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论文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学籍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篇一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研究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 学籍管理是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教学秩序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和必要保障。正确理解制度建设、人性化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促进高校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 学籍管理 制度建设 教学质量
学籍是指对学生在校学历的管理,包括入学资格审查、在籍注册、学业成绩管理、学籍异动、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等。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分三大方面:一是管理学生学籍情况。二是学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主要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三是校纪学风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办学层次的增加和专业数量的增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笔者根据从事学籍管理的工作经验,对目前的学籍管理工作作些探讨。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主客体上。一方面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各种变化情况,是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更是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学籍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使学生在学校为他们设计的学习轨道上前进,朝着高效发展的目标成长。以制度上规定的各种奖惩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引学生成长方向,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学籍管理制度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人的信任和期待,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在遵守制度的同时,发展个性,从而达到或超越学籍管理制度的要求。在学籍管理制度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效率得以提高,高等教育得以发展[1]。同时学籍管理也为打击假学历、假文凭提供了一个有力武器,为维护学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大学的升学率已经大幅提高,而随着高校的合并扩张,原来学校的隶属关系、办学模式、办学理念等,直接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中各方面的问题,而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尤为困难。目前我国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从传统的教育体系为基础而延续下来的,它主要对教育共性化问题进行规定,即强调共性化教育,而对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社会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进行回避,甚至否定。虽然我国的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在学籍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很落后,远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导致学籍管理单一,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笔者认为,传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师生对学籍管理认识不足。
由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很多学校对其重要性宣传不够,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及相关规定缺乏了解,对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工作分工及权责认识模糊,没有真正认识到系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于是教师视学籍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则其他工作与己无关,使一部分考试不及格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才接到通知。一些学生只把自己作为一个被动学籍管理对象,存在等、靠、要等问题,即等老师通知、靠班主任说情和要成绩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秩序的维持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助长了各种不良风气。
2.高校学籍管理手段滞后。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专业门类不断增多,繁重的学生学籍资料收集、整理及分类分析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与满足日益发展的学校教育需要的矛盾日益显现。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但是学校内部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管理部门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校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还没有真正联网,还没有真正地实行网上办公,学籍管理经常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同时,学分制与学年制并存,两种管理模式的互相交叉无疑又给学籍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
3.学籍管理人员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多,特别是实行学分制后,使学籍管理工作多样化和复杂化。就我校而言,既有从普通高中入学的本科学生的学籍管理,又有从职业高中入学的本科学生的学籍管理,既有二本学生的学籍管理,又有三本学生的学籍管理。这些不仅要求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计划性、准确性、原则性、创新性,还要有完成管理任务和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就目前的状况看,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业务培训较少,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缺乏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人才结构和稳定队伍[3]。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和联网化,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要相应提高,以满足现代高校学籍管理的需求。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建设。
三、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理念,建立合理优化的规章制度,突出办学理念,培养合格的人才。
1.转变观念,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学籍管理的依据,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简化工作流程、高效开展工作与学习的准绳。因此,高校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对涉及学籍管理中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如:入学报到注册,成绩考核记载,学籍异动,奖励与处分等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细化,使学生熟悉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在学籍管理制度优化过程中,还应该体现学籍管理的服务意识,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内涵。采用多种办法化学生从被动管理到主动自律,尊重学生的选择,关怀每个学生的成长,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弱化以致打消某些学生的消极思想,从而体现学籍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系统且优化的管理文件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大学生活与学习,发展他们的个性并发挥其创造才能。
2.以生为本,提高高校学籍管理的人性化水平。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篇二
也谈高校学籍管理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 学籍数据是高校基础数据之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化、网络化对管理者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 高校学籍管理 规章制度 信息化建设 电子注册
高校学籍是指学生通过全国高考,经省招办同意后被高校录取,按规定时间报到注册,经入学复查后取得的合法资格。学籍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新生入学审核,新生数据网上核对,学籍注册,成绩记载,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以及毕业资格审核,办理毕结业及肄业证书,进行学历电子注册,等等。学籍管理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规章制度,按章办事。
为切实做好高校学生学籍管理有关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21号令),各高校要依据此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学籍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完善。一个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对执行的保障。学籍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为全校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按章办事,不能单凭主观意愿行事。
二、稳定学籍管理队伍。
学籍管理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由于个别高校人员不稳定,调动频繁,工作衔接不起,管理不到位容易出错,所以必须建立稳定的学籍管理员队伍。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强化专业知识,提高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适应并完善制度。
三、积极宣传,加强管理。
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从参加高考、高校录取、报到入学,到高校网上注册学籍,才真正取得教育部承认的学籍。新生刚入学,对学籍这个概念并不了解,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被学校录取并修完学业就能顺利领到毕业证,因而不重视自己的学籍,对学籍管理制度也不熟悉,导致违反规定,受到留级、退学等处分。高校应该加强管理,积极宣传,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管理。利用入学教育、学生会议、学校广播台、宣传栏、校刊校报等,不断宣传学籍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学籍的认识,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尽量降低学籍管理出错率,提高学籍管理水平,让学籍管理呈良性发展趋势。
四、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并提出了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专业数量的增加,在校学生越来越多,给学籍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管理庞大的学生信息,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平台,使信息网络化、系统化,同时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学籍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学籍管理员方便管理的需要,而且是广大师生的需要,更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五、建立学籍管理平台。
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对学籍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计算机操作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对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更新观念,尽快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加强对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投入使用,为相关人员配备计算机,研发或购买学籍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籍注册、学籍异动、毕业审核、证书打印等功能。借助校园网来实现全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劳动成本,降低出错率,做到情况反馈全面、及时、迅速,数据统计准确、可靠。学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加强了各系部及行政部门对学生学籍的了解,同时也便于学院领导通过校园网络随时查询、掌握情况。
我院已购买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等,以前人工处理很慢,更新不及时,造成数据不准确。现在管理起来既方便又省时省力,异动一个处理一个,实时更新。同时实行二级管理制度,由教务处学籍科主管,系部教务员分管,将部分权限下放到系部,让系部教务员直接参与学籍管理。
虽然学籍管理系统给管理员带来很多方便,但是现在使用学历电子注册,所有毕业数据必须以学信网学历注册管理平台的数据表为准。所以我们还必须考虑它与学信网的学历电子注册平台数据之间的衔接,避免学生毕业时缺少所需数据项,而要再进行一次信息采集。目前的学籍管理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使系统的数据库包含学生毕业所需信息,又符合学信网学历注册管理平台的要求。
学籍管理系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要防止黑客入侵,删除、审改数据。所以要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通过系统功能设置自动备份数据,同时也要进行人工不定期备份,做好双重保险工作。另外还要提高相关管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防止数据信息泄露,确保学籍信息的安全。
六、建立学籍预警机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违反了有关规定,达到一定条件即将受到处分,学籍预警机制能够给学生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改正错误,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同时保证学生顺利修完学业,按时毕业。
七、实行电子注册制度。
2001年2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实施毕结业证书电子注册。2004年开始实行高校网上核对新生数据,2007年开始全面实行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对新生名单核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延伸,涵盖在校学生信息管理,对新生名单核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延伸,涵盖在校学生信息管理,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接轨,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全程网络化管理。
(一)杜绝假文凭,保证公平、公正。实行电子注册,各高校的学籍数据必须上传到教育部的数据库上,在其管理平台上进行学籍学历管理。这就有效杜绝了假文凭,保证了学历证书的公正性,维护了国家教育的正常秩序,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三级管理模式,安全可靠。电子注册实现了高校、省级教育厅、教育部共同管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法性、准确性,也便于各上级部门能快速了解各高校学生的报到注册率、在校生情况和毕结业情况。
(三)有利于规范高校的招生秩序。实现电子注册,各高校必须经过省招办的批准才能招生,否则录取到的数据将无法上网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杜绝了高校不经省招办批准而自行录取新生的现象,维护了招生计划管理的严肃性,规范了高校的招生秩序。
(四)实行学籍电子注册,建立学籍档案,是学籍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学校领导应予以重视。组织各相关部门人员召开学籍管理工作会议,进行分工,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学籍管理人员应根据新生报到数据,按照教育部提供的新生数据项,建立学生信息库,组织新生认真核对本人信息。新生数据核对可采用多种形式同时进行,例如:(1)各系按学生报到时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2)打印纸质信息表让新生本人核对;(3)新生通过网站登录学校学籍管理平台进行核对。通过以上三种核对方式,确保新生数据的准确性,做到万无一失。
八、入学审核、学籍异动、毕业核审是学籍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入学资核审核是学籍管理的第一步,学校要认真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成立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新生录取通知书、身份证等材料的审验,重点核查本人与其电子照片信息是否一致,对存在疑点的新生要及时与相关省级招办沟通核查,对弄虚作假的考生,一经查实,坚决取消入学资格。
学生办理学籍异动,如休、退学等,以及触犯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应勒令自动退学者,应经各级相关部门同意后,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方可处理。对已办理的学籍异动数据,应及时处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以及任课教师、学生等。
认真做好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包括学生是否达到毕业年限、是否修完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是否修完毕业所需学分等,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进一步组织学生核对毕业信息。虽然入学时进行了新生数据核对,但往往由于学生对学籍不重视,在校期间更改姓名或更改出生年月,而没有向学校申请更改,造成数据不一致。毕业前核对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机制,实行与学生信网管理平台数据对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文献
[1]范梅.关于普通高校学籍管理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2]焦春红,陈成志.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0,06,(9).
[3]黄娅娟.高校学籍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3).
有关高校学籍管理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