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参考范文(2)
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谈运用教育心理学优化高校学生管理
摘 要:在高等学校中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和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们都已达成共识。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特别是部分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导致的严重后果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出现这些结果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在心理方面。因此,在学生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已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进行学生管理,实践已经证明,确实能够收到事半功倍、防患未然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优化;学生管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与大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三年前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从容不迫”地亲手残杀了4名朝夕相处了几年的同班同学,而事端的直接起因简单地令人难以置信:仅仅是因一次打牌中同学说他作弊;四年前用浓硫酸泼熊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成都某名牌大学的学生用微波炉烧烤小鹿犬作为因失恋而报复女友的手段等等。每当想起这些发生在校园内、青年学生身上的一件件带有极端、残忍、无知、可恨的事情,心中总会涌起无以名状的隐隐之痛。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管理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出现了与教育目标相去甚远、格格不入的行为着实应该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和思索,而不能毫不负责地以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的话而听之任之。这些负面的事情反映出了在高校应该重视和发展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总督学、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在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谈到“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心理健康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在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偶然的,偶然中存在着必然。心理学家的解释是,正常个体的一切行为均受到其心理因素的支配和制约。即所谓发乎心而见于行。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同样说明,社会行为是人们对社会刺激作出的回答或反应,它同样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人格等因素的制约。
人的成长必然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基本环节。人的心理发育过程也是在这三个阶段中逐渐完成和完善的。实践证明,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均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及其自身发展。
作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与心理因素直接相关的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阶段,教育者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从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角度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应该对在上述方面出现了认识偏差和行为偏差的学生起到修正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做到这一点更困难也更重要。
我们知道,在校大学生已经接近或已成为成人,他们面对着较中小学生所没有的更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失恋、家庭出身背景及经济状况的差异、校园内外暴力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浸淫和困扰着每一个学生。我们应该承认,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自身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头脑聪明、精力旺盛、有的追求高远、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等等,但他们自身的缺点也很明显。
由于他们几乎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在这个中国发生重大历史变革的社会转型期,他们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实惠和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之中。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的溺爱、放纵等,使他们中有很多人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思考和处理问题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和极端性、简单性,缺乏容忍、理解和合作,心理上也比较封闭。
他们大多数没有经历人生的重大挫折和磨难,从心理健康、健全以及心理成熟方面来说,他们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有的学生陷入到计算机网络中不能自拔,不愿意参与到集体中去,因而与人交往和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趋于消退;有的学生缺乏诚信观念,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差等等。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认识和处理,必然会使心理扭曲,出现认识偏差,而极易导致出现极端行为。
笔者在做2005级高职班学生辅导员期间,班中有一个男生因看见另外一个男生与其前女友交往而发生口角。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及时地与这个学生在男女生交往问题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沟通。事隔多日后,这个学生主动找到我,说:“要不是那天老师找我谈了话,我敢肯定,那天上午我会控制不住自己而杀了那个男生,那天,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听后更是心有余悸:做学生的心理工作仅靠及时也是很可怕的,而应必须提前去做。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够作到优化学生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一)高校应有意识的尽快培养造就一批懂心理学、善于研究学生心理行为发展规律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为开展心理学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建立多层次、有深度和广度、切合实际的心理咨询,特别是近几年新成立的高职院校,由于生源来源广而复杂,更应注意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疏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防。
(三)从马加爵的悲剧中可以看出,出身贫寒的他在和家庭条件优裕的学生相比之中,心里埋下了深深的自卑。如果在他本人无力解除这个阴影的情况之下,心理教育工作者能够提早的或及时的帮他一把,事情或许不至于那么的不可挽回。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中由于心理自卑、爱慕虚荣等原因而出现问题的不在少数。
(四)高度重视学生自身及家庭之间的差异程度。如果差异程度较大,就应提前介入心理调查和心理疏导。通过笔者的了解总结发现,自身基本条件(如相貌、家庭背景、学习因素等)优越的学生可能会骄娇逼人,但那些自身基本条件差一些的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更多。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并引起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
(五)在高校内开设具有权威性的、含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心理课程,以此为鉴,使每个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和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
(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笔者认为,心理档案建立的越早越好,越细越好。譬如是否可以尝试着自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建立?这是需同仁们共同探讨的有益课题。如果可以的话,即可通过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为优化学生管理提供可以操作的具体依据。如通过真实记录学生生活、学习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剖析其基本心理活动轨路,为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确定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从对刘海洋的经历来看,他自小父母离异,遭受了更多的社会歧视,对社会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才逐渐积累成这样一系列在他看来“非常自然”的荒.唐之举。
(七)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江泽民同志说过“我们的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思想工作做通了,同时辅以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如上海高校尝试的在校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挥特长的“多证制”等,学生的行为才会实现转化,才会更加积极、健康向上。
我们相信,积极运用教育心理学手段,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必将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从而为社会输送健康的、合格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同时凸现高校作为教育阵地的巨大作用和重要地位,完成社会主义制度下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参考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