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医疗保险的论文
医疗保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城镇医疗保险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城镇医疗保险的论文篇1
浅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风险与防范对策
[摘 要]自从我国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以来,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展了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一些地区正在准备出台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法。很多地区参照了企业职工方面的医疗保险制度,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同,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工作,有效防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风险,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有效落实。本文先是分析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风险,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风险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风险;防范对策现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统筹的层次都是在县市级,让地方财政支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根据个人缴费、本级和上级财政补助的原则筹集医疗保险资金,其中主要用于住院医疗费用方面。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两方面的对象组成,一方面是婴幼儿和学生,另一方面是别的参保对象。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还面临一些风险,下面对这些风险进行说明。
1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风险分析
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系统外风险,它由人口变化、社会经济变化引起。二是系统内风险,它由供需双方不对称信息引起,继而造成医疗费上升风险,此外还有建立保险制度时的系统内风险。
1.1 建立保险制度时的风险
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时的风险是由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形式和参保对象间的矛盾引起的,各个城镇参保的主要对象为少年儿童、老人、非正规从业人士组成,这些是低收入、无固定收入的人群。这样一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就不会具备社会保险强制性的特征,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政府虽然给予了参与者一定的补贴,用于降低风险,但这种激励方法是否起到作用不单单要看政府补贴程度的多少,还要看参保人员对风险的预期。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大多为了处理解决城镇居民大病时的住院医疗费,而住院概率低,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群就不会很多的利用这个机会,对此,政府补贴就不一定对参保人员形成足够吸引力。人们利用住院服务和门诊服务的程度也受到经济困难因素的影响。
1.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风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提高,要靠政府方面的宣传动员,也要在保险制度设计上增加利于参保人的条目,增加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覆盖面。但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行设计时只考虑到参保人意愿,而保障制度刚性的特点,在待遇方面只升不降,会对制度以后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到制度以后的可持续性。很多城镇都是根据“收支平衡、以收定支”的原则进行居民医疗保险筹资的,较高待遇就会造成较高的费率增长率以及缴费率,给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带来一定的风险。
1.3 参保对象带来的潜在风险
根据现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的对象资料得出,老人以及婴幼儿是城镇医疗保险高风险的人群。根据住院率以及就诊率资料得出,无医疗保险的老人和婴幼儿人群大大低于有医疗保险的老人和婴幼儿人群,并且在未住院率、未就诊率方面都高于医疗保险组,住院费用、门诊费用都大大低于有医疗保险组。由此可见没有参保医疗保险的人员有被抑制的、一定的医疗保险需求。当这些人员参保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中时,被抑制的医疗保险需求就会被释放出来,这就增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潜在风险。
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加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
现在很多地区对大病统筹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完善以及改革,添设了一些门诊统筹部门。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单单要改革以及完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还要囊括城镇居民个人常见疾病的医疗保险治疗保障。城镇居民常见的疾病有意外损伤带来的疾病、传染性疾病。增加这个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就不会有住院对门诊治疗方面的替代,也会有效地把握好时机,降低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增加后期大病治疗的高效性,政府方面要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的资金投入,让城镇社区医疗服务部门能够进行有计划的疾病预防、免疫、一般病症的治疗、慢性病症的治疗,给城镇所有居民带来低收费或者免费的健康服务,通过政府方面促进的这个层面的医疗服务,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更好地发挥出在“大病医疗费用”方面的分担保障作用。
2.2 改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
城镇社区的卫生服务部门同大型的医院一样,借助于医药费来维持部门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监督管理评价机制以及人员构成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可以选择维持国家单位的管理形态,根据公共部门绩效标准进行考核。也可以选择借助于市场化手段来支撑生存,借助于竞争化的形式来提供服务。借助于这种改革完善后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管理模式,使城镇居民信任感增加,城镇居民利用这种管理模式的效率增加,使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出在疾病预防方面、公共卫生方面的作用。一步一步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融合,然后借助于一系列的强制性手段,增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积,降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风险。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问题,需要城镇的家庭同社会共同来担负,可以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当成基准,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上分设不同的缴费标准。
2.3 出台统一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意见
有效防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风险,还需要提高统筹的层次,出台对统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方法。结合各个地区已经出台的试点方法、指导意见,他们把户籍当成了参保对象的参保条件,把市县级当成统筹的单位。在统筹层次方面,如果统筹层次很低,就不利于城镇居民疾病风险的抵御。要想分散城镇居民的疾病风险,需要增加城镇居民的应保对象,出台统一的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使转移接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4 增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
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要对灵活就业群体中较低收入的群体进行开放,不能局限于在“非城镇从业居民”的范围中。在具有很强流动性的农民工方面,考虑到这些农民工会在城镇居留很长时间,也需要把这些人群纳入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中,使之能够享受同城镇居民相同的医疗保险保障待遇。对政策进行适时地调整,增加政策吸引力,对城镇居民医保加强宣传力度,引导以前没有加入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的人积极加入进去,例如身体健康的人群、学生、年轻人等,这些都可以加入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中。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的人群以及年轻人群,还可以制定出特别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他们的加入。例如降低这部分人群的缴费标准,根据参保的年限来提高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这样一来,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参照人群在年龄结构上就能保持合理性。
2.5 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降低医保制度风险[BT)]
考虑到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人口特征、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加上分灶吃饭方式的财政体制,使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出现差异,出现了同城不同待遇的现状,出现了异地就医不方便结算、医保资金风险共济效果有限的情况,给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带来一定的风险。对此,需要提高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从而促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能力以及公平性,使劳动力顺利进行转移和流动,提高医疗保险资金的分散风险能力,也提高了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城乡区域的和谐发展。对于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统筹层次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把握好各个地区间的现有差异,从市级到省级、从县级到市级,一步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可以借助于我国城镇区域的梯度发展趋势,实行具有区域式的统筹,提高管理水平,打破区域划分界限。例如,可以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实施具有区域性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统筹,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社会化的管理水平。
3 结 论
自我国出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意见时,标志着我国城镇医疗保障系统基本完成,使我国进入全民医保的新时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新的制度,会在其执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风险问题,通过认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潜在的风险,然后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例如,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增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出台统一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意见、改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等,降低医保制度的风险,使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宏洛,苏映宇.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思考——基于福建省首批试点城市的运行成效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李媛,黄朝晖,石凯,等.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证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
[3]党敏恺,吴忠,赵媛,等.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及若干试点城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09(1).
[4]吴宏洛,苏映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践问题及对策思考——基于福建省首批试点城市的个案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4).
[5]王丽君,曹昌东,武东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4).
[6]苏映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问题实证探?讨——?以福建省试点城市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白丽萍.广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探析[J].医学与社会,2009(5).
>>>下页带来更多的城镇医疗保险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