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董仲舒有哪些故事

炜基分享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还是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公羊大师、儒家大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董仲舒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董仲舒的故事

  相传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便对读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官僚家庭,家里面有丰富的藏书,这对于董仲舒来说简直是没有更加让他感到兴奋的事情了。于是他夜以继日地熟读家中的藏书,有时候读到入迷处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董太公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担忧。为了让孩子在读书之余可以放松一下身心,他决定在家后面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园,这样董仲舒在读书读到疲乏的时候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歇息一下了。

  但是修建一个花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第一年,董太公派人到南方去学习,看他人是如何修建花园的,同时准备各种材料。开始动工的时候,董仲舒的姐姐邀请他来到院中观赏但是他只是捧着书简,谢绝了姐姐的好意。

  第二年的时候,小花园已经初具规模了,旁边的邻居和亲戚家的孩子都来到园中游玩,但是董仲舒却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第三年,花园终于正式建成了,很多的人都来到花园观赏休憩。父母也叫董仲舒出来玩,他虽然点了点头,却依旧埋头学习。在中秋佳节的时候,他的家人都在园中赏月吃月饼,唯有他仍旧捧着书简不放手。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董仲舒才能成为一代大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著作和深刻的思想。

  有一次,董仲舒正在讲课,有一位客人前来拜访,董仲舒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客人说:“快要下雨了。”谁知董仲舒跟他开玩笑说:“住在巢里的知道外面在刮风,住在洞里的知道在下雨。您如果不是狐狸,那就是鼷鼠。”于是客人就变成了一只老狐狸。

  董仲舒的思想内容

  董仲舒是西汉初杰出的大儒,他根据西汉初期政治上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的思想主张,其中的一些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第一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提出的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汉初的政治需求,儒家的大一统、仁义、君臣伦理等理论似乎更适合汉武帝时期。于是董仲舒提出的这个深受汉武帝的欣赏,才有了著名了“天人三策”。儒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正统”思想。

  第二种是为了加强君权才提出来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就是认为人类的行为与天道运行是有关系的。人类社会的兴衰会影响天道,天上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等现象对人间的统治进行评判。本意是为了借助天对帝王的行事进行一定的限制。

  第三种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了。“三纲五常”思想自董仲舒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在中国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我们在继承这些思想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

  君权神授说是一种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政治理论,但是汉代的董仲舒君权神授说与最初的君权神授说稍微有些不同。董仲舒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提出的君权神授,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天人理论。

  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继而提出了“天人相与”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认为天和人间是相通的,天主宰了一切。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创造了人,人就应该按照天的意愿来行动。从这个理论出发,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说法。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就是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他是奉了天命来统治世人的。因此人民要绝对地服从君主,只要是君主喜欢的事,人民就应该无条件的去做。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重点就是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理论让当时的统治者非常满意,董仲舒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许多。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出后,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后世皇帝的圣旨都会写上“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就是为了证明皇帝是奉了上天的命令前来统治世人。不止皇帝做事喜欢说成天的意志,就连普通百姓也是喜欢把自己所做的事说成是上天的意思,比如“替天行道”。中国古代的老百姓都特别相信神佛之类的,而皇帝等人这样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神话,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看了“董仲舒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1.董仲舒的人物生平

2.《董仲舒之“数”》阅读理解答案

3.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4.董仲舒仁义之学的特殊性

5.2016年东北三省高三语文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