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论文参考
现今,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高等教育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教育的论文参考篇1
浅谈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对高等教育学校的启示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学校在国内的发展状况,通过五个方面分别是办学规模和硬件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评教与薪酬体系来对比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学校,对比得出高等教育学校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培训机构 高等教育学校
中国的教育培训最初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初,有市场经济才开始有了培训。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和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也在不断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培训的需求开始显现,教育培训市场开始形成,各类机构得以发展,教育培训逐步成型。根据统计,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的需求接近两万亿元,除去正规的学校教育约占60%,培训市场的容量达到约8000亿元。培训行业市场巨大,也成就了一些规模大的培训机构在国外上市,并获得了投资者的追捧。
最近几年,相对于其他行业,培训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在教育培训各类细分市场中,高等教育培训市场都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也就是大学生成为了培训行业的主要培训对象之一。
同样,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非常的迅猛,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到2010年为止,已经超过2300所,另外,从1998年到2010年本专科学生数从300多万增长到了2000多万,同期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仅由40多万人增长到约130万人。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是高等教育的师生却比从1998年的1比7.5降低至2010年的1比15.4,下降超过一倍,显然,高等教育扩招后师生比过高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学校两者原本就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和人才专业化需求的加强,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高等教育学校的大学生在就读大学期间或毕业之后又加入了高等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大学生的这种学习的流向性对我们高等教育学校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拥有更多教学资源的高等教育学校反而让学生觉得学不到或者学不够知识,而另外花费去培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高等教育培训机构与高等教育学校进行对比,希望从中得出一些启发。
在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方面,一般来说,高等教育培训机构作为一个企业,一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办学规模、教学设备和设施方面的投入会有所顾虑;高等教育学校在这个方面则拥有先天的优势,土地、教学楼和师资力量都已经成型,比较完备。但是,随着这些年培训业的迅猛发展,一些大型的培训集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例如培训界的领军企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截止2010年12月,新东方已在全国设立了41所短期语言培训学校,5家产业机构,2所基础教育学校,2所高考复读学校,2所幼儿园以及1家职业培训学校。
在教学目标方面,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大多以考试拿证为教学的目标,如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托福、GRE、雅思、商务英语等级考试等等;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目标虽然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但是仍然还是无法明确化具体化,因为没有相应的权威的考试指标或者其他指标来评价,比如初中有中考,高中有高考,这些都是教学目标的评价指标之一。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等教育培训机构非常的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班分课程分阶段来进行培训,甚至现在还可以由学生自己个性化定制课程;高等教育学校在这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限制,一方面是学生能力水平可能出现的参差不齐,在教学内容和进度的把握上往往会出现学生“跟不上和吃不饱”的矛盾。
在教师教学形式和风格方面,高等教育培训机构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非常的明显,教同一门课程的教师之间也经常是风格迥异;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就显得束手束脚、中规中矩、乏善可陈。
评教和薪酬体系方面,高等教育培训机构以教师为核心竞争力,教师的表达力、感染力以及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成果,因而评教大多以学生课程结束后直接进行,并制定标准分,未达到、达到或超过标准分的评教结果会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奖励;高等教育学校评教一般分为科研和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做一些科学研究,评教结果一般也不会与薪酬关联,教师在成功申请科研项目后会得到一些经费支持。
我们通过以上5个方面的简要对比,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通过这些差异,我们主要是要发现高等教育学校在办学中的问题和不足。首先,高等教育学校在扩张的同时,必须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否则以学生质量下降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其次,高等教育学校应当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分班的问题上做到更加科学严谨,比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当把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相同的班级,适当的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同时,单位班级的学生人数也不宜过多;再次,高等教育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以及教师的发展,充分发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应该重科研轻教学,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才是本职,一个无法出色的完成教学工作的教师,即使科研再优秀也无法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后,我们希望看到高等教育学校能够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尽可能的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更多符合中国社会所需的优质人才,使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学校成为一种良性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论文参考篇2
试论高等教育质量
摘 要: 高等教育实践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也有自身的质量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具有特定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属于规定性质量标准,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需要性质量标准,到今天为发展性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价要素进行评判,这些要素实现的程度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教育成效怎么样,取决于所培育学生品质的高低,学生品质体的高低除了体现在知识技能水平的高低,即知识面的宽窄、知识量的大小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之外,还主要现在以下几方面:是否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否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是否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等院校如何培育高质量的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以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调整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的是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产品有两种:一种是教育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知识的加工、传授,以及为学习提供的其他服务,这一种也称为教育服务;另一种是人力资本的增加,即学生体力、智力、技能等的增加,这一种也称为学生产品。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教育产品主要是高等教育产品。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的质量。质量是对于某一客体能否满足特定主体需要及其程度的价值判断,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客体的性状和主体的需要。
高等教育教育产品也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特点。高等教育教育产品要符合教育规律,满足规定或实际需要,这个标准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地点、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育产品质量具有主体性,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产品需要主体因素的内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主体。主体性是人区别于他物的根本属性,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主、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因此,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就是主体受教育的质量。主体受教育的质量体现在教育主体的品行特征表象上,即主体所具备的道德、审美、认知、实践等知识能力,与主体片刻不离,是人的内在的、不断发展的质量。
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发展
教育质量的评定标准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质量标准的判定发生了一个大转变,即由满足质量的原有规定性到满足主体需要的根本性转变。培养目的也据此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即由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调适为根据培养对象的需求培养人才,从培养今天需要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这两个转变,标明了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是动态发展、不断调适的。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规定性质量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是由国家或学术团体制定,高等学校以他们制定的标准为参照进行教育活动,如果教育所提供的产品能够达到国家、学术团体所规定的标准, 这种教育就是合格的教育,产品就是合格的产品。要达到并实现这种教育的质量需求,用政策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生产出统一规格的适于国家、社会需要的产品,人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
第二,需要性质量标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经济大潮极速发展的冲击下,市场经济的天平偏向了买方市场,以原有的评判标准判定为合格的产品,成为滞销品的不在少数,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以期用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必然的选择。需要性质量标准阶段,是从客体性教育质量阶段迈向满足社会不同主体需要的重要阶段。由于国家、社会、企业与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和期望是不同的,高等教育越是能够满足这些需要, 质量就越高。
第三,发展性质量标准。今天,高等教育屹立在新的时代巅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需得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同时,高等教育自身肩负引导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能力,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具备丰富知识、有熟练实践经验、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指出:“高等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
高等教育不仅要适应未来社会,而且要引导和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挑战面前,高等教育面向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必须具备主动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第二,超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发挥创造性,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要素
根据高等教育所蕴含的具体操作、实践方法和教育目的以及高等教育实质等内容,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完成效果。对社会而言,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发展中急需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的质量高低可以凭借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水平、能力来衡量,通常可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的行业分布,所处单位的阶层,职务晋级或职称晋升的频次,工资收入状况以及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等多种指标来考察。这一指标往往呈多样性,因个体不同而具有很强的个体性。
第二,服务效率。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适于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容纳了多少学生,这些学生以多长的周期能够实现毕业,以及从入学到毕业所消耗教育资源的多少,都成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此外,生均教育成本、优秀毕业生率、师生比等都是考察高等教育机构服务效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第三,学术研究。高校作为学术机构而存在,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多地是由师资的科研水平所决定。因此,师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学术亲缘结构关系,师资进修培训的机会,包括方式是否多样、频次高低、经费多少等,学术交流的频次和配套经费的多少,资料是否丰富和资源共享的程度等等成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参数。以上种种主要体现研究基础是否扎实,在这些主要参数达标的基础上,成效高低最终体现在研究成果的多少和研究水平的高低上,直接表现就是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层次,申报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耀民.试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J].中小学数学.2005.7,8
[2] 林革.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03.8
[3] 魏亚琴.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2004.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