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学论文的范文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审计学论文的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审计学论文的范文篇1
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摘要:介绍近年来我国企业电算化会计的应用现状,分析企业制定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安全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企业应该采取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制度的实施,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控制。防范数据被盗等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安全防范 网络犯罪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国企业会计处理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算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会计处理的大势所趋,其大大的提升了企业会计的质量与效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核算和管理程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紊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会计系统能够与企业的内部机制更好的结合,发挥更强的效率。
二、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在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内控制度指的是企业在确定预设目标的基础上,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全体员工共同按照章程实施的用以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过程[1]。一般而言,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效率往往是成反比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将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重者还会制约企业的的运作速度。电算化尽管改变了原有的会计计算程序,可以加快企业的核算速度,然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惯用的流程,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
三、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安全风险
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之间互联从而进行财户会计的核算、分析,而不需要会计人员的面对面参与,因此会增加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在传统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同时,记录在纸质文本上的数据直观性更强,不同会计人员在纸上做的不同标记可以作为日后核对笔记的重要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内部风险。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其发展尚不成熟,目前其主要操作手段是通过会计人员操控计算机进行核算,缺乏必要的身份审查机制,而且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会计核算基本无迹可寻,因此,需要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数据核查风险
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每笔经济业务都需要经过多层审批手续才能得到最终结论,大部分企业都非常重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有效地控制的会计系统当中的错误率。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而言,由于其适用的主体大都为大型企业,其经营环境较小型企业更加复杂,经营范围更加广泛,财务会计所涉及的信息更加庞杂,企业内部的其他控制机制难以参与到会计核查当中。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于数据核查的控制较弱,比较容易出现疏漏。因此,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四、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
(一)规范会计管理制度
对于实施电算化会计的企业,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构建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内容控制以及程序控制两方面。在内容上,需要建立准确的基础数据库,设置多重会计核算标准,加强对会计系统安全的检测,安排更多会计人员参与对核心数据的核查对账,确保数据无误。同时,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控制程序,制定针对相关人员的规范操作流程,包括上级守则、电脑机房进入审查系统等,完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具体步骤与程序,做好对每一步进程的详细记录。只有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电算化会计错误的发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采性。同时,这些制度也应当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行发展完善,适时地考察其现实操作性并进行完善。
(二)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
为了要提高对于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必须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管理控制制度。企业会计人员相关规章应明确规定个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任务,确立分工制约制度,以使个会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控制的运作体系。具体而言,首先,企业应将电算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客户部门相分离,从而减少会计人员对客户的接触,避免贪污、贿赂等现象的发生[2]。其次,当企业引入电算化会计系统时,应将会计部门原先的会计人员予以职责调换,重新调整系统内部的会计人员安排体系,确保电算化系统内的各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与企业客户无利害关系。由于电算化系统内部的主要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使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办公人员,因此,应预先做好调整策划,合理地安排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再次,电算化会计系统还要求企业制定职权分离的管理机制,会计人员主要做数据的核算分析工作,而数据的管理、运用等涉及决策层面的事务则由公司的高层领导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内部安全,防止泄露,也可以使各员工人尽其用,加强组织内部工作的有效性。
(三)加强网络安全控制
当今世纪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现代企业运用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但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风险。由于企业内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必然要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这大大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一些安全隐患,包括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由于网络具有远程型、不可视性、匿名性,由其引发的网络安全风险较之传统的人工会计时代更难以发觉、难以控制。因此,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的网络安全控制,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首先,应订立系统的操作制度,规定能够接触财务电脑的具体人员,未经特别许可程序,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会计系统。其次,还应当加强数据管理安全措施,防止网络黑客侵入盗取数据,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工作,并严格制定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措施,通过各项技术的配套实施,确保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对于企业来说,还应加强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升级,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适当的防范。通常来说,计算机系统越安全性能越高,针对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会越少。通过提高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可增强网络使用单位和个人防病毒侵袭、黑客攻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企业内部应当从技术层面上加大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发力度,针对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安全漏洞进行重点防控,建立数据安全违法犯罪预防系统。
(四)其他控制制度
通过以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可以大大地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还可以采取对可能危害到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安全的其他可能性要素方面进行控制。笔者认为,首先,企业可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内部审计是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基础上来为企业评估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然后制作成报告供企业决策采用,审计制度可以大大增加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3]。其次,企业还可以完善系统内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用等管理制度。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网络化与复杂化,企业急需加强对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由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原因,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并使其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只有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更好地处理经营业务工作,取得更好的经营成绩。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88-128
[2]李元.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方机电工业学校出版社,2005:45-56
[3]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56-68
关于审计学论文的范文篇2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摘要: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工作的前提。作为上市公司内设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一方面必须遵守审计工作的规律,保持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因其公司内设机构的位置,承担着与外审机构不同的职责。本文从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入手,分析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并结合我国当代内审实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有关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独立性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正在进行的上市公司内审机构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独立性;协调性;制度环境
一、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一)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1、审计独立性的定义。审计独立性指的是审计人员不受那些危及或根据理性预期会危及审计人员做出无偏见审计决策能力的因素的影响。保持审计独立性的目的在于增强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信赖,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2、审计独立性存在的必要性。审计独立性是决定审计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和审计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审计独立性分为审计职业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两个方面:(1)审计职业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2)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审计独立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独立审计的质量和独立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审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概率以及披露已发现问题的概率,前者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中的投入程度,后者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只有与被审计对象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能有更大的可能披露已发现的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独立审计的质量。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1、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需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市公司因为规模庞大,一般其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分离的。由于经营者存在着不同于所有者的利益诉求,这就使得经营者客观上存在通过胁迫、利诱等方式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出具对其有利的审计意见的动力。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独立性,才能不受经营者的左右,独立自主地完成审计任务,确保审计质量。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特殊之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比之外部审计机构,因为其上市公司内设机构的性质,不可避免地更多的受到管理层的左右,其独立性面临的威胁相对外部审计更直接。同时,也因其内设机构的性质,其在承担为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客观信息职能的同时,必须肩负提高上市公司效益、确保上市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重任。所以,内部审计机构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还必须高度注意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和协调,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促进本单位经营机制的良性运转。
二、影响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独立性的因素
(一)上市公司的制度环境
1、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架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股东大会,上市公司的权力机构,负责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董事会的组成及改组;董事会,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这三者之中,能否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对内审机构是否具备应有的独立性至关重要。如果这三个机构之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那么内审机构就容易保持超然的独立地位;反之,如果由于股权集中过度等原因,导致三者的高度统一,内审机构就容易因管理层的压力削弱乃至丧失其独立性。
2、上市公司的制度执行力。如果上市公司的一系列制度都能够为公司成员所认可,并得以不折不扣的执行,那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就很可能因其制度规定的独立性而获得较高程度的独立性;反之,在一个制度形同虚设的上市公司,纵使公司章程规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高度独立性,也会因制度执行力的缺少而丧失意义,满足不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需求。
(二)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的设置
1、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对上市公司风险预防与控制、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已经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或管理者不同程度的认可,不少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在提高公司的效率和效益方面的作用也予以高度重视。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认识不同,对其的定位也大有不同,有的上市公司将内审机构界定为类似于会计的财务监督机构,有的界定为独立于会计的监督机构,也有的界定为风险控制机构等。对内审机构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审机构的设置。
2、上市公司制度设计中内审机构的人员组成。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能否做到应有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如果内审机构的全部人员全部为某部门管理人员,那么内审机构必然较多地受该部门的影响,其独立性也就相对比较差;反之,如果内审机构的部分人员来源于外部的独立董事,那么其独立性就有着很好的保证。
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对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对象级别越高,就越能在内部审计中处于超脱、独立的地位,就越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我国实践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状况
(一)实践中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定位和机构设置概况。上市内部审计以系统化、规范化的运作,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在帮助公司实现目标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已经为国内多数上市公司所认可。同时,多数上市公司对以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向监督、评价、咨询服务的转变,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的转变,也有所了解,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1、公司治理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机构存在重大缺陷,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往往呈现合一的状态。由于股权过分集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同时受到大股东的控制,大股东实际上拥有着对公司的控制权。在很多情况下,有的上市公司甚至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公司的实际权力集中于一人身上。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合一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管理层的极大牵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者在受到管理层胁迫的时候承受压力的能力明显削弱,其更容易屈从于管理层的压力。
2、机构设置不合理。实践中,很多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只是碍于证监会的强制性规定才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制度架构下的内部审计职能,基本上不出财务监督的范畴,不能有效发挥审计部门的功效。有的部门虽然在制度中规定了内部审计的多项职能,但在实际机构设置的时候将内部审计部门附属于财务部门之下,这就使得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因受到财务部门的影响而严重削弱。
3、协调职能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实际的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机构在很多时候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和外部审计机构类似的审计机构,只注重独立性。有的甚至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协调性对立起来,没有看到内部审计的协调性与独立性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也妨碍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发展。
四、新形势下增强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独立性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机构
1、适度分散股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将集中度过高的股权适度分散,能使股东大会对管理层有着一定的制衡作用,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威胁就大为降低,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就有了更多对抗管理层威胁的底气,有利于维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明确董事会成员和总经理人选两个职务的职责,并经公司章程等将其规定为不相容职务。明确董事会和总经理两个不同机构的职责范围,加强总经理相对于董事会的独立性;同时,在公司章程等制度性文件中规定董事会成员和总经理人选为不相容职务,董事会成员不得兼任总经理,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董事会和总经理两个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制衡,减轻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面临的压力。
(二)增强上市公司制度执行力和实效性
1、加强教育,强化员工规则意识。通过培训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真正认识到,规则是公司内部唯一的通行证,对于规则不能突破也没有可能突破的。公司员工规则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公司制度的执行力,减少内部审计面对的来自公司内部的阻力。
2、根据实际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根据公司的客观实际和形势的实际需要,设置一套完善、可行性强的制度,减少内部审计过程中对独立性的威胁。比如,设置回避制度,参与过业务实际操作的员工,不得再从事此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利益的非相关性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制度的有效性。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员工、引导员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内部审计需要面对的公司内部的非制度压力,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设置合理的内审架构
1、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对象层次。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和报告的对象层次越高,越有利于对抗来自公司内部的独立性威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2、扩大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选择范围。内部审计机构不应当是财务机构的翻版,除财务人员之外,还应当吸收有技术、懂管理等相关背景的人员参与,在增加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排除来自个别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干扰。
3、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的综合性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途径大致有以下两种:(1)内部挖潜培训,通过讲课、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强化其审计能力;(2)外部选拔,通过外部调入或者外部招聘等形式,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实力。
(四)注重协调,以协调促独立
1、协调的定义和作用。协调指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调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有三方面的作用:减少内耗,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益;增强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提高上市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2、内部审计中协调对于独立性的帮助。在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与股东、董事会等的有效沟通,可以使所有者和高级管理层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对于公司管理的帮助,从而在行动上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完成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沟通,可以使大多数被审计对象认识到,内部审计人员和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本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促使被审计对象在审计过程中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减少对内部审计的阻力,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郝振平.审计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审计研究,2001.6.
[2]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