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期间感人故事作文心得体会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疫情期间感人小故事,仅供大家参阅。
一线抗疫群英谱:穿上防护服,就不是普通人
近日,一张照片在朋友圈被很多人点赞,主人公穿着防护服,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打盹,照片中的人是李莎,湖北武汉开发区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参加工作已有12年。
1月25日,正在沌口街全力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的李莎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立马赶回医院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从那天开始,她就基本上以院为家了。
近期,武汉发起战“疫”总攻,对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50多名医护人员都冲上了一线:在预检分诊台给病人量体温、打针输液,随车接护送患者和密切接触人员到定点医院或集中隔离点……
李莎的身体并不是很好。2014年,她患过急性胰腺炎,病愈后身体仍然虚弱。在上了一个夜班之后,她感冒发热。幸运的是,排除了新冠疫情。于是,她再次请战一线。2月9日下午4点到10日上午8点,轮到李莎上夜班,在这10多个小时内,她和同伴连轴转,把15名患者分别送到了多个隔离点和医院。
深夜的武汉街头,寒冷刺骨。“有时候在社区门口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又冷又累。送完病人返回时,我就蜷缩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休息一下。”李莎说。目前,她已经参与转运了50多名患者。每天一趟一趟地往返于社区、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之间。
为了全身心投入这场战役,李莎把儿子送到了父母家。10日上午下夜班后,在返回自我隔离点的途中,李莎到父母小区墙外,隔着窗户远远地看了一眼儿子,便匆匆离开。
按照排班,接下来几天,她还要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每个班都是12小时。“穿上防护服,就不是普通人,咬着牙也要向前冲!”李莎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短暂的相聚
2月11日,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一对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夫妻隔着玻璃,匆匆见上一面,通过电话互道珍重。丈夫王生坤是徐州市公安局开发区交警大队民警,在疫情查控点连续工作了十几天。妻子王淑文是收治新冠疫情患者定点医院的护士,从收治第一例患者起,和全科医护人员都没回过家。夫妻俩工作单位相距很近,但十几天没有见过面,这次短暂相聚后他们将继续投入各自战场。
【一线抗疫群英谱】请缨战“疫”四姐妹 勇挑咽拭子采集的重任
“我来!”接到咽拭子标本采集任务的紧急动员时,湖北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李柳柳没有丝毫犹豫。
2月2日晚9时许,东湖高新区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尽快组织疑似感染人员在集中观测点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任务传达下来,李柳柳第一时间接下战书。
与李柳柳一同请战的,还有3名来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姐妹,她们是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吴新菊,佛祖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魏青青、汪桂红。
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采集样本时,要用无菌试纸在被采集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3次,然后留取标本。
采集时,患者常会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随之喷出的飞沫会喷溅在采集人员的面罩上,如果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感染。
2月3日,经过专家的指导培训,请缨战“疫”的四姐妹正式就位,开展咽拭子标本采集。“从当天傍晚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近3点,采集了百来个标本。”四姐妹中的二姐吴新菊说,从3日起,她们一直在持续开展采集。
风险这么大,怕不怕?“危险肯定有,但现在只要能尽一份力,我们肯定都会去做。”出生于1993年的“幺妹”李柳柳刚工作两年,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疫情,她已回到河南老家与亲人团聚。
“工作总要有人做。”吴新菊言语质朴。与吴新菊搭档的三姐魏青青平时文文静静,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穿着防护服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全身会被汗水浸透。”魏青青说。
因为工作性质危险,采集前必须严格做好防护。大姐汪桂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传染病项目负责人,在四姐妹中最有经验。每次采集前,口罩戴得紧不紧、面罩遮得严不严、防护服穿得对不对,她都要细细检查。“健康是我们的基础,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别人。”汪桂红说。
更多关于抗击疫情感人事迹内容欢迎点击进入↓↓↓
【一线抗疫群英谱】每个岗位的人们都在全力以赴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每个岗位的人们都在全力以赴。他们有的是日夜守护患者和同事的护士长;有的是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点,24小时巡逻防控的人民警察。为的都是同样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
赵华:发热门诊里的“守护者”
早上8点,汉口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们开始换班。护士长赵华必定会站在门口,挨个检查大家的防护装备。
穿上防护服,还需要用胶带把缝隙粘上。可即便这样严密防护,赵华看着大家一步步走进病区,心里依然矛盾。
发热门诊的病区,赵华还得晚点进去。因为每天一早,她得先去给门诊这一大家子人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防护物品。如果这些不到位,他们就可能暴露在病毒之下。
费力弄来的每一件物资,她们都在精打细算。
赵华负责的输液大厅是病患最集中的地区。
赵华在发热门诊忙得停不下来,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跑来走去,身上被汗水浸透,皮肤还会因长期被浸泡而过敏。
自疫情发生以来,赵华一直住在单位,20多天没回家了。老母亲通过微信发来几张照片,这是一封手写的书信。信中说:当年你外公就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后来光荣牺牲。作为烈士的后代应该这样做,我们理解你!支持你,但是你的身体不好,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因为你身后也有一个家。
这天中午,赵华终于得空能回家一趟,她就想尝尝家里的饭菜。车开到楼门口,赵华没上去。她怕自己长期在病区可能影响孩子和老人,就让爱人把菜做好了送下来。
特警江汉:在最前沿的地方履职尽责
疫情发生以来,咸宁市400多名警力参与到定点救治医院和集中隔离点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太乙酒店是当地第一个医学观察隔离点,这里有200多名被隔离的观察人员。江汉是咸宁市温泉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的一名特警,疫情发生后他就一直奋战在医学观察隔离点,这段日子,妻子独自撑起一个家,怕前线的爸爸担心,7岁的儿子用微信给爸爸鼓劲。
自1月28日起,江汉和28名队员已经奋战多日,他们每天24小时在隔离区内外不间断巡逻,并对进出车辆、人员、物资进行检查,保证集中留观点安全有序。
一线抗疫群英谱:“美丽小花,等你凯旋”
“最美老师”,她的学生这样说。“美丽小花”,她的同事这样说。她叫冀红,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工作已有8年。
“不用”是冀红的口头语,“寡言”是同事对她的印象。当新冠疫情暴发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闻令而动,立即组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开展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冀红很早就给护士长王静发来信息,依旧寡言,信息中只有“报名”两个字。通知出发的当晚,是冀红的夜班。考虑到她次日便要启程,护士长想找备班同事替冀红值班,以便让她好好休息,冀红说“不用”。同事们想帮她去购置些生活用品,冀红说“不用”。护士长怕她太累,让她有困难和领导讲,别扛着,冀红说“不用”。大家想帮她去照顾家人,想帮她做这做那,但她只会弱弱地摆摆手,轻声说:“不用。”
“冀红很能干,是我们临床的护理组长,也是我们的业务骨干力量。”王静说,她的性格内向、低调,虽说外表看起来有点冷,但是心却很细腻。由于担心瘦小的冀红在武汉孤单,又怕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咬牙坚持,王静特意把科里的老中青护士代表拉进“智囊团”,想让大家得空多关心她。谁知人家一到,就默默写好了入党申请书,“惊”得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冀红的入党申请书中写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期望。这次疫情来临时,我没有恐惧,没有退缩,有的是焦急的心,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抗疫第一线。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来越疲惫的一线医务人员,看到我的同行们生病倒下,我泪流满面,作为一名护士,我内心深处有着重重的使命感。
在得知自己能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消息后,冀红开心得无以言表。然而,她没敢第一时间通知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但是,当到了武汉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却说“去吧,女儿,国家有难需要你,这是你的责任,爸妈支持你”。同科的同事更是送出了各种祝福,希望冀红这个小身板儿大能量的“美丽小花”能够百毒不侵,早日凯旋。同事们说:愿你平安归来。这一次,不许说“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