质带来的压力、辞退风险压力、内部竞争压力等等。第四,在员工的职业素质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固化、晋升渠道的狭隘以及相关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合理,国企员工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以及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能力不断弱化,呈现出的职业素质较民营企业为弱。第五,在企业官僚属性方面,大学生认为国有企业存在官僚主义倾向。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系列调查显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经营者任命和解职的体制在20余年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聘任过程中,主管部门的推荐起到了实质性作用[9]。有学者甚至认为国企的经营者从本质上论是一个职业型的官僚[10]。加之国企的经营行为并不完全受市场主导,它还受到主管部门政策导向规制,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可以说,国有企业在制度安排、经营管理活动中更多的呈现出类似政府机关的特征。最后,在企业管理规范性方面,大学生对国企和民企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但两者得分均较低。分析其原因,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得我国企业逐渐意识到管理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发挥员工潜力等方面的作用,它们也热衷于通过一场管理革命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由于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相对滞后,相关管理变革还处于摸索效仿阶段,企业管理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生对民营企业刻板印象的负面成分较为突出
虽然大学生对国企与民企的刻板印象中都存在积极和消极因素,但由于大学生对民企的负面评价要素都是大学生择业时关注的焦点问题,与大学生未来就业状态的关联度更高。因此,相比国企而言,大学生对民企刻板印象的负面成分较为突出。如郭保明,高艳琴等2004年经过调查得出,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前三项因素是:收入、社会声望、发展机会[11]。丁雪红对500名高校学生的职业动机开展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外在因素有报酬、竞争、评价和从众倾向[12]。宋非,高祺(2011)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国进民退”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国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职业稳定性、收入待遇好、压力小这些最为重要的职业要素上,前文数据分析结果也印证了大学生在这些职业要素上对国企的评价比民企更高。虽然在自我发展前景方面,民企得到的评价较高,但“民优势”抵消不了“民劣势”[13]。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切实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和成长空间,他们更多地依靠认知到的企业品牌实力和薪酬福利状况做出就业决策,因此可以认为,相比于国企,民企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不利于其吸纳优秀人才。
(四)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刻板印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国企与民企刻板印象中既有积极成分又有消极成分,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不理性的地方,然而即使这种刻板印象是合理的,它也会致使大学生忽视对个体的关注,屏蔽对个体差异性的认知。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大学生对国企与民企的刻板印象,采取措施强化其积极面,消除消极面。建议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进一步加强企业形象的宣传,促使大学生能够对企业有更客观地认识,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和适应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社会,网络媒介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经,为了避免媒体负面报道带来的消极影响,企业要实行积极的印象管理。一方面,企业在校园宣讲、招聘等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所持的企业负面印象实施管理,即时消除大学生就业疑虑。另一方面,企业也可把资助贫困大学生、赞助学生活动、校企合作办学等作为企业形象宣传的平台,向大学生展现企业文化、制度安排以及发展前景等,实现刻板印象的保优转差。
2.吸收大学生刻板印象中的合理成分,加强企业科学化管理,促进大学生对企业形成良好印象。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对国企与民企的一些刻板印象虽然有消极负面的因素,但它们的确存在着合理成分,有些的确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客观现实。面对大学生心目中的这些负面形象,国企与民企不应讳疾忌医,而应吸收大学生刻板印象中的合理成分,重新审度自己,使企业组织架构、权限划分、决策方式、规章制度、分配与激励机制等方面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真正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打造良好形象。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定要去政府化,实施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让大学生感受到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企业活力,提升大学生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3.学校要为大学生接触企业搭建更好的平台,改变大学生印象中的负面成分。学校在大学生树立企业认知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首先,学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持续性而非突击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纠正其错误的职业认知,把去企业工作定位自己重要的就业目标。其次,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要注重企业信息的搜集,及时向学生发布区域内企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等情况,避免学生应信息的碎片化和片面化而形成认知偏差。最后,学校应拓宽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Allport接触假设指出,个体通过直接接触外在群体成员,经过印象形成过程收集外在群体成员信息;经常接触导致使用更复杂的维度评估外在群体,结果,更多的接触培育正面的态度,甚至改变原先负面的刻板印象为正面的刻板印象,缺乏接触则导致负面的刻板印象和偏见[14]。可见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国企与民企刻板印象内容中负面成分具有消解作用。因此,学校应与区域内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加强与企业的日常交流沟通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一般节假日等时间让学生多深入企业实习,切实感受企业形象。 4.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去建功立业。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职业要素上处于竞争劣势。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像大学生等个人的就业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优化,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有着其缺陷性,此时也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人力资源的流动配置。”因此,党和政府要对民营企业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扫除其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因素,通过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的杠杆作用强化民营企业竞争力,切实提高民企员工的福利待遇水平,在社会上营造一个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良好形象,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去民企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4]大学生就业偏爱公务员:回归体制内求安[EB/OL].
[2] 张晶,倪光辉.2009中国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结果公布
[3] 调查显示近四成高校毕业生欲报考公务员[EB/OL].
[5] 王沛.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2,(1):97.
[6] Freeman C,Louca,F.As Time Goes By: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s to the InformationRevolu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1.
[7] 调查显示大学生起薪2153元,六成想进政府国企
[8] 穆大常.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30-31.
[9]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现阶段我国企业家队伍的行为特征调查分析[J].管理世界,1995,(3):161.
[10] 马理.国企经营者、官僚与制度设计[J].财经研究,2004,30(9):113-123.
[11] 郭保明,高艳琴,等.我校大学生就业观及态度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12):668-669.
[12] 丁雪红.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13] 宋菲,高祺.大学生职业选择及其“国退民进”现象[J].中国市场,2011,(44):187-188.
看了“大学生印象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大学印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