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商管理>企业研究>

企业兼并论文投稿

秋梅分享

  企业兼并不同于行政性的企业合并,它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通过以现金方式购买被兼并企业或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等为前提,取得被兼并企业全部产权,剥夺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兼并论文投稿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兼并论文投稿篇1

  浅论企业兼并风险及对策

  摘要:企业兼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企业兼并浪潮,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种产权交易活动也为众多的企业所关注和采用。但是目前企业兼并中还存在着财务、经营、审计、文化等风险。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企业兼并;风险;对策

  0 引言

  在国际金融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面临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我国许多企业都想在这场危机中找到商机,希望通过企业的兼并来扩大企业的规模,获取提高财务能力、合理避税、产生预期效应、降低代理成本等财务协同效应,使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超常规发展,但是我国企业目前的兼并活动的成功率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我国的企业在跨国兼并过程忽视了资产、社会、政治、文化等风险,缺乏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的策略。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兼并活动时,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来规避这些风险,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兼并的成功率、提升企业的实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1 企业兼并带来的风险

  企业兼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如果进行得当就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兼并本身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具有极大的风险,兼并不当会给企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下面简述兼并过程中的几种风险。

  1.1 财务风险

  1.1.1 对价值的预测风险 在确定要兼并的企业后,兼并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假设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兼并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兼并企业对其未来现金流量和资产的预测。

  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兼并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更多的股权进行交易。兼并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赢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1.1.2 兼并的融资风险 兼并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兼并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兼并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兼并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1.2 经营风险 兼并企业所购买的应当是一个能够运营的目标公司的整体业务,而不是简单的资产总和,要做到这一点,兼并企业必须做到拥有强大的经营管理能力作为支撑,否则,将可能陷入经营不善的陷阱。

  1.3 审计风险 企业兼并实施后,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实现兼并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兼并后的审计应该围绕企业内部新旧业务串联运行的组织情况、与原有客户关系的处理情况、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等方面进行。兼并整合期间就是要让协同效应发挥出来,包括生产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人才协同、技术协同及管理协同等各个方面。

  1.4 信息不对称风险 足量和准确的信息是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兼并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兼并的依据。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在有效市场条件下,投资者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兼并决策,择优避劣。

  然而,企业财务报表和股价等信息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企业财务报表和股价不可能与企业基本情况及变化完全一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影响着兼并行为,成为兼并企业者必须严加关注和防范的一种风险。

  1.5 企业文化风险 企业兼并预示着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业务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价值观、行为与外来文化极易发生冲突。很多研究表明,兼并整合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一体化中不同文化的冲突。

  2 推动我国企业兼并的对策

  2.1 科学评估企业资产 在企业兼并中,如何确定企业产权的价值是一个重要问题。为准确地确定企业产权价值,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的评估。在企业兼并中,资产评估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按卖方帐面评估,即主要依据卖方的财务报表估算其资产价值,二是按资产帐面价值核实评估,即根据卖方企业上年底的财务报表,对其资产按实物进行核实,根据核实的真实净值评估资产的价值;三是按现行市价对实际资产重新进行估价,现行市价的确定方法又有两种:①双方协议定价,要价和还价的基础都是按市价计算的资产价值;②公开拍卖,竞争报价。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评估范围包容了企业的全部资产,而且在评估中引进了竞争机制,从而使资产价格更为合理。资产评估过程中,被兼并企业一定要重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对被兼并企业在过去发展中,积累的技术、专利、品牌等一系列无形资产的评估必须重视,严防这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另外土地的评估作价不容忽视。有些兼并企业正是想利用被兼并方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如不对土地进行合理评估,也会导致资产流失。为此,要建立健全评估体系,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的科学合理评估,使企业兼并真正成为有偿等价的产权交易。

  2.2 妥善安置职工 企业兼并后职工安置是一个十分重要又颇为棘手的间题。如果被兼并企业的劳动力安置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①试行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作为自谋职业的费用。可由职工自愿申请,企业批准,订立合同与企业脱钩。②试行待业培训制度。凡整体出让产权的企业,可试行对部分职工进行待业培训,即从产权转让收入中一次性提取两年的生活、医疗、培训费用,由有关机构负责接收管理,组织培训和介绍再就业,职工与企业脱钩。③对离退休职工试行综合保险,社会管理。凡整体转让产权的企业,可从转让收入中,按离退休人数一次性划拨相关经费给保险机构,由保险机构负责发放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不过从战略上讲,企业兼并中职工的妥善安排,有待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3 正确运用政府职能,促进兼并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兼并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在企业兼并活动中发挥作用是必要的。在我国,企业兼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有待解决,企业兼并更是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在企业兼并活动中,政府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

  2.3.1 法律手段 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对企业兼并进行控制,以使企业兼并合法化、规范化。但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兼并方面的法律还不健全和完善。对企业兼并全面立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既可使企业有法可依,规范兼并活动,又可使企业减少来自主管部门和政府不必要的阻力和束缚,使企业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办事。同时政府也可依法对企业兼并进行管理,杜绝目前政府直接操作企业兼并,使“假破产,真逃债、真兼并”的现象得到遏制。

  2.3.2 经济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兼并发挥作用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政府可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引导企业兼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在利用财政杠杆时,应在企业最优利润与当前财政收入最优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达到双方长远利益最大化。同样税收杠杆也是如此,也可能要政府牺牲一些眼前利益,但这会使政府所得的长远税收收入和企业利润不断增大。

  同时,大量长期亏损的企业被兼并,使银行发放给这些企业的贷款有了收回的保证。对于兼并企业在兼并过程中及完成兼并、实施改革时需要一定量的短期资金,银行应利用信贷杠杆给企业以扶持。

  2.3.3 行政手段 一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把企业兼并活动规范到兼并市场中去,以避免出现“拉郎配”式的兼并行为;二是政府用行政千预不合理的束缚企业兼并活动的部门.为企业兼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兼并企业积累的经验来逐步加以解决,以促使我国企业兼并健康发展,成功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用以达到产业结构保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的目的。

  2.4 高度重视兼并后的管理整合 兼并以为只要兼并了就算成功,事实上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企业兼并,产生协同效益,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是:兼并后的管理整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力资源的整合。企业兼并是种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而劳动者则是诸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要素,生产资料的价值终究要依靠人的智慧与能力去实现。因此,做好人员的优化组合与管理,是企业兼并顺利进行并持续发展的保证。

  ②文化整合:在实施兼并时,往往会涉及到两个或更多个企业或国家,以及不同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兼并后企业与被兼并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兼并方企业在兼并后,尽快把自己的企业文化融入到被兼并企业中去或者是双方企业文化融合,塑造新企业的新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容易导致双方在对待某些问题看法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磨擦,不利于兼并的继续进行。

  为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①管理者本身“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对方的文化基础和行事准则。②加强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之间的交流。③不断向员工灌输新的企业文化,使新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这样就能引导员工树立新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推动企业兼并的顺利完成。除以上两个方面外,企业兼并后的管理整合还包括组织结构整合、财务重组、品牌重组、业务活动重组等等。企业兼并作为一种资产重组方式,我们应努力探索不断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使我国企业兼并早日走上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真正发挥兼并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碧红.浅析企业兼并收购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广东科技,2007,(08).

  [2]毛发青,李秀玉.中国企业兼并特质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9).

  [3]韩凌.美国企业兼并收购历史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视角,2007,(09).

  企业兼并论文投稿篇2

  浅析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全面爆发,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希望借此来缓减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四万亿投资和出台《关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刺激我国经济发展和规划我国产业发展。此次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十大产业政策规划中对9个产业明确提出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这必将引起我国企业新的并购浪潮。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并购活动呈现出纵向并购增加、大量中小企业加入并购大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动并购频繁等趋势。尤其是海外并购活动比较活跃。当前形势下,企业并购对于中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企业并购步伐放缓,并购交易额明显下降,但是中国还是一枝独秀。2008年我国并购交易创下了1643亿美元历史新高,增幅18%。但是,从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企业并购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并购。

  由于我国特定的环境和体制,中国企业并购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纵观企业并购的历史,其中有成功的典范,也不乏失败的案例。据统计,国际上大型企业并购案例中失败的占近三分之二,重组十年后公司仍成功运营的比例只有25%。从思科公司并购20多家企业成功到美国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重组的问题不断,从我国TCL集团并购汤姆逊到平安并购富通等的成败得失,都说明了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不成功。

  1、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过多行政干预

  企业并购是一家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另一个企业整体或部分资产和控制权的一种市场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企业自愿的市场行为。可是在当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中,行政干预色彩一直很浓厚,当政府以不适当的方式介入时,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行为、经济行为就会因为两者在动机和评估体制上的不同而发生扭曲。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并购很多是为了救济另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让一家效益好的企业去兼并这家企业以避免出现社会问题。还有一种l隋况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打造上市公司,要求几家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以达到上市目标。这种“救济型”并购效果并不佳,没有达到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可能还造成效益好的企业被拖垮。另外一种情况确实把优势资源进行组合,但是,并购后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只是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进行简单的相加而已。所以,多数行政干预方式下的企业并购的效益和效率比较低。

  2、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没有很好的整合

  企业成功并购后,就面临着如何整合,尤其是当两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别时。兼并方如何把自己的企业管理制度应用到被兼并方以及两者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冲突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行。采取怎样的整合措施,使企业并购后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能够尽l陕磨合相融,这是企业并购后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3、人力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在我国企业并购的案例中,出现很多由于企业并购后,各企业的员工利益受到影响,员工闹事的现象。同时在并购活动过渡期,企业的动荡和模糊状态使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容易造成并购过渡期中的消极怠工和生产效率的下降。因此,企业并购后,必须要进行员、理阻力克服与行为整合。

  4、忽视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也不同。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他们的企业文化也就存在明显差异。虽然企业并购主要是资产和业务的整合,但是我国企业并购往往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总是不谈企业文化整合对并购的实际影响力。但是企业文化整合往往是整合的关键。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并购的有利条件

  经济危机给企业并购产生不利影响确实存在,但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并购的因素仍然在发挥作用,有些因素正是危机本身的产物,这些因素包括低廉的资产价格,产业重组造就的投资机会,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境相关产业的迅速扩张等,这些因素将迟早会启动新一轮的我国企业并购高潮。

  1、政策机遇

  国家正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而并购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够给企业带来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效应,增强协同效应,节约交易成本,而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并购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提高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对9个产业明确提出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这必将引起国内企业新的并购浪潮。国家提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带动我国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跨出国门,开展海外并购。这些都为我国企业并购提供了政策保障。

  2、我国宏观环境良好

  尽管受全球经济整体衰退的拖累,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在财政刺激方案的刺激下,2008年我国经济仍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经济的内在活力开始恢复,整体经济出现止跌启稳的迹象。这给我国企业并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

  3、市场机遇

  金融危机和严峻的经济周期为公司低价收购资产提供了机会。这给我国一些拥有大量现金的公司收购被低估的资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股票价格的大幅走低也会导致新一轮的企业并购和产业结盟趋势。

  三、金融危机下国内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经济的逐步复苏,2009年我国有可能出现各类投资和会资金到资本市场购买低价产权资源的情况,资本市场有可能成为企业并购重组的主战场。当前,中国企业并购正显现出以下四大趋势。

  1、企业纵向并购日益活跃

  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现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将出现为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以整合生产下游要素,构筑企业新的价值链的企业并购。预计今后几年里,纵向并购仍会以两位数增长。

  2、以同行业整合、推动企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横向并购将全面展开

  我国提出要在各个行业整合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并购比较多。从2008年企业并购热点看,成交金额同比出现较大涨幅的行业分别是工程建筑业、文化产业、农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资产管理业。2009年,以1O大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企业横向并购重组将在更大范围、更多行业、更宽地域展开。

  3、大型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加速,混合并购将会渐入高潮

  我国提出国内大型企业上市目标和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并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种政策在2009年将促使国内大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和资源整合,以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的目标,也促使科研院所重组到大型企业集团。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目标,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将加速度进行。这种态势将促使混合并购曰益活跃。

  4、企业异地结盟、异地并购趋于活跃

  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正在大规模展开。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异地并购的不断展开,将大大推进市场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优化配置,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四、更好地发展我国企业并购的建议

  1、进一步健全企业并购的法律体系

  建议制定一部《企业并购法》,对于我国企业并购做出专规定,作为并购法律体系的核心,完善企业并购相关的主体法律和部门规章。此外,应该减少我国并购法与其他法律的冲突,尽量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在制定或完善产权交易法、资产评估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金融法、税法等方面的法规时,也应考虑到企业并购的因素。

  2、转变政府角色,使政府成为企业并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政府对企业并购应在宏观上进行指导,运用产业政策指导企业并购,避免企业盲目并购,使产业结构在企业并购中达到最优化。由于企业并购行为一般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因此,有可能只有利于并购双方,不利于整个社会。政府需要以监督者的身份制定监管政策对之加以控制和调整,及时制止那些损害市场效率和妨碍公平竞争的并购活动的发生。因此,在企业并购中,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经济规划、产业政策方面。

  3、做好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管理移植来实现,使得管理资源在并购企业中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使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得到移植和扩散,使并购后企业拥有比原企业更优越的管理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员工的信息,例如,并购后工作职位如何变动、待遇与以前有什么不同、是否会裁员等信息。在明确这些信息后,积极和企业员工沟通,要让员工及时了解并购的最新进展状况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方案,从而找准自己在新企业中的定位。

  在企业文化方面,一方面企业在并购后,应当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贯彻,同时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因素共同强化新文化在员工思想上的积淀,并对新文化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强化。另一方面通过物质因素使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例如,统一服装,使员工产生纪律感和归属感,建立企业商标、标志物、改善厂房车间、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与企业文化其他要素一起逐步在员工思想行为上发挥影响。

    299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