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艺术设计本科论文

秋梅分享

  随着社会发展,艺术设计是艺术美的表现手段。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设计本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设计本科论文篇1

  浅析艺术设计创新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个完全创新、随性、随感而发,又需要丰富的生活积淀和扎实的专业作铺垫的艺术活动过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创意产业背景下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已经突破传统的技艺需求而更突出要求其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核心部分。本文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从传统手法与高科技结合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找到一些对于艺术设计的全新突破口。

  【关键词】创新人才 传统元素 传统手法与高科技 创新意识

  一 市场对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曾经说过,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因此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造就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点必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样需要大量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当前,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而目前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因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艺术设计专业广泛涉及科技、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另外,艺术设计工作又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工作主体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要求艺术设计人员在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广泛的科技信息,以及人文、社会、传播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 传统元素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古往今来,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渗透美学韵律的技术,自然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将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命题。中国传统元素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但在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创新、中西合璧的新的艺术环境中,传统元素的创新势在必行,也是大有前途的。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设计图像的结合,到进入各国的交流活动,引领了更具融合性的年轻一代。在设计领域,图形是其视觉语言,它给人们的感受是共同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国际视野,使设计具备一流品质。而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的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认知观。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构思和表现,在现代设计语言的表述上基本是一致的。

  1.中国传统笔墨创新

  众所周知,“笔墨”广泛地应用在艺术家的各种创意设计理念和实际设计案例之中。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样笔墨也无时无处不体现在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说:“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这一特有的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2.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发扬和转化。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上升为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的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形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吸收传统建筑的就地取材的特点,尽量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更易让人接受,产生共鸣。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记忆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时尚感的情况下追溯记忆,幻想与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   推陈出新,设计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性整合,创造出一个既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创新的前提应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如果是在某一个地区,还应体现那里的地区特点,这才是扎根于时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人文关怀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点,这促使环境艺术的审美重心从审美客体(环境艺术)转向审美主体(人),同时也促使研究审美的注意力从“美”转到“美感”上,并认识到在以人为主体的当代环境观下,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满足构成了环境艺术审美的美感。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艺术(如绘画、雕塑等),生理上的舒适是环境艺术审美美感的一大特点,这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因而生理需求(健康要求、人体尺度要求等)的满足在环境艺术审美中具有远远超出其他艺术审美的重要价值。但是,我们看到,任何艺术总是以满足心理、精神的需求为最高目的,尤其是在今天人们审美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环境艺术中的生理舒适快感,而将审美热情更多地倾注于在环境艺术中获得心理上的“幸福感”,更看重环境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意韵、情感深度等,从中获得更感慰人心的精神享受。

  三 传统手法与高科技结合的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电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设计专业的学生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并展示最终设计成果等,电脑技术无疑给传统的设计及其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1.电脑技术是把双刃剑

  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并为其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首先,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使设计作品能综合艺术、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谋求最佳、最完善的视觉效果。如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所设计的迪斯尼音乐厅,在最初传统模型构思的基础上运用电脑虚拟技术来检讨、完善和深化,最终完成传统二维图纸所无法表现的具有戏剧般的形状,动人心弦的建筑设计作品。其次,电脑技术亦使传统的设计观念受到冲击。电脑还是一种能够激发设计创作灵感的发生器,是获取全新的、非传统设计程序和观点基础上的造型形态的有效手段。

  然而,与一切高新技术一样,电脑技术在艺术设计学科中的运用亦存在着许多的负面效应。如电脑技术带来了设计的“异化”,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为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变成了电脑效果图;学生设计时在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十分严重。又如,电脑技术其本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考过程“幻想”的翅膀,国内有位设计师曾说:“设计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我对这个观点十分赞同,但电脑技术及其软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响了设计构思,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的转眼即逝的设计灵感,让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方案初始阶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向电脑“投降”,使设计艺术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

  2.手绘效果图能提高创造性

  设计徒手草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亦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的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而作为电脑,其保持精确数据概念的特点――点、线、面、形体在屏幕上的明确和肯定的显示,扼杀了方案构思设计阶段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亦不符合设计初始阶段的设计思维方式及其设计的表达。显而易见,电脑无法替代创造性思维活动。

  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内容十分重要。一是发现问题、解析问题;二是对所解决的问题答案进行评价。前一个内容是后一个内容的基础和做好一个设计的前提,亦是目前设计教学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缺乏想象构思和创造的能力,利用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将有效地提高和开拓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国内外的许多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大师均精于此道,出色的图示思维亦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高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电脑技术带给设计的变革也毋庸置疑。但电脑不是“一切”,它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无法替代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好帮手。在设计教学中,加强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通过脑―眼―手―图形的有机的、不断的形象化思考和再观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的设计修养,能使设计者产生更多的新构思和新创意。

  四 结束语

  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发现以往在视觉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现代视觉设计作为一种现代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其特点就是不断创新和求变。只有将未来的设计着眼于多种因素的互动设计之上,注重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需求,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多元的,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设计作品。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投身到实际的社会工作环境之中,将学校所学到、所悟到、所总结体会到的东西投入到具体实在、充满憧憬期待、又困难重重的设计生活中去,从以上几点的探索感悟,再结合具体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学习,力争创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程宏、王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09(10)

  [2]荆浩.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郑曙阳.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特征[A].AIDIA2002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论文集,2002

  [6]周浩明.乡土生态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生态解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11)

  艺术设计本科论文篇2

  浅析艺术设计审美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有设计的造型活动,不只是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心里过程。无论是设计者的美学构思和创作,还是接受者的审美感受和鉴赏,都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多种心里矛盾的统一体。对于艺术设计的审美创作和鉴赏者而言,就不仅需要具备上述四种审美心理因素,还缺少不了艺术设计的审美需要、动机和个性等心理要素。

  关键词:感知;想象;情感;理解;个性;设计

  一、工业产品:The Light Drop(水滴灯)

  设计师:Rafael Morgan(巴西)

  品质卓越的工业产品固然是好的,而具备一定艺术设计感的工业产品更是能使产品本身在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趣味性的升华,因此各类工业产品在设计规划、实施生产和服务运营的过程中,亦是需要诉求艺术美感以达到由内至外的卓越。

  总体来说,工业产品的审美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直观评价和直接感受的审美。是根据产品外观,或者用户交流体验产生的审美。这一层面的审美来自用户维度的评价,是产品的基础审美,是产品最先应该达到的。2.深刻理性的审美。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工程现实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的各功能细节和配置的平衡之美。这个审美来自设计师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水准的客观评价。3.设计理念的审美。是产品的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最有力和最值得尊敬的产品诉求和真正价值的体现。一个具备卓越品质符合科学理性的产品,在是否尊重人性、体现社会责任、蕴藏文化内涵的方面,同样不可或缺。

  下面就通过这三个层面对“水滴灯”进行审美分析。

  1.外观审美。

  按照风格的差异,可以简单地把灯具分为欧式灯、中式灯、美式灯、现代灯。根据资料介绍,这款“水滴灯”即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灯具。水龙头和水滴在日常生活中本是平平常常不惊不奇的,但设计师把这些普通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且赋予其新的表意和功能,整个物件就变得不再普通,甚至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另一方面,根据产品的外观特征,造型可分为三类:模仿;变形;抽象。由此看来,此款“水滴灯”只是套用了水龙头的自然造型,对水滴进行了简单的变形再加以组合,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独特灯具。其外观造型虽并无过多奇异变化,却使人眼前一亮,散发着足够的彰显力和震撼感。

  2.理性审美。

  想必看到这款“水滴灯”的人们都能猜到,其照明开关配置应该是在水龙头上,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和水龙头能够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取水停水一样,这款“水滴灯”也是通过对其水龙头造型的开关进行旋转以实现开灯灭灯的命令。由此可见,其操作性非常符合人们的潜意识习惯,令人能够使用自如。

  3.理念审美。

  “水滴灯”的设计师Rafael Morgan在官网里针对这款灯具如是说:“The Light Drop is supposed to make people think about how we are dealing with our natural resources,in this particular case,the water,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energy for every living organism in this fantastic world。Water is energy indeed。I really hope that people really get my message。”

  其大意就是希望人们在使用这款灯的时候,能够由于他直白的外观表意产生一种环境资源缺失的危机感,从而使自己产生节约用水的行为。这何尝不是一种奇妙的潜在联系,由发自内心的设计所带来的神秘力量。

  二、视觉艺术:Animals’Eyes(摄影)

  摄影是光的艺术,用光线、线条、影像有机地组合,通过画面把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表达出来。镜头是摄影师交流的武器,是自己身体的一种延伸。

  摄影师:Suren Manvelyan(亚美尼亚)

  世界摄影史是摄影摆脱绘画,形成独立的艺术手段的斗争过程。摄影发展到今天,无论从摄影器材、参与人数、摄影技术、画面风格来说,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由于拍摄器材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因此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人物、风景、纪实等摄影类别,当今又有一种另类的摄影风潮悄然兴起——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是近距离捕捉画面的技术,专门从事这项技术的人通常还会使用特殊的镜头,这些镜头擅于捕捉微小动物或物体的细节。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这些微小的细节常常被肉眼所忽视,但得益于微距摄影技术,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的细节画面。

  Suren Manvelyan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他曾推出过一组惊人的人眼超近距离摄影《你美丽的眼睛》。Suren发布的《动物的眼睛》这组作品,由于其超近距离的拍摄角度令人感到逼迫和震撼。一方面,它们有力地说明了最自然即是最美丽,另一方面,Suren也是通过这些美得让人瞠目的眼睛告诫人们动物需要更加安全、自然地存在。

  三、室内设计:anzas(舞蹈工作室)为例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生活、科学和艺术三方面的内容。一间尚未装修的毛坯房在室内设计师的手中就如同一张白纸,铺墨着色后,或体现着业主的风格,或透着设计师的风格。

  室内艺术设计是艺术文化知识与室内设计之间的融会贯通,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性设计原则:满足使用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整个室内空间功能设计必须层次分明、统一协调、简单实用、朴素而又不过分奢华;2.室内空间的整体性设计原则:做室内设计规划时,必须了解使用者的文化与社会背景,选择适合他们的社会身份的艺术设计风格。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设计知识做一点改动和调整,使他们焕然一新独具一格;3.经济承受性原则:4.视觉审美的原则;5.生态和环保性原则。

  设计师:堤由匡(日本)

  在这个舞蹈工作室中,设计师堤由匡用很多的点阵排布到镜子上营造出迷雾的效果,使房间有一种场景感,让舞蹈者身临其境。

  深色的木纹拼接地板成为了空间中实的部分,而镜面贴纸使空间融合,分不清边界,让有限的房间产生了悠远的深度。

  可以想象,舞者在这样的房间内会因为迷雾的错觉和悠远的视觉更加怡然自得,全身心得以放松。

  总之,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和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艺术设计审美基础》顾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艺术设计美学》陈望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4]《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设计符号应用解析》王书万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

  [6]《艺术美学导论》 张黔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7] 《思维设计--造型艺术与思维创意》(荷)田崴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

  [8] 《广告设计的艺术构思与表现》李克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5年)

  [9] 《艺术设计美学》陈望衡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0]《设计调查》 李乐山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
猜你喜欢:

1.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2.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3.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4.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5.艺术设计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3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