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电视电影>

电影赏析方面的论文(2)

秋梅分享

  电影赏析方面的论文篇4

  试谈电影《亲爱的》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分析

  一、电影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一般是指由摄影机拍摄出来的画面能看出拍摄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也是“镜头语言”的独特之处。

  作者对电影镜头语言的理解是导演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摄影机镜头呈现,摄影机以镜头为载体,同时通过镜头自身形式表达将信息传递给观众的一种语言交流形式。即镜头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画面内容,同时镜头通过自身在景别、运动与剪辑上的变化,以一种更完美的方式将电影传递给观众,让观众随着镜头的内容而发生情感的变化。对于这种概念,人们简称为“我的镜头会说话”。

  电影《亲爱的》聚焦于一个失踪的孩子,和两个家庭展开的“领养”风暴。导演在这部电影中设计了乱镜头、摇镜头、特写、空镜头、长镜头等。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镜头都表达了导演的真实情感。

  二、《亲爱的》情感性镜头解析

  一部电影无论它的内涵多么丰富、思想多么深邃,它的镜头画面效果都是评价一部片子好坏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电影《亲爱的》主要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拼命寻找被拐的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斗争的故事。影片的故事看似简单,却也复杂;结尾简单并埋下伏笔,冥冥中隐藏着难以挣脱的黑暗。

  (一)乱镜头――为悲剧埋下伏笔

  影片的开头,镜头向我们展现的是密密麻麻的旧电线、破旧的房、凌乱的城中村、略低于视线穿行而过的车轮,这些杂乱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画面布局不干净,但是就在动静结合当中你总是能发现主角。这些都寓意着离婚的主人公田文军的生活死气沉沉,唯有与儿子在一起时他才能得到快乐和安心。

  这些乱镜头运用的非常真实,也为剧情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旧电线上的红绳掉落的那一刻也意味着后面悲剧的发生。导演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知道观众想要看什么,他就能给观众设置什么样的镜头。这些看似平静安详的镜头仿佛就在等着后面孩子失踪这个悲剧的爆发,观众看了这些镜头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留白镜头――情感的爆发

  在丢失孩子的互助大会上,面对韩总说:“请鲁晓娟分享一下。”此时一阵沉默,沉默是最难演的,而且在影片开头,可以看出她是那么渴望说话并会争论的女人,这一刻她沉默了。在这里,导演并没有给鲁晓娟特写镜头,却特地设置了一个留白镜头。画面里也没有周围人多余的面部特写和台词,但是空气中存在的那种张力,直到鲁晓娟突然出声而崩裂。

  留白镜头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镜头语言,不仅在叙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常常被赋予作品的某种理念。导演在影片中设置的留白镜头就是要鲁晓娟内心情绪的烘托。最后,鲁晓娟哭着说:“对不起,孩子是我弄丢的。”这种内疚感与之前在派出所打田文军耳光形成一种人物冲突,而这一刻的爆发才是痛苦的爆发。

  (三)转镜头――站在危险之上的爱

  在李红琴家的小孩得救后被送到深圳的一福利院,李红琴为了孩子只身从安徽农村来到深圳,在与福利院人商量未妥后出现了下面一个让人流泪的镜头:李红琴从外面爬到窗户上去见屋里面的小孩,镜头先从门内照,平和安详,再照出去,原来这平淡的见面是建立在这么危险之上。这种镜头的冲击感给观众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观众的哭点也会随着李红琴与小孩四目相对时达到巅峰。影片中的主题“二次拐卖”道德与法律的矛盾也随着这一幕的出现也渐渐显示出来。

  这一处主要播了两个镜头,分别是屋里和屋外。屋里是中景,而屋外是远景,导演在此刻想要让观众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愿把天灾人祸留给我,只给你这香气”这句话也在李红琴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长镜头――平静却又复杂

  影片最后,当李红琴为了留在深圳看她的两个“孩子”,执著的她最后找来律师高夏,在高夏的帮助下,眼看就要争取到吉芳抚养权的李红琴,却在体检时意外查出自己怀孕。狭长空旷的医院走廊里,李红琴只能孤独地拥抱自己。一位母亲的无奈和一个女人的无助,在这一刻蔓延开来。

  这一个长镜头足足用了39s,景深越拉越远,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动得越来越浓。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结尾却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在这39秒的长镜头里,李红琴和观众的心里也发生了变化:李红琴终于明白丈夫把不能生育的责任推给了她、那两个注入她全部爱的孩子又离开了她,她成为了整部影片最可怜的人;观众在明白李红琴为什么能怀孕时,也在想后面的剧情会是什么。导演设计了一个干净利落的结尾,会有人提出:已经结束了?我还以为刚开始。这也是导演的精明之处,剩下的内容靠观众自行想象。

  三、总结

  本文以热门话题电影《亲爱的》为背景,分析了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述手段――电影镜头语言。这部电影表现了陈可辛导演所擅长的电影镜头语言,观众也在观影之后对社会现状进行思考。

  电影赏析方面的论文篇5

  试论电影《荒野猎人》重要人物形象和主题分析

  一、《荒野猎人》背景分析

  19世纪初,大量白人拓荒者涌入美国中西部,也就是苏族人的聚居地。白人所到之处砍伐森林,猎杀野兽,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更是威胁到苏族人的生存。于是苏族人奋起反抗,双方爆发了达科他战争、红云战争和黑山战争。凭借过人箭术和熟悉当地地形的优势,苏族人也有几次大获全胜,无数白人在战争中死于非命。但因武器落后和更多白人源源不断的涌入,苏族人家园被毁,最后苏族部落被迫在罗宾逊堡与白人签订了居留地协议,此后不得四处迁徙,美洲平原的马背文化和神秘的西部处女地,也很快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荒野猎人》的故事,就是这段历史中的一段插曲。(见图1)

  二、故事情节简介

  《荒野猎人》讲述的是以白人侵入苏族领地为背景的复仇故事。主角格拉斯和他的一伙同伴入侵苏族领地,大量猎杀动物以获得皮草,遭到苏族人的袭击,死伤过半,被迫乘船撤离,为了躲避苏族人的追赶,后又弃船上岸。格拉斯在独自出行时误入狗熊领地,受到护崽心切的母熊攻击。格拉斯被母熊撕扯、摔打、咬伤,弄得伤痕累累,然而格拉斯最终顽强抵抗、杀死了母熊,后被赶来的白人首领所救。当时他们所经之地大雪封山、天寒地冻、崖壁陡峭、一行人几近陷入绝境。同伴们带着格拉斯这样一个垂危之人极大地增加了死亡风险。因此白人首领便在族人中招募能够陪护格拉斯之人,以减轻集体葬身山谷的风险,并承诺回到白人聚居地后重赏陪护之人。

  格拉斯的儿子霍克自愿留下,吉姆?布里杰和菲茨杰拉德也要求留下。但菲茨杰拉德留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赏金,为贪图省事他试图将格拉斯捂死,被霍克发现后他又残忍将后者杀死,并欺骗布里杰将格拉斯留在了荒野之中。在被菲茨杰拉德抛弃之后,身负重伤的格拉斯爬出坟墓,将火药敷在被母熊划破的喉咙处,点燃火药以粘合伤口。在极度饥饿时他生吃活鱼和动物内脏以求生存。在被里族人追杀之际,他潜入激流抱木求生。后在骑马逃生途中坠入悬崖,他的马跌落致死,他却侥幸活了下来。然而暴风雪袭来,风雪交加中他似乎难逃一死,为求生存,他刨空死马内脏,躲入其腹中取暖。暴风雪停息,他再次逃离死神。后来他在无边的暗夜中游荡,与一位波尼族人邂逅,又遇极端恶劣天气,他伤口复发、被波尼族人藏入临时搭建的窝棚而得救。后来波尼族人被敌人吊死。格拉斯风餐露宿、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白人聚居地、为儿子复了仇。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格拉斯是影片的主角,他勇敢、刚毅、坚强。无论是在与身体庞大的母熊搏斗之时,还是在身负重伤、又被杰茨菲拉德落井下石之际,又或是在被敌追杀、潜入刺骨冰河几欲丧生之间,格拉斯都不曾放弃生的希望,而是冲破重重磨难,最终回到白人聚居地。

  菲茨杰拉德在影片中是第一反派角色,他贪婪、自私、残忍,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得到赏金,他主动要求留下来“照顾”格拉斯。当族人走远,他便露出本来面目,杀死霍克、诱骗布里杰一起抛弃了格拉斯,在回到白人聚居区后,他竟然声称已经将格拉斯安葬,并厚颜无耻、毫无负罪感地领取了赏金。在得知格拉斯安全归来时,自知无法交代,便偷偷逃走了。当亨利陪同格拉斯在雪野中找寻他时,他又将亨利残忍杀害。最后,与格拉斯搏斗中他身负重伤,被赶来的苏族人杀死,可谓咎由自取。

  布里杰具有双重性格。他既具有正义的一面、对于伤者、弱者拥有天然的同情心,又具有懦弱的一面。他主动答应陪伴重伤的格拉斯。在菲茨杰拉德软硬兼施的诱骗之下,他几经犹豫离开了格拉斯,跟随菲茨杰拉德逃出荒野。当首领给他赏金的时候,由于心存愧疚,他没有收取赏金,但同时对菲茨杰拉德的满嘴谎言流露出厌恶、愤恨的情绪,但由于软弱的性格,他并没有拆穿前者,而是选择了隐忍。

  波尼族男人温暖、善良,与他同行的族人都被杀害之后,他与格拉斯邂逅,并为他提供食物。在风暴中,格拉斯倒下时,波尼族男人燃起篝火、烤热石头、搭建帐篷、用土方为他治疗、用熊皮将他包裹。他用尽全力与大自然的肆虐相拼,只为挽救一颗与他一样受伤的灵魂。波尼族男人的存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人性温暖的亮色。

  最后要谈到的人是白人首领亨利。 亨利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具有正义、公道的一面,但不够明察。他拯救了被母熊袭击的格拉斯。当时格拉斯身负重伤,他们所经之地被积雪覆盖,悬崖陡峭难行,天气又恶劣异常,亨利担心格拉斯成为大家的负累,经过权衡决定留下几人照顾格拉斯,以便让其余人轻装突围。然而他所托非人,最终使格拉斯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当格拉斯平安归来,他得知菲茨杰拉德的恶行后暴怒不已,决定要抓到菲茨杰拉德对其施以重罚,然而他再一次低估了菲茨杰拉德的自私和残忍,最终被后者杀死。虽然亨利的命运最终以悲剧告终,但他的存在同样使我们对人性怀有了新的希望。

  四、主题探析:生存、复仇以及对爱的呼唤

  影片的第一主题是生存,因为生存的欲望支配着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白人们侵入苏族领地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苏族人的反抗也是为了生存。当白人们带着奄奄一息的格拉斯艰难地在雪野中寻找出路时,为了避免全体死亡的命运,他们最终抛弃了格拉斯。菲茨杰拉德为了早一日走出深山,竟然决定杀死格拉斯,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把死的命运留给别人。为了生存他可以不择手段。多次身陷绝境的格拉斯对于生的渴望更是震撼人心。在电影的开头,闪现格拉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画面,同时传来一个女人的旁白:“As long as you can still grab a breath, you fight, keep breathing.”那是他妻子的声音,每次格拉斯接近死亡时那声音都会响起,呼唤着他,叮嘱他要努力活着。而格拉斯也正是这样做的。为了生存下来,他拼尽了全力、用尽了智慧。格拉斯对于生的渴望如此强烈,似乎在告诉人们,生存才是大自然第一法则。那个波尼族男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独自一人去寻找族人,一个人在荒野中游荡,身陷野狼的包围。苏族人也不例外,在他们短暂的历史中一直都在为了生存而迁徙,为了生存而战斗。

  影片的第二大主题是复仇。驱使格拉斯逃离荒野的,除了生存的欲望之外,还有复仇的决心。格拉斯从坟墓中爬出,找到儿子的尸体,躺在儿子身边,脸上写满哀伤,正是复仇的决心,才令他战胜这哀伤而继续前行。与波尼族人同行时,在无数寒冷的黑夜里,他们升起的微弱火苗,是他们复仇的希望,永不磨灭,甚至超越了对生的渴望。尤其是在格拉斯不顾安危,拒绝亨利要他修养的建议,决心亲自找到菲茨杰拉德,为儿子复仇的举动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原始部落酋长由于失去了女儿,眼神里写满仇恨与愤怒。最后酋长的人马与格拉斯正面相遇,格拉斯将遍体鳞伤的菲茨杰拉德推向他们,他们便杀死了与格拉斯共同的仇敌,这同样是为了他的女儿复仇。

  影片的第三大主题是对爱的呼唤。由于充满了杀戮的场面,影片整个基调是灰暗、残酷的,因此爱在其中是非常稀缺的元素。然而格拉斯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非常强烈,这种爱有夫妻之爱、也有父子间亲情之爱。数次在生命即将游离而去时,他梦到与妻子深情对视、梦到妻子飘浮在空中,风中传来妻子的话语,“只要你尚有一丝呼吸,你就不能放弃,要战斗下去。”可见无论面临何种苦难,他与妻子间美好的感情对他都是一种安慰与支撑。正因如此,他才历经磨难却没有倒下。可是当他完成复仇的那一刻,死去妻子的幻象渐渐在他眼前消失,爱子已逝去,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无论如何他的儿子都永远回不来了,所以身受重伤的格拉斯颓然倒地死去。生命力如此强大的一个人,为何在一切磨难看似都将离他远去的时刻死去?他的死也许不仅是身受重伤而死,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他在人世间已经没有了爱的寄托,已经生无可恋。因此,对于爱的呼唤成为影片的第三大主题。

  五、结语

  总之,影片《荒野猎人》以19世纪初大量白人涌入北美拓荒为背景,讲述了其间发生的一个复仇故事。拓荒猎人的到来让原住民流离失所,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抹杀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摧毁了这里古老的文化。影片中所充斥的各种杀戮画面、水牛的累累白骨、土著人的尸体,以及复仇者双方间为了生存而发生的泣血故事,都让人无法轻松,引发着我们重新思考文明的实质。


猜你喜欢:

1.电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精选

2.电影鉴赏的论文方面范文

3.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4.电影赏析的论文

5.电影艺术赏析方面的论文

6.关于电影论文优秀范本

326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