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师德方面参考论文(2)
中学教师师德方面参考论文篇2
论中学教师的师德和师德建设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良好素质养成的引路人,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下,教师师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师师德建设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形象受到挑战。本文通过剖析师德及师德建设的现状、究其原因,提出了中学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并从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对加强师德建设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往更高、更好水平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师;师德;师德建设
一、师德和师德建设概述
(一)师德的内涵
对于师德的内涵,各位学者都有不一样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在为师从教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协调教师与学生、老师与学校、老师与国家、老师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为协调各种基本伦理关系中教师应具有的责任、爱心与理性等具体要求。”
傅砚指出:“师德的内涵广泛,包括坚定理想信念、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客观严谨、求真务实等基本内容。”他对于师德的内涵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对于师德的定义,他强调教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具备高尚的人格,做真诚的人,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个人道德素养在其职业范围内的一种体现。在教师岗位上,教师必须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与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面对的最主要的群体是学生,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当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关注学生的幸福、尊严和需求,时刻展现出人文关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应有的理论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也尤为重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师师德,就是在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前提下,有效地实施教学,处理好各种关系,遵循教师行为准则,坚持知行统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相协调。
(二)加强师德与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首先得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学科的老师。”教师需要做好职责内应尽的责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脱离低级趣味、保持高尚的职业素养,做一个卓越的教育工作者,指引学生在学习、做人方面走向成功。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教师自我道德素养的提升。紧抓师德建设,提高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心态、政治面貌等,激励其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这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水平上的不断进步,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视野,推动知识层面的升华。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学校整体风貌的发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作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助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可以在教师中形成‘风气正、信心足、有干劲、争上游’的和谐局面。”注重师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道德品质,从而有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加强,推动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推动整体文化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徐特立说过:“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师德建设的不断完善有益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继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中学教师师德和师德建设的现状
针对如今的师德与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本次的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调查,采取的是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共150份,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表现、个人素养、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对于家长的调查,采取的是个人访谈的方式,采访了20位家长,了解教师在有关学生问题上与家长的互动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对于教师的调查,也是采用的个人访谈的形式,采访了10名教师,了解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理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解释、学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情况以及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情况等。
在下面的现状分析中,针对教师师德的现状,主要依据的是学生、家长问卷,而对于师德建设的现状,主要依据的是教师的问卷。
(一)中学教师师德现状
1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对于班级中成绩或行为较差的学生偶有严厉惩罚的一些做法,甚至是打骂的惩罚,数据显示,34%的学生反映,教师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15%的家长反映,教师对孩子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情况。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对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此时的他们,心理是最脆弱的,教师不当的处理方式都会对他们的身心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带来心理阴影。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措施去应对学生的不好行为,处理好师生关系。
2教师对学生缺乏关心
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上,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持不关心的态度,54%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心,42%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只是一般。此外,当问到教师是否到学生家里家访时,有87%的学生说老师不曾去家访过,只有13%的学生有受到老师的家访。由此也反映出,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了解,从学习、生活以及学生在家里的状况去了解学生。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变化,教师应当留心学生在校反映出的种种改变,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 另外,在家长的访谈中,有80%的家长反映,学校有事才会联系家长、学生出现问题才会联系,只有20%的家长认为教师与自己的联系比较频繁,经常会交流孩子的状况。80%的家长反映,教师主要是通过孩子传递信息,让学生告诉家长关于学校的相关事情。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是特别明显、突出,交流方式不是很直接,大多时候是通过短信联系,而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尽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通讯提供了便利,但是,有时候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更能传达彼此的想法,更好的传达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
3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热衷程度,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在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44%学生认为教师不存在不平等对待学生的现象,而56%的学生认为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平等对待学生的现象,其中,竟有7%的学生这种不平等现象比较多,5%的学生认为该现象有很多。
或许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而采取的策略不同,导致部分学生觉得教师的这种行为是偏心,由此也告诫每位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对每位学生都该平等、公平。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不仅要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同时也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不太主动发表观点的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避免一些学生出现教师偏爱某些学生的想法。
在家长问卷中,60%的家长认为教师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一般,并不明显。5%的家长认为教师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有些欠缺,不能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
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的激情,只拘泥于讲述书本知识点,对一些教学、教法以及疑难的解答浅尝辄止,没有进一步深入,未能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得到一定的拓展,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过于拘泥于教条,不能自如地转变,没有及时地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实施教学。
(二)师德建设的现状
1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
当提及在当前社会,是否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调控时,绝大多数教师表示有必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也有10%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除此之外,当教师被问到是否会积极主动地向学校或者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时,20%的教师表明有时会主动建议,30%的教师表示很少会去建议,而50%的教师表明,他们不会主动去提出建议。
从这两个现状中反映出,当前的师德建设的薄弱之处:教师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自身也意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会提高自身的素养,但是,对于社会上所做的不足之处,却不会主动去提出改进方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虽有意识但参与的热情不是特别高。
2教师对教师道德规范缺乏明确的认知
对于当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看法,在教师问卷中,30%的教师认为道德规范的标准高不可攀,30%的教师觉得规范近似空洞,也有40%教师感觉道德规范很好。可见,绝大部分教师对于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明确,在这方面的教育学习也需要不断完善。
三、结 论
加强中学老师的师德建设,就是要协调并处理好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学校、老师与老师、老师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加强老师的职业道德、教学作风、行为素质等,端正认知观念,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中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当以人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首要考量,以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出发点,从教师的角度着手,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道德素养、工作作风等等,力求做到最优,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从实处出发,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