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的安全管理是越加的重要。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篇一
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模式
【摘 要】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国家安监总局政府网站通报: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86775起,死亡36370人。虽然上述数据同比均有所下降。但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安全管理体系是有关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是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基础。安全管理模式是指安全生产中管理的标准形式或可以使人依照可行的标准样式。本文尝试从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模式之间的分析做出概述,说明它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模式;作用
当前随着企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发生并有日趋若是的局面。所以安全生产成为所有安全面临的严峻考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家一个严峻而深沉的话题安全管理体系的含义安全管理体系的任何安全管理或者技术手段都离不开人员的实施和组织,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因此可以这么说,安全体系包括管理体系和技术系统,但在某种意义上,技术体系进行又是安全管理领导的,也是安全管理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从大的方面讲,安全工作体系即是安全安全管理体系。
当然,只有管理没有技术依托,这样的管理决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和结构体系。安全管理是组织体系进行技术体系实施和管理的具体操作,缺乏良好的安全管理结构体系,即使构建了优秀的技术结构,仍然会面对无法有效管理使用的窘境,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达不到既定的安全目标。因此组织体系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管理结构是安全管理体系整个体系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环。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上文中已经简单论述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有什么样的作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会对安全工作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对企业安全工作的发展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这些问题将在本节中论述。
一、什么是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1.安全管理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安全管理的一整套体系,体系包括软件硬件方面。软件方面涉及到思想,制度,教育,组织,管理;硬件包括安全投入,设备,设备技术,运行维护等等。安全管理体系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东西。
目前从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和发生的事故来看,既有由于技术、工艺、设备的原因,也有操作者的精神状态不佳,劳动纪律松弛,规章制度不严和管理不善的原因。因此,对事故致因的三要素,即人、物、环境要进行综合管理,才能保证生产的整体安全;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也须建立起涉及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全过程、全部门、全体成员的纵横交错、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由开放型的纵向单科型转向封闭型的纵横综合型的管理。即企业的行政、党群、技术设备、运输、生产、经营等各方面,都要参与安全管理,协调作战;建立起与生产车间、班组、个人岗位紧密联系的宝塔式的安全管理网络,将安全管理渗透到生产组织的过程,使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生产的各层次都在管生产的同时履行其安全职责。
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安全、高效运行。上文中也提到过“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一个制度,一个体系虽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体系下进行的工作绝对比无序,杂乱的工作有效得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1)如何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统一步调,协同作战,通过长期实践安全管理网络较好的形式之一,是在厂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组织,由企业主要量到人负责,组织行政、党委、工会,青年团、总工程师担任正副领导,安全、设备、技术、财务等有关部门和员工代表参加,对安全生产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沿着生产管理系统,逐级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专兼职安全员,构成保证体系。
(2)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
建立总工程师和技术、设备工程师为主体的安全评价小组,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和物品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操作技术,以及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进行安全性评价、辨识、鉴定,以保证生产的整体安全。强化安全技术部门的综合管理功能,建立一个技术精、理论通、业务硬、善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的具有综合领导功能的安全技术部门,对安全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传达安全指令,抓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它是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的综合部门,必须加强。
(3)强化基层安全管理
发挥工段(车间)、班组第一监督者的作用。班组是企业最基础的细胞,班组长是生产管理的基础骨干,是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安全管理网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监视着每个岗位、每个操作者直接担负着生产和安全的指挥和监督任务,发挥它们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是在最基础的安全管理手段。
总之,建立一个严格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安全目标的展开,要沿着安全管理体系,做到网络化。
(4)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及考核
安全目标的措施要纳入企业的整体目标体系中。一要纳入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中,做到生产、安全两个指令同时下,两项工作同时抓。二要纳入生产调度会的内容中,在调度生产时,调度安全生产情况。三要纳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在签订任期目标的同时要签订全员目标责任书,而且要逐级签订到每个员工。四要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内容中,凡超过规定指标的单位,达不到安全生产目标要求的,由安全部门提出警告,进行经济考核。并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的重要内容中。如发生责任事故,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在安全管理中,还要冲破思想上的禁锢,做到两点。一是敢字当头,坚持一个“零”的奋斗目标。长期以来,在不少人头脑中形成“事故难免”的传统观念,对消灭死亡、火灾、设备事故不敢想,不敢提。但许多系统和企业,甚至危险程度较大的行业,在一年甚至几年或几十年内实现了事故为“零”。这些事故不仅提出了一个“零”的根据,也是实现一个“零”的基础。二是增强信心和决心,坚持从“零”做起,却能做出可喜的成绩。许多事故单位由后进变先进,一连几年实现了事故为零就是实例。 (5)建立有力的信息反馈系统
一个灵敏、准确的安全信息反馈体系,是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安全管理计划、决策的依据。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东西在流动,一种是物质流,一种是信息流,两者伴随在一起进行。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掌握物质流的流动规律,信息流的交换要及时、准确。信息流对物质起着控制作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大系统、分系统和子系统都是安全信息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的。通过安全信息反馈,使企业对安全生产计划、目标、措施进行对比,发现偏差,从而通过人或装置及时进行调节和纠正。传统的安全管理忽视信息反馈,主要是静态开放式的管理,侧重于抓执行职能,对安全本身的动态过程注意不够,这就容易出现同生产、管理、技术、班组基础脱节。为了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推行反馈原则指导下的封闭式循环管理。因此,安全信息反馈体系是对安全生产动态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它对帮助企业领导者正确判断、预测生产过程的安全状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起着很大的作用。
(6)实行重奖重罚
运用经济杠杆,将安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可提高安全管理的后劲。有五个方法:一是安全管理与职工工资挂钩,企业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情况和管理的优劣,在工资含量中增提或扣减一定的比例,由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部门负责提取,用于安全生产的奖励和活动。二是与企业的经营者收入挂钩。视安全生产的情况奖罚企业经营者的工资或奖金。三是与企业财产保险挂钩。投保单位完成投资历年度的安全目标,可以从无赔偿款优待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安全生产的有关人员。为了奖惩安全生产而增提减扣的各种金额,都是专门鼓励安全生产而定的,应单提单奖,不能与综合奖金合并使用。
二、安全管理模式就是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如下面的“123”安全管理模式:“123”安全管控模式,即“一线、两控、三落实”。“一线”是以保持安全生产长周期为主线,严防人身伤亡和人员责任事故发生,确保主辅设备安全运行;“两控”是以“无违章创建”工作为抓手,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人身事故的可控、在控;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抓手,根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设备、灾害、交通事故的可控、在控;“三落实”是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做到“四级控制”;落实好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职工素质、企业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落实好标准化作业管理,加大现场安全监管和考核力度,确保人身和设备双重安全。
三、问题的提出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的结构
1.国内安全模式现状
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已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与生产较为适应的安全法规、标准,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了安生产责任制,还实施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考核等管理制度,对保证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企业逐步转换经营机制的形势下,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正面临着重要问题,如企业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水平下降,传统安全管理方式难于落实企业对危险源实行微观控制的要求等。当前,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对于安全法规、标准的实施及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考核等制度的落实,其作用大都发挥到了极限,如不探求新的管理方式,许多安全活动将会走过场,对危险源的微观控制将难于落实。由于安全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就是生产管理大系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功能就是保证生产大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来进行,外国的安全管理理论和经验需要在我国的实践中逐步吸收,而不宜照搬。
因此,本文试图借鉴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建立了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
2.国内外安全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企业对安全管理都相当重视,尤其是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煤炭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是视其为企业生存的根本。各大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都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安全管理模式。
国外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壳牌公司的HSE管理体系、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零”思维模式、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菲利浦斯公司的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系统等。而国内的有以下几个:宝钢集团的“FPBTC”安全管理模式、葛洲坝电厂的“014”安全管理模式、辽河集团的“0342”安全管理模式等。
通过对上述安全管理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很多的相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HSE管理体系已成为国内外石油石化企业通用的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内外的体系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2)各国都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3)公司的最高领导层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4)全员管理。安全管理需要众多部门所有员工的广泛参与才能真正落实;(5)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制度以及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等。
3.安全管理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了系统工程的工作阶段、逻辑程序步骤及所需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建立系统安全管 理的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系统或生产全过程中的安全目标、事故全过程控制及所需的安全理论。
图1 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结构
(1)理论维
系统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的理论,它涉及到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如:《劳动保护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制定了六十多项安全规章制度及一些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系统安全管理的最基本法规依据。同时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信息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要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它们共同构成了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 (2)目标维
安全目标按系统可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子目标是对系统总目标进行分解,为保证不同子系统目标的实现,要明确系统的安全任务,针对安全任务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并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评,不断修正目标。
(3)控制维
控制维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危险识别及控制的方法,对系统潜在的威胁进行事先的控制。例如: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s Analysis,简称PHA)是在系统开发设计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的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等,做出宏观的概略性分析;而故障危险性分析(简称FHA)是在系统设计之后,对组成系统或子系统的功能元件或零部件进行故障可能性分析的方法。
(4)系统安全管理三维结构的基石――安全文化建设
以上三维结构需要建立在一个有效的平台之上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个平台就是安全文化建设,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再上一个台阶,向卓越的方向迈进。
四、安全管理模式的设计
根据以上基本思路和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结构图,我们设计出安全管理模式如下(见图 2)。
图2 安全管理模型图解
该模式的内涵解释如下:
(1)左边三角形内涵:以文化为基石,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约束,以目标为衡量尺度,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新理念。
(2)右边三角形内涵:总经理及安全总监处于三角形的顶部,既是对安全目标的承包者,又是安全管理的决策中心和第一负责人,同时也代表着安全管理的最高目标――安全生产无事故;现场操作人员位于底部,代表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安全管理系统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着眼点。中间各层承担安全管理工作的指挥和监督职能,负责安全信息的上传下达,使各分项安全目标和职责的承包者、责任者。
(3)左边箭头内涵为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具体使将总安全目标细分到各个子公司或部门,自上而下落实各项责任:总经理的决策指导协调责任;分管领导及安全处的组织实施和直接指挥责任;安全处的监督考核责任;子公司的安排、检查、落实责任;业务部门的业务保安职责;安全员的现场监护责任;班组长的现场指挥和现场安全第一责任;现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范和自主保安责任。同时,自上而下落实各级安全责任的过程,也是一个压力传递的过程,保证每个层次有任务,人人头上有压力,促进安全工作自上而下齐抓共管。
(4)右边箭头内涵:自下而上实行安全保证和逐级倒挂钩考核。具体是:自下而上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以达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子公司、子公司保集团安全生产的无事故目标。发生工伤以上事故和重大生产事故时,根据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追究操作人员、班组长的直接责任,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同时对事故责任单位进行集体出发,并以此为基数,自下而上进行逐季到挂钩考核和处罚。
本模型是以“大安全”观念为指导思想,即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安全工作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事,是各个单位和每一位操作工人的事,需要多方协调、齐抓共管。
五、安全管理模式的展开
安全管理模式是个大系统,其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子模块: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目标的分层结构子系统(目标管理);为实现目标的模式系统功能,建立起组织管理体系及其分工、权限、利害制约规范子系统;为实现目标的安全管理技术原则及设计,实施程序,即技术保障子系统;为使安全管理模式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具有的弹性机制 子系统;为保证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力度及实施效果的安全文化建设子系统。
以上五大模块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见图3)。
图3 安全管理模式框架图
1.安全目标管理子系统
图4 安全目标管理基本内容示意图
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目标管理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为指导,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
具体地,由领导根据上级要求和本组织具体情况,在充分听取广大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组织的安全工作总目标,然后层层展开、层层落实,下属部门以至每个成员根据安全总目标,分别制定部门及个人安全目标工作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全过程、多层次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如图4所示。
2. 制约规范子系统
为了实现安全目标管理的系统功能,有必要建立起组织管理体系及其分工、权限、厉害制约规范子系统。制约规范子系统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建立一个高效运转,人人各负其责的安全组织机构,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关键。只有通过必要的人员、设备、资金支持才能建立并健康运作。如果没有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其他各项安全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谈。
(2)建立、健全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有了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这个机构所涉及的每个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安全职责,每个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的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技术保障子系统
技术保障子系统是为实现目标的安全管理技术原则及设计,实施程序,主要内容为安全风险管理。
根据冰山理论,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其前提是成百上千个小事故已经发生。隐患理论认为危害的发生是因为存在隐患,隐患就是客观存在对人和物的潜在危害。隐患管理就是起于识别隐患、评估其风险程度(等级判别),进而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以尽量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避免更大损失。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基础。因为如何确定一个隐患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直接影响到怎样采取适宜的应付措施和能否真正防范风险、降低损失。由此可见,安全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4.弹性机制子系统
安全管理模式的弹性机制是指安全管理模式内在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即系统内部具有保持系统活力的各种作用张力及其作用方式,对系统的机制不仅要在系统自身“结构空间”及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中静态的考察,还应从系统活动的时间进程中动态的考察。安全管理模式机制就是对安全管理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即为使安全管理模式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具有的弹性机制子系统。
因此,安全管理模式至少应具备以下四种机制:
(1)竞争机制
安全管理一方面要组织生产者之间,中层机构之间,领导层之间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全目标管理上的内部竞争、上下竞争和交叉竞争;另一方面又要组织他们之间的内部协调,上下协调和交叉协调。首先是保护竞争,协调只是为消除竞争中的消极因素,避免出现相互伤害的混乱现象,因此协调本身也是为积极的组织更有效的竞争。竞争机制必须有优选和劣汰的功能。例如对工人的淘汰,班组长的选择,干部升降,以致于组织机构的变化和职权的变化等。
(2)分工机制
分工包括各级只能部门及生产部门在安全生产上的分工;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安全职责分工;机器基层管理者和作业者(设计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安全责任分工等。安全是全员的事,因此就应对全员进行安全经营及安全生产上的分工。
(3)激励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同样离不开激励机制,激励是激发动机,鼓励干劲,调动人们内在的潜力去实现组织目标。通过激励不仅可以使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充分挖掘员工内在潜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使每个员工都愿为组织多做贡献,从而提高员工凝聚力,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4)协调机制
协调对竞争起互补效应,协调原则有两个:一是制衡原则,控制系统不会因竞争而失去平衡,造成功能下降;二是适应原则,帮助那些在微观调整中,心理失去平衡的人不出现僵化或萎缩现象,调动起全员进入到安全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中去。因此在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中,除了引入残酷的竞争机制外,还需解决好竞争引起的后续问题,例如,处理好因竞争失去原有工作岗位,甚至下岗员工的心理及生活问题,防止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因心理失衡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弹性机制中协调机制也必不可少,是前三种机制的一个补充。
5.安全文化建设子系统
企业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的日益重视,它也将成为企业管理文化中的关键一环。关于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涵义,笔者认为是指企业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心得,干部职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素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制度、机构及其运行水平。
因此,开展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可以使杂乱无章的盲目性自发性安全管理上升到系统化理论的高度,可以由单纯的数据分析、管理工具、规章制度等的“刚性”管理,通过安全管理文化的认同,凝聚成一种由共同的心理趋向、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调控的“柔性”安全管理。
六、结论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安全管理模式必须与生产管理的模式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本文主要对安全管理模型的设计依据,设计构成,具体框架做出了初步探索,至于具体的应用研究,还需做进一步的工作,期望上述能为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提供帮助。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篇二
安全管理——企业管理之本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国家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也正在逐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目的就是要杜绝事故发生,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及周围环境不受破坏。企业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样才能达到人与社会、人与企业的和谐统一,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的管理之本。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 safety work is the strong dema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More and more security work, enterprises are also gradually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the purpose is to prevent accidents, ensure the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the environment is not destroyed. Enterprise as the basic unit of soci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ust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safety first", 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enterprise, thus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Keywords: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一、班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管理发展
由于企业规模和工作性质的繁杂,决定了班组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各有差别,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安全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同样应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并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落实。只有在班组得到很好的落实,并转化为行动,才能有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由于班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面对各种危险因素和隐患,因此发生事故的机率高,造成自身或他人伤害的可能性大。据统计,由于直接面对各种危险,在已发事故中有80%以上都发生在班组,所以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班组安全培训的种类主要有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新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全员安全知识培训、专业安全知识培训等。培训内容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安全管理基础知识、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管理知识、专业安全知识、事故案例、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对象是班组全体员工,培训方式根据班组的施工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外委培训的培训时间根据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的日期而定,内部组织的培训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利用施工休整期集中培训。
其次要加强班组安全制度的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组安全管理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达到规范化、持久化。一个班组的管理一般应包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要悬挂安全环保管理网络图、应急流程、应急逃生图、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班组长每日召开班前会议,对当天工作内容的安全风险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充分识别,并及时向班组作业员工进行安全喊话,形成会议纪要。同时利于 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控制)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再次要加强班组的安全巡检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一种规范。一个企业的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否提高,从安全自查巡检工作中就可以有深刻体会。在安全巡检中,可以参考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如:劳保穿戴是否规范,工器具摆放是否符合要求,作业现场是否整洁干净,员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否强烈、有无“三违”现象发生等。
二、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关键
对一个企业来讲,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安全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领导具有相对权威性及组织协调能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组织、经费和人员就都有了保证,很多事情都将有可能变为现实。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企业领导都不去重视安全工作,抢工期,重效益,轻安全,那这个企业的安全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比较麻烦,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有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把最前沿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理念输送到企业各项安全管理中,从而使员工安全意识提升到最大化。
三、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条件
全面有效地开展全员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鼎立支持。要想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充分地论证和说明是绝对必要的。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成本,这样才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地位的有效定位。如:为了实现员工安全健康,必要的物质投入是必须的,这包括较好的设备、劳动保护用品、安全设施构建、培训新员工费用、因事故或危险而使企业为员工付出的各种赔偿金、招聘新员工的费用、改善作业环境投入等,这些有关安全方面的成本支出,在企业年初的财务计划中就应该提早预算,划拨专门帐户(安全技术措施费)予以保障和支持,确保全年安全经费的有效投入和落实。
四、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是搞好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
一个企业仅抓各级领导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抓住了关键,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环节要靠安全管理人员去实施,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水平,注重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理论性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素质,提高其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超前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一般员工还要靠他们去培训、去教育,去感染,他们的安全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所以,要把抓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当作重点来抓,只有这样,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五、加强工会组织机构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保障
各类事故的发生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然不可抗力;一类是人为可控。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后一种居多,像机械故障引发的事故、人员违章带来的事故等等。无论是机械故障引发的事故也好,还是人员违章带来的事故也好,最终受害的还是施工一线的操作员工。为了有效的保护员工的各项权利,就需要企业工会为企业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搭起一座桥梁,企业有意识的让工会发挥功能,对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及时改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企业的工会组织不能变成管理者中的一员,这样不利于工会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应有意识地让工会发挥“群众组织”的功能,这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够起到保障和监督作用。
总之,安全是天,安全管理重于泰山,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之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生产秩序,更不可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一个企业应该具有的基本责任。通过开展各种安全管理手段、策略活动可以让企业牢记安全事故教训,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教育和引导企业员工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习惯性”违章,从而让企业的安全和效益达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