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发表音乐论文

秋梅分享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 ,促进人际和谐。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表音乐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音乐论文篇1

  浅析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

  摘 要:众所周知,只有好的民族文化才能被延续下来,而民族音乐就作为民族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能被少数民族的人民延续到今天。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流行歌曲深受听众的喜爱,若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灵魂碰撞,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可以创作出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歌曲,还能把民族音乐传遍世界。

  关键词:流行音乐;现代音乐;音乐碰撞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都能唱歌跳舞,都拥有着自己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早在四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流域汇合就有华夏音乐,就体现出不断吸收周边民族的音乐精华。同时又不断和少数民族音乐灵魂融合,发生剧烈的灵魂碰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绚烂文化。在改革开放后,港台的流行音乐不断传入内地,我国近代的流行音乐受到很大的影响,并随之发展。2000年,台湾歌手周杰伦就以说唱的全新流行音乐火便了大江南北,他和方文山搭档,无论是在作曲和作词都广受年轻人的喜爱。而《霍元甲》这张唱片更是融入京腔曲调,表现的是典型的中国音乐的流行趋势,周杰伦的很多歌曲中,都大胆融入了戏曲的部分,乐器配奏也和其他的音乐作品不同。音乐创作者在歌曲中融入新鲜的元素可以使艺术作品有不断的创新。反过来,如果在流行音乐中融入民族曲调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现今流行音乐中彝族音乐作品

  彝族音乐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里创造出来的,属于彝族的音乐,它融合了音乐情感和民族风俗,借此抒发彝族人民的对民族的情感,并且还是一个和外界沟通的精美艺术品。在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中,重视彝族人民对音乐的情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是丰富彝族音乐的重要措施。任何艺术品都是源于生活,也脱离不了和这个社会的联系,音乐艺术更不能在一个孤立的状态下创造,实现传播和改变,音乐的传播必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就是说音乐将受到社会多元性的影响,彝族音乐也不例外。少数具有音乐创造才华的民族音乐人,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编写创作的歌曲发布,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现代流行气息,深受听众的青睐。

  在最近开设的几档音乐选秀节目,例如浙江卫视举办的《中国好声音》、中央卫视的《中国好歌曲》,都出现了彝族歌手,他们不是云南彝族的正宗少数民族,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彝族的歌曲的完美诠释。在他们的演唱中,将彝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彝族生活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吉克隽逸用一首极具彝族文化情怀的歌曲《不要怕》打动了刘欢导师,她的演唱证明了彝族音乐的可塑性,吉克隽逸将彝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的融合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深深的被彝族的音乐打动。笔者也听过这首歌,也观看过节目中吉克隽逸的表现,这两首歌曲都用彝族语言演唱,虽然歌曲的意思不是很清楚,但是吉克隽逸在彝族民谣《不要怕》的开头用的是舒缓的旋律,然后是她高亢嘹亮的嗓音,旋律背景减弱,突出的是她的歌声。整首歌的旋律和歌声个人空旷的感觉,在歌曲的中间部分,节奏配合是个鼓声节奏配合。使得整个歌曲具有动感。

  莫西子诗也是一位民谣歌手,他的原创《当风儿吹过这里 故乡和遥远》、《月亮与海》都是彝族歌曲,他的特点是喜欢用吉他来伴奏,吉他的旋律很轻柔,配上很有特色的嗓音,征服了观众和评委。《当风儿吹过这里 故乡很遥远》这首歌的开头用的是少数歌曲的旋律,彝族语言配上吉他演奏,这首歌莫西子诗是即兴演唱,歌者用彝语浅唱随着旋律慢慢进入,空旷空灵的嗓音完美的将彝族音乐和吉他完美配合。在《月亮与海》这首歌中,开头五十秒都是用吉他旋律,还用上了口琴配合,给人一种月空当下的感受,相比吉克隽逸的嗓音,莫西子诗的就比较轻柔沙哑,在加上吉他配合是一种不同的风格。

  二、流行与民谣灵魂碰撞的火花

  在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节目中,歌手韩磊将蒙古歌曲和流行歌曲结合,韩磊本身就是一个蒙古人,对于北方草原风光的熟悉不言而喻。在他的音乐中,可以看见到北方音乐和南方流行音乐的结合,蒙古音乐中有很多乐器,比如马头琴、三弦、呼麦,这些乐器的节奏在音乐中都有节奏配合。在第二季的整个播出季中,韩磊的民谣演唱歌曲有四首:《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送别》、《天边》、《掀起你的盖头来》,在第六期的演唱的歌曲《天边》时,韩磊不仅加入了马头琴和呼麦,还身穿绣有草原雄鹰的蒙古袍和脚蹬马靴,韩磊的歌声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韩磊的歌曲演唱融入了很多的音乐流行元素,《花房姑娘》是一首极具代表的摇滚歌曲,但是韩磊将这首歌改编的很有意思。正如评委山河老师说的,从欠揍的一把小提琴、一个口风琴,还原了属于草原男女的青涩。中间的时候,三弦加入,打乱了原有的青涩氛围,变得成熟,将这首歌变成了一个曲艺,一首歌曲的时间就已经把整个人生演绎出来。

  在《我是歌手》第三期的竞选时,韩磊选择了哈萨克族的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这首歌是在二十世纪,被王洛宾改编得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西部气息。但是在舞台上,韩磊的演唱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将独具哈萨克族的民歌和现代爵士完美的融合。使得整首歌完全不是之前的风格,而是属于韩磊的风格,这首歌也改变了观众对韩磊的印象,体会到韩磊另外一面。

  在决赛时,他同样穿上蒙古袍,演唱改版的《鸿雁》,正是韩磊对民族音乐的改编,有观众认为韩磊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做了贡献,也将民族文化做了独特的舞台展示,为其夺得冠军增了分,对于歌王这个称号,他没有骄傲,也没有推让。郑洋说:“韩磊在这个舞台上,已经超越了歌手,成为了一个音乐家。”

  三、结语

  不管是吉克隽逸、韩磊还是莫西子诗,他们在音乐上的创新都体现出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在国内喜欢民谣的还是少数,他们的音乐使得更多的人爱上民谣,他们的音乐打破的不仅仅是局限性,更是创造了民族音乐和世界沟通的桥梁。我国需要更多的艺术家,突破传统,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把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进行剧烈的灵魂碰撞,产生美丽绚烂的火花。只有经过了尝试,才会有新的作品,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以延续,更好的面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袁.中国民族声乐在现代媒体中的现状和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杨云燕.浅谈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J].民族音乐,2011(3).

  [3]吕成军.刍议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独特性运用[J].无线音乐,2011(8).

  发表音乐论文篇2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

  摘要:音乐素养是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元素,西方古典音乐在世界音乐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解析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入手,剖析通感在音乐欣赏中的意义,粗浅指出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未来。

  关键词:古典音乐;欣赏;鉴赏方法

  一、 西方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 营造意境的魅力。

  当曲子风格不同时它所表现出作者抒发的情感也就不尽相同,不同曲子营造的意境也千差万别。聆听不同曲风的古典音乐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以柴可夫斯基的幻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该曲描写了不能结合的情侣双双身亡的凄惨故事,惆怅而阴郁是它表现的主题,这种哀伤和惆怅立即把我们带进到中世纪那昏暗的氛围当中去。然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所营造的意境与此不同,欣赏者眼前不断浮现出神情坚毅的战士与暴风骤雨作殊死搏斗的场景。

  (二) 代代相传的魅力。

  西方古典音乐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屹立在人类艺术花园之中毫不动摇,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知识水平的欣赏者都能在聆听西方古典音乐中洗涤自身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是什么让西方古典音乐能够世代相传呢?答案并不复杂, 因为西方古典音乐作为人类艺术的结晶,它优美的旋律与曲子营造的意境都是人类思想感情的尽情抒发,音乐是跨越时空而存在的。

  (三) 塑造人生的魅力。

  西方古典音乐已经走进了青少年的课堂,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对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精神补给,西方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另外,听觉是智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方古典音乐还可以促进青少年智力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形成。

  二、 “通感”在西方古典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一) “通感”现象的产生。

  “通感”也被成为“联觉”,它一般被解释为“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钱钟书认为,在日常生活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通感这一概念在文学创作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最典型的例子当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所描写,文章将荷花若有若无的香味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音乐本身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可以通过引起人耳对乐音的感知而进一步引起人在其它感官上的感觉,音乐欣赏过程中的“通感”由此产生。

  (二) “通感”现象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欣赏者首先感受到的是音高、音强、等“音响”材料,通过“通感”这一过程,欣赏者产生了丰富的心灵感受和情绪体验。音乐欣赏并不是简单的欣赏一首曲子,音乐的复杂性导致了通感的产生也有不同的途径。音乐材料可以直接引发通感的产生,不同的音乐材料和音乐组织手法就使得欣赏者产生了强烈的情绪体验。另外,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中的描绘性材料、情节性材料也会导致同感现象的发生,聆听者会在不同形式的刺激下产生美的享受。

  三、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一)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电影在中国的流行、西方演奏家在中国的演出都促进了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普通大众中的广发传播,这种热潮是并非毫无缘由的。近代以来,蔡元培、萧友梅、王光祈等教育家和音乐家促进了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初步“扎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方音乐的碰撞,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未来。

  西方古典音乐毕竟是舶来品,它如何在中国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生命力取决于受众的审美偏好、价值取向等社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大众的审美倾向受到多方力量的影响,它不稳定的特征也十分明显。然而,人们不必担心作为一种音乐形式、音乐符号的西方古典音乐会在中国绝迹或者挤压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其实,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和完善,人类彼此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融合也是不可避免的。音乐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只需要尊重音乐的发展规律,秉持健康的态度对待西方古典音乐和其他音乐形式,音乐就会绽放出炫丽的光芒。

  四、 结语

  不同民族音乐的交流非常频繁,西方古典音乐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它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影响着鉴赏者。欣赏音乐的方法与途径众多,“通感”往往是聆听者们进行审美的必由之路。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古典音乐,积极引导其与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让西方古典音乐的光芒尽情释放。

  参考文献:

  [1]郑铁民.音乐与哲学的同向性发展脉络要旨――以欧洲古典、浪漫、印象派音乐思维发展为背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3).

  [2]聂亚平,胡媛媛.西方优秀流行音乐之通往欣赏高雅音乐的奠基石[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9).

  [3]谢嘉幸.音乐鉴赏水平的整体训练与评估──音乐欣赏教学专题之三[J].中国音乐教育,1996,(06).

    284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