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相关论文
随着企业竞争态势由传统静态竞争向动态超竞争的转变,中小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时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战略管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论文范文一: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后起之秀,奇瑞公司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奇瑞人的魄力和胆识。奇瑞如何进一步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是奇瑞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奇瑞战略四要素的分析,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奇瑞未来的战略选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战略选择和保障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国际化;SWOT矩阵;奇瑞汽车公司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战略在指导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开始重新定位,在对内外部环境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新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的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实践,对奇瑞汽车公司的战略运用SWOT战略分析矩阵进行分析。
1 公司概况
奇瑞汽车公司的前身是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由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下属的5家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1996年,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1997年3月,公司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同年10月,发动机厂房建成投入使用;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同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截至2000年年底,公司已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将35040万元的资产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
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整车65万辆、发动机65万台和变速箱40万套的生产能力。公司旗下现有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个子品牌,覆盖家轿、微车、商用车和高端品牌领域。公司共有员工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00余人。
2 公司战略四要素分析
2.1 公司机会分析
(1)政策条件。国家新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开发产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支持开发新型车用燃料和新型燃料汽车。凡科研设施建设符合国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规定的,可在税前列支。
(2)国际市场及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不平衡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发达市场与欠发达市场共存一体,前者份额占52%,后者占36%;此外,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对中低端汽车特别是高性价比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都为奇瑞汽车的海外出口提供了机遇。
(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其政治和经济地位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带来机遇。2007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8%,世界排名跃居到第二位。“Made in China”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的欢迎。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奇瑞汽车的“中国元素”受到海外市场的关注。
2.2 公司面临的威胁
(1)贸易保护。第三世界国家大多经济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第二世界国家多有本国的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多有抵制,如马来西亚等。
(2)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需求减弱、进口品价格涨幅高于出口品价格涨幅,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进口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外贸顺差有所回落。
(3)低碳经济时代,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非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汽车将是汽车行业迎接低碳挑战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族汽车品牌由于起步较晚,且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生产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2.3 公司优势分析
(1)2006年奇瑞汽车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07年先后与美国量子等企业建立合作合资关系,开启中国汽车工业跨国合作的新时代。2008年出口整车13.5万辆,连续6年稳居中国第一。
(2)奇瑞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有政府的支持。其领导人来自大型国有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比较规范,使企业很快就形成明晰的短、中、长各种不同目标,并有成型的企业制度安排去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
(3)奇瑞积极实施“大国际”战略,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产品向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已建或正在建的海外工厂达到15个,深度覆盖亚、欧、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的汽车市场。
(4)人力资源。奇瑞择优大量雇用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奇瑞东方之子的整装线——寺田真二的生产线——总长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现已成为奇瑞的一员。另外,奇瑞员工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更容易培养创新精神。
(5)研发体系。奇瑞公司从创立之初就坚持自主创新,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建立起产学研合作的研发体系,对奇瑞控股的关键零部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已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并在强调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通过开展深度化、广泛化的国际合作,大幅度降低了整车制造和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
2.4 公司劣势分析
(1)品牌劣势。奇瑞从创业到现在不过十多年,品牌地位不如国外跨国公司,尤其是自主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普遍不佳,对奇瑞扩大国际国内市场是一个瓶颈。
(2)高精尖技术的缺失。奇瑞没有掌握整车生产的高精尖技术,没有高端车。国内的销售利润率与其他汽车企业相比较低。
(3)资金缺口。根据奇瑞汽车日前披露的计划,未来数年内的发展将需要至少400亿元的资金,奇瑞的总资产和流动资产都相对较少。上市是奇瑞未来重要的融资渠道,但微薄的利润延滞了奇瑞的上市步伐,对奇瑞未来的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4)奇瑞属国有性质企业,国有股最低占51%,加管理层持有一定比例股权,现阶段,奇瑞汽车公司改制成为最重要的工作。理顺股东结构,建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是奇瑞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必经之路。
(5)经过10年产销100万辆整车的爆发式增长,“奇瑞速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传奇”,已经让企业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单纯追求新车销量,还是着力改善企业增长质量?无论是现有的资金链还是经营管理方式,都无法支撑奇瑞粗放型扩张的发展模式。
3 奇瑞汽车公司战略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首先将战略四要素分别列于SWOT分析矩阵中,详见下表,其次对他们不同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奇瑞汽车公司在应对环境机会和威胁时的四种战略组合,分别是机会与优势的组合(SO)、机会与劣势的组合(WO)、威胁与优势的组合(ST)、威胁与劣势的组合(WT)。分析结果详见下表。据此得出奇瑞汽车公司未来的战略选择。
(1)加大中型车和紧凑型车的开发。在稳定小型车和微型车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大中型车和紧凑型车,拓展市场地位,具有一定品牌优势后再向SUV豪华车市场进军。
(2)做实自主品牌,继续发展新能源车。充分把握国家政策机会,做实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车型,迅速抢占未来新能源车市场。
(3)继续走国际化道路。在做实本土化市场基础上,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的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4 战略实施保障及建议
(1)体制机制保障。现代汽车企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技术的竞争。公司应继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活力,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国内一流的民族品牌。
(2)上市融资。在企业总资产和流动资金达到一定程度时,选择适当时机争取上市,以更大程度的吸收投资,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3)人才国际化。大部分中国企业都缺乏一支既熟悉本企业文化又拥有全球运营经验的管理团队,这也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最大瓶颈。公司应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资源整合能力的管理团队。
(4)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广义的、深层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及整个企业人员的素质,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公司应倡导和培育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用心做事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个人价值与公司整体目标相统一,提高公司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5 结 论
奇瑞汽车公司是我国较早进入汽车行业打造民族品牌的企业之一,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奇瑞人的魄力和胆识。是做掌握核心技术的奇瑞还是做技术的追随者,奇瑞汽车公司创立伊始就已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地位,不断强化其品牌地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系统性、前瞻性的国际化战略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杜蕾.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康.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J].汽车工业研究,2009(7)
[3]李泓欣,丁孟春.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问题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3):129-131
[4]刘宇,马卫.奇瑞汽车公司销售渠道策略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11):24-28
[5]朱晓.从竞争优势理论看奇瑞汽车有限公司[J].企业导报,2010(4):103-104
[6]黄烨菁.开放条件下的技术进步——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J].世界经济研究,2008(6):14-20
[7]C.W.L.HILL,G.R.JONES.战略管理[M].孙忠,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8]Nicolaj Siggelkow.管理案例的说服力[J].管理世界,2008(8)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论文范文二:试论企业经济战略比较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重点比较分析了三种战略思维: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并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思维 战略比较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三种战略思维及其比较
1.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
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独特资源的组合,企业可以获得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或者能力,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
加里.哈默尔和C.K.普拉哈拉德认为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特殊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并认为核心竞争力应成为企业战略的焦点。波特也有一个类似的战略考虑,他认为差异化是竞争优势的两大源泉之一。差异化是一种从产品、企业出发的观念,指企业内在的差异化。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一样,波特认为应根据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来制定战略。
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而具备了某种资源,如专利技术、自然资源、法律垄断、人力资源、知识学习、治理结构等等,这种资源可以通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体现出来,从而在竞争中具备竞争优势,如美国高通公司在CDMA市场上的成功即是技术优势使然。
2.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
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在决定企业盈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五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因此,如何打败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成为这种战略思维的主要焦点。
根据波特的竞争模型,企业战略的制定基本过程如下:首先是利用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来分析行业的吸引力,然后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所选定行业的竞争战略,最后实施所选定的战略。一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垂直整合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一旦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就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把市场份额作为经营的重要目标,因为高市场份额往往代表着高利润,我国广东格兰仕集团控制微波炉市场即是如此。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革无疑证明了范围经济确确实实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沃尔玛即是例证),而思科的成功并购也证实了垂直整合可以帮助企业树立竞争优势。
3.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中心,研究顾客需求和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正如日本战略专家克尼奇.欧米所说:制定战略时把竞争纳入考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应该首先这样来考虑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研究顾客的需要。对欧米来说,战略始于顾客,顾客决定产品。成功的战略要找到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艾德里安.斯莱伍克兹基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战略的本质就是向顾客提供价值。
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把顾客视为企业的一部分,它把顾客与企业存在的关系过程中给企业所带来的利润作为顾客价值的度量,亦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度量,因此,发现、引导(甚至是创造)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维系顾客关系便成为这种企业战略的重点。 企业根据顾客来调整企业的各种资源组合和经营行为,以便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惠普公司正在积极实现这一变革,把公司的组织结构从以产品线为中心改为以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为中心,它首创地设立了客户业务经理岗位,由客户业务经理向顾客提供服务。客户业务经理的绩效不仅仅与销售收入挂钩,还与顾客的满意程度挂钩。
4.三种战略思维的比较
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把企业所能掌握和利用的资源视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质上讲,这是一种从企业出发的战略观点,由内而外来考虑企业战略的制定,因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企业所服务的顾客,决定了要满足的顾客需要。这种战略考虑更多的是企业具备什么独特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以资源为本的战略存在一个问题,即战略不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一旦企业的核心能力与顾客需求毫不相关,或企业的差异化不被顾客所认识和接受,那么,以资源为本的战略就会陷入困境。
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以行业吸引力作为企业战略取向的指标,把竞争对手的经营行为作为自身经营行为的标杆,考虑的是行业内的此消彼长,考虑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你争我夺,考虑的是如何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或打败竞争对手,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一种零和战略。不过,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并不太重视价值的创新。企业若从这种战略思维出发来考虑战略的制定,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三种影响:一是企业注重模仿而不是创新,因而企业常常接受竞争对手的成功之道并进行模仿;二是企业更多的是应对式地展开经营,这是竞争的本质使然;三是企业对新出现的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把握不够。
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则是由外而内的一种战略思维方向,考虑的是顾客需求什么,企业应该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把维系顾客或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并由此来对企业进行变革,以应对这种要求。采取这种战略思维的企业以顾客价值作为战略的取向,以价值创新为已任,以价值来维系顾客和满足顾客需求,这样,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种非零和的战略。当然,以顾客为本制定战略要求企业能快速理解和把握顾客的需求及需求变化,有足够的柔性来调整自身各种资源的组合,并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这种挑战和压力并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面对和应付自如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制定所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现代的主流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主导发展方向,其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空前提高;知识需求成为人类实现其它一切期望的前提,知识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知识经济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最明显的特征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变化越来越快。企业战略是企业综合考虑顾客需求、企业资源和市场竞争这三个因素,寻找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创造的途径。然而,知识经济对这三个因素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充分关注知识的变革作用。
第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竞争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企业之间的现有知识资源的竞争、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竞争、企业内部知识资源和其它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企业内部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等,知识竞争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制定企业战略时需要从全新的角度来分析市场、评估竞争状况。
第二,尽管目前知识尚不能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但没有人怀疑知识的重要性,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知识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资源正在取代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成为企业最重要、最大的企业资产。而且,现代知识的高速更新、爆炸性增长使静态的已有知识掌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知识竞争的需要,驾驭知识的学习、研究开发能力培养就成了企业构造自己知识竞争优势的要点。这样,评估企业资源时需要把企业的知识资源/资产评估纳入进来。
第三,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的顾客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有活力的变革因素,其需求变化更具有不确定性,这对企业理解和把握顾客需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需要企业战略更加灵活,具备足够的柔性来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6.战略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