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张骞有哪些故事

炜基分享

  张骞,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与旅行家。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闻名遐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张骞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骞的故事

  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一共出使西域两次。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带着胡人堂邑父等一百多号人出使大月氏,堂邑父在途中刚好做张骞的翻译。但是在去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发现,随后被掳去软禁起来。匈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进行了各种诱惑,还给张骞娶妻生子,但是依然没有动摇张骞出使大月氏之心,他不改汉节,坚定忠臣之心,就这样在匈奴部落生活了十年。

  终有一日,张骞趁敌人监视有所松懈,便趁其不备逃离匈奴的魔爪。但是没有带上妻儿便离开了,这里就说明大汉之命在张骞心中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逃亡的道路十分艰难,但是张骞等人毕竟在匈奴的地盘生活了十余年,这为他的逃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他们非常顺利的避开了匈奴的监视。他们一直向西逃难,路上饥寒交迫,物资缺乏,人烟稀少,困难重重,就这样张骞等人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的国君听闻张骞的经历后,派人将他们送到康居,康居王又派人将其送到大月氏。

  事后,张骞动身回汉。在回去的途中不巧有遇到了匈奴,匈奴再次将他们带了回去,就这样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在匈奴内乱的时候,张骞趁乱又成功逃出了匈奴的地盘,回到了汉,这便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这次出使西域带了三百多人,带了丝织品以及牛羊等牲畜,这一次出使乌孙王国很是顺利,因为匈奴那时候已经投降汉朝,所以路上已没有了障碍。

  张骞乘槎的故事

  张骞作为汉代著名的外交官,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出使大月氏的时候,更是被匈奴抓去做俘虏长达十年之久,最后逃脱出来,找到了大月氏。虽然他最终没有劝服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但是回汉后的张骞仍旧被汉武帝赞赏。

  于是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为人讲求信义,心胸宽广,为人和善,于是深受西域人民的喜欢。那么这下有就人问了,西域大部分都是陆地,应该乘坐马车,为什么称张骞是坐着竹筏去的呢?

  传说在西汉时期,刘彻派掌权乘坐着槎去寻找黄河的源头,于是张骞乘槎逆流而上,到了一个人口众多的地方,那里男耕女织犹如世外桃源。他走进一户人家询问这是什么地方,男主人说是天河。后来女主人吧一块石头送给张骞,张骞带回来之后便被东方朔认出,说是天河织女的仙石。更有人说他乘坐的是通往天河之间的神槎。当然一定会有人将这个说法否定了。仍为乘槎是出使的意思,表面意思是乘坐竹筏,实际上就是指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情本身。

  也有人自然而然的将张骞乘槎与郑和下西洋结合在一起。说郑和才是历史上真的有乘槎的历史人物。郑和下西洋时带着多名水手,乘船下海。这些船都是木质船做改制的,也可称作槎,所以有人说张骞乘槎实际是暗喻郑和,这个说法似乎也行得通。

  对张骞的评价

  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张骞:坚韧磊落奇男子。没错,张骞的坚韧在他开创丝绸之路的过程当中显然已经体现出来了。汉武帝当时招募有勇之士前去大月氏,张骞在完全没有了解西域之路的前提下毅然报名前去,这样的胆识在历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大汉带回来众多物资并且产生了各国使者纷纷前来朝拜的外交影响。张骞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关系上成了功臣。

  他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了中西方商业贸易的重要渠道,为各国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商业利益,可以说没有张骞丝绸之路的开辟,大汉之后的经济就不会那么快发展起来。他从西域诸国引进的汗血马,葡萄等为人们的生活和饮食增添了新的有趣的元素。

  张骞也是个对大汉忠心不二的人。在被匈奴掳去当了十年的奴役,依旧大汉气节不变,也正是其气节依旧赢得了匈奴的赞赏,匈奴花了十年的时间笼络大汉使节张骞,然而张骞心中依旧秉持那个未完成的使命----出使大月氏国家。就这样,他趁匈奴不备,偷偷逃走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心胸宽大,文人信义,西南蛮夷都很爱戴他。因为这些品质才能营造大汉与各个地区之间的友好联系。

  张骞用自己亲身实践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人要敢为天下先,心中秉持那份坚定与勇气,将开拓精神进行到底。

张骞有哪些故事相关文章:

1.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2.张骞通西域历史故事

3.关于史记中的故事

4.班超的故事有哪些

5.古代名人励志爱国的故事

6.励志爱国的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