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有关廉颇将军的典故介绍

学康分享

  廉颇,嬴姓,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著名的战将,那么关于廉颇的典故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个历史故事,据史书记载,在廉颇年老居住在魏国的时候,赵国被秦国入侵苦不堪言,赵王想起了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现在还能不能征战沙场,就派了个人去考察一下情况。而廉颇的仇敌郭开,正是这人搞得廉颇被免职,他怕廉颇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买了这个人。当时廉颇正在魏国,听着祖国被秦国侵略的消息,廉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赵国去,帮助赵国击退敌军。

  当廉颇看到赵王派来的使者的时候,欣喜若狂,就准备了酒席来为使者接风,廉颇带着这使者进了屋,两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谈甚欢,这期间廉颇心情大好,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健壮就连着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饭后,使者拿来了宝马、盔甲,廉颇穿上盔甲,骑上战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

  使者走了,廉颇望着远行的车马,心里还很开心,对于自己的表现很是满意,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再次回到赵国,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阴谋正在等待着他。使者回到赵国之后,对着满目期待之色的赵王这样说:“廉颇将军虽然年老了,但还是很能吃,只是在与臣一起吃饭的时候上了三次茅房。”赵王听后只能感叹“廉颇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颇。

  廉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精忠报国,一心想着为国效力,老来失势的廉颇一人旅居魏国,赵王虽有心重新重用廉颇,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后廉颇还是没能回到赵国,只留下了“廉颇老矣”的千古悲叹,让后人感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词作,辛弃疾借古时候的大将廉颇的故事来表现了自己年事虽高,但是壮心不死,为国报效之心永不衰亡的心情。

  这句话说的是赵王不知道年老的廉颇领兵打仗还行不行,而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好不好的一大标准就是能不能吃,能吃的肯定没有问题,所以就问使者廉颇还能不能吃,其实是在问使者廉颇还能不能继续上阵杀敌。这也被诗人用来表述自己到了晚年依旧可以征战沙场、为国效力的心情,但是廉颇最后还是没能得到重用,也使得整个故事带有浓重的悲伤色彩。到了现在“廉颇老矣”多被人用来感叹一个人已经老了,风光不再。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

  成语负荆请罪讲诉的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之前是宦官缪贤的门客,后来被缪贤推荐给赵惠文王作为赵国的使者,带着和氏璧出访秦国。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并且毫发无伤的完璧归赵。

  在这次事件中,蔺相如给赵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在渑池会战中,面对强大的秦国,蔺相如表现的无所畏惧,处处维护赵惠文王和赵国的形象。渑池之会中,赵惠文王被蔺相如机智的才能所折服,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卿,官位与武将廉颇同高。

  廉颇得知后,心中百般不服气,他认为蔺相如一介文人,动动嘴皮就能换来高官爵位。而自己,常年带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杀敌才换来今天的成就,于是廉颇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也不与他争辩,反而见了廉颇就绕道而走。甚至装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颇的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下看见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颇,心中很是愤懑。蔺相如将廉颇和秦王对比,告诉门下说,自己连秦王都不害怕,怎么会怕廉颇呢。自己绕着廉颇走,就是不想和他有冲突,现在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自己和廉颇镇守赵国,要是和廉颇闹不合,吃亏的就是赵国了。门下听了蔺相如的话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过了一段时间,廉颇知道蔺相如绕他而走的原因,满是羞愧。第二天,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此后,廉颇和蔺相如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共同为赵国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猜你感兴趣

1.廉颇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2.写给廉颇将军的一封信

3.古代名人友谊故事

4.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5.刎颈之交的典故是什么