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论文
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概论论文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篇1
浅谈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此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得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致认同和积极推崇,并把低碳经济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低碳经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很多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中,各国的低碳经济实践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概念的共识迄今还未形成。“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以实现较高的碳生产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1]。”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大国开始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运用,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在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实施碳关税等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和计算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一旦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以碳关税为主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为我国调整出口贸易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特点
其一,出口贸易总量增长迅速,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从2003年到2012年10十年间,我国出口贸易额由4382亿美元增长到20488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达18.9%。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在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相对缓慢,因此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3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54.7亿美元,2008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981.3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11倍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出现三连降,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956.9亿美元、1815.1亿美和1551.4亿美,但2012年又出现回升,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311亿美元。
其二,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较高。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为26.7%,2006年高达35.7%,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27.5%、26.1%、24.9%,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所形成的长期惯性,我国经济依赖出口增长的趋势还将延续。目前,美国、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都在10%左右,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展国家和地区,也高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巴西等,中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长期同GDP增长率脱节,经济存在严重的出口贸易依赖性,也由此引发许多的贸易争端和摩擦。
其三,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方法,工业制成品中的第5和第7大类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由1980年的46.5%上升到2010年的94.8%,2012年达到95.1%,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由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57%,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其完全的优化转型远未完成,因为我国大部分出口生产企业仍然处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例如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9.2%和31.2%,但如果再进行细分,这些出口产品中大部分依然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马源(2013)的分析得出2010年我国出口欧盟的机电产品中,66%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34%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总体来看,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次,产品附加值低和技术和知识含量较低,和发达国家出口的“高、精、尖”机械设备相比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以来料加工和装配贸易为主,主要生产和出口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术等产品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依然以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缺乏核心技术。
其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依然占据较大比重。目前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中的矿物燃料、润滑油等高排放、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据30%左右,工业品制成品出口中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制品等均属于资源性和高污染产品,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机电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大部分依然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附加值产品。同时,自2006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主要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方式为主,国内加工企业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进行组装后再出口,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却在加工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含量。
三、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计算
1.数据说明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分类)把商品分成10大类(0-9),文章主要选取其中的第3、5、6、7共4类商品进行研究,这4类商品出口额合计近年来均占我国总出口额的70%以上,所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出口商品金额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耗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上对商品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因此按照SITC分类对《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上的商品分类进行了归并,这样才能应用其数据。自中国加入2001年加入WTO以来,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能源消耗也由2000年的14.5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1年的34.80亿吨标准煤,据《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在能源消耗大幅上升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快速上升,由2003年的约35亿吨上升到2010年的约85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因此,文章选取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为了剔除价格因素,使两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以2005年价格为不变价格对2010年的出口额和工业产值进行了处理。
2.计算我国出口商品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
目前计算商品能源消耗量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和直接消耗计算法。文章采用第二种方法,先计算4类商品的单位能耗(能源消耗强度),它等于各商品的能源消耗量除以其总产值,各出口商品的源消耗量就等于4类商品的出口金额乘以单位能耗。直接消耗法由于只计算了商品的直接能耗,而没有计算在生产该商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及辅助材料等所产生的间接能耗,因此会造成能耗量的低估,但是通过计算结果发现,即使在低估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从而低估碳排放量的情况下,也不影响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属于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的结论。在估算我国碳排放量时,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计算基本公式,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
其中,TCe表示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Cei表示出口商品所消耗的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Eei表示出口商品所消耗的第i种能源总量,Fi表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即一种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i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假设水电、核电等其它能源不产生碳排放,Ee表示出口商品总能耗,σi表示第i种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现有文献能查阅到的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有: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和国家科委气候变化项目组所公布的数据,参考王天凤(2012)[2]的做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使用的碳排放系数,计算结果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28、0.549、0.416。
3.计算结果说明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较高。2005年、2010年我国4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亿吨(约合4.8亿吨CO2)和1.4亿吨(约合5.1亿吨CO2),而同为出口大国的德国2005年和2009年整个制造业的CO2排放量分别为1.12亿吨和1.02亿吨。第二,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在下降。
2005-2010年我国4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增长7.9%,而同期的出口贸易增幅为76.7%,碳排放量增幅远远小于出口贸易增幅得益于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2005年相比,2010年4大类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77、2.11、2.08、0.16,降幅分别为:34%、40%、35%、27%。
四、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综合前面我国出口贸易现状特点和出口商品碳排放总量的计算结果来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性较强,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依然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逐步实施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如碳关税及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将来美国和欧盟对进口产品全面征收碳关税,故我国产品出口量可能下滑21%。但对不同的出口商品影响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
第一,第3大类出口商品,即矿物燃料,润滑剂和有关原料。该类商品属于高排放高污染类商品,2005年和201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为6.67、3.46,但由于出口额较小,其碳排放总量在4类商品中最小,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1175.99万吨、763.67万吨。受我国能源短缺的制约,国家对该类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其出口额5年内仅上升了20.08%,同时不断提高减排技术,碳排放强度5年内下降了48.1%,因此第3大类产品出口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较小。
第二,第5大类出口商品,即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此类商品碳排放量较高,其碳排放强度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5.31、3.20。2005年和201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898.71万吨、2317.14万吨,两年均位于第3位,虽然该类商品的出口比重较小,但5年内的出口增长率却高达102.3%,碳排放强度下降40%。因此,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加,第5大类产品出口将会受到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三,第6大类出口商品,即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这类商品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仅次于矿物燃料等商品,其碳排放强度为5.92,而2010年碳排放强度为3.84,排名第一。2005年、201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7638.77万吨和7914.37万吨,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分别为50.1%和49.1%,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此类商品2005年和2010年的出口比重分别为16.9%和15.8%,是我国的第三大出口商品,5年内出口增长率为59.4%,碳排放强度下降35%。因此第6大类出口商品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最大。
第四,第7类出口商品,即机械及运输设备。第7类商品2005年、2010年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117.71万吨、2852.28万吨,碳排放强度最低,分别为0.60、0.44。虽然该类产品一般认为属于清洁生产,但由于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且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2005年、2010年分别为46.2%、49.5%,5年内出口增长率为83.6%,远远大于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的27%,所以碳排放总量在不断攀升,5年内增长率为34.7%。有学者对影响出口商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进行分析,王天凤(2012)[2]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高海燕(2011)[3]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在机械制造业出口产品碳排放中所占比重为70%以上。同时由于这类商品的中间投入品碳排放强度较高,包括间接排放的完全碳排放强度会比直接碳排放强度高很多,因此第7类出口商品也会受到低碳规制和措施的较大影响。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方向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受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动因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后,欧美国家经济由实物主导模式逐步转变为非实物生产主导模式,出现经济服务化和虚拟化的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失去,重新回到制造业已经不现实且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必须找到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成了发达国家的首选。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信息革命,中国均未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所以在国际分工中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大量出口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此次低碳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应该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在应对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商品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努力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一是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对我国出口商品造成的冲击。一国的对外贸易模式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劳动力丰富但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只能大量出口具有较高碳排放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化后,对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制定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显失公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实际上是碳密集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碳排放来征收碳关税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的讨论,并联合其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展开谈判,共同抵制以碳关税为代表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抵制发达国家碳关税政策的同时提出反制性政策,“可以考虑从消费者社会责任的角度,提出基于人均碳消耗量或者累计人均碳消耗量标准的碳关税政策。”
二是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出口商品碳排放量。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从2020年全面征收碳关税的计划表,而据测算,我国的碳排放量将在2020-2030年之间达到峰值,如果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则在未来就有可能发生剧烈的贸易摩擦和贸易战,所以努力降低出口产品碳排放量已势在必行;其次,由低碳经济所引发的低碳贸易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会对各国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耗能、高碳排放、低附加值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将大幅下降,而低碳排放、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将逐步上升;最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多年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来的,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改变过去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优化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费结构。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2005年和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构成中煤、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分别为74.1%、20.7%、2.8%,2010年这三种能源的比重分别为71.9%、20%、4.6%,我国的能源结构5年来几乎没有得到优化,一直以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为主,其它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较低。全世界核电发电约占总发电的10%左右,而我国近年来核电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0.3%左右,因此,我国出口产品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逐步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的比重,增加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并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
四是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创新低碳产品,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正的外部性,先行的企业风险很大,如果研发失败,则成本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如果研发成功,则其他企业就会通过模仿等溢出效应掌握新技术,企业缺乏研究开发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对先入企业进行补偿,才能激发企业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行投入。碳排放强度主要受能源消费构成和能源效率的影响,由表1数据可知,我国4大类主要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强度5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均呈现以煤炭为主的特征,各能源的消费构成变化不大,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主要原因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低碳技术是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
五是重点控制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碳排放量。第6大类出口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旦实施低碳贸易壁垒,将对这类商品的利润和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此类产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产品,由于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会大量出口该类产品,因此提高这类产品的能源使用效率尤为重要。
六是培育机械及运输设备新的出口增长点的同时注意扩大内需。机械及运输设备是我国出口的最主要产品,近年来出口额一直占总出口额的半壁江山,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我国机电产品大多属于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很多产品生产缺乏节能和环保的工艺技术,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因此在低碳背景下,要继续保持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优势,必须实现机电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改变我国机电产业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和小规模粗放式的“量大利少”的发展方式。另外,机电产品出口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巨大的出口规模,大规模的出口导致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过高,结果是在国际上贸易摩擦频发,在国内经济增长并不能真正转换成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市场具有无限的潜力,因此注重内需将是我国机电行业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又一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安江.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6):35.
[2]王天凤.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2(6).
[3]高海燕.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及减排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6):25-27.
[4]谢晶莹.低碳经济: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J].国际资料信息,2010(1):24-27.
[5]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经济研究,2011(11):60-71.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篇2
浅析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 要】国际贸易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由贸易时期、垄断时期,还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每一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之不断的进步。这体现了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范围与历史实现作用。展现出了国际贸易在历史方面的积极化要求。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现实,并为未来做好现实基础。为我国更好的发展经济做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影响
本文主要总结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产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剖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发展的情况,最后提出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策略,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做准备。
一、国际贸易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交换的一种联系形式,是各国之间不同分工的一种体现方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相互联系。相比较来说各国国际贸易的联系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层面,是在一种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是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的程度,以为发展经济做出更好的完善。并且研究国际商品交换之间的原因及其相关的规定。国际贸易的涉及范围会产生在各个国家的各个经济发展领域。各国的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可以作为某种特殊商品,并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在市场中以一种联系的形式销售出去。国际贸易在理论发展方面还研究经济发展情况、技术发展动力与贸易的相互联系与互相影响,会从动态与形式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
国际贸易可以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并逐步拓展、不断的进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应该有具体的形成规律: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就有相应的成就。在各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应该会使国际贸易非常有利的发展模式。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今天,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不断增加,在这些剩余商品交换的国与国之间,商品不断流通,随之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国际贸易与中国经济
1.我国的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出口商品结构较为落后,产品档次较低。所以,我国的贸易壁垒也有相应的弊端。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企业也遭到了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样对我国也造成了出口总额的影响。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削弱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积极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是促进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对我国的总体影响
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空间及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很多资源满足国内的需要,比如棉花、铁矿石、大豆、石油等。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使我国更加紧密的和世界联系加强国际贸易的联系对我们引进外资和发展出口业有很大帮助,可享受较低的关税。但是我们自己也要降低关税,让其它国际贸易组织成员的商品进入我国市场对我们竞争力差的行业有较大的冲击。当然对我国市场有序的开放是有利的,因为这中竞争的机制下可以促进产品优化升级,优胜劣汰,我们也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验
3.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使我国国内资本向优势领域集中。一个国家只有集中力量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才能在与别的国家进行产品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劣势产品,从而解决自行生产所消耗的不必要资源。我们应该推动这些领域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这些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之后由这些优势领域带动向其他领域的投资,加速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完成不平衡增长向平衡增长的转变。
(2)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效率。资本货物的出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提高国内工业生产的效益,这对于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可以增强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淘汰技术落后企业,国际贸易带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会给国内的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在我国有很好的体现。随着国外的优势产品大量充斥我国国内市场,一些不重视产品质量产品包装,竞争意识淡泊的小企业逐渐被挤出。
(4)可以加强我国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主导产业的竞争力,而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又离不开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紧密联系。使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得以充分发挥。
(5)加快了国外资本向国内市场的流入。由于我国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国内资本的储蓄大于投资和消费,因而我国并没有形成规范的资本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国外资本向国内市场的流入力度大大增强,不仅解决了我国国内投资不足的问题,还促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这对于缺乏改革资本的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国际贸易的联系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环境,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中国可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给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有利于中国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国际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带来大量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迅速地发展;促进中国改革与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扩大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为引进各种经济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使外国的企业能够与中国的企业平等地竞争,打破垄断,通过竞争,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使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大幅度稳步提高,提高生活水平,充分享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白冰.论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J].发展,2006年12期.
[2]王自娜.我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张云.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5年27期.
[4]王自力.国际贸易政策的保护性研究[J].北方经贸,2003年4期.
[5]龚晓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03.
[6]王永贵.当今全球化的特点与实质[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6期.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篇3
试谈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一、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要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的话就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及涉及到的其他的相关资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消息可以得到及时的沟通和传播。因此,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信息也会使得在各国的消费者之间得到传播。但是,只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也实现不了国与国之间的商品有效流通。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福音就是其可以实现商品无国界的交换。所以,这种商品交换模式给传统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完成商品的信息的搜索以及商品的选择和最终的订货等步骤。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全新贸易运作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商品交换的很多限制。同时,依靠电子商务的这种运营模式而实现的商品交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商品交换的效率以及扩大商品交易的广度。
电子商务在如今的互联网技术时代已经成了时代的宠儿。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使得人们对于国外产品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也逐步加大。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挑战也是与日俱增。所以,本文集中讨论调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二、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
1.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在电子商务还没有运用做到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时候,国际贸易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会存在资源耗费过大的问题。自从电子商务被运用到国际贸易中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的文件处理费用可以被削减同时又可以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显著。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形式是以线上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就会使得消费者和卖家之间的信息沟通就会更加的有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子商务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国际贸易中的成本。
2.提高国际贸易交易效率
电子商务运用到国际贸易中,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各项活动都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来实现。具体的例子就是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双方的谈判的活动。如果是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就必须要派遣双方的相关谈判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尽管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也会采用邮件等方式来实现。传统的贸易谈判方式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同时谈判的效率也不是很高。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话就会大大提高谈判的效率使得交易更加有效地进行。同时,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合同、保险单以及发票等票据单的提供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来得到提供。因为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实现这些票据就可以实现双方的信息可以瞬间传递,会大大降低中间环节消耗的时间。同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减少各种单证的出错率。
3.突破贸易壁垒的限制
电子商务以自身独特的平台加入到国际贸易体系中,其已经涉及到拥有互联网技术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电子商务完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国际间的贸易可以在线上实现。通过传统式的国际贸易实现产品交换可能会因为一系列的原因而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但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国际贸易就可以从卖家和买家间直接的信息沟通而避开一系列的贸易壁垒的影响。同时,由于卖家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在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对自身产皮的宣传和销售。所以不会存在对小型企业的歧视行为,电子商务也使得国际贸易将世界产品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的自由。
4.降低企业的成本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主体进入国际贸易领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国际贸易活动中的成本。但是,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从广义上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还可以降低各个企业的运用成本。电子商务降低企业的运用成本可以从侧面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得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提高自己的效率。首先,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因为原材料的成本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而得到降低。另外一点就是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企业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线下的销售过程中涉及到的资源较多使得产品的附加成本加高从而使得产品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的时候会是一个较高的价格。同时,由于产品成本价格的提高使得产品在后续的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就会减少。产品的销售还涉及到售后服务的问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国际贸易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企业提供售后服务的成本。因为很多的产品的售后服务是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提供的而不需要雇佣人员而耗费更多的资源。所以,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具有更大的竞争能力。
三、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挑战
1.法制问题
由于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对于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完善。所以,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的频繁度的提升,很多的不法分子也潜入到这个领域进行非法的操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中会有很多盗版的软件以及盗窃相关的软件,导致的结果就是关于软件等知识产权和安全方面的纠纷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不仅会影响到电子商务平台的政策运营还会使得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度和积极面的降低。关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带来最大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难题在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速度极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速度远远高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发展速度。如果对于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就会造成在国际贸易领域内的竞争不和谐的问题。 2.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对国际贸易的限制
虽然电子商务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每个国家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水平基本上都是不一致的,由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会导致不同的国家与其他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会存在较多的分歧。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技术能力与欧美国家的差异问题导致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由于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使得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会存在不公平性。同时,从我国企业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的电子商务化的水平比较低下。很多的金融企业也没有实现较高程度的电子化。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实现电子商务化的经营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并且全国的电子商务网络还没有建成,所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会阻止我国的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做出具体的贡献。
3.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由于目前大部分居民都已经掌握了电子商务技术,并且对国外的产品的消费意愿也逐年上升。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对其他国家的产品的消费中。最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使得国外的产品的价格没有出口产品那么昂贵使得人们更加愿意消费国外的产品。所以,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消费国外的产品从而影响我国国内的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上文讨论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挑战,下文将会针对其带来的挑战详细探讨可供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网络建设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平台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实现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对接的最关键的一环。我国虽然在近几年来的电子商务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情况相比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效率的问题。每当出现节日电商活动的时候总是存在网络拥挤导致的无法浏览商品及提交订单和付款的行为。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电子商务交易效率大大降低从而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也在国际贸易中的贡献度和被认可度大大降低。所以,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网络系统使得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确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平台安全措施的实施。
2.解决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税之间的问题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商品交换的场景并促进了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活动是需要受到政府的相应调控和管制的,一旦国际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就会使得政府对相关行为掌控的难度得到提高。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活动是需要收取一定的税收费用的,所以带来的难度就是政府无法对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收取税费的行为。相应的,政府对于国际贸易的宏观调控的难度也逐渐加大。最终的结果就是相关的部门很难收取税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冲突。并且,电子商务平台也使得买家和卖家的身份难以识别从而造成税收难度的进一步加大。所以,我国需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在卖家和买家进驻平台的时候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身份确认。对于每一笔涉及到国际贸易行为都要收取相关的税收费用,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每笔交易进行严格地控制。
3.加强物流的完善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道路虽然虽然很平坦,但是所有的产品也是需要通过具体的物流渠道到达消费者的手中。所以,这个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物流链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物流服务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销售,所以物流服务在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的话,我国的本土物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更别说在涉及到国际贸易的物流服务等问题。物流活动是一个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的作用发挥。所以,我国要从根本上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就必须将这几个机构和部门实现完美地合作和十足的沟通交流。不仅是要对涉及到国际贸易的物流服务质量做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还要同时加强国内物流质量的提高,这样才会使得我国的物流链条会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使得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物流服务质量都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互促进。因此,要保证解决物流业管理中存在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良好的管理秩序,部门分工合理是十分重要的。
五、结束语
本文从电子商务在我国以及全球的发展情况出发探讨了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特点,同时讨论了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得到了详细地讨论,同时本文针对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相关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和国际贸易工作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有利信息。
猜你喜欢:
1.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