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不同礼仪
哈萨克族的人生礼仪独具一格,别有特色。他们主要有诞生礼、摇篮礼、满月礼、婚礼和葬礼等。你还了解哈萨克族的什么礼仪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哈萨克族的不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哈萨克族的不同礼仪
诞生礼:哈萨克人把小孩诞生视为阿吾勒的喜事,婴儿诞生后要举行“齐勒大汗库再头”仪式,要宰哈勒加羊(为产妇宰的羊)。青年男女要来为产妇和婴儿祝福,要唱《齐勒大汗库再头》即《出生歌》,祝福母子平安健康,人丁兴旺。一般《齐勒大汗库再头》要连续唱3个晚上,主人要宰羊款待来客和产妇。在《齐勒大汗库再头》晚会上,阿吾勒的中老年人带上钱、财等礼物,分批来到产妇家,看望大人小孩,以表恭喜祝福之意。
“齐勒大汗库再头”仪式上吃肉有讲究,吃羊脖子肉,不准用刀子。双手端着羊脖子肉,用嘴啃着吃,吃完了肉要把脖子骨放在毡房的最高处,过上一段时间才能扔出去。禁用刀子削肉或将脖子骨拆断,怕孩子得软脖子病。并要唱一首歌:“ 孩子降临在温暖的毡房, 草原的鲜花为你怒放。 愿你成为勇敢的骑手,阿吾勒中有名的摔跤手。”
摇篮礼:哈萨克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独特的育儿护理经验,哈萨克族牧民通常使用摇篮(别斯克)养育婴儿,婴儿出生后一周或满月(40天)时要举行摇篮礼(别斯克吐依),这是哈族重要的人生礼仪之一。摇篮由优质木材卯榫而成,头尾两端的下方有弧形木条着地,可左右摇摆。
别斯克的设计与哈萨克世世代代游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家里男人外出放牧,而女人需要在户外干家务(如挤奶,制作奶制品)时,可以将婴儿固定在摇篮里,防止小孩因无人照看而发生意外。在转迁牧场的时候也可以将小孩固定在摇篮里,避免小孩遭受长时间奔波之苦。哈萨克摇篮几乎陪伴了所有哈萨克小孩的婴幼儿时期,对于哈萨克族而言别斯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少年轻母亲不分日夜的守护在摇篮旁,哼着摇篮曲,精心呵护着自己的小宝宝,盼着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满月礼:与汉族人的满月礼有所不同,哈萨克族的满月礼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四十天举行。在这一天,要专门给洗净后的婴儿全身擦上羊油并剃发。在基层牧区的哈萨克家庭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被称为“还子”的习俗。“还子”是指每对新婚夫妇要把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送给男方的生身父母。祖父母会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亲生的最小的儿女来对待。从小到大,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彼此之间都以父(母)子相称。孩子对他(她)真正的亲生父母则以哥嫂(或姐)相称。父母对自己的这个儿女也同样要以弟妹相称。这种习俗在其他民族当中实不多见。
婚礼:在过去,哈萨克人的婚姻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属明显的买卖婚姻。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少,哈萨克民间有一句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即大地主、大富豪)”。
如今,这种不良的习俗和观念已有了很大转变。现在哈萨克人的结婚择偶仍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另外,男方家庭还特别注意女方的母亲,他们有句谚语:“母亲是女儿的影子,母亲好,女儿也一定错不了。”按照哈萨克的习俗约定,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的近亲不能通婚。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参与、欢乐与共。
婚礼这天,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歌手都要唱许多约定俗成的婚礼歌。其中新娘在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要唱与父母亲人的哭别歌。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还要给姑娘送一份厚礼,有条件的一般要送 100只羊,15匹马。条件差的也要尽力而为,有所表示。哈萨克族结婚后的男女在日常生产生活上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属于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葬礼:在哈萨克民族中,存在着灵魂不灭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所以特别注重死后的葬礼。葬礼基本上是按照伊斯兰教规进行的。与其他一些民族有所不同的是,每当有人前往吊唁与遗体告别的时候,通常由死者的女亲属相互拥抱,一起哀唱挽歌,并通过这种哭唱的方式,告诉人们死者的生平。吊唁结束后,按规定由宗教人士依麻木用清水为亡者净身,再用白布裹身,最后举行祷告仪式进行土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