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的的历史是高一的同学们要学习的,其中的历史知识点有很多,那么同学们复习好有关的知识点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一上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一上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一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联合申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⑴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⑵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⑶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⑷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1955年,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亚非会议所展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美关系解冻、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核心与关键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⑴背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原有席位被国民党占据。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⑵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⑶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大2758号决议通过。⑷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美关系正常化: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决定的。
原因: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⑵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出于对抗苏联威胁的需要⑶以及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港问题和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争端的战略考虑。
过程: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基辛格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⑤1979年正式建交。
意义: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台湾问题(关键)、人权问题、经济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过程:①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②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③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⑵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⑶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①必修一P96页表格:
②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加入)。200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2001年 “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4、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1840—1899,美国追随英等列强侵略中国,1899—1949美对华采取经济扩张、政治控制为主和以军事征服为辅的政策。主要标志: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一战后加紧对华侵略并占据优势。30年代由“绥靖政策”到遏制、再到援助中国进行抗日的转变。二战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以失败告终。
——1949—1972年,对华孤立、封锁、包围和敌对为特征。1972年至今,主要是正常化,期间两国关系出现反复,但美国从没有放弃企图遏制中国的本质立场。(原因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国开始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
高一上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二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少地、环海、地中海式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便于推行民主政治。推动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②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政治;商品经济发达;思想文化繁荣;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2.雅典民主政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梭伦改革(初步确立)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解负令;国家机构改革(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公民大会)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以地域取代血缘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每日轮值主席;陶片放逐法;十将军委员会;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 ①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五百人会议, 是通过抽签组成的,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③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④ 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⑤为保证所有公民, 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 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使城邦充满活力。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
4、罗马法的内容: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①《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②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所有法律的总称。
适用范围: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特点及不足: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够灵活和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③万民法:背景: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之后,原有的公民法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地位:成为罗马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
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3世纪末至4世纪初,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5、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①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②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对后世的影响: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自然法精神),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对亚洲、美洲国家的法律也有影响。
高一上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三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制定
①时间:1689年颁布 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③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②议会具有立法权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内阁权力后来居上。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背景: 针对邦联政府无中央集权。无权制定统一关税和保护本国经济,无力偿还债务,和保障国家安全。 内容: ①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②权力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
评价:①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这部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特点和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③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法国的共和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
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有权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②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规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 日为法国国庆日;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和总统当选条件。 评价: 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②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
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
①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②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a 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等权力b 宰相是内阁首脑,他主持政府工作,内阁大臣只是宰相的助手,宰相由皇帝任命,只
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c 议会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评价:⑴积极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⑵局限性: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规定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宪法特点)。
5、确立代议制的途径: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代议制的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代议制主要作用: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高一上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四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848年发表,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⑴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⑵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⑶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核心内容)。
2、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措施:⑴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对公职人员实行限薪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是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经验)
b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政治威信,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根本原因)
c .同时,公社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3、俄国十月革命:导火线:一战俄国的参战激化了国内矛盾也使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形成了有利的国际环境。1917年秋天,俄国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革命势在必行。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3.七月事件表明无产阶级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攻下冬宫。属于社会主义性质革命。经济上《土地法令》、外交上《和平法令》。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 也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专题九: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主要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全面展开。马歇尔计划:(经济)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也就是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军事)①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②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下国际形势: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以北纬38度线为界, 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 。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侵朝战争(1950-1953)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被美国发现, 后经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这一事件表明了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影响:积极:冷战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避免世界大战爆发;消极: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导致局部性冲突不断。
上一篇:高一上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高一历史知识总结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