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关于艺术的论文(2)

秋梅分享

  艺术的论文篇3

  试谈明代小曲的审美艺术特征

  小曲通常是指明清时代南北曲以外的民间歌曲,虽为非主流文学,却受到了正统文人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青睐,小曲在内容上表现出了无事不入、无情不入的极大的丰富性,而且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也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趣,“一方面具有民间恋歌中所特有的明白如话,质朴可爱,而又秀美动人的风趣;一方面又蕴着似浅近而实恳挚,似直捷而实曲折,似粗野而实细腻,似素质而实绮丽的情调。”

  明小曲的艺术成就较高,其艺术特色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性情的抒写

  明小曲的表现方式为原生态,情感上表现了民间大众的喜、怒、哀、乐,内容上来源于现实,在描述现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准则上,传达出民众对人的自然欲望的肯定与对世俗生活的喜爱。

  在谈民歌特点时,明代的文人谈论最多的是“真”。他们一致认为民歌就是所说的“真诗”。冯梦龙在《挂枝儿》、《山歌》的评语中,也一再地提出“真”、“真趣”、“天地间自然之文”、“民间性情之响”等,用来评价民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例如在《挂枝儿?卷一?私部?调情》第二首第三首评:

  亦真?以上二篇,毫无奇思,然婉如口语,却是天地间自然之文,何必胭脂涂牡丹也。

  正如上述文人所评价的,明代民歌的确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描写了真人、真事,生动再现了生活的原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又如《挂枝儿?卷四?别部?泣别》:

  汗巾儿止不住腮边泪,手挽手,我二人怎忍分离。送一程,哭一程,把我柔肠绞碎。你在旅馆中休要思想着我,你身子儿瘦损又受不得亏,可怜半霎儿相看也,好似五更时梦儿里。

  在描述与情人分别的时候,已经伤心到“柔肠绞碎”,但是又怕情人因为想念而生病,因此反过来劝说情人不要思念,真可谓句句情真意切。

  这些描述了人的真情实感,描写了真人、真事的民歌作品就形成了民歌美学意义上的“真境”。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二、奇趣的风格

  民歌的奇趣风格总的说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用常得奇。民歌的作者大多为市井中的平民,他们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他们熟悉并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一旦心灵有所感触,就能从这些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与内心感受相契合的地方,并且借用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他们擅长从日常的事物挖掘出奇妙的艺术趣味,并采用寻常的词语贴切而巧妙地表达出来,类似于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挂枝儿?卷三?想部?倦绣》:

  意昏昏,懒待要拈针刺绣。恨不得将快剪子剪断了丝头,又亏了他消磨了些黄昏白昼。(一转。)欲要丢开心上事,强将针指度更筹。绣到交颈的鸳鸯也,我伤心又住了手。(二转。)

  篇末评“此篇与《喷嚏》转折可味,熟玩得作文之法。”讲述女主人公为情所困,百无聊赖之际只好用刺绣来打发时光,好不容易暂时不去想他却又发现手中无意间绣的竟是一对鸳鸯,所以又伤心起来。诗歌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凡俗琐事的细节来着意表现,使歌曲情节起伏,一波三折,独具生活与艺术情趣,能够让人感觉到一唱三叹艺术效果,进而回味无穷。

  再如《乐府万象新?卷三中层?[五句妙歌]》中一首:

  郎上孤舟妾倚楼,东风吹水送行舟。老天若有留郎意,一夜西风水倒流!五拜拈香三叩头。自有文艺创作以来,送别题材的创作者就不乏其人,而倚楼远望亲人的情境也屡见不鲜,但是一句“西风水倒流”却好似异峰突起,使闻者能在反常的举动看见主人公的痴情,真可谓是常物见奇意,常事见奇趣。袁宏道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追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人,有身如侄,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三、朴素直白的俚俗化语言

  明代小曲是无名的下层文人或书会先生所写的唱本,它的受众者基本上是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普通市民,因而作品语言必须充分通俗化,而且必须是口语化的。明代的小曲集《挂枝儿》就多用北方土语,而《山歌》则是用南方的吴语,这些都便于地区性的市井民众所接受。

  冯梦龙于《挂枝儿?卷四?别部?送别》末评“最浅,最俚,亦最真”,歌中这样写到:送情人,直送到门儿外。千叮咛,万嘱咐,早早回来。你晓得我家中并没个亲人在,我身子又有病,腹内又有了胎。就是要吃些咸酸也,那一个与我买。歌曲全篇无一处比喻,只用孕妇的口吻直接道来,却足以使人动怜惜之情。语言出自肺腑,情感真挚,在平铺直述的白描中,勾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即把有孕妇女希望得到情人照料的心声直接托出。

  总之,明小曲在审美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注重真性情、奇趣风格、朴素直白的俚俗化语言,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因而,明小曲以其自身率真的本色和独特的个性征服了无数受众者,也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艺术的论文篇4

  浅析电视艺术在技术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电视艺术在各艺术门类中属于年轻的艺术门类,虽然电视发展史比较短暂,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电视艺术也在技术的助推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性。

  我国的电视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的数字网络电视,在一次次发展浪潮中电视技术在进步,电视艺术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新的技术波涛般汹涌而来,电视艺术在内容设置、节目架构、场景布置、观众参与等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本文从当前电视艺术的某些类型出发,从节目策划,互动性,内容生产等方面来分析新的科学技术对电视艺术发展的创新性指导作用。

  一、前所未有的强互动性

  电视产生之初是一种单一传受方式的媒体形式,观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内容而不能参与节目的制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观众逐渐走出了这种被动的接受模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节目的创作中来。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除了由编导来策划,还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参与性。微博、微信的发展,使得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电视艺术创作,这一点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表现尤为凸显。

  猴年春晚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由电视观众参与内容生产的电视艺术作品。猴年春晚由央视与阿里巴巴合作,通过集齐支付宝福字的形式来鼓励观众参与节目,观看节目。在春晚播出之前就在支付宝上广泛宣传集福活动,使得观众对春晚当天的咻一咻和集福揭奖活动充满期待。这在无形中就为央视春晚扩大了收视人群,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此次集福活动中,这些参与互动的人群也逐渐成为春晚的潜在受众。春晚直播开始,集福活动的参与者开始在电视机前聚集,继续通过咻一咻参与互动,同时,将频道锁定在春晚,这样,互动性的参与就很好的带动的了收视。

  同时,各电视栏目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的创造性改变是传统媒体在互动性上积极探索出路的表现。在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等发展迅猛的今天,电视只有与其进行各种融合尝试,通过互动将更多受众拉回到电视机前,才能让传统媒体继续焕发生命力。

  二、呈现视角的多样化

  技术的进步使得曾经无法实现的观看视角变为现实,观众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广阔的草原美景,亦可以看到水下的精彩世界,还有动物的各种生存状态等等。这些独特视角的展现是基于摄像机镜头以及航拍技术的不断发展。航拍技术可以在高空低空灵活转变翱翔,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进入到现场,与嘉宾或者节目参与者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同时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体验也在适应时代浪潮的节奏中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寻求视觉冲击的情感诉求。

  湖南卫视热播电视栏目《爸爸去哪儿》开辟了户外真人秀大制作的先河,第一季中运用了40多台摄像机,72小时不间断拍摄,同时还有航拍加入,使得观众能够很容易的走进现场的情境。第二季、第三季拍摄规模不断增加,观众可以通过Gopro这样小型的摄像设备多角度、全方位的观看明星嘉宾的一举一动。另一档真人秀节目《一年级》摄制组采用了全程封闭拍摄的制作模式。在学校教室、宿舍和学生家中安置了120多个固定摄像机,全天24小时不停机追踪拍摄,除此之外还有26台跟拍摄像机连续跟拍,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捕捉学生每天在校园中学习玩乐的身影。技术的进步使得观众的视角得以延伸,适应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

  三、电视节目与电商共舞

  在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电视艺术是纯粹的艺术形式,除了广告等支持电视艺术维持运营的商业摄入外,少有其他形式的商业性产品介入。而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电商作为新兴的强势商业平台充分考虑到电视艺术的影响力,积极探讨通过电视节目传播品牌影响力,从而扩大商业利益。

  去年的双十一,是电商与电视的首次联手合拍。以往的电商争夺战已经从互联网延伸到电视领域。一边是阿里巴巴联手湖南卫视,由冯小刚主持制作和筹备“天猫2015双11狂欢夜”,另一边,京东搬来灿星制作的《中国好声音》团队筹办策划一台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晚会。简简单单的电商大战瞬间转换成湖南卫视与央视三套的收视大战,看点不仅仅停留在“猫狗大战”,还有两台的收视争夺战。从受众来说,原来纯粹的消费者成为了电视观众,进一步扩大了这种特别策划节目的收视人群。电视艺术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促使下所阐发的新的内容生产样态是电视艺术的进步,也是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对当前大力提倡的“互联网+”概念的成功诠释,是让电视艺术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生的有效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电视的内容生产逐渐发生变化,向着多渠道整合,多方内容生产的方向发展,电视会以更加新颖,更契合技术和时代发展的艺术形式出现,真正让传统媒体的魅力在新的时代发挥别样的光彩。

  技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态,同时,电视也会因为新的技术的引入而展现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独特魅力,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会为电视艺术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新颖、具有创造性的范本。电视工作者在适应这种形势的同时,也应该在创作中注重内容创新,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最佳融合状态,而不应绝对化的迷恋于技术的炫酷和形式的标新。


猜你喜欢:

1.艺术方面的论文优秀范文

2.中国古代艺术大学生论文

3.优秀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4.艺术论文投稿

5.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279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