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廉颇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学康分享

  廉颇作为赵国名将,一生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廉颇在军事才能上毋庸置疑,那你知道廉颇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吗?负荆请罪与他性格有什么联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廉颇的性格特点

  要仔细分析廉颇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就不难发现,他其实有点自负,另外廉颇的豪气英勇也是他最最突出的特点。廉颇的性格特点咱们且分为优缺点两类来归纳,先从优点说起:第一,他知错能改,这一点很值得后人学习,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就足以证明他是个敢于担当和认错的君子。第二点,廉颇英勇无比,在战场杀敌他毫不畏惧,曾率兵攻进齐国境内,身陷虎穴却能安然脱身,如此神勇也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

  除了上述两个特点之外,廉颇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仁义,他起初为赵国所用,被赵孝成王拜为上卿,如此厚待廉颇一直铭记在心,虽然后来身在魏楚却心在赵国,最终还为自己没有被赵国任用而郁郁寡终。廉颇的这些优点非常让人敬佩,但是他的缺点也不少。

  廉颇的缺点,第一就是自负,不自量力,蔺相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秦王,避免了赵国的危难,也解救了赵王的危难,建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而且官位还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对人说自己是大,有破敌军获城池的功劳,然而蔺相如仅仅凭口舌之快就能官拜上卿,他表示不服。

  因为越想越不服气,廉颇就想着日后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哪知道蔺相如一直躲着他,他也一直没有机会得逞。后来听说,蔺相如之所以躲着自己局势为了避免与自己发生冲突而不顾国家安危,他是把国家安危放在首位,而置个人恩怨不顾。

  听说了蔺相如这番话,廉颇自知心胸狭窄,气度不如蔺相如,也深深被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所感动,于是便负荆请罪。这一点,既反映了他的缺点也体现了他的优点,狂妄自大却又子错能改,真的是善莫大焉。

  廉颇赵国的老将,为赵国立下很多战功,但是晚年凄凉,甚至都不能死在自己的国家,只能客死他乡。廉颇的这种结局其实还是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当初廉颇遭到排挤的时候不是奋力的以暴制暴,而是选择智取的方式解决自己与百官之间的矛盾,或许就不会郁郁而终了。

  廉颇负荆请罪原因

  第一点,他能够自知有错。为将者,大多骄傲和爽直。尤其像廉颇这种战功赫赫的大将,司马迁评价他是“以勇气闻于诸侯”。在他看来,自己辛辛苦苦靠带兵打仗、攻城野战赢来了上卿之位,蔺相如却凭借口舌之利、两次出使就轻松得到,而且官位还在自己之上,所以就不满不服蔺相如,才会口出狂言。因此当他知道自己错时,就承认错误。这对于为将者而言,错就是错,这没什么不可以承认的。

  第二点,他出于为国考虑。蔺相如是出于先国难而后私仇的考虑,一直回避廉颇,不与他产生冲突。而廉颇当初针对蔺相如时,只是因为内心不满,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等到知道后,爱国的他自然也会像蔺相如一样。廉颇爱国,可以从他晚年被排挤离开赵国,即使投奔他国也常常思念故国可以看出。

  第三点,他认同了蔺相如。廉颇是不满蔺相如才要羞辱他,其实是他并不知蔺相如的能力才不认同他的地位高于自己。而当蔺相如一直回避他,他对门客的解释传到他耳中后,他醒悟了,肯定了蔺相如。因此,廉颇负荆请罪时,说自己是粗鄙卑贱,而蔺相如是心胸宽广。而等到蔺相如原谅自己后,也愿意与他结为同生共死的好友。

  廉颇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事情要从很久以前说起,赵王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和氏璧。消息被秦王得知,他十分眼馋,想要将和氏璧据为己有。秦王派使者去见赵王,说是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和氏璧。

  赵王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大家都认为秦王只不过是想要骗和氏璧罢了,不是真心想要交换的。可是不答应,又怕秦国进攻赵国。赵王左右为难,这时有个人推荐了蔺相如,赞扬他机智勇敢,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蔺相如带着赵国使者与和氏璧前往秦国,将和氏璧呈给了秦王。秦王对宝贝爱不释手,可是对十五座城池没有提起。蔺相如知道秦王不愿意交换,心生一计,对秦王说宝玉上有条裂缝,让他指给秦王看。秦王听了蔺相如的话后,将宝玉交给了他。蔺相如得到宝玉,便举着它靠向柱子说,赵国诚心实意来交换,秦国却没有交换的诚意,如果秦王相逼,他就撞碎宝玉。秦王怕蔺相如乱来,取出地图,表明那几座城池是用来交换的。蔺相如表面上是妥协了,实际上让人在夜间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在之后的渑池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了下来。蔺相如让秦王给赵王击缶,在秦王拒绝之后,以命相逼。秦王只好听从蔺相如的话给赵王击缶,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了下来。在蔺相如的帮助下,赵王维持了王的尊严。蔺相如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被赵王封为相国,地位远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之后就有了将相和的故事。这就是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