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快熟发展,导致原有的实体经营模式向电子化经营模式的转变,电子银行业务成为各大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电子银行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电子银行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篇一
《 电子银行持续发展的初探 》
一、目前存在问题
从我行电子银行发展的现状看,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一是电子渠道分流率提升缓慢。累计分流率、较年初提升幅度、与年度目标值的差距较大.自助设备分流率也有所放缓,主动性分流率提升贡献不大,自助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设备可用率较低,大堂经理缺失或大堂经理主动引导分流工作不到位;存折客户沉淀存量较大,折换卡进程缓慢,无法分流客户群体依然庞大;社保、小额、乡镇等中低端客户存量较大,不太具备分流条件。
二是个人短信通增长乏力。主要原因是柜员主动营销不够;公私联动营销,代发客户、个人信贷客户捆绑营销的主动性、协同性不够到位;对短信通带来的电子银行收入(24元/年.户)认识不到位;缺乏对短信通业务有效的全员营销、竞赛营销的推动、考核和奖惩措施。三是自助设备管理维护不够到位,缺纸缺钞处理率太低,影响了设备的可用率、分流率和收入贡献。主要原因是对自助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对网点管机员的管理和考核不完善、不到位;对自助设备的分流、创收作用认识不到位。
透过这些具体的问题,也折射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根源。员工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两个渠道办银行的战略认识不够,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兴业务”的思想,对电子银行业务不够重视,缺乏学习,指导存在偏差,缺少有效的工作抓手和措施。二是电子银行业务条线的队伍建设比较滞后和单薄,网点缺少专职、骨干型的产品经理和设备管理人员,条线人员身兼数职,人员变动频繁,培训学习不够系统,知识更新缓慢,对工作的专一、投入和精细化程度不够,影响了政策传导、工作落实、渠道建设和产品营销的质量和进度。
三是电子银行业务横跨公私两个板块,公私两类产品一体化管理,在工作实际中公私两个板块、多个部门之间的营销、推进的联动、协同、配合的磨合和默契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客户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四是电子银行业务管理、考核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自助设备管理方面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二、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全行电子银行工作要以今年中行长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行零售业务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和实践“两个渠道办银行”的战略思想,以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和提升价值创造为核心任务,首保加快提升电子渠道分流率,加力推动产品营销与推广,积极推进电子渠道优化建设,不断提升电子银行创收能力,强化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为全行业务快速有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积极贡献。
(一)持之以恒,加快提升电子渠道分流能力
提升电子渠道分流能力,是落实两个渠道办银行的关键所在,是电子银行渠道建设的根本体现。这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要不惜代价、持之以恒,从现在起以至今后长期必须做好的问题。一是要刀下见菜,要下力气抓紧批量代发集中迁徙工作。逐一制定批量代发业务集中迁徙网银的营销实施方案,组成“一把手”挂帅的营销团队,及时与代发单位进行拉网式的营销和迁徙,在三季度末之前将批量代发存量客户全部迁徙至网银代发同时新增代发工资借记卡发卡按5元/张进行计价。二是要下功夫提升自助设备分流率,充分掌握分流率的主动权。
这也是提升电子渠道分流能力比较主动的一个渠道,只要下功夫抓自助设备分流,就一定会取得成效。也可以开展“自助设备交易有奖、网银交易送礼”等活动,强力推进柜台业务强制分流。三是要全面做好内部业务分流工作,行内员工必须开通个人网银和短信通,并要体验和使用手机银行;员工办理现金、非现、理财、基金、消费、转还款等日常业务必须通过自助或网银渠道,确保做到分流提升工作常态化。四是积极推进折换卡工作。从下半年起,省行出台了折换卡5元/张的计价奖励,我行要抓住奖励政策,集中做好批量代发业务的折换卡和存量散户的折换卡工作,在争取计价奖励的同时,不断改善提升电子渠道分流的卡客户群体。五是加大分流率考核力度。并切实长久地做好分流率的提升工作,确保年底前各行的电子渠道分流率达到年度目标值。
(二)重点突破,全力推进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
一是抓好短板产品,实施重点突破。各行要对电子银行产品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各自的短板、弱项产品要针对性地制定重点突破的营销方案和激励办法,不论产品大小,要在三季度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电子银行产品指标进行逐项目、限时限地进行一城一池的攻坚营销,要争取在三季度末完成计划,不能完成计划的也要达到或超过序时计划,为四季度个人存款等重点指标的冲刺腾出时间和精力。二是全行加力,着力加快短信通的赶超进度。短信通业务易营销、中间业务收入高,而且还有3元/户计价奖励,但是全行营销推进一直不很理想。
从现在起到年底,要在短信通的营销上重点下功夫,要开展全员任务营销,加大奖励,确保每人每季营销不少于20户的短信通;同时要将短信通业务与批量代发业务、个人信贷业务、新开卡、折换卡等进行捆绑营销,积极做好存量卡在柜台的二次营销;在现有计价的基础上,要加大对短信通的奖励力度,以此带动短信通快速赶超。三是乘势而上,不断扩大支付通和企业网银的营销优势。继续抓紧计价奖励的有利时机,保持好的营销势头,组织专门营销人员和网点人员充分利用班内外时间,开展“走市场、走商户、走单位、走乡镇”支付通和企业网银营销竞赛活动,不断扩大客户规模,增加网点员工收入。支付通要捆绑做好个人网银、个人短信通、手机银行、借记卡和贵宾卡以及黄金等业务的一揽子营销;企业网银捆绑做好对企业电话银行免费赠送、企业短信通和银企对账等相关产品的营销工作。
(三)加强管理,提升自助设备运行效率和价值创造
一是要落实好自助设备主管部门和专管人员,配齐配强网点自助设备管理员、大堂经理和支行监测人员,明确职责和考核,管机员要与自助设备可用率、缺纸缺钞处置率等指标挂钩考核,大堂经理要与自助设备分流率、收入等指标挂钩考核。二是加大自助设备的考核力度。将按月对网点自助设备可用率、缺纸缺钞处置率等指标进行考评,增强设备的创收能力。三是提升自助设备资源利用率。同时对低效设备要进行拆机调整;四是我行将通过自助设备监控系统、神秘人服务暗访、服务检查、设备巡查和尽职检查等加大对自助设备的监测和巡视。
(四)提高电子银行创收水平
一是加大产品增收。一方面加大新发卡、激活存量卡、折换卡、工资代发批量发卡,增加创收载体规模;另一方面,要依托银行卡为载体,扩充短信通等高收入产品的规模,提高产品收入总量。二是加大渠道增收。要继续加大网银、支付通、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拓宽收入渠道。三是加大自助设备增收。加快自助设备建设投入,强化设备管理,提高可用率、处置率和分流率,提高设备创收效率和能力。
(五)加强电子银行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在骨干网点选配1-2名基础好、业务精、懂电脑、善学习的电子银行产品经理,负责支行电子银行产品的转训、营销、客户维护和售后服务工作,分行定期开展电子银行产品经理培训,为电子银行持续、快速和有效发展提供支撑。
电子银行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篇二
《 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思考 》
一、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风险防范,确保电子银行安全
电子银行业务既面临传统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因素,由于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上的突破和改变,电子银行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具有战略风险、网络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种类。作为高风险行业,电子银行的风险伴随着电子化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扩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电子银行风险防范体系,不断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次限度,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积极完善电子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防范法律风险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既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应将电子银行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人民银行、银监会、信息产业部等力量开展公关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事业从事电子银行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法律体系建设步伐。一是应针对网银的通信安全、控制权的法律责任、存款保险、保护机制、争端的适应条文等问题加以立法。二是制定有关数字化,电子货币的发行、支付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结算、电子设备使用等规范和标准。立法机关要密切关注电子银行的发展动态和科技创新,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与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如“加密法”、“电子证据法”等。
应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改变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方式,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依据电子银行业务功能实施响应的监管,可以提高监管部门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创新产品监管的能力,使得功能性的金融监管与基于网络背景的电子银行这两种表面上的对立关系演变成为协调关系。此外,监管部门除了制定行之有效、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外,还应加快自身电子化建设步伐,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实施非现场监测,以不断适应金融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商业银行要主动搜集、分析相关的政策法规,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新业务研究进展,及时报批或报备。要对照最新发布的各项政策法规,及时修订更新制度办法、改造产品,全面落实反洗钱、国际收支申报等具体要求。同时,随着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央行监管也逐渐向全球一体化迈进,我国央行也应积极与各国监管当局通力合作,加强国际金融同业的协作和沟通交流,合作组建国际间同业风险防范组织,共同研究探讨监管协作的思路和措施,确保依法合规、健康持续开展业务。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客户风险教育、创造有利电子银行发展的社会环境电子银行涉及很多概念和领域,包括银行的网络系统安全、银行卡持有率、客户使用习惯等等,这些因素均对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据调查,电子银行的用户群定位于20-35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消费能力。在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网络消费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相关问题成为广大用户的关注焦点。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软硬件环境和深厚的社会氛围作支持。因此应运用综合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法律、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支持体系。
加强客户的风险教育,将客户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可以采用安全视频讲座、安全宣传折页、有奖知识问答、电话银行定向外拨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要不断地加强对客户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培训,使客户可以熟练掌握应用登录密码、U盾、手机验证码,以及其他各类辅助的安全检测工具,引导客户高度重视数字证书、短信认证、余额变动提醒、防钓鱼软件等客户端安全工具的推广使用,提高客户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范欺诈手段的能力。
2、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内控管理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众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系统也极易遭受病毒和黑客层出不穷的攻击,银行业的传统风险将在网络环境中不断放大。因此,商业银行一是要大力发展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有效降低电子银行发展的技术选择风险和安全风险系数;加强网络基础建设,研发与时俱进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对主机系统和数据库的非法入侵,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完善数据灾备机制。二是要健全基础管理,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制度及岗位权限制约,避免管理制度漏洞。要加强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防止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要严把客户开户关口,严格审核签约身份,从源头上防范各类欺诈风险;要逐步建立电子银行业务自查自纠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二、电子银行安全问题
理顺电子银行反欺诈策略,科学辩证的看待电子银行安全问题,统筹兼顾风险控制与客户体验。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理念,从追求"零风险"转移到确保"风险可控"的目标上来,要在安全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设立合理的区间,将电子银行业务安全策略从单纯依靠事前防范,转移到事中控制和事后赔付上,决不能片面强调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客户的便利换来所谓的安全。
要不断增强安全力量,升级安全产品,加强在线风险监控,对异常交易、大额交易、频繁交易建立实时监控制度,并及时总结归纳外部欺诈的行为特点,及时更新风险监控系统数据信息,根据业务风险动态及时调整安全策略,持续不断研究安全储备产品,根据风险情况适时投产。在加强银行后台反欺诈系统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客户端控制环节,简化安全产品的使用流程、简化客户操作步骤,改善客户体验。
要借鉴国内外先进同业的作法,建立应急机制和风险赔付制度、理顺快速赔付流程,从根本上增强客户对电子银行业务的信心,推动电子银行风险和解机制的贯彻执行。据统计,美国银行网银每年赔付金额达到7000万美元,招商银行计提1亿元风险准备金,对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无过错发生的损失,银行予以先行赔付,消除客户顾虑,有效避免银行的声誉风险。
有关电子银行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