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外国历史人物>外国文学家>

雨果的生平简介

炜基分享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6岁时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雨果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雨果的生平简介

  雨果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军官的家庭,他从中学时代就表现出对文学的狂热,并开始不断的尝试创作文学。他的文学创作是从一个叫《文学保守派》的杂志社开始的,他的创作在资料中显示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是:锋芒毕露时期、低迷时期以及晚年高峰时期,他在这三个时期内分别创作出了不同的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他在锋芒毕露时期的经典代表作,这本创作之所以称为著作就是因为他在这本著作中热切的表达了雨果对法国“七月革命”的赞扬,不仅如此他还在这个时期写诗赞扬革命中牺牲的英雄。

  雨果的《卫戍官》是在低迷时期创作的剧本,但是这个创作并不成功,因为这个剧本遭到观众的喝倒彩而失败,虽然如此,但他在这个时期发表了很多著名的创作,如讽刺政治的诗集《惩罚集》、揭露政变过程的《罪恶史》以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信》等等,但是这些创作都没有在锋芒毕露时期创作的《巴黎圣母院》所获得的成功大。他在晚年的高峰时期创作了《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传世著作。

  雨果的创作生涯

  雨果的早期创作先受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摆脱。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向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另一方面,这种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危机,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机才结束。

  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雨果的最后一个时期,创作仍然是以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一方面,它们在革命事业重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性更为明显了。

  创作主调: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诗作方面: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境界。

  小说方面: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剧作方面: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画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画人物画风景画。描绘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内心的思绪,而以水墨画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间,海成了雨果绘画的主题。

  雨果的文学特点

  雨果在进入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之前,他的初期作品非常清楚地显示出他双重的倾向,即浪漫的倾向与现实的倾向;同时也有力地证实了他的两重的才能,即主观想像、主观夸张、主观渲染的才能与观察现实、把握现实、摹写现实的才能。而雨果成熟时期的文学创作,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与《九三年》,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跟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雨果是一位语言大师和杰出的文学家,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作家,抑或说,他不是一位以具有独创性而闻名于世的作家。雨果是一位技巧高超的运用象征手法和诗歌形式的大师,他能够准确的喊出他那个变化无常的时代声音。然而,尽管他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并且写出大量优秀作品,但他从未成功的创作出超出他人的诗作。他那个时代的一切思想都以无以伦比的修辞手段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的声音同任何其他作家一样,没有超越时代的架构。

  雨果的作品特点还有冗长,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离题、重复、无用的发挥,例如《悲惨世界》预计写六卷,最终却写了十卷。全面兼顾也是他的特点。语言方面,形容语往往出人意外,或者雨果将具体的形容词与抽象的名词相结合,或者相反,或者形容词具有新含义,而是人则是这种含义的创造者。名词具有新的作用,他有损于动词的作用:抽象名词用来描绘;反过来,思想和概念通过比较和具体意象的中介表达出来。由此产生新的双字和闻所未闻的连接。这种词语由于构成作家的基本词汇并被反复运用而变得纠缠不休。

  雨果一生的创作时期长达六十年之久,是个多产的作家,也是个多产的诗人。他前期的创作,基本上是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过改良社会,解决矛盾。后期创作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

雨果的生平简介相关文章:

1.雨果·卡佩的生平

2.法国路易五世简介

3.《朝花夕拾》作者简介

4.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

5.有关人生坎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