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斯娃分享

  财务风险是企业各类风险的集中体现和导火索。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提前识别和发现风险并尽早采取措施非常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一:财务风险管理假设简析

  财务风险管理有几个重要的假设,信息不对称,无套利均衡,资本边际效用递减和风险厌恶假设,这几个假设并非孤立产生作用,而是相互交织,有些甚至看似矛盾,下文将对这几个假设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简析。

  无套利假设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如果理性经济人能够确切知道某项资产被低估,他没有理由不进行套利,在利益驱动下,投资者必定进行资产买卖以赚取差价。初看,无套利均衡是建立在完全信息的前提下的,只有信息完全对称,投资者才可以敏锐地预计到每项资产的内在价值,并与其现行价格相比较,从而做出买入或者卖出的决策,但是,财务风险管理假设又同时承认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这样一来,两个假设就产生了矛盾。其实,财务风险管理只是假设如果信息对称,则市场处于无套利均衡,也就是只假设无套利这种行为的存在性,并没有认为无套利均衡的前提即信息对称一定成立。因为,在无套利均衡前提下,如果市场信息是对称的,那么套利行为使得市场迅速达到均衡,这样一来,投资于任何一项资产都不可能有超额报酬产生,也就不存在风险管理问题,所以,财务风险管理假设是承认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性的,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这种不对称的程度,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技术,资源以获取和分析信息,最大化投资者能够掌握的信息,以接近信息对称的状态,将信息不对称转换为信息对称,进而进行风险行为选择,所以,虽然二者都是风险管理的假设,但二者并非孤立发生作用的,信息的对称是均衡存在的前提,我们首先假设信息不对称,于是产生了为了应对风险而进行的信息搜集,分析工作,在将信息不对称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对称后(不可能完全对称,无套利均衡其实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我们假设有这个前提是指风险管理行为应尽可能去实现无套利均衡),无套利均衡的前提就有了,这时就可以进行风险行为选择,也就是通过决策和行为实施尽可能去实现无套利均衡。

  资本边际效用递减和风险厌恶假设这两个假设也是紧密相关的,风险厌恶的前提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资本的效用曲线呈现开口向下的形状,任意给定曲线上的两点,这两点的效用的平均值均小于二者平均值的效用值,这正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所具有的性质。边际效用递减和风险厌恶假设为我们进行风险决策提供了依据,效用价值决定了报酬和风险的匹配标准,某项投资是否值得投资或者说是否值得去承担其存在的风险,取决于该风险可能带来的效用增加是否大于或等于其可能带来的效用减少。资本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平时我们经常使用的方差分析方法的缺陷,例如,有两个项目A和B,假设投资者的期望报酬是300(注意:这里的期望报酬不同于使用均值—方差模型时计算出来的那个期望报酬,我们衡量一项投资是否可行时是以投资者要求的报酬为标准,即应该使用必要报酬或其他投资者认为可以接受的报酬作为期望报酬来区分一个项目是否有利,这是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与项目本身的加权平均报酬无关),A项目分别有60%的概率获得400的报酬和40%的概率获得200的报酬,B项目分别有60%的概率获得500的报酬和40%的概率获得100的报酬。由于投资者的期望报酬是300(不同于A,B的加权平均报酬),则对于A而言,有60%的概率获得100的超额报酬,即向有利的方向偏离的程度是100,有40%的概率向不利的方向偏离,偏离程度是-100,总偏离程度则为0.6*100-0.4*100=20,同理,B的总偏离程度是0.6*200-0.4*200=40,显然,用这种方式衡量的偏离程度投资者总是希望它是正数,且越大越好,以上的结果说明B项目优于A项目。但如果我们假设该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R(符合资本边际效用假设),R代表获得的报酬数,那么A的期望效用为17.66,B的期望效用为17.42,则A优于B。之所以得出上述两种相反的结论就是因为在用方差(或者我们这里使用的偏离程度)来衡量一个投资项目的风险时,我们讨论的是报酬而非报酬带来的效用(或者即使讨论的是效用,也是以资本边际效用不变为前提的),所以失去一单位报酬和得到一单位报酬给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而如果从效用的角度来理解,情况则不然,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存在,得到一单位报酬的增加的效用小于失去一单位报酬减少的效用,因此二者不可抵消,把效用这一概念引入到风险管理假设中,说明指导风险管理行为的应该是效用价值而非报酬本身,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合理的,消费者的最终目的是要最大化自身的效用,投资者亦如此,只不过一个是通过消费来实现,一个是通过投资获利来实现。

  另外,个人认为,风险管理假设还应该加一个投资完全组合,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不能被分散掉的,我们这里讲的风险指的是系统风险,无套利均衡是利用现实价格和理论价格之间的差来获得超额报酬,但是理论价格的计算(估计)是以投资分散化为前提的,比如,假设投资于一项资产,该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等于资产价格的变化除以现期价格,即(P1-P0)/P0的期望值,若某项资产经过风险调整大于无风险的报酬率,即(P1-P0)/P0>R,根据无套利均衡假设,当人们发现这项资产时,就会购买它,进而导致该项资产的现期价格提高,也就是P0上升,使得报酬率下降,最终(P1-P0)/P0=R,这里的期望报酬率是经过β调整过,β是衡量系统风险的,因此,无套利均衡所讨论的内在价值的低估或高估也是建立在系统风险分析基础上的,我们假设无套利均衡的存在,也就间接意味着我们的分析是建立在投资分散化基础上的,而根据风险厌恶假设,投资分散化这一假设也是合理的,因为分散化投资的风险总是不可能大于单独投资的风险,所以风险厌恶者理所当然会选择投资分散化组合。

  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二:关于财务主体——出资者的财务风险管理

  出资者财务包括及时筹集资金、合理安排资本投向、确定收益分配策略等,其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地增值。与出资者财务目标相对应,出资者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出资者面临的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出资者财务管理是指提供资本者对其所出资的运动所进行的管理,其根本目标是确保其出资的保值增值,实现资本报酬的最大化。

  一、出资者面临财务风险的表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所有者可能只有物质资本而无经营管理能力,经营者有经营管理能力而无资本,只能在经理人市场上待价而沽。因而出资者聘请经理人代为经营管理,出资者不直接参与和管理其出资的运动过程,而作为受托代理人的经营者的目标有时与出资者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利益冲突在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可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时有发生。比如,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经营者往往通过编制虚假招股说明书骗取股东的配股资本,或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奖金,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这是出资者在资本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由于经营者的选择不正确而遭受巨大损失。这给出资者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资本减值风险。出资者投入资本后就要求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增值价值包括资本有形增值和资本无形增值等。因此,资本减值风险是出资者所投入资本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上的原因而造成的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2.资本投资风险。出资者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方面变化引起对外投资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变动的风险,即资本投资风险,同时,出资者除了受被投资企业影响外,还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国家的宏观政策、市场条件等。

  3.资本经营财务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资本经营财务风险。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出资者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

  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征,要防范和控制这种风险,必须制定一系列监督、激励措施以约束和激励经营者,使经营者自身的财务目标与出资者财务目标趋于一致。

  一是进行成本费用的约束。成本费用的增加会直接减少利润从而减少出资者权益,因而,它必然是出资者进行控制的对象。成本费用可以分为人员成本费用和非人员成本费用,前者是支付给各类人员的收入、补贴等。后者是指与人的收入、补贴无直接联系的成本费用。对于非人员成本费用因其不会直接落入个人腰包,一般不直接约束,而是在经营损益中体现。对于人员成本费用,西方国家采取最低标准由政府规定,以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最高标准由出资者规定,以维护出资者权益,资产经营者则在两者之间确定各人员的收入、补贴水平,出资者对成本费用的约束涉及范围、标准和支付方式。

  二是建立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出资者财务的监督机制就是建立企业的所有权监督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代表现实的股东或所有者的监督审计,对资产经营者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二是建立代表法人所有权的企业审计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分公司和职能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三是聘请代表潜在所有者利益的民间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公证审计。通过这一监督体系从外部对监督对象的财务活动是否维护所有者权益进行监督。企业要通过财务预决算管理、中介机构财务审计监督、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

  三是进行对外投资约束。由于不同出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因而这种投资风险的变动必然影响出资者的实质权益的变动,相应出资者必然要对对外投资进行约束。同时,决定资产经营者或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确认的范围不同、计量方法不同,会直接影响当期资产的多少和利润的多少,进而影响出资者权益、特别会影响长期出资者与短期出资者的利益分配。所以,企业的会计政策必须经过出资者批准,在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后,这将变得更加明显。

  四是进行资产使用约束。资产经营者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一方面,直接减少资产的行为会使出资者权益减少,另一方面,任意改变资产的原使用用途,会使出资者原设定的投资领域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必然会引起出资者原预期的出资风险和收益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到出资者权益。为此,必须对资产经营者的资产使用进行约束。一般而言,凡是会出现长期改变资产的原使用性质的资产经营行为都应受到出资者的约束。

  五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确保资本安全和增值的自律机制,并使出资者对企业的约束把结果约束和过程约束结合起来、外部监督与内部自律结合起来,出资者必然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于企业内部,而实质是为了维护出资者的权益,故而它也是出资者财务的一部分。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具体包括充分行使股东大会的权利,派出独立董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只有做到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才能抑制经营者追求的欲望,从而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2.财务风险论文范文

3.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论文

4.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5.加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6.期货公司财务风险的形成及控制论文

7.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

    134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