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大学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

秋梅分享

  教育是一种教授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篇1

  探析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效率提升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于高中班主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不仅要求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还需要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就必须要付出极大的时间与精力等。且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就需要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会受到应有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德育教育来说,班主任是主要的实施者,因此,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还要做到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且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高中班主任通常是由任课教师来担任的,因此也就要求其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处理好班级中的各种琐碎事务,这样才能带领好一个班级。所以说,如果班主任没有无私奉献精神,那么就不能带领好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花费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还需要对学习能力较慢的学生进行辅导,最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还要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学习新情况等,因此可以说,班主任想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效果,不仅需要具备职业道德还应当要具备责任心,这样才能开展好德育教学工作,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会知识,还应当要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个性发展等。且在高中教学中,学生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与人接触,同时只有处于良好的环境下,才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班主任想要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环境友好的班集体,这样才能为进行德育教育奠定基础。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且在活动中,学生也会产生出参与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班主任在将德育教育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会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知识,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教师为学生创建出友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便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思想

  就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班主任在工作中主要以灌输方式为主,且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说教来让学生被动接受德育知识,但是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发展,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出抵触的心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虽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最终也就违背了德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就必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要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会受到德育教育内容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德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班会,还可以将其他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去,如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活动等,这样在活动中,班主任就可以对积极动脑与思考的学生进行鼓励与奖励,而对于没有发表自己言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小惩罚,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最终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

  四、创建出友好的师生关系

  想要培养出友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班主任要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还要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关爱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掌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听取学生的建议,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其次,是教师要从全体学生出发,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以学生为本,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与性格,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因此,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学生才能认识到德育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还应当要保证自身方法的准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保证师生关系的融洽,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还转变了学生。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积极将最新的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会受到德育教育内容的影响,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乐萍.德法并重 引领成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J]. 科教文汇,2007,(02):87 - 88.

  [2] 王洪玉.在反思中进步---关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10):73 - 74.

  [3] 王仁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0):23.

  大学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篇2

  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关系探究

  一、前言

  学校是给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特定的文化,随着中学学校的快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逐渐显现出来。学校文化的建立已成为中学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在的中学学校管理正在渐渐受到学校文化的持续影响。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两者相互影响,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相辅相成,是当今广大中学教育者研究的新课题。

  二、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内涵

  学校职能中一项重要的功能便是文化功能。因此现代中学学校的功能之一便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中学生传播适应时代的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观。中学学校要达到这一功能,就必须具备自身独特的价值观、文化态度、信念等文化特质。这便形成了学校文化。一般说来,学校文化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显性文化,显性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物质环境中,如学校建筑、学校布置、学校活动等。第二部分是隐性文化,顾名思义,学校的隐性文化是指学校的校风、班风、校园人文环境等隐性的精神要素,学校隐性文化对学生影响较大。学校管理是学校对于自身各种教学活动的内部管理。中学学校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是以“育人”为最终目的。学校管理包括学校自身的建设管理、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其中学生管理是重中之重。中学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各种行为都尚未成熟,在学习、生活中都需要来自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管理理念,这就与学校文化联系起来。

  三、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相互影响

  (一)学校物质环境体现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一草一木,学校物质环境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水平。整洁、规范的校园环境从外观上反映出该学校良好的学校管理。学校各个角落的规划都体现着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布局是否合理、建筑风格是否符合学校校风、卫生状况是否良好等等都反映着学校管理的深入程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着处在环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舒适的环境总能使人心旷神怡。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进而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使得学校管理顺利进行。

  (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反映学校文化

  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而进行制定,这也决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信念。中学学校要首先根据学校具体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确定自身的管理目标,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整体文化水平。此外,学校的文化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重点工作。比如在小学,学校管理主要是对小学生行为的规范。而在中学,学生已经具备完善的行为规范,这一阶段的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中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管理,此外还包括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此外,中学的学校管理必须基于正确的管理理念之下,这样才可以使得中学生真正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学校隐形文化影响学校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中具体的思想理论基础存在于学校的观念文化之中。因为,在一定的学校文化熏陶下,学校的教育者会基本形成一致的管理理念。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下,学校的管理者就不会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会通过各个方面的锻炼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最先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之后被用于中学课堂的教学中,是在从事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然后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层面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渐渐兴起。“以人为本”要求在学校管理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四)学校管理塑造着学校文化

  在中学学校文化推动着学校管理的同时,中学学校管理也在塑造着学校文化,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

  首先,学校管理中对于学校环境的整治、建设可以起到改善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从学校周边环境来看,学校周围的社会风气会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学校对于周边环境的管理可以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于学校内部,班级的黑板报、教学楼上的各种标语、学校的广播或者校刊等等,都在无形中建设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比如,每年的雷锋活动月中,学校积极开展各种雷锋学习活动,班级之间举办“雷锋”主题的黑板报评选活动,以及校园广播播放歌颂雷锋精神的歌曲,这些活动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影响着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两者关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学校文化不应是置之高阁的文化摆设,学校管理也不应该是冰冷无情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学校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精神内涵,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是进行学校管理的一种途径。反之,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在促进学校文化不断提升,也可以说,学校管理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建设。一个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工作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田文娟.文化管理视野下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张瑾.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以苏州中学为个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傅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4]凌解良.让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同行[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12).

    283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