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高考励志>

高考必胜励志文

鸿宇分享

  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高考励志句子和高考励志文章激励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必胜励志文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必胜励志文:你以为努力了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回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她解释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的机会。”

  张小林发在知乎提问下的回答帖被广泛转发。在围绕“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讨论中,“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再次引起网友对“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关注。有人称这是“贵子”的优越,也有人称这是“寒门式努力”的无奈。不少网友发问:光靠个人努力,“穷孩子”还能挤进名校吗?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

  张小林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

  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等。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晋军发现,相比全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有意思的是,关于学生“入学前活动半径”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14级学生里,入学之前曾经到过境外的学生占比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为○。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学的数据则是,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没有出过省的学生有22.7%。

  这一项数据统计结果“非常稳定”: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和经管学院,13级和14级学生到过境外的比例都在40%左右,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

  “询问入学前活动半径,其实是在调查家庭经济状况,直接询问学生家庭收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方式。”张小林认为,是否出国出省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这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也有质疑的声音:不足200人样本的调查能说明问题吗?事实上,早在2010年,晋军就指导他的学生对清华大学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2010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而当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

  晋军还通过多年的课堂随机调查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即使上了“清北”,但努力程度仍有差别

  张小林的帖子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和讨论。令她意外的是,有媒体“断章取义”地理解为“家里有钱就能上清华北大”,甚至冠以《只有富二代才能上清华?》的标题。

  张小林认为,这是对她观点的误读,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指物质条件。而这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正如张小林所写,在求学过程中,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虽然其中存在着一种极端情况——因为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国家也要求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专门通道。比如,清华大学去年扩大了“自强计划”的实施范围,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招生。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名校梦”。但另一个事实是,如张小林所说,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

  去年,李力在复读第二年后考入了清华大学。这个从西部小县城走到省城读高中,再来到北京读大学的“农村娃”在家人眼里着实是“光宗耀祖”。

  回想高中4年,李力几乎没有外出娱乐、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除了寒暑假回家,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学校里啃书本、做练习题。可相比之下,同样考入清华的其高中同学王达就“轻松太多”。

  王达的父亲是私营企业老板,母亲是高中英语教师。对于王达来说,没有令李力“崩溃到极点的英语”,也没有控制生活费的苦恼。不仅如此,王达在高中就担任了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外出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机器人比赛,暑假到北京学习英语,寒假去国外度假……最终还因学科竞赛表现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来,“家庭”所给予的条件让王达实现“清华梦”省力不少。“同样考入清华,但其实我觉得他各方面比我能力强很多,而且他学得轻松、快乐。”李力说。

  和李力一样,付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寒门学子”。以晋军的问卷调查来看,他出生于中原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50公里的地级市,上大学前未看过电影,很少有时间看电视。

  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在乡镇念了小学和初中后,考入一所县城高中。成绩优异的他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进入一所985大学,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考入北京大学。

  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他发现:自己小学和初中同学都来自农村,寒门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家庭条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间尤为明显,“优越者每月有上万元的生活费,贫困者只能靠几十元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在他就读的985院校里,真正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进入北大读研后,他发现,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从未参加过中考、高考、考研,“一路保送而来,某某省状元比比皆是”。“身边可能有富可敌国的巨贾之子,也可能有手握大权的官员之子,还有可能是电视上看到的明星之子,当然也有农民的孩子、下岗工人的孩子”,但他推测此比例小于1%。

  从98%到50%,再到5%、1%,付林在这些数字的变化中意识到“寒门式努力”的难处: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如果人生是一次长跑,寒门学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起跑后动力不足、补给不足、身体素质差,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实在屈指可数”。

  “现在看来,我们都站到同样一个平台上。但如果往前看,你会发现我们走得很艰难,并且还有许多付出一样努力的‘穷孩子’已经‘累’倒在终点前了。”李力说。

  名校可以为“寒门子弟”带来什么

  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一个班级20多个人,但真正的“寒门学子”只有付林一个。

  与同学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对此,“心态还算积极”的付林也曾试图多看书、多与朋友交流、多参加他们的活动。可他发现,有些阅历需要资金支持。比如,他的意识里,最贵的相机也就几千元,但一次郊游中,他看到一个玩单反的朋友带了好几个镜头,“听说每个镜头都几万元的时候,我惊呆了”。

  正如付林的感受,进入清华后的李力为了弥补与王达之间的差距,报名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的招新面试,可结果却很不理想:想加入艺术团,却没有音乐或乐器特长;想加入学生会外联部,却在面试中因表达不好被刷掉;想加入文学社,却发现自己并未看过几本文学名着,面试时连问题都很陌生……

  最无奈的是,最终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除了学习时间,他的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不要说赶超别人,就连弥补都很难”。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她记得,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PPT的她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班里来自农村的学生“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皇甫亚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内容是一种“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比如纳入正规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寒门学子由于受经济限制,很多人到大学才接触电脑,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概念都没有。至于英语,家境殷实的孩子即使学校英文成绩不佳,完全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外教的方式弥补,口语能力比寒门学子好得多。即使教科书一样,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不会相同。

  在晋军老师关于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调查中,清华大学社科14级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和《哈利·波特》。可对于李力来说,在大学之前,他从未在电影院看过电影,“老实说,大二之前,我连《肖申克的救赎》都没看过,平常大家提起这些国外电影,我只能保持沉默”。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告诉记者,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好大学中的“精英”来自城市的居多,因为“城市的孩子、父母职业好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看完郑也夫的《科场现形记》,就读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二学生曾杰对“寒门贵子”的讨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马克思·韦伯关于经济、文化和声望的社会分层标准来解释,“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资源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时,他相信,教育能够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来了清华之后,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可以补上。”曾杰认为,“大学”是一个催化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一个不错的社会地位,“但不能保证你能获得最高的社会资源,保证最高的社会地位”。

  晋军老师的一段话,张小林记得很清楚。晋军说,“大学第一年后,大家会变得越来越像,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可以慢慢获得机会,那些在超级中学没有社团和课余活动的,也可以弥补,所以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帖子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许多评论张小林已无暇顾及,除了删去一些理解特别偏颇的评论,唯一一个留在她心里的评论是:“社会的未来是你们的,但我们也会努力的。”

  高考必胜励志文:加油,高四生

  文/东方小四

  夏天是个分水岭,总是喜忧参半。

  许多18岁左右的年轻人收获了“盛夏的果实”,很快他们就要去上大学了。而对有些人来说,这个夏天全是忧愁。所有原本高兴的事,也都打上了一层霜。只因他们没能考上大学。

  好些年前,我曾是后者中的一个:漫不经心考大学没有上线,面临着去复读做个高四生还是参加工作的抉择。靠着不错的记忆力,我十分顺溜地在当年7月底考上了一个好单位,红纸写着我的名字,第一名。

  然而,上班不到半个月,走入社会的新鲜感仍蓬勃,许多同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到了,让人不得不考虑人生的未来。一天中午值班时,我忽然意识到,这辈子可能上不了大学啦!脑海里反复出现好友燕的大学生哥哥写给她的信:这一生不上大学,会缺少一种生活方式,会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莫名地,在中午空旷寂寞的办公室,我开始慌张地哭泣。命运那么大,来得那么急,我还没能消化。

  始料不及的是,并非我想去复读就可以。复读班的班主任、一位退休返聘的女老师,因我高三曾经的叛逆,明确说不接收我,理由是担心我会坏了班上的学习风气。后来即便努力争取到复读机会,但班主任没有在宿舍安排我的床位。对于这种软歧视,我唯有隐忍。每天低着头走进拥挤的教室,每天对着书本给自己承诺: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远离这里!

  进复读班一个多月后的一次测试,“洗心革面”、刻苦学习的我各科成绩已迎头赶上,英语和语文还相当不错,终于从班主任那里赢得了一个床位,不用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在家与“学校”之间。运气更好的是,同宿舍的两个女孩都善良而单纯,一个是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已工作两年的艳,她说在机械厂当售货员卖扳手、螺丝有点烦,不如回来复读碰碰运气;另一个是家在农村考了四五次大学总是差几分的云,她是我迄今见过的掌握英文单词最多的人,各种匪夷所思的单词她都了然于胸。原因很简单,她背下了一大本英汉辞典里所有的单词,费了多少年去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已记不清楚了。我和她俩一见如故。

  成为高四生的三个多月后,因诸多敬业的老师悉心教导,我已逐渐找回学业方面的自信。然而,依然会对着书本默默流泪,对着茫然的未来流泪。不让任何人看见,不向任何人透露点滴,只是强迫自己,将心思放在每一道题、每一个单词、每一次考试上。

  一切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味道,此前此后都没有那样努力过。就这样,人生中的第二个“黑色七月”如期到来。考后我梦见了准确的总分,与真实成绩一分不差。考上了,并非心目中很好的大学,但总归是考上了,可以去飞翔了。心底有个模糊的期许,将要去看这世界山水和人心的精彩。再回首那充满孤寂泪水与不屈斗志的一年,恍如隔世。三百多天,每天都在与自己搏斗。其中有许多美好的忆念,有很温暖的点滴,有同甘共苦的美丽,但,平淡中有种惊心动魄的折损,令人不想重复。

  真实的人生,从高四开始。从书本到现实,又从现实回到课堂。那一年,让我懂得许多真相。从此不会再骄傲,从此不欺负别人但也不无原则退让,从此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鼓励有多么重要。

  每一个高中毕业生,人生都翻开新的一页。从此不再是小孩,从此要低头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在漫长人生中,16、17或18岁的这一年,只是其中一个小小台阶,跌倒了就要站起来。这一生想要走什么样的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想上大学就踏踏实实去做高四生,这没什么可羞的。成长从跌倒开始,再说在咱中国,上大学相对而言更容易寻觅到向上的路——这是真的,因此有书读还是去吧,先别论大学的排名以及专业的冷热。若高考失利,经济或其他条件不允许你去做高四生,别泄气,只要心中有光,只要自己坚持,一定还会有其他进修机会——曾经的中国“打工皇后”吴士宏不就是中专毕业吗?别在意“聪明人”们的讥笑,像许三多一样沉下心去做有意义的事,上不上大学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写此文时暴风降临,窗外的树木在迎风飘扬。它们没有被强劲的风拔起,唯因根在那里,坚如磐石。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遇见许多大风大雨,过后能否更强劲,一切只能靠自己。真的,只能靠自己。亲爱的高四生,加油吧!

  高考必胜励志文:想想为什么去的不是你

  文/苑子豪

  很多事物,都是从第一眼开始你就与之结缘,青睐、向往,甚至深爱上它。

  是的,比如北大。

  我和哥哥获得自主招生机会的途径不同,他是因为高三综合排名第一而被学校推荐,我是因参加北大的夏令营而被推荐。

  记得那是高二下学期,快到夏天了,天气燥热沉闷,像密不透风的大网把人死死罩住。那时候我总喜欢拿两张纸巾,浸透了水,就敷在额头上解暑。实在受不了了就趁课间跑出去买罐冰镇的可乐,咕咚咕咚喝下去,嗓子凉凉的,舒服多了。

  “子豪,老班找你。”

  想起老班,又有很多想讲的故事,想说的话。

  老班就是班主任,还有很多外号,我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起的——老大。由于她姓聂,所以我总叫她聂老大。聂老大很年轻,我们是她带的第二届毕业班,此前她只在一中教过两年。我一直很佩服她,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很强大的班主任,带领着实验班,迈向清华北大。老大待我很好,我是她的课代表,因此我们关系很近。

  那天她找我,对我说清华的夏令营名额出来了,班里有一个,问我要不要去。此时还没有北大夏令营的消息,我很犹豫,一方面怕自己心急选了清华而错过北大,一方面也担心如果一心等北大的消息,最后反而一无所得。

  “你告诉我,你喜欢清华么,”她就那样看着我,“还是你喜欢的是北大?”

  我记得当时自己说的是都行,反正都是名牌大学,没什么差别。

  “那你就再等等吧,相信我,你身上有北大的气质。”

  听到这句话我开心极了,忍不住想象自己身上的那种属于北大气质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就一直笃定地等,我相信北大的春风会吹醒我心里的种子。

  终于北大夏令营的名额来了,老大毫不犹豫地将唯一的机会给了我。当然,那时候我的综合排名是全校第一,完全符合要求。讽刺的是,那一段日子,正是哥哥最颓靡、最低估的日子,无论他怎样努力,成绩都不见起色。我记得很多次考后张榜,我都是年级第一,而他总是在我名字的下面,下面,和很下面的位置。

  甚至有一次他去看成绩,回来时苦笑着对我说,“红色的榜围满了人,你的名字在第一个,我站在最外面也看得见,我很清楚地听到前面的几个女生说,哥哥怎么又没考过弟弟。当时我也在想,哥哥怎么又没考过弟弟。”

  那次我没回答他,不是不想回答,而是真的,不知该如何回答。

  夏令营定在了暑假末尾,高三生早已开学。虽然为了参加夏令营,我不得不缺课四天,但我的学习节奏没有因为夏令营而发生丝毫改变,生活还是老样子。当时我完全没想过,短短几天夏令营,竟改变了我的一生。

  去的前一晚我才开始收拾行李,一边还听着妈妈的嘱咐——“多喝水,别忘记吃水果。”而哥哥,就在卧室里伏案学习,没有理我。

  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会不会有一点点嫉妒?我很快地否定:“不会不会,我哥从小就以我为傲。”

  那会不会有一点点的失落,我不确定,但我想,可能,会吧。

  走的那天爸爸送我,妈妈和哥哥跟我说再见,我还记得妈妈给了我个拥抱,告诉我要好好表现,为自己的自主招生赢得更大的机会。我点头说好。

  我把车窗打开,看妈妈从阳台的窗户里探出了头,冲我微笑,跟我挥手。车子开了一段距离,我也终于看到,窗户里又冒出来一个人,冲我傻笑,跟我挥手。是的,是我哥,是我最亲爱的哥。

  双胞胎就是有一种心有灵犀,那一瞬间,彼此心领神会望一眼对方的面孔,一切就已足够。我知道他在用他最坚毅的眼神告诉我,如果喜欢,就一定要执着追逐。

  一路上爸爸跟我谈了很多,当然包括哥哥。爸爸说他挺担心的,从小到大,我们就生活在比较之中,哥哥不如弟弟的声音也时有萦绕。爸爸在担心哥哥有心理压力的同时,更担心哥哥的成绩没有起色。

  我又何尝不是呢。

  想起我在临行前给他写的信,信的名字叫——《想想为什么去的不是你》。

  《想想为什么去的不是你》

  ——写给同样优秀的你

  此刻,我即将载着你我年轻而统一的梦想踏入燕园,走进北大,而你,或许有失落,或许有祝福,或许心情如同这八月聒噪的季节一样难以平复,可这就是现实,就是你要面对的问题——我以八次考试总排名第一的资格,获得唯一的推荐机会,而你,却什么都没有。

  我想你一定彷徨过,我更知道其实你也同样优秀,你也曾在我的肩膀前以第一的姿态回首望我。只是如今,我已成为你眼前的风景。你这样说,你越优秀越好,以至于我现在优秀到望不见你的身影,而我在今天,也想这样对你说,结果到最后一定是好的,如果现在还不够好,只能说明还没有坚持到最后。

  请你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

  我在燕园,你在校园,想想为什么去的不是你。平心静气、自信乐观、不屈不挠,或许是你现在进步的不二法门,找回丢失的你自己吧,小狮子王盼你归来。

  ——你的小狮子弟弟。

  我把信藏在了他的书桌里,很快就被他发现了。我记得当时他的回复很简单,一张照片,一句话。照片里是从我们的卧室就可以看到的院子里种着的树,开了紫色的小花,叶子绿油油的,很美。哥哥在相片背后写了一句话——“窗外的树开花了,春天还会远么?”

  我看着那张照片,默默掉了眼泪,因为我知道,现在是夏天,之后,是深秋和隆冬。

  哥,春天,还远着呢。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高考必胜励志文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高考必胜励志文3篇”的人还看了:

1.2016年高考佳文励志素材

2.高三励志美文:是时候了

3.高考作文励志范文

4.2016最新高考语文励志素材

    84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