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学科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

秋梅分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提升,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在学前教育中,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篇1

  浅谈了解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在儿童心理学史上,第二个有较大影响的人物是美国的霍尔。他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出版专门刊物刊登大量儿童心理研究的报告和论文,还发起组织儿童研究机构等等。他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提出的发展理论即复演学说,虽有许多争论,但对推动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继霍尔之后,儿童心理学研究有较大进展。主要的有德国的斯特恩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比勒夫妇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儿童发展测验的研究;美国的华生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格塞尔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编制了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法国的比奈的测验研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数量化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至今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西方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对儿童个性及心理治疗有着重大影响。

  无论在理论争鸣上或研究成果上,现代儿童心理学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西方,法国的瓦隆提出了一些较新的发展理论和观点。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土布鲁纳分别提出了独具风格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概括。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还企图把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新行为主义者如斯金纳、比乔和贝尔,新精神分析的代表如埃里克森,也各自提出新的儿童心理学观点和研究成果。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由于各学派的观点以及对自己研究成果概括态度的不同,仍有不少争论。争论的问题如、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上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上年龄阶段特点和个别特点的关系等等。

  现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原有的观察法、实验法等以外,又引入了一些现代化手段,如单向玻璃观察室,显示刺激的录音、录象和电视设备以及电子计算机处理研究资料等。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婴儿心理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采用有一定关系。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虽也涉及很多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但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出现较晚。20世纪初期,开始有人翻译介绍西方儿童心理学著作,如艾华编译的《儿童心理学纲要》陈大齐译的《儿童心理学》等。

  中国最早开创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陈鹤琴,他于1919年留学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还用日记法对其子从出生到 三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这也是较早的有系统的儿童心理研究工作。

  二十世纪30年代,黄翼重复过皮亚杰的实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著有《儿童心理学》、《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儿童绘画之心理》等书;还进行了儿童语言发展及儿童性格评定等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儿童心理学取得很大进展。50年代,在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下,着重探讨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向问题。60年代,朱智贤编写的《儿童心理学》一书批判地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60年代前后,中国儿童心理学除理论方面的探索以外,实验研究工作也广泛开展起来。实验对象,大多集中在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儿童。研究课题以认知发展的研究较多,如学前儿童方向知觉的特点、6~7岁儿童的时间知觉、儿童的色形抽象、学前儿童因果思维的发展、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4~12岁儿童图画认识能力的发展等等。还进行了关于6岁儿童入学问题、儿童道德品质形成问题以及儿童脑电等研究,

  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儿童心理发展方面,几乎没有重视方法学研究。约从70年代后期起,一些学者开始重视,对方法学的研究,并在研究的课题、类型、设计、变量、被试、标准化及具体实验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篇2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祖辈家长沟通

  摘要: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照顾、接送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这种隔代教养方式有它的优点:老人有爱心,教养方面有经验,同时,也有它的弊端,比如,祖辈对孙辈更加宠爱,养成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教师与之沟通有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我园的祖辈,都是无锡新市民,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很多祖辈不会讲普通话,老师根本无法与他们沟通。面对这群"银发一族",幼儿园老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方式,做好沟通工作,争取他们的配合,更好地搞好幼儿教育。

  关键词:祖辈家长; 幼儿园;配合;沟通

  当你每天早晨或傍晚站在幼儿园的门口,看着接送孩子的家长,你马上会发现,在这些家长中,大多数是满头银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们有限的精力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祖辈们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教养的任务。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群祖辈家长,与他们的沟通可比与年轻的爸爸妈妈沟通难多了。特别是我园的祖辈家长,他们都是为了照顾子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无锡,生活习惯不同不要去说他,主要的是他们文化素质低,不会说普通话,有的还听不懂普通话,只会说家乡话,而我们老师又听不懂他们的家乡话,实在难以交流。还有些祖辈家长自以为自己是过来人,育儿经验丰富,老师对他们讲的话根本不听。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保教质量,我们必须得到这些爷爷奶奶们的配合、支持与理解,因为他们肩负着幼儿园与孩子、幼儿园与年轻的爸爸妈妈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因此与他们搞好关系,沟通好也是今天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那么,面对每天与教师打交道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群"银发一族",老师们又该如何做呢?

  一、努力使祖辈家长对幼儿园更加信任。

  早晨来园后,年轻的家长因要工作,将孩子送入老师手中后,便匆匆离开

  了,而那些已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的祖辈家长却不放心,他们或对老师千嘱咐万叮咛,"老师,我家孩子不会穿脱衣服,麻烦老师热了帮着把衣服脱了,冷了马上穿上"、"老师,要给我家孩子多喝水"、"老师,我家孩子不会拉裤子,等会上完厕所后麻烦你帮着穿一下"、'老师,我家小孩这个有鞋带的鞋子不会穿,麻烦你睡好觉起床后帮他系鞋带、"老师,别忘了提醒我家孩子小便……"等等,或是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看着晨间活动,看着做操,久久不肯离去,显示出很大地不放心。

  针对这样的祖辈家长,我们老师,首先要不怕麻烦,可以利用每天放学接孩子的时间,把孩子在园的饮食起居等情况向他们做一个细致的汇报,如孩子在园是否大便,有没有不舒服,吃饭情况如何,喝了几次水等等,祖辈家长就会觉得我们老师的工作做得很细致,甚至于超过了他们自己;可以邀请他们在幼儿园观看孩子丰富多彩的晨间游戏活动,让他们亲自看到孩子愉快参与游戏活动的情景。这样他们就会对幼儿园、对老师信任,放心的将孩子交给我们。

  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公平解决纠纷。

  一天晨间活动时,小朋友们正在操场上户外活动,老师也忙着指导小朋友

  活动。突然,传来了两位奶奶的争吵声,经过仔细询问,原来是娜娜与红红两个小朋友在争抢玩具,娜娜推了红红一下,刚好给红红的奶奶看见,红红奶奶看见自己孙女被人欺负,赶忙跑进幼儿园教训娜娜,娜娜奶奶看见了,也毫不示弱的跑进来,就这样,两位奶奶因为都心疼孙女而吵了起来。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不能袒护哪一方,也不要简单地把两位老人赶走,说什么这件事老师会处理的,不妨让她们参与老师解决这一纠纷的过程。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先及时上去制止两位老人的争吵,请她们静下来心来,让老师来了解一下情况,搞清娜娜与红红为何而争吵,然后引导娜娜与红红,碰到两人都爱玩同一玩具时该怎么做。在老师的引导下,两位小朋友又和好如初,快乐的去玩了。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对两位奶奶说:"你们疼爱孙女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作为成人,我们应该为孩子做榜样,有什么事,大家好好说,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相反,会将一件小事搞大,再说,小孩之间的事尽量让小孩自己解决,我们成人尽量不要插手,你们说对吗?她俩现在不是又和好了吗?"两位奶奶连声说:"老师说得对,刚才我俩是有点过激了。"接着她们互相致歉。真是不打不相识,现在两位老人也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接送孩子呢。

  三、主动与他们打招呼,拉家常,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这些祖辈家长小时候因家庭条件有限,读书较少,使得他们一般文化素质

  低,缺乏修养,一旦孩子在幼儿园"擦破点皮,跌个疱"什么的,不问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甚至还带有脏话,真让幼儿园老师头疼。但是头疼也没有办法,作为一个老师,就要学会做家长工作。

  凭着工作六年的经验,我觉得如果你平时家长工作做好了,一旦有些什么事,家长也会理解你的。因此,平时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我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明明奶奶,今天来得真早,第一名呢"、"东东外婆,今天东东身体好些了吗?"、"呀,丽丽,今天你的头发梳得真漂亮,是奶奶帮你梳得吗?你奶奶的手真巧。""佳佳,你今天穿的新衣服真漂亮啊"……慢慢的,祖辈家长都跟我熟悉了,也会经常和我主动说说心理话,叹叹心中的苦经,渐渐地缩短了距离。偶尔小孩子有磕磕碰碰的事发生,我主动致歉时,他们反而都会说:"老师,没事的,这么多孩子,你们哪能照顾周全呀。再说,小孩子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不要太放在心上。"正是因为老师在平时与他们的拉家常中,体会了他们的苦衷,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了我们老师的工作,让他们也体会了我们老师的难处,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四、心胸开阔,做到老师不计老人过。

  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我们幼儿园老师就要有宽广的胸怀,做到"老师不计老人过"。对于一些专横、霸道的祖辈们表现出的一些过激行为、言语,不能记在心理,不要与他们计较一些小事,事后还是以一颗平常心与他们沟通,笑脸以对,他们也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慢慢地改变对老师的看法。如我园在手足口病流传期间,为了减少传染源,要求家长在大门口接送孩子,各班老师分时间段将孩子领至大门口,这样家长觉得不如进园领着孩子就走方便,有一位老爷爷,平时比较难说话,站在幼儿园门口大骂老师,说什么老师乱搞花样,烦死了等等,引来了很多围观的家长,跟着敷衍。这时,我们幼儿园老师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给他讲明当时全国手足口病的形势、对孩子的危害及预防方法,使这位爷爷和其他家长明确幼儿园这样做的由来以及给老师增加的工作量,以后每天接送碰到这位爷爷时,我们老师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主动跟他打招呼。真是由于老师的大度,这位霸道的爷爷再也没有霸起来,相反,以后幼儿园有什么事总是积极地配合,成了一名优秀的祖辈家长。

  五、耐心倾听,用多种方法沟通。

  对于外地来的祖辈家长,我们老师要有耐心,听不懂他们的话也要仔细倾

  听,要让他们觉得你尊重他们,没有因他们是外地人而看不起他们。实在听不懂,可以让小孩做翻译,因为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快,再加上经常看电视,会讲普通话。有些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我们也可以通过留纸条、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年轻的父母联系,从而达到家园互相配合的目的。

  六、虚心请教,挖掘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

  现在的幼儿园老师都是年轻人,对于幼儿园自然角中的花卉、小动物不会照顾,没几天就把小金鱼什么的养死了,种植园地里换季节时也不知种什么东西,每当碰到这方面的困难时,我们总是挖掘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因为他们都有种田的经验,有些老人退休在家没事,就用种花、养小动物来消遣时光,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弥补教师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这下,这些祖辈家长来劲了,有的搬来了菊花、吊兰,有的拿来了玉树、金鱼,有的送来了植物的种子,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老师们讲述饲养及管理的方法,有的甚至还亲自动手,在自然角、种植园地中干起来了。有了这些祖辈家长的参与和指导,现在我园种植园地中的植物郁郁葱葱,自然角中的小动物生命力旺盛,每天都会吸引小朋友来观看。

  七、家园共育,建立良好的情感桥梁。

  考虑到祖辈家长时间比较充裕,我们便热情地邀请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如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爷爷奶奶故事会"等。老人觉得自己受重视了,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更加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了。如教师请幼儿设法丰富自然角的材料,老人们知道后会自觉地结伴寻找。由于有了老人的肯定、支持与帮助,班级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顺利。在此过程中,老人的教育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与教师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了。

  无论是祖辈家长还是年轻家长,都是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做好家园沟通工作关键在于教师和家长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情感桥梁,共同探索家园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虽然祖辈家长们与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相比,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可能有不足的地方,但他们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他们对孙辈的关爱是无私的、专注的;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与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他们阅历丰富、做事耐心,有充裕的时间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个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应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当好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园与家庭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向同步,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要以教师对孩子的爱为基础,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这样,家园共育才能取得实效。对于祖辈家长,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他们,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沟通,祖辈家长肯定会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成为家园合作的重要力量,因为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幼儿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祖辈家长接送孩子已成为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与祖辈家长的沟通也是每个幼儿园老师都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希望老师们能以心换心,走进老人的心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相信这些祖辈家长将会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许多的有利之处。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青年与社会 教育版 2010(10)

  [3] 陈鸣杰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杂志 2011(22)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篇3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地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儿童100名,采用问卷、询问等形式对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接受问卷或询问的100名学前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1/3学前儿童存在不良习惯,有2/3学前儿童在社会行为、睡眠、交往,饮食、情绪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不断增长趋势。结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社会行为,饮食、睡眠、交往等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父母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关键词]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 影响 探究

  学前儿童主要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不过,在我国,人们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人们习惯将学龄前儿童、幼儿、早期儿童等几个不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都等同于学前儿童。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学前儿童良好的心理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可以推动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等。为了更好的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对其具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地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儿童100名,采用问卷、询问等形式对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其中,100名接受询问和问卷调查的学前儿童,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4岁,男性学前儿童60名,女性学前儿童40名,大班35名,中班45名,小班20名。所有接受询问和问卷调查的儿童均为学前儿童,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7个维度,即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障碍、交往缺陷、不良习惯和进食、睡眠障碍。

  1.2.2统计方法

  调查询问在教师、家长等的监督之下进行,每个问题都由题干和被选答案组成,答案分为经常、偶尔、没有三部分,并分别赋予1分、2分、3分的分值。搜集问卷之后,对每个学前儿童的得分进行统计,归纳总结接受问卷调查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结果

  2.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学前儿童的普遍存在性格缺陷、进食与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交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性格缺陷主要表现在胆怯、自卑、害羞、过分依赖大人、孤僻、不合群等,性格缺陷极易引起学前儿童消极性格特性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进食与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贪食、厌食、肥胖、睡眠困难、睡眠不安等,这种情形容易使学前儿童产生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以及行为偏异等;情绪障碍主要表现在恐惧、焦虑、沮丧、不安全感和强迫观念等,这种障碍也会给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2.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学前儿童所处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果学前儿童长期处于过于压抑的环境之中,会使其性格也过于压抑,从而不与人沟通交流,甚至还会引起其它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害羞、孤僻等,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则很难对其进行扭转和矫正;一般来说,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无疑就是家长和老师了,这两个群体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

  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容易在学前儿童内心形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样。学前儿童的模仿欲望比较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必须严格注意自身行为对学前儿童所带来的影响,并在发现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及时帮助其改正,较为严重者还需要入院接受治疗。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在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幼儿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儿童缺乏对各种类型事物和人的辨别能力,而且一般家长和教师又极易忽视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为了更好的保障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加强心理健康宣传,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与治疗之外,还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咨询与调查,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件大事。

  3.讨论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就是心理疾病,这是在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下形成的,不过,这些问题却又不是无关紧要的,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对其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学前儿童与成年人不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时,需要结合其特点甚至是每个学前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本研究以来自本地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100名学前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询问等形式对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可以反映大多数学前儿童基本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接受问卷或询问的100名学前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1/3学前儿童存在不良习惯,有2/3学前儿童在社会行为、睡眠、交往、饮食、情绪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不断增长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说,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社会行为、饮食、睡眠、交往等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父母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通过对100名来源不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社会行为、饮食、睡眠、交往等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父母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为其个人的成长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星,内蒙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4):61-63.


猜你喜欢:

1.学前比较教育论文范文

2.关于幼儿心理学的论文

3.幼儿心理学论文2000字

4.幼儿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5.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6.幼儿园教育心理学论文

    278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