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商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论文

斯娃分享

  文化作为一个涵括社会及人类总体行为的综合命题 ,不仅存在于学术研究领域 ,而且也是人们寻求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方略的重要依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模式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论文篇一

  《 企业文化模式选择策略研究 》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矩阵模型分析了我国企业目前已经建立的四种企业文化基本模式,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企业在发展各阶段选择企业文化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模式发展阶段

  构建健康有效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加快企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及基本模式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相对停滞,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外环境之中,既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又能动地作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因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国家的企业、同一个国家的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个国家同类型企业,都不可能有同一个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生存条件的变化,企业文化的模式和内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企业文化模式矩阵分析

  1.企业实力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在现阶段,很多企业经营者在实力不断壮大后已经对公司文化的建设加以重视,而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一般都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所以实力强与弱是制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反过来看,很多小企业同样因为忽视文化建设而最终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但是,因为企业实力是一个难以衡量的概念,因而,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企业的竞争能力来量化企业的实力。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即企业的核心能力。

  2.企业的前瞻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选择企业的前瞻力作为研究的另一个变量,是因为着眼于未来,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公司才会具有生命力。反之,不考虑未来,只看重眼前利益的企业,则会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难以把握,所以,掌握未来才会掌握今天,掌握未来才会决定今天和未来的命运,才会拥有未来。当然,这个未来并非终点,而是是公司某一发展阶段的过程目标而已。

  3.模型建立

  经过上面的分析,依据企业现阶段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即企业实力)和企业的预期能力(即前瞻力)两个变量来建立二维矩阵,如图所示:

  4.模型分析

  我们按照矩阵所示四象限把企业文化的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保守型、稳妥型、竞争型、风险型。

  保护型文化模式是企业实力比较弱,同时对未来的预期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产生的文化模式。推崇保守型文化模式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优先保证其管理制度不受新的、多余理念的挑战。它重视已有管理规范的程序化,习惯一切照章办事,不思创新,对如何随环境变化创企业新路缺乏动力。

  稳妥型文化模式较多的关注企业的发展,多有戒备的心理和守业的心态,一切求稳渐进。由于他们行动迟缓而往往失去经营的良机。

  竞争型文化模式更关注企业目前的发展,企业对未来的关注稍逊于对当前企业实力壮大的关注,其管理制度较为开放,倡导开放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规则意识、效率意识等一系列崭新观念,对新的管理理念采取不断吸收的态度,全方位引进竞争机制,不仅重视同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重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竞争,善于通过各种竞争去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效率,切实体现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风险型文化模式所关注的不只是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是更关心企业的未来,他们为未来发展的拚搏精神和投资意识都是不同凡响的。因为企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忧患意识就更强,只有积蓄最大的力量,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由于风险型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能够减少风险,战胜风险,往往会取得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回报。

  三、企业发展各阶段文化模式的选择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模式,使企业的生命得以延续。

  1.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应文化模式

  (1)初创期――保守型文化模式。企业在初创期,因为还没有知名度,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等方面都不具有竞争优势,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业内竞争,企业不但不能够赢得利润,而且很有可能亏损。此时,企业求生存是其基本的目标,那么围绕企业目标建立起来的就是保守型的文化模式。它的实力弱小,而且根本无暇顾及将来的事情,大多数时间考虑的是能够暂时的获得利润,逐渐的积聚资金,以便进一步发展。

  (2)成长期――稳妥型文化模式。企业进入成长期,知名度逐渐扩大,各方面的优势也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突显,企业开始盈利,并且利润呈上升趋势,此时,企业的目标就是要发展,所以迎合企业当时的特点就应用而生了稳妥型的文化模式。因为,发展期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它的文化不能够支撑它稳步进入成熟期,那么它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就会夭折,或者因为失去很多有利的机会而不能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的领导者会慎重的采取各种策略,它的整个制度文化的建设的都具有稳妥的特点,在稳中求发展。

  (3)成熟期――竞争型文化模式。企业进入成熟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当的实力,整个操作流程都在规范化,利润达到最高点,并持续盈利,此时,企业开始在行业中跃跃欲试,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竞争性,不断的采取行动与行业的领导者群体较量,因为成熟期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期,此时,企业虽然也很关心未来的发展,但是,他更注重的是企业实力的增长,更希望自己晋级领导者行列。此时,企业文化从内到外都强调竞争,不仅重视跟竞争者的市场竞争,而且,还在企业内部通过各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员工竞争以提高效率,全方位的引进竞争机制。

  (4)衰退期――风险型文化模式。企业进入衰退期,因为管理者在成熟阶段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断,企业在规模和实力上仍然是屈指可数的,但是,成本消耗在这个时候也是逐渐的增加,最终导致了利润的下滑,企业的经营者不得不考虑如何延迟衰落或者破产,不断的调整策略以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对未来的预期意识增强,如果经营不善,随时准备转产,此时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再生,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企业文化就是风险型的企业文化,它具有绝对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

  四、对文化模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创建的企业文化模式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对于文化模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在选择文化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在选择保守型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提高其执行力。首先是执行理念的塑造,需要高层领导以身作则,成为执行文化的传扬者和推行者,并具有文化组织变革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是业绩与激励的有效结合。除了运用奖金、股权等物质激励手段外,还要注意运用精神激励的手段。再次是团队精神的塑造。由于处于创业期的企业业务模式不成熟,部门定位不清晰,导致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丧失团队精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把管理的“形”与文化的“神”结合起来。

  第二,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在选择稳妥型文化模式时,最重要的是在稳中求进,不断创新,而不能固步自封。要建立一个全员创新、追求卓越的制度体系。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产品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从而改善现有的市场环境。创新也可以使企业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第三,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在选择竞争型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不仅要在本土与本国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快速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灵活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只有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第四,对于衰退期的企业,在选择风险型的企业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在企业建立一套先进的危机预警系统,让企业整体文化引导企业能够及时地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最快最好的决定。在此阶段,企业要建立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敏感地预测和感知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及政策法规等造成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妥善处理各种不测事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风险型企业文化就是要使得企业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转危为机。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论文篇二

  《 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路径,开展了校企文化要素融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了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积累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企业文化;学校文化;文化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引言

  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践行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指示精神,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汽车专业创新团队确立了以“企业文化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为研究载体,来开展专业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建设。该课题由校企文化融合研究、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教材开发研究四个部分构成。其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为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的重点。融入企业文化要素,以企业生产规范和流程为依据,按一定规律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企业文化进课堂研究成果的内化形式和具体表现。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

  所谓的企业文化即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在企业中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一致认同、遵守且带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营销准则、经营风气、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整合。它分为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态。营销理念、运管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安全防范意识、质量监督意识及用人要求等多种企业要素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要素。

  三、构建思路

  企业文化进课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教学活动中的相互融合,是“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进课堂要从校企文化要素的细节处着手把融合工作做好,详细涵盖企业和学校的生产与实训两个层面的众多方面的交融。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标准,进而实现理念超前、教学规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一种活动模式。

  四、建设内容

  企业文化进课堂就学校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即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教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整合交融,涵盖理念、环境、管理、制度、行为、精神等各方面。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建设内容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1.做好实训车间合理布局的建设:对现代大企业的车间建设标准进行借鉴和参考,构建理念超前、布局完善,将实训车间打造为既具企业生产功能,又兼备教学功能。

  2.实现实训环境氛围的建设:即把就是将真实的企业的实践环境根植于实训基地内,并把设备布局、环境氛围及环境卫生纳入到建设之中。

  在借鉴吸收现代大企业的布局的基础上,设备布局应坚持生产过程这一主线并结合生产活动的独立单元而做到合理布局。明确设备、设施的具体定位,在报实训中心审批后方可变更位置。

  对各种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协调与布局共同构成了环境氛围布置,譬如地面安全线、悬挂于墙上制度、宣传语、钟表等。

  环境卫生对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训基地一旦组织实训活动就会出现人员众多且流动性很大,带来污染环境,加大了保持卫生的难度。故需研读企业经验,优化处理方案,推进卫生工作标准化制度的形成,保持环境卫生地良好。现在,可以做到随时检查卫生都达标标准。

  3.实训教学建设

  职业教育模式向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进行转变的关键,新的要求即呈现于高职院校面前。

  ①针对培养目标而言,其导向可表现为企业岗位(群)对职业素质、能力、技能的要求,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予以强调的同事更应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给与注重,也就是说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重视,强调安全、环保及质量等意识、加大对工作的计划与协调能力还有汇报沟通能力的培养。

  ②就教学模式而言,借助对企业化工作的模式和标准的参考与借鉴,力争使授课模式实现标准化的顺利构建。标准授课按步骤可具体包括:列队点名册,检查着装,下达任务,分列岗位,具体职责,进行安全预想及实训教学。教学模式宜运用理实一体化,在教学过程所体现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更应给与重视。

  ③针对教学的内容,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应与以重视,特别是其内容的一致性和先进性,基于工作过程中把理论指导结合的实训教学更应予以重视。

  ④针对学习方法,在注重结合工学的同时将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方式充分运用,把一体化渗透到理论学习过程与实训过程中,并结合分工组的讨论式方法,重视教学实效。

  ⑤就考核评估来说,应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标准并加以重视,在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所体现出的一致性方面加以侧重,⑥针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中,双师结构成为重点,将行业企业一线的多名技师委聘为实训教师,实现80%以上的比例。

  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上加大对“双证”融通的重视力度。

  4.做好设备管理方面建设的完善

  在对设备的管理中,企业化方式应得到采用并推广,针对设备形成各种制度,具体表现为使用交接制度、核检维护制度、报修制度、维修建档等,进而为实训教学的有序展开提供有力保障。

  5.完善实训中物品管理的建设

  针对实训物品的购置、领用及发放更应做好管理建设,特别是工具、仪器和材料等物品。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上宜借鉴并吸收企业化的运作,力争做到采购、验货、入库、出库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6.建设并完善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工作的先导与保障。我们应完善实训车间安全防火制度、实训室使用管理规定、材料申报领用制度、实训物品出入库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

  构建标准化管理制度,结合一系列标准化工作表单的制定而推行标准化管理,在工作中力争实现有计划,有记录,有反馈,有评价的全面进行。

  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构建,在对岗位职责、标准进行明确了同时,也对工作进程予以明确,进而实现了工作可控性和质量的大幅提升。

  五、建设成效

  企业标准进课堂是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融入企业精神、企业规范等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们不仅工装穿戴整洁规范,而且个个精神焕发。站队、布置任务、讲解工艺、安全教育、技能训练、考核评比、环境保护,构成的生产式教学过程,一环紧扣一环,紧张而有序。整洁的环境,标准化的教学程序,规范的教学管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水平和技能训练水平,更重要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规范,促进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六、结论

  企业文化进课堂推进了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是职业技术教育属性的本质回归,此种教学模式可极大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然而,企业文化进课堂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力,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改革的进步。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论文篇三

  《 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企业文化问题研究 》

  摘要:连锁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选择之一,其理念和模式的联动性和综合性都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企业突破瓶颈、塑造品牌、抢占分众市场、谋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在现代管理进入人文、艺术化管理层面的背景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且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中,优质的企业文化往往正向激励着企业管理不断地走向细节化、专业化和人性化。

  关键词:连锁经营;企业文化;创新体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073-03

  一、连锁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播种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企业文化就是形成于或者是植入连锁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在连锁经营中的一种变式的价值系统,可以说是企业在长期的连锁经营中形成的、且长期被连锁企业的员工所普遍接受和遵循的具有该连锁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团队意识,还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经营作风、经营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发展目标等。

  “基于其从属于企业文化的缘故,连锁企业文化往往具有一般企业文化的通行功能,如凝聚力、导向性、激励及协调作用和环境塑造功能。”[1]然而,基于其连锁经营模式的特殊形式,连锁企业文化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又表现出了独特的内涵。首先,内外兼修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往往是内向的,是对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提供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信仰以供维系和共识的形成。其次,宏观、微观立场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性就是给员工提供一个追求目标、为之奋斗的对镜,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想要的、什么是自己该做的。最后,求同存异的环境塑造意识。同样,连锁企业都涉及一个大环境和小环境的问题,大环境是核心企业和整个集团系统所要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形象设计,而小环境则是每一个连锁企业要面对的局部的经济环境,包括供应、物流、法律政策、区域经济环境等等。“连锁企业文化要在顺应环境和塑造形象上注意价值理念设计的求同存异,既体现集团企业的整体观念,又尊重连锁企业的具体形象设计。”[2]

  二、连锁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的问题研究

  (一)形式连锁而非内涵连锁

  形式主义倾向是企业文化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即对企业文化理解较为肤浅,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一些表面化的、有形的东西,忽略企业精神的构筑和宣传。这一点在连锁经营模式中更容易被放大。各个连锁企业之间往往独立成店,各自为战,要想塑造一脉相承、一衣带水的企业文化链条是不容易的,因此连锁企业往往对“连锁文化”粗略地理解为相同的店面标识、服装等视觉化的要素。这就是典型的形式连锁。连锁企业对核心企业的精神内核、品牌策略从表层去理解,从而错失了真正的连锁内涵,使得各个连锁企业仅仅是“形式接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连锁。

  (二)连锁文化脱离连锁经营

  “连锁企业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体系,但是它是对连锁经营管理行为上的一种反映,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一种意识。”[3]构建连锁企业文化旨在期待它能够对连锁经营模式起到助推作用。然而连锁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始终更接近于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而远离精神层面,因而它绝不能脱离连锁经营模式的实践。而很多连锁企业的企业文化看起来与“连锁”无关,并没有融入到连锁企业独特的内部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品牌经营策略等经营管理之中。

  (三)缺乏独立个性和创新性

  由于大多数连锁企业都是购买核心企业的连锁经营权,因而对核心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只管照搬,缺乏灵活掌握和个性化思考,因此也很难有意识地去探索核心企业文化在连锁过程中对各个具体连锁环节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和经营任务的结合、考虑和顺应。因此就呈现出连锁企业文化如复制粘贴般千篇一律,毫无独立个性和创新气质。从整个连锁集团企业来看,连锁经营模式完全沦为低水平复制,单纯的物理增加,从抢占市场的角度讲毫无意义。

  (四)连锁企业文化存在“断链”倾向

  所谓断链,就是缺乏全体员工的认同和支持,而其影响力凝聚力只限于核心企业的员工,这就无法发挥连锁经营模式的传播、辐射作用。很多刚刚加盟的连锁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消化理解,而体制上又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而本店的企业文化往往都是店长阶层临时仓促而为,无视本店员工的条件和需求,自然难以获得员工的支持,因此成为了脱离链条的无生命体,低效而短命。

  三、连锁经营模式中企业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一)科学定位连锁企业文化的创新方向

  连锁企业文化该如何定位?是简单复制还是个性创造?这种定位上的科学性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当前我国连锁企业文化的主要问题症结就在于这种定位上的迷失。连锁肯定要复制,但是简单的复制照搬必定不是连锁经营设计与实施的初衷。而缺乏整体规划、各自为政的连锁企业文化构筑又会造成核心企业的弱化,最终会肢解品牌经营。因此就要科学地定位连锁企业文化的创新方向,那就是“连锁复制,创新经营”。

  将“连锁”仅在概念上全盘复制过来,即对核心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精神气质以概念的形式存入连锁企业的整体布局之中,但在具体的经营模式中,在这一概念的统领下尽可能地创新方式,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经营计划设计、营销策略、控制方案等等,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出连锁企业的特色。“以KFC为例,如一家连锁店开在学校附近,则在继承KFC核心的企业文化如‘餐厅经理第一’的一线服务理念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因此要在一线服务理念体系中融入亲切、健康的学生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柔和、食品讲求营养健康等。”[4]可以说,“连锁复制,创新经营”是对连锁企业文化的一种既科学又灵活的创新态度定位。

  (二)构筑“大同小异”的连锁企业文化认同机制

  企业文化的落脚点是人,是企业员工,而企业文化要想真正助推企业的正向发展就要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同。对于连锁经营企业来说,员工存在着小团体的天然阻隔,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员工既要为本店奋斗,还要意识到本店在整个连锁链条上的位置,因此又要时刻关注核心企业乃至整个连锁集团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而针对这种员工客观存在的二元认同机制来看,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形成小团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从而形成微观与宏观文化的不一致。

  因而从核心企业的企业文化领导者来说,就有必要针对这一现象构筑一个“大同小异”的文化认同机制,也就是专门针对连锁企业员工设计的一种既统一又灵活的企业文化系统,也就是在应对整个连锁集团企业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同时还在设计上展现出包容性,对连锁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微文化采取尽可能的宽容、接纳态度。再以KFC为例,为了让更多的连锁企业中的员工认同“餐厅经理第一”的服务理念,可以为这个理念充实更多的细则,如鼓励各个店面良性竞争,鼓励他们创造有助于“一线服务”的创新方式,对创新典型予以奖励等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展现出了“大同小异”的连锁企业文化的兼容并包和宽容悦纳。

有关企业文化模式研究论文推荐:

1.浅谈企业文化模式

2.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革新论文

3.企业文化模式探析

4.浅谈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5.企业文化建设毕业论文

6.关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158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