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亚洲历史>中国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史>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3)

睿柠分享

  薛国

  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齐、魏共灭薛。

  巩国

  春秋时期姬姓小国,现今巩义市孝义镇。前516年晋灭巩。

  叶国

  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曾孙沈尹戌,生一子名叫沈诸梁,诸梁被封于叶,建立叶国,为公爵,世称叶公。

  项国

  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所灭。

  卫国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

  滕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

  周公东征后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县西南7公里有古滕城即其国都。有认为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春秋初期,滕、鲁关系密切。《春秋》鲁隐公七年(前716年)已有记载。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见鲁公,争行礼之先后位置,滕侯以姬姓得为先。战国时,孟子曾到滕国拜见滕文公。战国初期,滕国即被宋康王所灭。

  江国

  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于春秋时期灭于楚。

  葛国

  夏代有嬴姓葛国,在今河南修武县境(该在遗有葛伯城、葛伯墓),后为成汤所灭,汤征服葛国后,只将葛伯除之,葛国也不改国名,历经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800年。春秋时沦为鲁的附庸,后灭于宋。

  戴国

  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

  宿国

  周朝时,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伏羲氏的景仰,就封伏羲氏的后代在宿国(今山东东平县东南)。据传义,是宋亡宿国。

  遂国

  虞颉次子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夏朝找到,分封在舜故乡附近的遂国,在今山东宁阳西北,春秋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被齐所灭。

  钟吾国

  春秋时期,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灭于吴。

  附:新沂地区据“春秋”记载,西周时为子爵钟吾国,南邻淮夷,北界郯、滕、西至宋、陈,今宿豫县大部在其境内钟吾国疆域:新沂大部分,郯城杨集部分。

  炎国

  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曾两度朝鲁。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

  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

  鄅国

  妘姓之裔,封于鄅,,即春秋鄅国,曾为邾的附庸。直到春秋时期,鄅国被鲁国吞并,成了一个属邑,更名为“启阳”,这个妘姓国就灭亡了。

  疆域:在古琅琊开阳县,现在临沂大部分,苍山部分、沂南部分。

  毕国

  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封地于毕国,叫毕国公,又称毕公高。四百年后,毕国被西戎所灭,毕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屡立战功,并被晋献公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

  申国

  周宣王时黄帝的后代被封于谢,并且建立了申国。公元前668年,申国被楚文王所灭。

  罗国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邓国

  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

  绞国

  古绞国之都。在今湖北郧县西。绞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唐国

  周成王在位时把唐国所在的地(今天的河南省方城县)封给他的弟弟叔虞,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灭掉。

  古代还有一个姬姓的唐国,在今天的湖北随县西北的唐北镇,春秋时被楚国所吞并。

  刘国

  周代刘国之都。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刘为姬姓国,周初成王封王季子于刘邑。或说此刘国为春秋初期周王,取郑地而后所封。

  黄国

  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厉(随)国

  西周时封的姬姓诸侯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县),春秋时期改为随国,战国末灭于楚。

  蓼国

  皋陶后代受封的古蓼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县东有蓼城冈。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公子燮灭蓼。

  鄀国

  允姓国有鄀国,在湖北钟祥北面汉水边,春秋时迁到河南淅川南边内乡县境,称为下鄀。是秦楚界上的小国,曾被秦攻取鄀国都城商密,迁徙后灭于楚,以国为氏的为鄀氏。

  肥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灭于晋。

  鼓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后灭于晋。

  中山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先灭于晋,复国后灭于赵。

  鄟国

  非常弱小。

  疆域: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后亡于鲁国。

  祝其国

  疆域: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

  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

  耿国

  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

  苏国

  前身为夏时建立的温国,商汤灭之,而后同宗有苏氏居其地,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因受赐家乡十二邑建苏国,都城温。396年后的春秋末期,苏国被狄族所灭,末代君苏明自尽,族人逃往卫国。

  冀国

  周代属国,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春秋战国时期,冀国在今山西河津市。

  虞国边城墩邑曾遭西邻冀国侵犯,晋国看到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不利,就出兵讨伐冀国,解除了虞国的危机。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诸国

  早在夏代,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诸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其统治区域在诸城、安丘一带。

  共国

  西周时,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国,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

  井国

  周代受封诸侯国井国在山东安丘,据《广韵》,井是姜姓之国。其他不明。

  缙国

  西周封给晋国之后,缙云氏的一支迁到鲁西,今山东济宁县西南有缙云山,一名晋阴山,缙云氏于此建立鄑国(山东昌邑西北),春秋初被鲁所灭。

  杨国

  由伯侨所建立的杨国,当时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县的东南,因此杨姓的发源地,应该是在山西。后来,到了春秋时代,杨国灭于晋。

  邘国

  周武王次子邘叔,被封在商代邘国旧址,建立邘国。春秋时灭于郑国。

  皖国

  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其他不详。

  郧国

  郧国之都。在今湖北安陆县境。郧为嬴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邿国

  邿国是位于今微山县一带的小国,受鲁国控制。公元前五六〇年,邿国发生内乱,鲁国乘机吞并之。

  须句国

  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国人称为须句氏,后邾国并吞须句国,但不久又复国,后成为鲁国附庸。

  郜国

  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吞没。

  弦国

  春秋时黄国也,亦弦国之地。鲁僖公五年,楚人灭弦。

  郕国

  郕国在周成王东征之后被封在山东宁阳一带,位伯爵。

  畿外郕国夹在齐、鲁两个大国之间,逐渐沦为附庸。公元前8世纪前后,在鲁国控制之下;公元前686年为齐襄公淫威所摄降齐;公元前616年,郕国国君去世,太子奔鲁,在鲁国的帮助之下得以即位,于是郕国再度成为鲁国附庸;春秋后期,郕君沦为鲁大夫,之后郕成为孟孙氏采邑,郕君受制于孟孙氏;公元前408年,齐国再度攻陷郕,郕君失国。

  梁国

  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国。

  关于梁国的故事――种瓜得瓜 :春秋时期,楚国和梁国是邻国,在边境上,都设立了边防哨所保卫国土。边境一带的土地适宜种瓜,军队无战事,都在各自的营房旁边种了许多瓜。梁国士兵勤劳,及时浇水、施肥,瓜藤粗壮,瓜结得又多又大。楚国士兵懒惰,不浇水不施肥,瓜藤细瘦,瓜结得又少又小。楚国的士兵越看越妒嫉,晚上就偷偷溜过国境线,把梁国的瓜藤扭断。没几天,梁国士兵发现自己瓜田不少瓜藤枯萎了,瓜也僵了。他们知道是楚国士兵干的。 梁国士兵火了,纷纷要求夜里去把楚国的瓜田摧毁。梁国边境县的县令知道后,说:“你们应该夜晚派人过去,偷偷去浇水施肥,并且还不要让楚国人知道”。梁国士兵不解,县令哈哈一笑说:“按我的方法去做好了”。没过多久,楚国的瓜田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士兵觉得很奇怪。通过放暗哨埋伏,他们发现是梁国士兵在帮助他们。楚国士兵很难为情,以后再也不到梁国瓜田里捣乱了。 事情同样传到楚国边境县令的耳朵里,他很高兴,就把这事奏给了楚王。楚王派人带许多礼物到梁国道歉,梁王也派人带着礼物回赠楚国。梁以德服人,使梁楚两国从此交好了。

  向国

  古代在今山东省莒县西南有一个向国,春秋初年被莒国攻灭。

  凡国

  周代凡国之都。在今河南辉县西南,凡为姬姓国,始封君为周公旦之子。为姬姓国,始封君为周武王同母弟聃季(委载)。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楚灭之。

  谷国

  春秋时,诸侯伯绥受封于谷(今湖北谷城),后谷国为楚国所灭。

  赖国

  周朝初期,武王封炎帝的后代于赖(今湖北随县),建立赖国。春秋时,赖国被楚国所灭。

  牟国

  周时子国,牟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附属国,春秋末期亡。

  柏国

  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为楚所灭。

  颛臾国

  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太后裔建颛臾国(附庸于鲁国)。

  焦国

  首都在今河南陕县南。焦为姬姓国,始封君或以为周康王之子文,或以为召公奭之子盛。春秋时期灭于晋。

  茅国

  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茅叔受封于茅(今山东金乡县西南),建立茅国,后来茅国为邹国攻灭。

  滑国

  西周初年,滑国封地在今偃师与巩义鲁庄一带,都城位于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后被秦所灭。

  巢国

  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

  雍国

  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雍(今河南省沁阳),建立雍国,为伯爵。世人称之为雍伯,其后世子孙以封国名雍国。于春秋中期被晋国吞并。

  顿国

  顿国,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周王朝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位子爵。

  从西周、春秋时期起,古顿国就在周口市今商水、项城一带建都。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侯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楚国之强,背陈而转向楚国。陈国于是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顿子逃奔到楚国求援并在楚国避难。具体何年陈国逐顿,史料语焉不详,估计应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宋国,楚王遂接受顿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取焦、夷,城顿而还”。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把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前496年,楚灭顿。

点击下页分享更多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