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基础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参考毕业论文(2)

秋梅分享

  学前家庭教育参考毕业论文篇2

  浅谈学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家庭就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最初的、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人类在情感和人格发展同家庭教育最为密切的的时期。但是,每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或称之为家风!不同的家风!因此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措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当今,一些幼儿家庭教育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高度竞争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强调了知识的作用。家庭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加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强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响力。许多家庭在幼儿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对幼儿进行识字、画画、声乐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幼儿的品德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这样做,对幼儿心身的健康的成长十分不利,可能从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种子。而且,有失偏颇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论还可能因没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而产生不良的影响。家长们本意是要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事实上经常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对幼儿智力开发无益。虽然智力经常是通过掌握知识而形成与发展的,但是,幼儿真正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显然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旦幼儿对“灌输的知识”产生烦厌,对其日后的智力发展更是适得其反。

  2.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幼儿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溺爱式与专制式。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多年来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对幼儿百般溺爱,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务,一概包揽。家庭的溺爱直接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难以健康成长。有的幼儿家庭教育则相反,只有一个,家长们出于“好好管教”的用心,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从幼儿时“严格”要求孩子,甚至于虐待儿童。在家庭教育中,认为幼儿无所谓独立人格、自尊心,家长总是高上,权威在手,说一不二,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只有单纯服从,出现差错,非打即骂。这样育方式,置幼儿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家庭缺乏宽松的环境,自然无法形成健康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幼儿家庭教养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

  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戏环境、全家一起活动施型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的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操作性强。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持久影响的主要是指后者。当前一些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长沉溺于“方城”,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有的家长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劣的家庭环境,幼儿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模仿,而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幼儿健康成长产生不久远影响。

  二、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

  1.教育一致性原则。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奶奶亲、爷爷疼、姥姥抱、姥爷背。有时爸爸妈妈说几句,姥姥爷爷就不高兴,孩子不愿做的事可以找“代言人”(或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有了困难爷爷帮着“去克服”,有了错误奶奶帮着去“认错”。就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存在看法不一致、方法不一致、做法不一致的现象。家庭环境中的亲人们将这些不一致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的面前。这太多太多的不一致,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们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气凌人、不懂礼貌、撒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

  2.为人师表的原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严于律己,做出示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孩子,,以道德榜样引导孩子。因为幼儿缺乏知识,经验少,认识辨别力很低,但模仿力很强,而这种模仿又是不加任何选择的。因此这个时期需要家庭每个成员在各个方面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尊敬老人,关心老人,遇到他人热情称呼,亲切问候;努力工作,积极学习;助人为乐,互相谦让等。所有这一切幼儿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学着说,跟着做,天长日久,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3.因材施教的原则。

  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这是完全正确的。但现在有一种现象,让孩子成才已到了“拔苗助长”、“赶鸭子上架”的境地。有些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学画画、学琴、学舞蹈学书法等项目,巴望着自己的孩子尽早成为“神童”,这就有些“强儿所难”了。其实,不同家庭中孩子的遗传、个性、能力、气质等方面均千差万别,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教育,也就是知人善教,这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家长只有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有用之才。

  4.重视德育的原则。

  学前教育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奠基工程的灵魂,我们每个家庭培养的孩子都是未来社会的公民,孩子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但在我国目前的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因“望子成龙”而重智轻德。一些家长为孩子智力投资舍得花本钱,德育投资懒得花力气。因此,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很聪明”的“蛮宝宝”。他们能说会道,能唱会跳,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甚至还会讲出前一天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但他们任性,总以我为中心,一不如意就乱发脾气,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愿克服困难,不珍惜和爱护物品等。笔者认为,这些不良行为不是孩子们天生的过错,而是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后果。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通过小事让幼儿懂得做人的大道理。

猜你喜欢:

32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