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论文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以下是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对过去生产力束缚体制的解脱和摒弃,源于对经济市场规律的尊重和依循,但最主要是源于共产党及其带领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汇聚和辛勤劳动,由此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执政党的政治威望和群众基础,也彰显出党建工作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一、抓好企业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党建工作是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党和国家各项政治经济政策、纪律的执行,有利于企业始终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利于企业始终将人民群众和市场需要作为生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破传统思维窠臼、释放内部经营活力、构建创新机制,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腐败是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毒瘤。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亡党亡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和企业改革的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弥漫在企业中的不良风气,建立起长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利于深入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形成健康、文明而富有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主动权和优势地位,成功打造百年品牌、长青企业。
二、当前企业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跛脚走路,企业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被“边缘化”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经济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这种本意是凸出企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被逐渐扩大化和极端化,嬗变成当前“重经济、轻党建”的管理理念。本应是“经济建设和党建”两条腿走路的企业,由于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被“边缘化”,导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艰难地跛脚前行。企业木桶的经济板块在不断加固加高,而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板块却长期无人问津,逐渐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短板。正如有的企业领导说的:“这些年,我们抓经济建设的这只手又粗又长又大,抓党建的这只手却又瘦又小又短”。不少企业党组织不健全,制度缺失、管理松弛、经费短缺,党组织难以参与到企业重大决策,党内生活难以长期正常开展,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无从施展。
(二)目标模糊,发展推进呈“无核化”散乱式特点
纲举目张,科学明确的目标是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点。目标的模糊必然带来工作重心的漂移和人力资源分配的散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或者只是上级推一步走一步,全然没有章法,呈现出“无核化”的散乱式发展,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在党建工作上,就体现为党建工作没有按照企业的发展要求和自身规律办事,“高大上”就是不接地气,甚至同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背道而驰,成为企业经济驱动增长的内在桎梏;内容空洞、任务模糊、责任泛化,难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个人上,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就体现为风险防控点的查找与制度设计、管控上照搬照抄,缺乏自身特色,脱离企业实际;对企业内部的岗位不加区分、不加研究,忽视各岗位之间的差异性和风险点的特殊性;廉洁目标空洞化、责任抽象化、考评模糊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流于形式。
(三)人才断层,政工干部出现“老龄化”
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干部队伍出现断层,后备人才建设没有跟上,政工干部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这个问题的出现是有多层次原因的:
一是企业核减队伍规模,使得政工干部“出得多、进得少”,政工人才锐减并出现断流问题;
二是当前社会及企业对政工干部的评价不高,“政工政工,全靠嘴功”,对政工干部存在狭隘、偏颇的刻板印象,这种负面心理暗示诱使年轻人才远离政工工作,使得政工干部源头缺水;
三是企业给予政工干部的激励不够,政工干部缺乏健全的上升通道,加之绩效机制的缺位与失效,在激励上也难得到同其他岗位职工相同的待遇,导致人才外流;四是对政工干部的教育、“滋养”不够,政工干部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培训和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手段落后。此外,一些企业对于政工主要领导的选拔和重视不够,任命的干部自身党性和原则性不强,能力偏弱,患了“近视眼”“耳聋病”“软骨病”,不敢同歪风邪气做斗争,客观上助长了不正之风和不法行为的嚣张气焰。
三、新时期做好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变“单核发展”为“双核发展”,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企业中心工作
随着企业管理活动的发展和社会认识的转变,企业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开始反思企业“盈利最大化”的管理目标,转而提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西方管理学界提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我们所讲的“双核发展”(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不谋而合,都是将企业的目光从狭隘的经营管理中解放出来,投放到更广阔的舞台,专注企业对于经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价值回馈。这就要求企业从过去“单核思维”下的跛脚走路方式转变到当前“双核驱动”的两条腿走路方式,一手抓生产经营管理,一手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企业要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纳入中心工作,并进管理大格局中,从战略高位推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党组织,完善岗位廉洁责任制度,配齐政工人员,确保经费保障,从思想上警醒和转变过来,以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抓手,创新和改造企业,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坚持发展导向和问题导向,明确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
坚持发展导向,就是要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的策略和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和企业的内在发展要求办事,合理设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以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对企业经营目标合理分解,完善责任体系,对接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接“一岗双责”,实现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趋附于企业经营与发展,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到部门、班组和个人。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从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和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预防惩治腐败机制建设的管理漏洞、弊病、风险进行排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以问题为始端、以结果为导向。要明确办法总比困难多,勇于担当责任,从破解矛盾、排除问题的视角剖析企业管理流程,主动从解决企业重点、难点问题的角度上谋划和推动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问题分类原则,对不同岗位的廉洁风险点进行分析,科学建立防控措施。
(三)创新管理途径和管理方法,多方位、立体化推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发展
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是一时一域的工作,而是企业战略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从多方位、立体化、全过程推动和促进,既谋一时一域,也谋企业大局。笔者认为,从创新管理途径和管理方法的角度,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企业要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重大问题决策提交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规范企业行使权力。加强岗位风险排查,建立岗位职权目录和风险目录。健全采购、接待、会务、资产管理等制度。
二是推进企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企业要综合运用多种渠道,推行和实现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鼓励干部职工和社会对企业进行监督。同时,注重在公开过程中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和汇集民智,从干部职工关心和关切的角度选择公开内容,引导干部职工献言献策,自下而上汇聚民智,推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发展。
三是加快企业党务和廉政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同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发展的科学化、时代化和信息化。
(四)注重人才建设尤其是“头羊建设”,抓住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关键点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企业发展,推动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关键都在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建设,狠抓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头羊”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和推进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快速发展。企业要选配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选配好的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要立场坚定、思想开拓、能力全面、富于激情,要同生产经营管理领导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同时,要抓好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内部提、外部引的方式提拔和任命一批敢想、敢闯、敢为的中层政工领导干部,搭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这个大舞台。注重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对政工干部评价向正面转变,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完善政工干部职业生涯体系,畅通成才通道,解决好政工干部的顾虑和担忧。加强理想教育,着力解决政工干部队伍中“庸、懒、软、散”问题,给政工干部职工补“精神之钙”。
四、结语
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对此要有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和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推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