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周游列国时多少岁_孔子周游列国的详细介绍

学康分享

  孔子周游列国是已经是55岁了。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子周游列国时多少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周游列国的详细介绍

  孔子五十六岁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使“齐人闻而惧”,认为“孔子为政必霸”。从此可见孔子的治国才能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非常实用的。

  “堕三都”招致了三桓的极力怨忿因而也招致了他们对孔子的极力排斥。再说,孔子的政绩引起了齐国的忌妒和担忧,于是,齐景公一面离间鲁国的内部关系,一面又送了八十名美女,“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季孙氏和鲁定公欣然接受了,并且三日不理朝政,对孔子的态度也怠慢了,孔子知道治国大计无法实施,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率领众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十四年的生涯。

  孔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对他待遇不错,也照鲁国的标准给了他六万粟的俸禄。但因有人进谗言,致令卫君生疑,孔子怕获罪,只六个月就离开卫国。在去陈地的路上,因为误会被围于匡五日,孔子以文化的传人自勉,终究度过难关。过了蒲地,仅月余又返回卫国,寄居蘧伯玉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又引起了子路的不高兴。过了月余,因出车之时,卫灵公与夫人同车,而令孔子之车在宦官之后,孔子慨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且深深引以为耻,于是,离开卫国。

  孔子一行又从曹到宋,遇司马桓魋加害未成。再到郑国,与弟子失散,人讥之为“似丧家之狗”。到了陈国,“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代陈”,孔子又离陈国,路过蒲地再次受阻。蒲人要挟孔子说:“如果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了你。”于是,孔子与蒲人盟誓,但是,孔子认为在要挟之下的盟誓是不受神灵保护的,所以,他还是去了卫国。这说明孔子是善于变通的。

  到了卫国,卫灵公很高兴,到郊外迎接,并问是否可以伐蒲,孔子说可以,但是,卫灵公虽称好却终究未伐蒲,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然而,卫灵公始终不用孔子,孔子只好离开了卫国。

  佛肸叛乱,也召孔子,孔子又一次想去,由是由于子路阻止。但是,孔子说:“我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又想要去见赵简子,但是因为“君子讳伤其类”而未前去。再次返回卫国,卫灵公向他问军阵之事,孔子说自己只学了“俎豆之事”、未学“军旅之事”拒绝回答。这并不能证明孔子确实不懂军事。只是因为当时孔子不想说。因为卫灵公不重视孔子,孔子就到陈国去了。

  卫灵公死后,出公继位,孔子已六十岁。鲁国季桓子病重,嘱咐季康子,等他死后要使孔子回来作相,但是,季康子听了公之鱼的话,没有召回孔子,而用了孔子的弟子冉求。第二年,孔子到了蔡国(当时已经成为楚地)。下一年又到了叶。楚国的卿相沈诸梁正在出镇叶城,人称叶公。叶公虽佩服孔子,但是不完全了解孔子的为人。

  在从叶城返回蔡国时,孔子遇到了几位隐者。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以及后来的楚狂接舆,都劝孔子做个避世的隐士,但是,孔子并未动摇积极救世之心,表示他就是想要改变当时的混乱世道。

  在蔡三年,吴伐陈,楚国来救陈,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派人聘请孔子。陈、蔡怕孔子到楚国会危及他们,于是围困孔子,孔子认为君子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操守,所以仍然弦歌教徒。直到子贡到了楚国,楚昭王派兵迎请孔子,才解了围。

  楚昭王要封给孔子七百里地方,但是,楚国令尹子西担心孔子会像周文王那样,借此而称王于天下,而对楚国不利。所以,楚昭王没有这么做。从这里可见,人们认为孔子有称王之心,因而一直对他有所防范。孔子的不得志,不能说与此无关。况且孔子曾经说过:“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起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又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因此,难怪楚令尹子西会有此怀疑。恐怕孔子真有借为政而实践王道仁政之意。

  六十三岁时,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此时,卫国有许多孔子的弟子做官,卫国国君也有任用孔子之意,孔子主张为政必须先从“正名”开始,决不能放弃原则。但是,要“正名”,卫国国君的王位就难保住,可想而知,卫国国君是不会同意的。

  鲁哀公七年,鲁国与吴国举行缯城会议,鲁国被迫送吴国“百牢”重礼,幸亏临时借用子贡去交涉,鲁国才未受辱;第二年,吴国又攻鲁国,孔子弟子有若立功。季康子因而认为孔子的弟子确实是有用之材,于是,派人到卫国请回冉有,后来,冉有为季康子带兵与齐国作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从何处学来的军旅战术,冉有说是学自孔子。从此可见,孔子是深通军事的。从而使季康子决定召回孔子而用之。

  当时,卫国的孔文子向孔子询问作战方略,孔子拒绝了。正好季康子用厚礼迎请孔子,于是,孔子回到了鲁国。当时孔子已经六十八岁。

  孔子周游列国简述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4]。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