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审计>

内部审计方面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随着国内外知名企业一系列经济丑闻的曝光,使得人们在关注企业外部审计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内部审计。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内部审计方面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内部审计方面毕业论文篇1

  谈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云计算在许多重要领域中得到了应用。而“云审计”在审计领域里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云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将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促进高校内部审计资源的重组。

  关键词:云审计;内部审计;高校

  一、云计算与云审计

  (一)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提供便捷的、可用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并且是按照使用量计费的模式,计算资源也是可配置的,这些可配置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服务器、存储、软件及服务等。通俗地说,云计算就像我们建立信息的公共供电厂。它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像电一样,是一种取用方式方便、成本低的流通商品。无论是企业使用者还是个人消费者,都不需要自己去“发电”,而只需购买其提供的服务。在常见的云计算环境中,我们只需要一台电脑或智能手机,就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来满足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例如计算、存储、应用程序、联网、编程工具等。

  (二)云计算的特点1.可靠性高。云计算集中存储和管理数据,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2.扩展性强。云计算能够无缝地扩展到大规模的集群之上,可以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扩展,扩展的宽度和维度大大增强。3.可用性大。在云计算系统中,由于云计算可以自动检测节点出现错误和失效,并具有自动清除和修复功能,提高了可用性。4.采用虚拟技术。云计算是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它将底层的硬件设备全部虚拟化,并通过互联网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资源池内的计算资源。5.低成本。云计算供应商以提供服务的形式统一进行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用户无需再耗费大量的资金去进行硬件设备购买和软件升级,仅需支付低廉的服务费用就可完成数据的计算和处理,从而大大减少了资金成本。

  (三)云审计有学者将云审计定义为联网审计的演变,是通过网络为载体完成的数据传输、处理与合作。也有学者简单地把云审计定义为“审计+云计算=云审计”。究竟什么是云审计?现阶段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限定,因为云计算本身就是不断丰富的概念,基于云计算的云审计会随着云计算概念深入、成熟而得到发展、丰富,有可能会导致云审计技术与思想的改变。综合来看,云审计是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概念,进行审计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云审计是对未来审计模式的一种猜想,不仅仅是云计算在审计领域的运用,更包括了随着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模式不断创新的一种理念、一种思考方向。

  二、云审计为高校内部审计带来新机遇

  云审计将是审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给高校内审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云审计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云审计极大地便利了审计人员的数据与资料的采集过程,审计人员不再需要像传统审计模式那样亲自去其他审计部门实地采集数据和收集资料,而只需要根据项目的审计风险情况以及业务流程需要,利用云审计所构建的云审计平台,通过系统的特定接口下载所需要的数据即可,它使得数据采集不再需要面对面地完成,即云审计克服了地域的限制。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避免了由于审计工作而给整个单位运行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整个单位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内的其他审计部门通过云审计平台可以快速地向高校审计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到与审计相关的信息。云审计提高了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可以实时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消除了时间上的束缚,节约了时间成本。

  (二)云审计降低了内部审计成本云审计是以云计算为依托的。云计算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升级维护等费用都是由第三方运营商所提供的,高校不需要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和其他的审计设施,也不需要再为审计软件的不断升级与更新支付一大笔费用,只需要定期向云审计平台供应商支付使用费即可获得优质的审计服务,从审计传统模式转变为云审计模式。而且,使用云审计还可大大节约办公费用,因为云审计是基于云审计平台来进行审计工作的,故不需要像传统审计模式一样,占用大量的实物空间和存储空间来保存审计资料。另外,当前云计算正处于新兴阶段,为了推广云计算在众多领域的应用,第三方供应商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客户,所以每月只需支付较低的服务费用即可获得高效的服务。因此,云审计将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的前期投入大大减少,节约了运营成本。

  (三)云审计提高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云审计通过云审计平台系统自带的特定终端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最终以云滴的形式存储在云平台上。包括数据云滴、目标云滴、方法云滴和案例云滴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云审计平台快速高效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具体数据,而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审计数据的收据、审计资料的获取以及审计数据的检索上面,对于账簿转移、实物资产盘点、会计报表项目的勾稽计算等简单劳动通过云审计平台可以快速地完成,从而为审计人员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控制的审计以及审计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事项,从整体上提高了审计的质量与审计的工作效率。

  (四)云审计增强了高校内部审计实力,为高校间审计人员协作提供了可能性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之间审计人员合作又多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云审计平台通过网络系统将处于不同地域的审计人员联合起来,实现不同高校之间审计人员协作,共同完成某项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

  三、云审计使高校内部审计面临新挑战

  数据安全性是互联网时代首要考虑的问题。数据安全包括数据本身存储的安全以及向第三方泄露的可能性。云审计会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数据存储与审查权限性问题云审计在技术上依托于网络设备,因此审计单位的数据保密性和数据安全性问题是首要问题。在没有查阅权限限制或者限制不足的情况下,传送至云端的相关数据可能会脱离审计人员的掌控,致使安全隐患产生,数据的安全性降低。非法入侵、越权操作或是存储介质故障等都直接威胁到云审计数据安全。

  (二)信息可能会被强制性披露给第三方审计人员使用云审计平台将会面临一个问题,云审计平台的供应商在涉及到民事诉讼、法律诉讼时,可能需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云计算平台上存储的数据,这意味着,审计单位的信息数据等可能会被强制披露给政府有关部门。审计人员在使用云审计平台并在平台上存储数据时,就需要考虑将来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并未出台云计算平台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但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有关部门必将针对云计算监管相关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

  (三)网络宽带传输速度问题制约了云审计的推广快速、便捷的网络宽带传输平台是云计算的必要条件。审计人员对云审计平台的应用必然依赖于网络宽带,信息数据的传输下载都涉及到网络宽带传输速度的快慢。因此,云审计的推广发展要想有一个大的突破,必须着力改善网络宽带传输平台的负载能力。在我国,网络宽带平台是处于被垄断的,我国网络环境的运行速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云计算平台供应商和审计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内部审计形式的变革可能会遇到内部人员的阻碍内部审计从传统审计方式转变为云审计对于整个审计的发展历程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单位,其他部门以及云审计平台的供应商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从传统审计方式转变为云审计可能会遇到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所以,为了实现向云审计的转变,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宣传云审计的审计理念,使得高校审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真正理解云审计的理念和运营模式。

  四、云审计平台框架结构

  云审计不仅能提高目标高校的内部审计实力,促进高校间的审计交流与资料共享,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高校的监督。

  (一)审计模式工作流程云审计平台通过自身系统内置以及外部获取审计资源,将审计资源归计图1类汇总,以支持访问该平台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活动。如上页图1所示,云审计平台将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后形成数据云滴存于云端;高校将项目的审计目标录入云审计平台,形成目标云滴;云审计平台中还内置常用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以及经典案例以供参考,形成方法云滴和案例云滴。审计人员登录云审计平台,经协同机制建立协同审计项目组,获得分派的协同任务和审计数据。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数据共享等协同方式与相关成员进行经验交流并可咨询专家经验和参考协同案例库,从而得出审计评价并汇总。最后,专家组集体讨论,得出最终的审计结论。高校审计项目可划分为重大审计项目和非重大审计项目,两者审计方式有所区别。重大审计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比如大型基建项目、大型科研项目等;另一方面是指复杂的、审计风险较大的项目,比如高校自营项目。对于重大审计项目,应由高校协同审计联盟组建的高校间协同审计项目组共同来完成。

  (二)安全审计平台安全审计平台是立足于为云计算环境下各主体和客体提供全面的、可靠的统一监测、监督、预警的安全卫士。审计监控对云平台提供全面的异常监控和故障监测;漏洞扫描对平台提供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定期扫描、评估和测试平台安全水平;安全预警是对平台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追踪,并形成分析评价指标,当监测到云环境中有安全漏洞时,及时提供预警,并定期形成预警事件报告和实时响应机制。

  (三)外部应用接口为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数据传递、资源共享,平台还设计了对外应用接口与外部机构和其他部门挂接。通过外部接口使审计机关和各级部门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共享主题资源、数据传递渠道畅通。同时还可提供公众信息服务,开通网上公众举报、政务公开、审计结果公开、审计网上宣传、新闻发布、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与开展进程等,以此提高审计透明度,扩大审计影响力,树立审计的公众形象。

  五、高校云审计实施效果分析

  (一)降低审计成本在传统的审计过程中,由于高校审计人员必须现场采集数据、收集相关资料,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这将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云审计将审计相关数据存储在“云”中,只需要通过系统的特定接口下载所需的审计信息即可。云审计过程中所需的专业软硬件和程序是由云审计平台的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高校不必在审计设备上花费大量资金。云审计下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审计部门的机会成本。

  (二)审计资料能及时共享并实时交流审计人员不再需要将收集到的各项资料和采集、生成的各种数据自己找内存存储,他们可将手中的这些数据分类存储在云平台上,实时共享审计信息,从而避免了收集数据的重复,减少人力成本。通过云审计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审计项目组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在云审计平台上,审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各自负责的审计项目的审计任务进展情况,并能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和汇报;组员之间还可以通过平台的通讯系统实时互相了解组员的工作情况,方便对工作的见解和及时沟通,并共享审计所获取线索和方法。

  (三)实现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项目负责人或者管理者通过云审计平台实时查看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能全面、及时地了解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进而可以对整个项目有的放矢地进行指挥;审计人员之间也可通过系统了解各自的工作进度和情况,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监督。在云审计环境下,整个审计过程都是在互相监督之下进行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的质量。

  (四)提高审计软件的兼容性与审计的可比性在云审计过程中,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都是存储在“云”端,云供应商对审计程序进行设计,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升级,不再由使用云审计平台的用户独自承担,那么审计软件或财务软件的兼容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所有审计的数据都储存在第三方云审计平台中,审计人员都是运用相同平台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其可比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六、结束语

  云审计在高校的推广应用,以及其探索与验证路径并非短时间能够准确实现,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将云审计与高校内部审计相结合,云审计是未来云经济社会下审计发展的必然结果,云审计在高校的应用推广必然能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效率,促进高校间资源的共享。本文提供的云审计平台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后续还存在许多改进之处。如云审计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安全技术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解决的。对云审计的研究是国家审计实务工作的一种开创性探索研究,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冯建.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陈晓芳.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审计整合框架[J].中国审计,2006,(2).

  [4]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5]张健.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1).

  [6]谢华等.云审计为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应对之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4,(20).

  [7]刘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内部审计数字化平台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2,(3).

  [8]文峰.云计算与云审计———关于未来审计的概念与框架的一些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2).

  [9]梁斌.云审计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变革与思考[J].商业会计,2016,(23).

  内部审计方面毕业论文篇2

  浅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重点及策略

  [摘要]财富人群的崛起及日益复杂的资产管理需求催生了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并在10年的时间里高速发展、迅速扩张。本文秉持风险导向和服务增值的内部审计理念,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进行分析,探讨其审计重点和策略。

  [关键词]私人银行;内部审计;重点;策略

  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迅猛发展,我国高端财富市场释放出的可观增长潜力和巨大市场价值使得私人银行业务备受各家金融机构青睐,纷纷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私人银行业务凭借对接高端资产和财富人群的独特优势,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银行业业绩增速趋缓的背景下逆势上扬,持续发力,成为商业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在私人银行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其隐藏的风险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2015年,面对剧烈波动的投资环境,横跨资本、债券、货币、商品市场的私人银行理财面临严峻的市场风险。作为高端财富人群的私人银行客户大额套现、资金用途违规的道德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跨境投资面临着反洗钱等合规风险及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未按期兑付引发客户投诉事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声誉风险。本文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现状、风险进行分析和梳理,探析其内部审计重点和策略,以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客观评价和前瞻参考。

  一、私人银行业务概述

  私人银行是一项古老的金融服务,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因其私密、专享、安全、专业的特性,受到贵族和富人阶层的追捧,并在400多年的成长中不断完善,已从少数贵族的财富管理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各国高端富裕群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私人银行进入中国较晚,2007年3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在北京设立,自此拉开了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序幕,因而2007年也被称为中国私人银行的元年。伴随着中国富裕人群的高速增长,私人银行在中国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十年蓬勃发展时期。“顺天时”——经营转型。近年来,面对公司业务营业贡献减少、不良贷款爆发的困境,商业银行开启了从“大公司、大投行”到“大零售、大资管”的经营转型,私人银行业务便是转型的突破口和利器。“借地利”——财富爆发。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家庭可投资资产(包括离岸资产,但不包括房地产、奢侈品等)大于6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至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0%。随着中国经济减速换档,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私人财富将保持12%的年均增长率。“应人和”——需求旺盛。伴随着财富的迅速积累,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升级,由追求财富升值转向增值保值、资产配置、家族信托、财富传承等。私人银行专业、高端、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了高净值人群的需求。

  (一)私人银行业务概念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以私人银行客户(指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客户,各家商业银行定义口径略有不同)本人、家族及其企业为对象,围绕投资、融资和非金融服务开展的涵盖财富管理、资产配置、顾问咨询、跨境金融、财富传承、增值服务等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服务范围不断发展,扩展至子女教育、医疗、税务、保险、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

  (二)私人银行业务特点

  对于客户而言,相较于普通零售金融服务,私人银行业务具有高端、专业、个性、私密的特点。私人银行客户拥有专属理财产品、一对一专业财富顾问及高端、私享、安全的业务办理环境,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服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相较于传统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具有轻资产、高流通、重回报的特点,因此也被誉为“财富管理皇冠上的明珠”。私人银行业务信用风险小、经济资本占用水平低、资本回报率高,而且高整合度和强渗透力在商业银行内部资源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稳健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依托在客户、渠道、资源、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其市场领军地位进一步凸显。1.私人银行客户高速增长。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的私人银行客户超过50.1万户,较2015年末增长12.44%。工商银行以22.16%的增速占据第一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以两位数的增速保持高速增长(见图1)。2.管理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超过7.1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3.15%。招商银行发挥零售银行优势,私人银行客户管理资产达14,237亿元、户均资产2638万元,在商业银行中占据领先地位,工商银行以12,329亿元管户资产排名第二位。各家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管理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增速明显,见图2。3.中间业务收入逐年提高。从公布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的三家上市银行年报中可以看出,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推进,其为商业银行创造的中间业务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利润贡献率还是较低,远低于全球私人银行领域巨头瑞银集团对整个集团25%的利润贡献率,见表1。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私人银行业务开展了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多项创新,在提高竞争优势、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相较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产品涉及范围广泛,横跨货币、债券、股票、基金、保险、外汇、金融衍生品、商品等多个市场。随着市场间联系日趋紧密,同质性增强,私人银行业务除了面临单个市场波动风险,更面临着风险跨市场传播所造成的“蝶变效应”影响。2016年,国内资本市场经历了年初股票熔断、年末债灾,固定收益市场平均回报率仅1.28%,权益市场平均回报-11%的极端环境,各家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产品收益率回撤明显。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而使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私人银行业务的信用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配置标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二是私人银行客户发生银行融资业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为失误、科技系统缺陷和不利事件等造成损失的风险。作为一项新兴业务,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私人银行业务的运营和管理中。例如,以不实言论诱导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向客户推荐不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夸大理财收益,违规代客交易等。

  (四)道德风险私人银行业务的道德风险涉及相关从业人员和私行客户。为获取不当利益,从业人员推荐客户购买非本银行发行或代理的产品,引发道德风险。私人银行客户递交虚假资产资料,利用银行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信用卡和融资便利等进行大额套现,资金用途违规流向房地产、资本市场等。

  (五)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客户、同业、股东、投资者或监管层等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例如,“累计期权合约”所导致的私人银行理财亏损事件给星展银行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收益率下行,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未按期兑付或未达到预期收益率,引发多起客户投诉,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声誉风险。

  三、私人银行业务的内部审计重点

  结合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审计实践,组织与机制、流程与控制、系统与安全、挑战与机遇是私人银行业务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组织与机制

  1.组织架构。关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组织模式和机构设立的清晰性与合理性。重点关注:组织模式和机构设立是否满足总(行)机构战略发展规划;机构间发展规划、制度执行和落实是否协调统一;分(行)机构是否从业务培训、人员配置、工作安排等层面有效落实总(行)机构政策。2.制度体系。关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关注:是否制定私人银行业务制度体系;制度是否符合私人银行战略发展;制度是否覆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全流程。3.职责分工。关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职责分工的明确性和合理性。重点关注:私人银行机构、部门、人员间的职责分工和协作配合情况;前中后台岗位分离和制衡情况;是否存在多头管理和管理盲区。4.人员队伍。关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专业性。重点关注:总分(行)机构是否配置了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从业资质;是否制定相应的人员考核激励办法。

  (二)流程与控制

  1.产品管理。关注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管理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重点关注:自营产品管理资金投资决策、交易运作、风险监测情况;代理产品合作机构遴选、准入、评价、退出等管理情况。2.客户管理。关注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重点关注:私人银行客户准入、维护、退出等管理情况;私人银行客户反洗钱、尽职调查情况;私人银行客户质量、结构、贡献度、满意度等客户发展和服务情况。3.销售管理。关注私人银行业务销售管理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重点关注:私人银行产品销售、信息披露的合规性;销售人员资质、业务处理的合规性;是否存在因违规销售导致客户投诉甚至诉讼的事件。4.运营管理。关注私人银行业务运营管理的有效性。重点关注:私人银行业务全流程管理情况;私人银行自营与代理产品在内部交易和存在潜在利益冲突领域的风险隔离控制情况;私人银行产品增值服务的运营情况。

  (三)系统与安全

  1.系统支持。关注私人银行业务系统支持的有效性。重点关注:私人银行业务现有系统是否涵盖全部业务领域和流程,是否满足产品和客户管理及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否存在对重要业务风险控制环节监测、预警、硬控制和报告的功能。2.资金安全。关注私人银行业务投资品管理和客户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重点关注:私人银行投资品运作表现的监测机制;面对市场波动,是否存在实时预警和回撤机制;私人银行融资资金用途的合规性。3.信息安全。关注私人银行业务信息安全控制的有效性。重点关注:客户签约、交易、投融资及服务信息的保密性;私人银行业务相关从业人员保密管理和检查情况;系统连接、交易传输的安全控制情况;业务办理场所的私密性。

  (四)挑战与机遇

  1.优势与机遇。关注商业银数据来源:公司网站,公司年报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优势所在和未来机遇。重点关注:私人银行业务在产品收益、增值服务、客户发展、资产提升等方面在同业中的优势;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契机、条件和利好因素。2.瓶颈与挑战。关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困难瓶颈和未来挑战。重点关注:私人银行业务在产品收益、增值服务、客户发展、资产提升等方面在同业中的劣势;私人银行业务目前发展的困难瓶颈和未来面临的压力挑战。

  四、私人银行业务的内部审计策略

  大资管时代的来临,私人银行机构加速扩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将在更广阔的平台上面临与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面竞争。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医士、卫士、谋士”,应当创新审计思路、优化审计策略,以期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客观确认和评价,为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桌面研究与访谈调研相结合通过内部和外部多途径、多渠道收集和梳理私人银行业务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理论研究、发展状况、同业比较等文字和数据资料,开展详尽的桌面研究。通过对私人银行业务相关部门高管、从业人员及高净值客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本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长处和短板,了解客户对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客观评价及新的需求点,寻找文字、数据资料上无法显现的问题。

  (二)非现场分析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利用SASEG、Hadoop、SQL等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智能化审计工具,构建风险排查模型,对私人银行业务在流程与控制、系统与安全等方面的风险点进行海量捕捉,对私人银行客户的交易行为、资金动向、业务特征进行数据透视和分析。通过资料调阅、现场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现场审计,发现风险问题并核查验证非现场分析发现的风险点,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梳理影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促进业务发展的想法建议。

  (三)行内研究与跨界交流相结合除了开展组织与机制、流程与控制、系统与安全及业务发展方面的行内研究,内部审计还应“一只眼看行内,一只眼看行外”,开展同业比较与跨界交流。通过同业比较,了解本行客户发展、资产质量和客户贡献度等指标在同业排名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跨界交流,学习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了解私人银行行业趋势发展、规划展望,为本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借鉴。

  (四)风险导向与服务增值相结合2016年4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其第四条指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新监管指引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屡职明确了方向和要求。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大零售、大资管”战略转型的“先头兵”,是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私人银行业务内部审计既要关注风险控制,又要关注发展机遇,将风险导向与服务增值相结合,为本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力提升和持续化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参考和建议。

猜你喜欢:

    32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