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_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来源
孔子从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从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14年间,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壁,是因为他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潮流.通过周游列国,他的人生经验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学问更高深,观察事物更透彻了.尽管壮志难酬,可他并不灰心,他把晚年最后5年的时光和精力都用在开办私学和整理古籍文献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来源
办私学的收入
私学不同于官学。周朝官学,专教贵族子弟,培养礼节和为官之道,不但不收学费,还管饭。而私学是民营的,财政不补贴,政府不资助,除非办学者非常有钱,否则不可能不收学费。孔子的私学,学费怎么收,收多少,是个问题。目前唯一的一手资料,只有《论语·述而》里面孔子无意中透露的这一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矣。”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有不同解释。怎么解释,关键在于“束脩”。
传统说法,“束”就是一束,有10条;“脩”就是干肉。您知道,周朝处理鲜肉,不让它腐烂变质,有三种方式:一是“脯”,给肉抹上盐再阴干;二是“脩”,除了抹盐,还抹上姜末、葱末、肉桂末等佐料,完了再阴干;“腊”呢,是在“脩”的基础上进一步熏烤(参见拙著《食在宋朝》,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04页。)。如果“束脩”的“脩”是指干肉,那么很好理解,“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矣。”意思就是凡是交了10条干肉作学费的人,我没有不教的。两汉以降,古人还真就这么理解,因为这个缘故,束脩在后来,直接指代学费。
假如传统说法符合事实,则孔子办班近30年,进账应该不少。10条干肉,每条3斤,据说孔子办私学最兴旺的时候,门下弟子3000多人(《孔子家语·本姓解》,齐国太史,一个叫子与的人,夸孔子“凡所教诲,束修已上,三千余人。”《战国策·燕策》:“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一个学期下来,到手9万斤干肉。现在四川达州的猪肉干,未经包装,不含运费,批发价25元一斤,假如孔子把干肉全部卖给食品厂,能卖200多万元。
在官学的收入
孔子办私学,具体收入不可考,但他在官学里教书时,却有明确的薪水记录。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私学已经停办,在鲁国也做过了几年官,不得志,前往卫国寻求机会。卫国国君卫灵公很赏识他,请他做官学的教授,教贵族子弟诗书礼仪和为政之道。孔子很高兴。
卫灵公问:“您在鲁国做官时,鲁君给多少年薪?”孔子说:“俸粟六万。”于是卫灵公也按年薪六万给他发工资(《史记·孔子世家》:“居鲁得禄几何?对曰:俸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
这里说的年薪六万,当然不是人民币,也不是铜钱,是粟,即谷子,或者叫小米。六万小米,究竟是六万斤,还是六万升、六万斗、六万石呢?唐朝人张守节给《史记》做注,说是六万斗。这斗,是周朝的斗,一斗相当于唐朝三分之一斗,六万斗放到唐朝,只有两千石,而唐朝高级官员年薪折成粮食,也就在两千石左右。
唐朝一石,有60升(参见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259页。),能装小米45公斤。卫灵公每年发给孔子两千石小米,重达90吨。现在山东出产的小米,在北京超市每公斤标价6元左右,90吨小米,能卖50多万元。
当然,用现在的粮食价格,算春秋时期的小米价值,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符合情理。因为,现在小米是杂粮,很贵,而在春秋时期,小米是主粮,很便宜,现在两千石小米值50多万,在孔子那个时代,两千石小米的市场价值未必有这么多。
上一篇:孔子周游列国故事_孔子典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