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外国历史人物>外国文学家>

小说家狄更斯的简介

炜基分享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赞扬了惩恶扬善的精神。查尔斯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曾经在私立学校接受过教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小说家狄更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说家狄更斯的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得人。

  小说家狄更斯的生平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国南部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里。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被投进债务监狱。这时刚满10岁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担,11岁时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当童工。为节省开支,母亲和弟妹都搬进监狱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领到薪水就买些食物去监狱看望父母弟妹。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位远亲的一笔遗产,还清债务后出狱。狄更斯离开鞋油作坊进入一家小学读书,对学校里摧残儿童的野蛮教育十分反感。狄更斯充满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对穷人,特别是对贫苦儿童怀着深切同情,后来写了不少儿童题材的作品,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由于家庭贫穷,狄更斯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这使他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监狱,接触到各种人物,了解到各种诉讼案件。1832年他又当了报社的采访记者。担任记者期间,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英国社会,常去国会记录辩论情况,目睹了资产阶级党派斗争的肮脏内幕,了解了辩论中揭露出来的上流社会的大量罪恶事实,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狄更斯自幼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童年时代,他就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天方夜谭》等大量小说。他的父亲爱好戏剧,经常让小狄更斯表演各种戏剧,叙述表演体会,教他背诵诗歌,即兴创作。这种教育虽使小狄更斯吃了不少苦头,却也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他经常利用为伦敦几家报刊工作的业余时间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学习,从当采访记者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此后他脱离新闻工作,开始了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生涯。1842年,他访问了美国。从1844年起,他常常携同家人在瑞士、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居住。1846年,他创办进步报刊《每日新闻》,并担任主编。1858年,他以杰出朗诵家身份在国内作朗诵旅行;1867年至1868年再度访美。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写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这位英国文坛上的“天之骄子” 在赶写他的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患脑溢血去世。狄更斯在死前的遗嘱中写道:“……我绝对要求把我的丧事办得朴素、简洁。不要张扬。不要在报上发讣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恳请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撰写悼念文章。我的书会让人们记得我的--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除了纪念碑外,狄更斯的遗愿基本上都得到了尊重。但是他的死引起了全英国人民的哀悼,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的“诗人之角”。

  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

  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介绍

  《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老绅士匹克威克一行五人到英国各地漫游的故事。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散而不乱,线索明了。

  书中,作者不仅用精彩的文笔描述了匹克威克一行出游途中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还以喜剧的手法对法官、律师、法庭、监狱、议会、选举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  作者怀着鲜明的爱憎,运用引人入胜的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精彩无比的喜剧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作品尽力渲染他的天真、幼稚、不懂生活,处处碰壁。匹克威克总是好心肠办傻事,到处吃亏出洋相,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仍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可笑,又逗人喜爱。匹克威克的仆人萨姆·维勒在书中占重要位置。他出身贫苦,是在下层市民中混出来的,社会大学堂造就了他的通晓世故。他一次次为他的主人解围,充分表现出机智多谋、勇敢干练的特点。他们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仅添加许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匹克威克外传》在英国文学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最早以当代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并把平民当做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几乎描绘到当时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物。

  今天我们阅读《匹克威克外传》,不仅可以增长对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和世态习俗的认识,还可以在这部既妙趣横生又蕴含社会真理的不朽名著中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艰难时世》

  《艰难时世》(1854 )是狄更斯直接描写劳资矛盾的重要作品。从30 年代到40 年代末,英国的劳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遍及英国的“宪章运动”,人民的苦难和要求触动了富有正义感的狄更斯。他在小说里,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行为和为之辩护的理论进行抨击。黑烟弥漫,机器轰响的焦煤镇是工业中心城市的一个化身。国会议员葛擂梗和纺织厂厂主宠得贝是镇上的两个巨头。他们控制着镇上居民的命运。葛擂梗是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信奉者,是“专讲实际的人”。他随身携带尺子、天平和乘法表,把万事万物,甚至人性、情感都归为“一个数字问题,简单的算术问题”。如同董贝先生一样,他把自己的人生原则贯彻到家庭生活中去,用纯实际利益的“事实”哲学来教育他的一双儿女露易莎和汤姆。他们没有童年的欢乐,被关在牢房似的教室里接受无数的数字和概念,想象、情感,一切高尚的精神活动被摧毁。露易莎在青春妙龄也没有多少生命的热情,服从父意嫁给了比她大30 岁的庞得贝,对弟弟的友爱因为弟弟的堕落而失望,避开了花花公子的诱骗却也陪葬了她唯一的一次爱情。汤姆则以“事实”哲学为自己的自私和堕落行为辩护,偷盗后又嫁祸给无辜的工人斯梯芬。小说通过葛擂梗教育的失败,讽刺了功利主义哲学。庞得贝则是更加冷酷无情的资本家的代表。他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口号作为剥削工人的口实。他宣扬自己卑贱的出身,把工人看作“没有爱情和喜悦,没有记忆和偏好,没有灵魂”的劳动力,把工人起码的生活要求斥为奢望,是“ 希望坐6 匹马的车子,用金汤匙喝甲鱼汤,吃鹿肉”。资本家对工人的不人道待遇必然引起工人的反抗。狄更斯为工人的遭遇而愤慨,描写了工人勤劳、正直、富有同情心等美德。但作为改良主义者,他同情、赞美吃苦耐劳、具有宽容谅解精神的工人斯梯芬,以漫画式笔法描写工运领袖,对宪章运动“暴力派”持否定态度。对狄更斯来说,负债人监狱始终是个萦绕不去的梦魔。

  
小说家狄更斯的简介相关文章:

1.狄更斯简介资料

2.狄更斯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3.什么是小说家 小说家人物介绍

4.高中生必读文学名著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