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压力管理论文(2)
大学生的压力管理论文篇二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人格结构
摘要 用以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形容词量表(QZPAS)为基础构成的138个人格形容词问卷调查383名大学生压力应对人格的内隐人格观,然后用筛选后的88个形容词组成的压力应对人格问卷和自我评定方式调查1653名大学生,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由才智、坚韧性、外向性、情绪控制、自信心和功利性6个因素构成。最后在检验信、效度前提下,本研究对该结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大学生,压力应对,压力应对人格。
分类号 B848
1 前言
一直以来,心理学集中研究应对策略在压力与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更关注人格特征在应对压力事件中的作用。Kobasa等认为Ⅲ,个体身上某些人格成分可以使个体在高度的生活应激情境下免于应激的伤害。黄希庭认为,某些人格特征在调节压力源的影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沈德立等认为,人格因素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起中介调节作用。王登峰等的研究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某些特质具有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功能。这些观点的共同处是,人格要素是人们应对压力的有效中介资源。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行为有表现性和应对性之间的区别,因此,作为行为的概括和抽象,人格特征也有表现性与应对性之分,某些人格特质发挥压力应对功能。我们把那些可能承担压力应对功能,有助于维护自身健康的人格成分称为压力应对人格(stress copingpersonality,SCP)。那么,压力应对人格包括哪些成分呢?有研究者认为,乐观、控制感、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控制和自我弹性等人格成分是个体应对压力的关键心理资源。也有研究者分别提出坚韧性人格和心理弹性的整合模型来试图揭示压力应对人格的成分,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些成分可能不足以涵盖所有的压力应对人格成分。不同的研究者都认为压力应对人格应该是整体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通过对整体人格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可能更容易全面地获得压力应对人格的结构成分。于是,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被试。以“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形容词量表”作为整体人格结构的测量问卷,通过收集大学生的内隐人格观和自我评定资料,试图初步建构压力应对人格结构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基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是整体人格结构的组成部分”的假设,本研究以王登峰等编制的“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作为测量问卷,该问卷由123个形容词组成。然后,本研究还对“1520个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进行分析和筛选,发现还有一些反映压力应对人格内涵的形容词没有包含在123个形容词中,于是,本研究请三位专家根据压力应对人格的涵义,在意义度、熟悉度和现代性得分较高的形容词中,独自挑选压力应对人格词项。通过汇总,所选词语一共15个:有主见的、做事投入的、自爱的、自尊的、幽默风趣的、精力充沛的、有定力的、淡泊名利的、居安思危的、情绪稳定的、依赖性强的、有敌意的、有责任感的、感恩的、识大体的。合并以上两步骤所选词语,形成138个形容词的人格问卷。
内隐人格观(implicitpersonalitytheory)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对自身或他人的人格特征进行判断,自然形成某些外显行为或面貌与内在人格特质之间关联的基本看法。压力应对是一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类型,那么大学生也会自然建构起压力应对行为与某些特殊人格特质之间内在关联的基本看法,此所谓压力应对人格的内隐观。本研究抽取武汉市2所高校的383名大学生进行压力应对人格的内隐观调查。要求被试对138个形容词做出如下判断:哪些特质有利于压力应对,哪些特质不利于压力应对,哪些特质与压力应对无关。统计结果显示有利于压力应对的正向词84个,不利于压力应对的负向词54个。确定50%的赞成率作为选择压力应对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标准,删除42个形容词,其中正向词有17个,负向词有25个。然后对剩下的96个形容词,再进行意义分析,对5对同义词对和3对反义词对进行合并,形成88个形容词的压力应对人格问卷。最后设置指导语,即“以下特质可能是影响您压力应对的因素,请根据您过去压力应对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用这些特质词对自我(他评测试则对他人)做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的评价”。
2.2 被试及统计工具
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和浙江省1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正式测量,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问卷1900份,经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1653份。其中大一503份。大二440份。大三507份,大四203份:男女生分别为769份和884份;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医科类分别为712份、371份、369份、201份;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分别为609份、1044份:城镇来源和农村来源分别为764份、889份: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分别为549份,1104份。以学校为单位把总样本随机分成两个样本,样本一(n1=882)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二(n2=771)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387名被试同时也收集他评数据作为样本三(n3=387),用于考察会聚效度:234名被试同时也收集SCL-90的自评数据作为样本四(n4=234),用于考察效标效度,另外在武汉市某高校抽取大二学生82人作为样本五(n5=82)进行记名调查,间隔2周后进行重测,用于考察重测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LISREL8.70统计软倬完成,而其它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首先对数据做默认的主成分法因子分析,获得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9个,但根据碎石图,抽取在坡上的6个因子比较合适,然后分别指定5、6、7个因子数分别做主成分法因子分析和做方差最大旋转,再做极大似然法因子分析和做方差极大旋转。结果均表明,6个因子的模型最合理。各个因子最好命名和解释。为了进一步精确确定结构模型的成分,需要对问卷题项进行筛选。筛选标准如下:(1)项目负荷值小于0.40的项目,即a<0.40;(2)共同度小于0.20的题项,即h2<0.20:(3)每个项目最大的两个“概括”负荷之差小于0.25的项目,即(a12-a22)/h2<0.25。根据以上程序对问卷题项进行筛选,共剔除了20个题项,保留68个题项。构成正式问卷。然后对68个题项的数据进行主成分法因子分析,并做方差最大旋转,因素分析的结果如下(见表1)。
表1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个因素解
释总方差的44.08%,各个因素的贡献率比较均匀,因此,该因素分析获得的6因素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根据因素项目的语义分析和参照有关人格结构模型来进行因素命名。因素1包含16个词项,大多数题项描述了个体应对压力的经验和能力特征。于是命名为“才智”。因素2包含11个词项。大多数题项描述个体积极进取、认真投入的意志特征,与Kobasa的坚韧性结构的挑战、承诺两个成分比较吻合,于是命名为“坚韧性”。因素3包含12个词项,绝大多数题项描述了个体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的外向活泼特征,因此命名为“外向性”。因素4包含10个词项,6个词项从负面描述情绪放纵特征,4个词项从正面描述情绪控制特征。于是命名为“情绪控制”。因素5包含9个词项,8个词项从负面描述个体缺乏为人做事的信心,1个词项(有自信的)从正面直接描述自我的信心。于是命名为“自信心”。因素6包含10个词项,6个词项从负向角度描述利益关系中的行为特征,4个词项从正向角度描述利益关系中的行为特征,于是命名为“功利性”。
3.2 压力应对人格结构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3.2.1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样本一(n 1=882)考察内部同质性信度,采用样本五(n 5=82)考察重测信度。结果(见表2)表明,各个因子及总问卷的信度都在0.8以上,可见该调查具有良好的信度。
3.2.2效度检验
(1)自评与他评的相关
本研究采取自评与他评的相关来考察会聚效度,通过分析样本三(n~387)的自评数据和他评数据的相关,结果(见表3)表明,除情绪控制维度只是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其他五个维度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相关水平。
(2)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使用样本二(n2=771)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考察结构效度。以“压力应对人格词汇问卷”中各个分量表分数为潜变量。以测验中各个测验项目分数为观测变量,使用LISREL8.70程序进行分析。根据常用的模型拟合指数参照标准(NFI、NNFI、PNFI、RFI、IFI、CFI、GFI)七个拟合指数应在0.9以上,拟合优度(Y 2/df)应该小于5,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应小于0.06。压力应对人格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多数指标(RFI、GFI稍低于0.9)都达到基本要求,因此,验证性因素分析基本上验证了压力应对人格6因素结构的有效性。
(3)效标效度
根据压力应付人格的操作性定义,压力应对人格特征较优的被试,其在压力情境中的应对表现也会较好,从而可能表现较少身心症状,于是,本研究选取SCL-90测量作为压力应对人格测量的效标效度。为了凸现压力应对人格在压力刺激变量与身心症状之间的中介调节作用,本研究选择期末考试前一周集中对234名被试(样本四)进行两份问卷的测量。结果(见表5)显示。压力应对人格问卷总分与SCL-90的各个因子之间都达到显著相关程度:在压力应对人格结构中,除了才智与躯体化、敌对、偏执、睡眠饮食。外向性与敌对没有显著相关之外,各个因子都与SCL-90的各个因子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4 讨论
在压力应对结构模型得到良好的信、效度保证的前提下,我们着重从外部比较关系和内部结构的实质意义来讨论该结构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1 压力应对人格结构与其他类似结构的比较
正如前言中所述,不少研究者已经提出了有助于压力应对的人格结构成分,如乐观、自尊、自我效能、控制感、自我控制、自我弹性、坚韧性、心理弹性等结构。这些结构均在压力应对人格结构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乐观成分包含在外向性因素中;自尊成分包含在功利性因素中,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大学生把自尊看作一种做人上的自我道德评价;自我效能和控制感本来就是揭示相同的核心涵义,即个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力对环境的控制信念,因此它们均在自信心因素中体现出来;自我控制在情绪控制因素中体现出来,即在压力情境下。个体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于对自己消极情绪的控制;自我弹性和心理弹性的核心含义都是指适应逆境或是从逆境中恢复过来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坚强、进取、有恒心等,因此它们均在坚韧性因素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才智因素、外向性因素中有利于人际适应的多种特质和功利性因素中有关利益得失的价值观成分都没有在以前的各种有利于压力应对的人格结构中有所提及。由此可见,基于中国人人格形容词量表和大学生内隐人格观的调查,既在很大程度上确证了先前研究提出了压力应对人格成分的合理性,也发现了一些有利于压力应对的一些崭新的人格成分。
4.2 关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模型的解释
为什么是这6个人格因素构成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的核心因素呢?首先,“才智”无疑是积极的问题解决应对策略实施的关键决定因素。其次,有研究认为,压力应对表现为初始的外在控制过程和随后的内在控制过程。那么,“坚韧性”和“自信心”可能是外在控制过程中的核心心理要素,“情绪调节”则可能是内在控制过程中的核心心理要素。其原因在于,个体只有拥有坚韧的意志和对自我的信心,才能与压力情境争斗。力求控制和改变外在环境,通过“同化”来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平衡;而当个体外在控制过程失效。转向内在控制过程时,情绪控制能力就是个体内在自我调节的关键心理要素了。然后,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大多数压力来自于人际交往情境。那么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而“外向性”因素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外向性也是个体获得人际支持的重要心理条件。于是,它当然也是应对压力(尤其人际压力)的关键心理要素了。最后,压力感受不仅来自外在刺激事件,更决定于个体对外在刺激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压力事件都与利益上的得失有关,于是个体的利益得失价值观即对功利的态度就会影响到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评价,因此,“功利性”作为影响个体对压力感受的重要因素而成为压力应对的核心心理要素。
5 结论
以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形容词量表为基础,采用人格内隐观和自我评价的方法分别调查在校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生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由才智、坚韧性、外向性、情绪控制、自信心和功利性6个因素构成。
看了“大学生的压力管理论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